孟婷
體育是強身健體的重要學科之一,因此,小學體育教學水平受到重視。小學體育課程,是一門通過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小學體育課程開設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增強學生體質,讓學生有健康快樂成長的基礎。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體質水平,對學生的運動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發(fā)展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受到了廣大小學體育教師的關注。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不斷提升國民的身體素質才能為綜合國力的提升奠定基礎。近年來,隨著教育需求的改變,我國教育教學也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對小學體育的重視程度大幅提升,體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成為當前體育教學的重點。體育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體育相關的素養(yǎng),包括體育技能、健康意識等。以往的體育課程受重視程度低,內容形式單一,不僅沒有發(fā)揮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作用,更忽視了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提升。在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師需要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將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貫穿教學始終,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體育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考量十分重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小學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小學體育教學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中存在較多不足。本文將結合教學實際,就如何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出了針對性策略,以期為整體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提供參考。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定義也越來越嚴謹和慎重,對心理健康也越來越重視。近年來,小學生體質和健康成長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為了改善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相關部門根據我國小學生的實際體質健康狀況和成長情況,制定并出臺了各種條款、法規(guī)政策。相關部門對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提出提升小學生體質的策略,使我國小學生體質健康情況得到有效的監(jiān)控,促進我國小學生體質的有效提升。
2 小學生運動情況和體質健康的狀況分析
2.1 小學生體質下降趨勢明顯
據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分析,我國學生在心態(tài)發(fā)育上的程度和水平有著持續(xù)的提高,學生的營養(yǎng)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保健水平也在提升。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顯示,近五年來,全國7至12歲學生,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xiāng)村男生、鄉(xiāng)村女生平均體重分別增長了1.35、0.80、2.02、1.15千克,總體肥胖率從18.27%上升到23.42%。但是,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態(tài),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肺活量水平逐漸降低,在運動的耐力和爆發(fā)力、跑步的力量和速度等方面進一步降低,全國超重和肥胖的情況越來越多,視力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產生視力問題的年齡也越來越低,全國7至12歲小學生視力不良率高達45.79%。
2.2 家庭因素影響
首先,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升學率成為各位家長關注的重點,這使小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學業(yè)壓力。家長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與成長的規(guī)劃存在一定的盲區(qū)和誤導。他們錯誤地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應該排在第一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部分家長依然通過家教、培訓班、興趣班等補習形式來提升孩子的成績。這些家長沒有認識到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體質的重要性,對孩子身體健康情況認知不足,影響了孩子的視力。
其次,由于計算機、平板、手機的普及,小學生很多的學習活動均是通過網絡來開展的。這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視力。家長對合理使用計算機等教學輔助工具,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認知。
再次,由于過度重視孩子的學習,部分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的體質健康通過飲食就能得到改善。但是,過量飲食造成了孩子的肥胖問題。甚至部分家長不重視孩子的飲食健康,經常給孩子吃一些垃圾食品,導致部分孩子出現(xiàn)了性早熟的情況。
最后,家庭對小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家庭應為小學生做好表率,積極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
2.3 學校課外活動推進不夠積極
在當前體育教學過程當中,陽光體育教學活動已經在各個學校推廣多年,但是由于考核機制不夠完善,管理方式不夠科學合理,部分學校在管理過程當中,通過喊口號的形式來應付國家的號召,但是學生的體育活動達不到規(guī)定的標準。由此可以看出當前學校的體育教學形式有待提升和重視,需要每一個領導和教師充分站在學生健康的角度來思考當前體育教學形式的改革,從而推進體育教學形式的完善。
3 小學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策略
3.1 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
在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中,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能鍛煉水平,就要不斷地推陳出新,不能一味地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存在許多的弊端,從而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大多都是先由學生簡單地了解,然后進行自主活動,這種沒有規(guī)劃、沒有目的的教學,學生的體能得不到有效提升。
因此,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能素質為目標,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進行精細化的教學準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還要與學生形成有效的互動,通過互動來了解學生的不足。另外每次課程結束后,還要進行有效的評價,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來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習慣,并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體能。
3.2 豐富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體育素養(yǎng)
未來社會建設需要的是全方位人才,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將會成為人才競爭的關鍵素養(yǎng),所以必須從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并懂得如何利用團隊的力量更好地解決問題。而體育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團隊意識,提升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如足球、籃球、團體羽毛球等活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通過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以團體羽毛球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羽毛球水平和男女搭配原則,將班級里的學生分成幾組,每組隊員輪流擊球,每人只能擊一球,如果出現(xiàn)連續(xù)擊球則判定本組失1分;每局7分,率先輸掉7分的隊伍被淘汰,換另一隊上場,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為了贏得比賽,每個小組成員都會積極發(fā)表意見、獻計策,并且通力合作,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體育素養(yǎng)。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開展形體多樣的體育活動,在體育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培養(yǎng)體育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3 加強體育教學硬件設施的建設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硬件設施是影響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足夠的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學生就會逐漸喪失學習體育知識、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為此,學校應積極籌措資金,加強對體育教學硬件設施的建設。在實際操作中,學??梢灾鸩綌U建運動場地,搭建標準足球場并鋪設塑膠草皮;合理設計籃球場地和排球場地;合理添置各種運動器材,尤其是適合低年級小學生運動的體育器材,如短繩、長繩、沙包、小墊子等。這樣不僅能豐富小學體育運動的形式,還能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從而為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
3.4 減輕課業(yè)負擔,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響應教育部門的號召減輕學生課業(yè)壓力,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自主性探索和學習。班主任教師要合理地布置教學作業(yè)。班主任教師通過控制學生的作息時間,從而引導學生注重完成作業(yè)的質量和效率,使學生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活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豐富多彩的學習素養(yǎng),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科學的提升,使學生的童年能夠變得更加活潑、生動。
3.5 加強小學生與教師的溝通
體育課堂上,教師除了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技能之外,還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觀念,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觀念進行思考,銳意進取。體育課程的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讓學生自己進行學習和思考。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都需要進行充分的交流,對體育課程的討論和訓練時的相互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課堂更加民主,讓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更加平等,讓課堂的氣氛更加和諧融洽。當課堂氣氛達到這樣良好的程度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互幫互助,讓他們的協(xié)作配合能力得到培養(yǎng),擁有集體主義精神,團結互助,和諧友愛,在讓學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養(yǎng)的同時,達到發(fā)展學生運動能力、提高小學生體質水平的目的。在體育教學中,應該提高學生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讓他們對體育鍛煉的不同環(huán)境與條件進行適應,在面對不同的場地器材以及環(huán)境的時候,學會因地制宜,讓身體得到適當的鍛煉。
在加強了學生與教師在學習上的溝通之后,要對學生的個性進行發(fā)展,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讓他們勇敢地開拓創(chuàng)新的思想,嘗試更加多元化的體育項目,勇于創(chuàng)新,將新奇的想法與堅實的基礎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既科學系統(tǒng),又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讓學生的拼搏進取精神得到體現(xiàn),讓學生的運動能力得到發(fā)展。
3.6 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學生體質的提升離不開正確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習慣,是穩(wěn)步提升小學生體質的重要方式和路徑。
一方面,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學校對學生進行引導。因此,學校應關注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狀況,教會學生如何合理安排學習、鍛煉時間,同時也應教給學生在文化課堂中聽說讀寫的正確姿勢。
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與家長進行溝通,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方式。因此,相關學校及體育教師應注重與家長溝通,使其認識到督促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經常召開家長會,或者是借助班級的微信群、QQ群等方式,向家長傳授相應的知識,促使家長與學校默契配合,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和鍛煉習慣,避免超重、肥胖或者近視問題的產生。家長應注重合理搭配小學生的日常飲食,督促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確保其勞逸結合。最后,小學生應進行自我監(jiān)督,學會合理管理自己的時間,拒絕垃圾食品,在養(yǎng)成良好個人衛(wèi)生習慣的同時,注意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
3.7 改革考試制度,提升學生健康水平
由于學習壓力大,學生不得不將精力全部放在文化課的學習上,而且高考考試的形勢較為緊張,學校和學生家長都特別支持學生將所有精力放在學習上,而忽視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引導,導致學生的自身體質素質難以得到提高,所以要想全面性的解決學生在成長當中的這一問題,就要積極地改革高考制度,創(chuàng)新高考評價體系,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來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引導。
3.8 教授小學生體育運動知識
想要讓學生的運動能力得到提高,就要給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包括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和樹立運動健康的思想。對知識的掌握,就是讓學生記住體育的基礎知識,了解基本的技術,掌握基礎的技能。
體育教學要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讓他們有充沛的精力去進行一天的學習,還要讓學生在以后能夠獨立地對身體進行鍛煉,讓運動成為貫穿學生一生的重要事項,獲得終身效益。要將持之以恒的思想灌輸給學生,給他們奠定終身進行體育活動的基礎,具備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讓學生真正的意識到體育所蘊含的價值,讓體育的樂趣真真正正進入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的生活與體育密不可分。這對發(fā)展學生的運動能力有著偌大的好處,對提升學生的體質水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學生有了健康第一的意識,就會積極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當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了,在課外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就能做到更有依據,讓運動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讓體質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9 關注弱勢群體,教學面面俱到
小學體育教師必須關注“弱勢群體”,通過降低體育鍛煉的難度,發(fā)布合適的訓練任務,引導體質較弱的學生,在真正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中實現(xiàn)健康的發(fā)展。從另一方面來看,體育教師應該尊重“弱勢群體”的體育需求,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狀況,及時改變教學目標,有效調整教學策略,于循序漸進中引導學生展示自我,并且證明自我,充分感受成功,最終改變自我。比如,筆者所在班級有幾名殘疾學生,針對他們所制定的教學方案,體育鍛煉任務難度低、時間短,在具體的實施環(huán)節(jié),多給予他們語言鼓勵和情感支持,殘疾學生不再因為身體缺陷而自卑,健康的學生也在主動地幫助他們,生生關系非常和諧,班集體的凝聚力越來越強。不斷升華體育鍛煉的價值和作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育必定碩果累累。
4 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是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得到健康身體的關鍵時期。我國社會經濟正在穩(wěn)步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目光聚集在了學生的身體健康上來,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成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想要提高小學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發(fā)展運動能力是很重要的一個途徑。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并且將其轉換為學生自己的運動習慣,讓運動能力得到發(fā)展,讓體育成為他們一生的事業(yè),讓學生擁有健康快樂的未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