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琴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保育與安全”中提到,幼兒園要把安全教育融入兒童一日生活中,增強兒童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安全防護能力。戶外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戶外游戲活動也潛藏著各種危險。那么,我們該如何保障孩子的安全呢?危機也是教育契機
戶外半日活動時間,一個孩子一腳踩空,從木板上掉了下去。雖然地面鋪設了墊子,但孩子卻摔在了墊子外,當即出現(xiàn)了惡心、嘔吐的癥狀。兩位當班教師馬上將孩子送往醫(yī)院檢查。經(jīng)診斷,孩子是輕微腦震蕩。幸運的是,經(jīng)過一周的觀察,孩子康復了,家長和教師才放下心來。
這次安全事故發(fā)生在戶外活動的研討和觀摩現(xiàn)場,因此留下了完整的視頻。教師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將視頻播放給孩子看,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教師:看完視頻,大家有什么想說的?
佳佳:這樣太危險了,那個小朋友受傷了。
樂樂:我們不能將木板搭這么高,太危險了。
豆豆:那個小朋友沒有站穩(wěn),才會滑下去的。
從孩子的話語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能意識到潛在的安全問題。
教師:小朋友為什么會掉到地上?
俊?。核氖忠凰?,就往旁邊歪著倒下去了。
浩浩:我們應該在地面上鋪滿墊子,鋪得厚厚的。
教師:這次安全事故可以避免嗎?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佳佳:不能搭這么高,還要在下面鋪很多墊子。
琪琪:手要抓緊,腳踩穩(wěn),一個人一個人慢慢走。
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慢慢梳理出危險發(fā)生的原因,說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爸爸媽媽說
讓孩子遠離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危機也是教育契機,父母可以利用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或網(wǎng)絡和電視上報道的各種真實事件,來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同時,我們要與孩子共同學習、討論如何避免隱患,強化孩子的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
適當退位,相信孩子的能力
園內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孩子正在游戲。樂樂站在山坡半腰的洞口處,準備往下跳。她往下看了看,轉身離開。但想了一下,又跑了回來。見此情形,教師慢慢靠近樂樂,開始觀察她。
教師:樂樂,這里有一個墊子。
樂樂:好的,我把墊子鋪在洞口,這樣就可以往下跳了。
正準備跳時,洞里鉆出來一個小朋友,樂樂趕緊停止了起跳動作。
樂樂:里面有人,不能跳。
教師:那什么時候可以跳呢?
樂樂:沒人出來的時候就可以跳了。
當樂樂再次準備起跳時,又有一個孩子從洞口鉆出來,樂樂再一次停止了起跳動作。
樂樂趴在洞口朝里面喊道:里面還有沒有人???我要跳下去了。
沒有聲音傳出來,樂樂又趴在洞口處往里面看了看。這一次,她大膽地跳了下來。
觀察樂樂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感受到,樂樂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師相信樂樂的能力,給她提供了恰到好處的幫助,讓她在安全的前提下,自由地玩耍。與此同時,樂樂也給予了老師令人欣喜的反饋,她用詢問和禮讓,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關心他人的安危,在自我保護的能力上獲得了新的經(jīng)驗。
對爸爸媽媽說
預見隱患時,父母不要馬上制止孩子的行為,可以做好保護措施,不要拿一時的安全來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要相信孩子,學會退位,讓孩子在嘗試中得到鍛煉。
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
教師在孩子當中輪流設置安全員,在游戲場所開展“我是安全示范員”情境活動。開展活動時,孩子們有模有樣地檢查場地內的游戲材料。剛開始,他們找到的都是帶著顯性危險的材料。
樂樂:這個木板松了,掉了會夾到手,很危險的。
可可:這根管子有點破了,會割到手,很危險的。
于是,我們及時修補、更換了破損的材料。
后期,孩子們能通過材料特性和已有經(jīng)驗,識別潛在的安全隱患。
瑤瑤:這個木板很重,我們用的時候要小心,不然會砸到手。
樂樂:這個木板如果疊太高,倒下來就會砸到人,很危險。
再后來,孩子們不僅能避免安全隱患,同時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安全。
瑤瑤:今天我是安全示范員,我一直在提醒搬木板的小朋友小心一點,所以沒有玩想玩的滾筒游戲。
教師:可是這樣會影響你自己玩游戲,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瑤瑤:我們可以做標識貼在木板上,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我是安全示范員”這一情境游戲,提升了孩子的安全意識,體現(xiàn)了孩子的責任擔當。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從自我保護轉向保護他人。
對爸爸媽媽說
父母可以利用生活實景或者模擬實景來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當發(fā)生意外時,與孩子一同探討解決辦法,讓孩子在輕松、溫馨的氛圍中掌握安全技能。另外,可以和孩子一同學習、認識、自制安全警示標識,讓安全教育成為有趣的親子活動。
“拆解”危險,讓安全更“牢固”
教師在戶外場地創(chuàng)設了“問題材料回收站”(問題材料指的是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材料),希望孩子能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有問題的材料,及時放到回收站。
一次游戲中,瑯瑯在尋找游戲所需的材料。
“哪里有軟木墊呢?我需要軟木墊?!爆槵樳厡ふ疫呎f。
“這個墊子雖然破了點,但還可以用,肯定沒問題。”瑯瑯在材料回收站發(fā)現(xiàn)一塊軟木墊。
基于孩子的表現(xiàn),教師提供合適的工具,支持孩子對破損材料進行維修。
后來,一次戶外活動時,樂樂拿了一根破損的PVC管來到回收站。
樂樂:這根管子破裂了,我可以修修它。
教師:怎樣修呢?
樂樂:可以用布把水管包起來,這樣就沒有危險了,還可以繼續(xù)玩。
隨后,樂樂將修好的水管用到了游戲中。
親手解決材料的安全隱患是一件頗具成就感的事。在找尋問題材料時,孩子不僅更加關注之前未曾留意的安全問題,還提升了動手能力。
后期,教師還提供了更多具有連接性、輔助性功能的材料,這些材料都可用于再創(chuàng)造。孩子可以將破損材料變?yōu)樾虏牧匣蛲婢撸^續(xù)游戲。
對爸爸媽媽說
父母和教師都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安全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但絕對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我們應該引導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身邊的安全隱患,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孩子才能切身地體會“安全”“危險”這兩個詞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