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關注
推進東方外交史研究的他山之石——重新審視近代以來日本的東亞史研究宋成有/1.005
東方外交史學科體系建設問題的再探討 陳奉林/1.016
東方外交史研究及其現實意義 魏楚雄/1.029
世界文學譜系研究:一種闡釋性建構 喬國強/2.005
世界文學的譜系:一個語言地理學的視角 宋炳輝/2.014
中國早期電影與儒家的感覺結構 丁亞平,王 婷/3.005
“逝者如斯夫”:中國電影的時間敘事觀王海洲,丁 明/3.015
用“中國智慧”營造國產影片的民族化美學風格周 斌/3.024
在風險社會中思考社會科學研究的問題 張康之/4.005
歷史翻譯與中國歷史話語的構建與傳播 屈文生/4.016
中國與世界:海外中國近現代史文獻的收集、整理特邀主持:宋佩玉/5.005
抗戰(zhàn)爆發(fā)前后的中英金融合作 吳景平
海外藏中國近代史料與中國近代史研究 汪朝光
海外紅色檔案的征集整理與研究利用 金以林
海外近代中國地方史料的收集與整理:以正定為中心戴建兵
海外文獻與中國近現代金融史研究 宋佩玉
哲學研究
何為哲學與如何做哲學 楊國榮/1.037
康德基于自由意志的正義思想 何建華/1.044
德與力的結合:王充的法度概念及法理依據喻 中/5.072
漢儒的復古:“后軸心時代”的儒學理論與實踐王洪軍/5.08
中國近代哲學割斷了傳統(tǒng)的命脈嗎?——以中國近代哲學主要論域為中心的考察陳衛(wèi)平,湯 穎/6.035
對行動后果主義的可能辯護 龔 群/6.045
倫理與價值
倫理學是利益均衡之學 李建華/2.023
論教育友愛 王正平/2.034
馬克思主義研究
新時代勞動價值觀躍遷的四重維度 張正光/1.052
論馬克思勞動現代性的系統(tǒng)批判思想 李維意/1.062
從異化勞動到實踐自由:勞動自由得以可能的思考孟祥林/2.044
勞動權利原則——解答“馬克思與正義”難題的鎖鑰鄭小偉/2.053
中國共產黨人民健康觀的發(fā)展——以話語分析為視角 張婷婷/2.061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辯證法審視 李 成/3.032
從唯物史觀把握百年黨史深層邏輯:引領推動中國先進生產關系發(fā)展高 飛,陳 鵬/3.040
個人自由價值的現時代反思——以馬克思自由人聯合體思想為視角張 娜/4.027
傳統(tǒng)家訓生態(tài)倫理思想及其現代轉化楊 威,趙嬋娟/4.036
論勞動正義及其對共同富裕的價值支撐 毛勒堂/5.026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三重維度考量 張萬玉/5.035
論馬克思勞動觀三重意蘊之歷史思維徐文越,高惠珠/6.053
“唯樂不可以為偽”:對儒家樂教真情本質的考察魏冰娥/6.065
經濟與社會
中西方高科技發(fā)展博弈研究 張 峰,姜鳳敏/3.092
NBA的全球推廣與中國職業(yè)籃球的應對 朱從慶/3.100
抗戰(zhàn)時期徽州社會環(huán)境變動與區(qū)域變遷 徐松如/3.110
文學研究
明代文學人口的壯大與書業(yè)生產的繁盛 李玉寶/1.122
明清水災旱災、樹木植被書寫及神物觀念——關于生態(tài)救災、賑濟實效性的文化思考王 立/1.131
“雅言”傳統(tǒng)的再發(fā)現與“新雅言”的建構 羅小鳳/2.069
“相戀”中的相悖:《詩人之戀》的詩樂關系卓 睿,周榮勝/2.077
佛典漢譯“出經”及其概念功能 王向遠/4.047
日本的“鄭成功文學”與“華夷變態(tài)”思想 寇淑婷/4.058
中國典籍典故對朝鮮《訓要十條》書寫及高麗王朝的影響金京愛/4.065
論王儉與“竟陵八友”的形成 曹 旭,宋佳俊/5.099
1949—1979年中國作家想象的三種西方形象趙小琪/6.075
語言學研究
“有失X”的構式演化與“有失”的詞匯化及語法化陳昌來,陳紅燕/3.067
“一V(就)VX”的構式解析及其認知機制 過國嬌/3.076
語篇主觀性:層級性和系統(tǒng)性的建構體 趙德芳/3.083
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
創(chuàng)造力的計算建模、機器實現及其認知哲學意義高新民/1.097
人工智能的情境覺知:一種“在線”適應性表征魏屹東/1.109
智能社會中技術治理與法律治理關系論綱劉 蓓/2.085
人工智能搜索服務的演化風險與法律規(guī)制段宏磊/2.100
人機協同視域下中國自動駕駛汽車責任保險立法構設王春梅/3.047
數字社會走向前端防范的犯罪治理轉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為中心 單 勇/3.058
圖靈測試與人類水平機器人 王華平/4.088
德、日機器人文化探析及中國“第三種機器人文化”構建程 林/4.098
隱私關注視角下人機交互的隱私悖論分析框架宋 波/4.110
元宇宙、意托邦與數字創(chuàng)世造物 黃欣榮/5.107
信息分享到共同體驗:元宇宙帶來傳播范式革新牟 怡/5.117
數字經濟中不平等加劇因素及其治理 李 石/6.005
論人工智能的媒介政治維度[德]安德里亞斯·蘇德曼/6.013
高??萍汲晒D化嵌套數智平臺及其治理范式張玉華/6.024
藝術與傳媒
身體美學視域中的審美與認識 郭勇健/1.072
論人工智能時代的身體美學基本范疇 簡圣宇/1.085
技術美學、藝術形態(tài)與“游生代”思維——論影游融合與想象力消費 陳旭光,李典峰/2.109
電影“想象力消費”理論的若干基本問題 李建強/2.118
謎題電影的游戲沉浸體驗與“想象力消費”張立娜/2.129
學術期刊編輯的職業(yè)焦慮及其破解 劉 普/3.147
論中國電影表演的意象美學 厲震林/4.073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反”境電影表演美學研究馮 果/4.081
《斬經堂》的故事溯源、劇旨評析與傳承思考朱恒夫/6.086
戲曲史相關概念在“十七年”時期的確立及其學科史意義黃靜楓/6.096
城市與社會
永遠的外地人還是名義上的上海人:語言批判、社會階層和地方身份的模糊性徐 舫/5.126
從上海方言看海派文化 錢乃榮/5.137
論城市語言規(guī)劃的范式變遷與治理轉向 沈 騎/5.145
教育學研究
中外合作辦學政策變遷歷程、演進邏輯與發(fā)展理路張 舒,凌 鵲/3.119
項目化學習的實踐困境及改進策略研究 安富海/4.119
中國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實踐、困境、優(yōu)化——基于中國部分一流大學人才培養(yǎng)實踐的研究雷金火,黃 敏/4.126
新時代教育參與創(chuàng)造世界功能的優(yōu)化 丁念金/6.106
中國教育智慧的跨文化傳播 黃興豐,張民選/6.114
史學研究
揭示世界文明演進的一種推力——中法關系史研究四十年述評 高 毅/1.139
鄉(xiāng)村中的文本流通與文本知識的傳播——對19世紀閩東山區(qū)陳氏家族藏書的初步觀察李仁淵/2.138
以話演學:清末中西書籍的白話轉寫及近代知識下滲新策略 孫 青/2.146
民粹主義與美國進步主義外交的興起 焦 兵/3.126
羅伯特·菲爾默絕對君主制思想的隱現與17世紀英國政治制度變革 張 煒/3.137
東周社會研究中考古學的使用 高科冕/4.136
劉宋的“東服”秩序與東亞的多邊關系 李 磊/4.144
近代英國興衰的歷史軌跡 陳曉律/5.045
重教尊師與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的現代化呂一民/5.055
與時俱進、穩(wěn)中求進:德國現代化的歷史邏輯邢來順/5.062
讓·德·蒙特勒伊與中世紀晚期法國薩利克法神話的建構董子云/6.123
從詞語到概念:Lumières與“啟蒙運動” 張茜茹/6.132
20世紀初留俄學生與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莊 宇/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