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發(fā)
閩贛交界的武夷山脈,縱貫南北,綿延500多公里。北段的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地,屬大家閨秀,舉世聞名。而南段的武平縣城郊,也有一座山,古稱靈洞山,現(xiàn)為西山,與武夷山有兩點相似。一是均為丹霞地貌,二是儒、釋、道共存于一山。“靈洞之山,山重水復,小洞二十八,大洞三十六,千峰列錦繡之屏,萬壑鳴佩環(huán)之玉”。西山恰似小家碧玉,養(yǎng)在深閨待人識。
仲春時節(jié),來到武平,登臨西山,一探神奇。從城區(qū)興賢坊出發(fā),20 分鐘車程即達山口,碩大的牌坊映入眼簾:靈洞仙境。上聯(lián):游靈洞益壽延年,下聯(lián):登仙境醒腦靜心。牌坊后有一道純天然的山門,被稱為水門井。原來是山澗里的清泉,長期沖刷形成水門和一口水井,溪水匯集井中,溢滿后歡快地跳下山谷流向遠方。
佇立在水門井深呼吸,空氣中彌漫著清甜,沁人心脾;舉目望去,青山疊翠,桐花盛開,萬綠叢中片片白,在春日陽光照耀下,愈發(fā)晶瑩剔透;耳畔泉水潺潺,鷓鴣聲聲,蛙蟬齊鳴,好一派山野春色。徒步前行相會嶺,沿著生日石階一路攀登,古藤老樹不時掠過,桐花洋洋灑灑,飄落一地,銀光閃閃,賞心悅目。
為啥取名相會嶺?是為聆聽讀書堂傳播儒家文化的瑯瑯書聲,而上山與先賢李綱赴約?抑或是為到天竺院與佛祖釋迦牟尼相會?還是為和太極仙翁葛玄隔空論道?在此來一次跨越仙凡兩界、發(fā)思古之幽情的頓悟之旅,舒爽通透;同時,行走在生日石階上,一年12 個月365 級臺階,每個人都可以走到屬于自己的那一級,并許下美好的愿景,繼續(xù)一路前行,吮吸著靈洞山之仙氣,輕盈如風地穿過春、夏、秋、冬。
行至半山腰,眼前一片平地,出現(xiàn)三間平房,這就是靈洞山廟。寺廟雖然簡陋卻不簡單,歷史悠久,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五代十國,佛教已滲透中國的城鄉(xiāng),這期間的武平信眾,在靈洞山的一個巖洞里,建起了天竺院,從此香火日益鼎盛。但隨著時光的變遷,天竺院逐漸衰弱,成了殘垣斷壁。清朝順治六年(1649)興建了現(xiàn)存的靈洞山廟。廟門一副對聯(lián)曰:“靈洞水潔仙人井,院凈山深忠定堂?!薄爸叶ā笔撬未嗬罹V的謚號,武平人懷著揮之不去的感恩與景仰之情,于佛教寺廟記錄下李綱。
李綱為福建邵武人,曾輔佐宋徽宗、欽宗、高宗三位皇帝,跨越北宋、南宋,一生宦海浮沉,被罷官、貶謫16 次,流放3 次,行程兩萬余里。宣和元年(1119),李綱兩次上疏痛陳朝政要害,第二次被貶到南劍州沙縣任稅務官兼武平縣知事。據(jù)《武平縣志·名宦》記載,李綱來到武平,時社會動亂,人心惶惶,“伏莽滋漫,草木皆兵。四鄰多壘,雞犬靡寧”。面對現(xiàn)狀,他放下被貶的失意,為中興一方水土,大力整頓社會治安,“團結(jié)民心,安內(nèi)攘外”,使“不軌之徒,聞風星散,四民成登衽席之安,商賈得免裹足之患”,老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同時,李綱在充分調(diào)查研究后,得出問題之癥結(jié),武平民風剽悍,文化落后,“嚴吏治”更要“敦教化”。
于是,李綱旋即選擇了風景奇秀且幽靜的靈洞山,創(chuàng)辦了“讀書堂”,親自傳播“仁義禮智信”等儒家思想和文化;同時為讀書堂作詩一首:“靈洞水清仙可訪,南巖木古佛同居。公余問佛尋仙了,贏得工夫剩讀書?!弊x書堂創(chuàng)辦之初,因條件所限,第一期僅收10 名學子。山里辦學,紀律嚴明,規(guī)定學生不準游山玩水,不得返家攜米、菜,僅準許父母7 天送一次米、菜。由于學風嚴謹,教學并舉,之后10 名學子有9 人考中秀才,讀書堂從此名聲大振。宣和二年(公元1120 年)李綱官復承事郎,《武平縣志》記述李綱“去任之時,攀轅臥轍,截蹬留鞭,恨不能阻”。眾多百姓拉住李綱的馬車,抽掉蹬板,奪取馬鞕,臥到車輪下,不讓他離去。古道長亭,十里相送,真情可鑒。
拜謁了靈洞山廟的如來佛祖,山道彎彎,轉(zhuǎn)過一片森林,一地翠綠,來到了讀書堂遺址。平坦處的一棵香樟樹下,斜靠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一行字:李綱讀書堂。在寂靜的山林中,仿佛聽到從這里傳出的瑯瑯書聲,900多年仍在山谷間飄蕩,在武平大地上回響,傳入文廟,進入梁山書院,飛入尋常百姓家,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沿著石階繼續(xù)前行,來到了道教祖師殿,這里供奉著太上老君神像。祖師殿懸在半空中,上方是千仞丹霞,奇石奇洞,向下望去,萬綠叢中,武平縣城盡收眼底。遙想三國時期,吳國的太極仙翁葛玄,游歷天下后駐足西山,建造祖師殿,開設了道場,還用仙人井的甘甜之水煉丹,解救百姓之病痛折磨,由此葛玄成了西山的道教始祖,深得武平民眾擁戴。時光穿越至東晉年代,葛玄的重孫葛洪攜其侄兒,再次來到先輩開拓之地傳道煉丹,造福百姓。有詩云:“燕巖千仞半浮空,舊隱仙人是葛公。留得石棋殘局在,世間幾度決雌雄?!边@是對葛家世代傳承的真實寫照。
祖師殿不遠處的山澗中,造物主出神入化,渾然天成仙人井三疊泉:心泉、螺螄泉、無底泉。泉水潔凈呈翡翠綠,無底泉深不見底,春夏秋冬不斷流,喝上一口,清冽甘甜,淋漓酣暢。這就是煉丹之泉、生命之水啊。三疊泉上峰,葛仙翁煉丹留下的殘墻、石雕等遺跡依稀可見。
“石聳奇峰開曲徑,云攀絕壁隱天梯”。武平八景之一的石徑天梯,位于仙人井上方山頂?shù)氖瘡綆X,為古代武平通往江西的主要驛道。1927 年10 月,朱德、陳毅等率領八一南昌起義軍由粵入閩,贏得石徑嶺大捷,擊斃了在此設伏的悍匪,保存了革命的火種,由此地一路北上,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創(chuàng)建了中國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第一塊紅色革命根據(jù)地。
西山之神奇,在清代武平的著名詩人、書法家李夢苡筆下可見一斑:“靈洞洞靈靈不頑,玲瓏怪石玉連環(huán)。煙封谷口雨非雨,云截山腰山復山?!鄙街腥濉⑨?、道共存,人文遺存豐厚,更有那美麗奇秀的丹霞地貌,小洞二十八,大洞三十六,混交林遮天蔽日,云海不時撫摩面龐,置身于山中,仿佛天地人融為一體。尤其是那白如雪的油桐花,黃燦燦的錐栗花,映襯在青翠欲滴的林海中,更是令人流連忘返。真所謂:“葛公煉丹辟道場,佛學源起天竺院。李綱過化讀書堂,三教鼎立玉相連。碧水丹山仙人井,相會嶺上有奇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