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正導致歐洲多地滑雪場出現缺雪難題。數據顯示,德國剛剛經歷1881年以來的“最熱新年”,冬天的瑞士阿爾卑斯山區(qū)氣溫甚至高達6、7攝氏度,歐洲多地冬季氣溫遠高于往年。據《羅博報告》雜志2月4日報道,自1970年以床,歐洲滑雪季時長縮短了38天一歐洲滑雪季的開始時間推遲了12天,結束時間提前了26天。阿爾卑斯山區(qū)約有600處雪量比較豐富的滑雪場,研究指出,氣溫升高21E攝氏度就會導致這些滑雪場中的1/3無法營業(yè)。
美麗的滑雪勝地缺雪,但滑雪愛好者并不想輕易放棄這項運動,尤其是被新冠疫情壓抑了好幾年之后。有這種想法的滑雪愛好者不僅來自歐洲本地,也來自世界其他地區(qū),其中不乏富豪,可以乘坐私人包機飛到歐洲度假,或者多訂幾個滑雪場行程,哪里有雪就去哪里滑。
因此,滑雪場缺雪甚至催生出新的旅游服務項目,確?;酆谜摺⒙箘e是有錢人有雪可滑,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不僅密切關注天氣和雪場情況,有的還提供穿越山地、徒步找雪場的服務。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氣候變化導致雪場缺雪,但有錢人包機飛到歐洲來滑雪等行為必然增加碳排放量,導攀氣候危機變得更為嚴峻,進而讓雪場更加缺雪。
雪場也在想辦法積極應對缺雪狀況,不光人工造雪,還采用了避免雪融化的新技術。例如,在滑雪季結束前,把場地里的雪收集堆積在一起、采用隔熱保溫技術把雪保存下來,留到下個滑雪季使用一有的滑雪場用鋸末或木屑這種傳統方法,還有的用高科技反光隔熱板等新技術。
除了氣候變化、雪崩等其他自然災害風險也不可不防。據法新社5日報道,近幾天奧地利雪崩已造成至少11人死亡。此前,當局已經發(fā)出可能發(fā)生雪崩的預警,但擋不住人們的滑雪熱情。數據統計顯示,奧地利近年來每年都有大約20人死于雪崩?!ㄍ羝分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