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劉清偉給獼猴群喂食玉米、花生。鄧華 攝
暈船、海島、猴群、臺風……一次集合了所有這些元素,在常住人口只有40人的偏遠海島上的采訪,讓我畢生難忘。
擔桿島位于廣東省珠海市東南部,總面積13.2平方公里。1980年代后期,居民整體搬遷,只有少許漁民居住在島上。
劉清偉是廣東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的獼猴保育員兼護林員,自1989年從部隊轉業(yè)到擔桿島后,他在這里一干就是33年。擔桿島距珠海市區(qū)約47海里,客船只有周一、周六兩班,單程約2小時10分鐘。2022年10月29日上午,為采訪劉清偉,我和同事在珠海香洲港登上客船。駛過港珠澳大橋后,伴隨著海浪起伏,從沒有過的暈船感襲來,船艙里嘔吐聲絡繹不絕。
經(jīng)歷了暈船的煎熬,我踏上擔桿島碼頭后,兩條腿就像醉酒一般綿軟無力。還沒緩過勁來,被告知因臺風“尼格”轉向,受風浪影響,所有客船就要停航。既然上了島就先把報道做好再做打算。擔桿島上7座山峰連成一線,地形狹長,因形似扁擔而得名。碼頭在擔桿頭,經(jīng)過約8公里的山路,才能到達擔桿中的劉清偉家。那里原是廢棄的校舍,劉清偉和妻子潘紅在此安家。2022年,在政府和相關企業(yè)的幫助下,原本斑駁脫落的外墻得到了翻修,院子鋪上了水泥,他種植的兩棵油桐樹枝繁葉茂,像兩把綠巨傘挨在一起,這也是一個猴群的樂園,獼猴總在枝丫間上躥下跳。對于現(xiàn)在的房子劉清偉很滿意。他最得意的是,房頂裝上了太陽能光伏板,今年又通了電,他和愛人潘紅不用像往年那樣點煤油燈了。島上蔬菜缺乏,他們夫妻還在房后種了菜。以前還養(yǎng)過雞,但卻總引來蟒蛇,后來就放棄了。
2022年10月29日,劉清偉在廣東珠海擔桿島海邊休息。鄧華 攝
因為島上沒有賓館,我們就借住在這里,竹席鋪蓋、兩人一個房間,仿佛回到了大學宿舍時代。島上居民習慣每天兩頓飯,為了不擠占他們本就不寬裕的生活物資,我們還準備了一些泡面、飲用水,以備不時之需。
提起海島,人們腦海中就會想到大海、椰風、美景,但劉清偉的海島生涯卻充滿了苦澀。最初上島時,他住的是廢棄的石頭房,喝的是煮開還充滿泥腥味的淤積水。沒有蔬菜就開荒種菜;沒有電燈,就點煤油燈。滯留的我們目睹了臺風來臨前的海島晚霞,島峰籠罩在紅彤彤、金燦燦的霞光里,沒有霞光的海面烏黑而深邃,壯美得仿佛世界就只剩下這個島了。夜幕降臨,我們與劉清偉坐在油桐樹下聊了很久,這個堅定的男人內(nèi)心也充滿苦澀。因為守島,兒子落下病根,父母親離世他也沒能趕上送最后一程。
2022年10月30日,劉清偉和妻子潘紅在擔桿島的家里吃早飯,這里是廢棄的校舍改造而來。鄧華 攝
2022年10月30日,在擔桿島的家里,劉清偉給獼猴喂食。鄧華 攝
2022年10月31日,一只獼猴從劉清偉手中接過花生。鄧華 攝
1992年,劉清偉的妻子潘紅帶著幾個月大的兒子上島團聚。可孩子忽然生病發(fā)燒,當時島上醫(yī)療條件有限,加上風浪停航,十幾天后才有船回到珠海。病情被耽誤,兒子不幸腦癱。劉清偉說,這是他一輩子最大的痛!2005年、2006年,劉清偉的母親、父親相繼離世,他也沒能趕回去。他說,人走了一個月才收到電報,只有默默流淚。傷心了,就到海邊朝著家鄉(xiāng)方向拜一拜?!坝行┭蹨I流著流著就不流了?!眲⑶鍌タ粗覀冋f:“當初我上島時就向領導承諾,我愿意上島,遇到困難決不退縮。”
這些苦難并沒有擊垮他。處在荒涼閉塞的海島上,劉清偉以島為家、苦中作樂。擔桿島上的獼猴分散在幾個島峰中,為摸清獼猴的數(shù)量和分布情況,他和隊友日夜交替在山里搜尋,困了就睡在山上,遇到狂風驟雨就躲在石崖洞下。后來,為觀察和記錄獼猴種群變化和行為習性,經(jīng)過兩年的努力,劉清偉將兩個猴群從山上引下來,并為之取名“阿山”“阿海”,長期定時對它們投喂保育。跟隨著“猴爸”的腳步,我們見識了劉清偉對獼猴習性的了如指掌、對猴群的如數(shù)家珍,在海島的林海山巒間見證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翠峰疊嶂、獼猴嬉戲其間,我們也深受感染。每次給獼猴喂食,他就像一個嘮叨的父親,猴王霸道他就大聲訓它;小猴沒搶到食物他就給開“小灶”;猴群不打架的時候,他坐在中間吆喝,手捧花生和玉米等著它們來取,黝黑的臉頰上,掛滿笑容。
在島上等臺風的日子里,寫稿子、剪輯素材之外,無處不在的猴子給我制造了很多“驚喜”。猴子們每天都會過來“串門”,多的時候有七八只。它們從山上下來,從房頂跳到院子里的樹上,旁若無人地在地上或桌子上翻找食物,甚至會跑進廚房擰開瓶蓋吃花生米。猴子不時來家里“騷擾”,劉清偉絲毫不在意,不時拿著花生投喂,甚至還把朋友帶來的石榴切開分給它們。他說,這里的猴子肯定沒吃過這么好吃的水果,讓它們也嘗嘗這個味道。
2022年11月1日,臺風“尼格”靠近廣東沿海。劉清偉在擔桿島的辦公地查看國旗旗桿繩索。鄧華 攝
2022年11月1日,劉清偉和隊員駕駛巡邏車在擔桿島巡山(無人機照片)。鄧華 攝
相處的日子里,我們更加理解了“猴爸”這份堅守背后的可貴與不易。歷經(jīng)磨難困苦卻仍然初心不改,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信念的執(zhí)著堅持。33年的堅守帶來了可喜的成績,保護區(qū)獼猴數(shù)量從1989年的不足300只繁育至目前的1300多只,森林覆蓋率從不足50%增長到96%。
臺風“尼格”不出意料地直奔珠江口而來??耧L漫卷著大雨,門前兩棵油桐樹彎著身子在搖擺,海浪拍擊著堤岸,激起3層樓高的浪花。受臺風影響,手機信號也變得時有時無,一組照片就要傳幾分鐘。2022年11月2日夜,臺風“尼格”從擔桿島上穿過。處于風圈中心的小島狂風暴雨“嘶吼”一夜,窗戶玻璃、樹木不時發(fā)出顫抖的聲響,讓人難以深眠。第二日清晨,歷經(jīng)一夜風雨的獼猴早早到劉清偉家的油桐樹上。劉清偉和愛人在院子里收拾臺風刮下來的殘枝敗葉,他說臺風過后要上山看看猴子怎么樣了。
2022年10月29日,在廣東珠海擔桿島拍攝的晚霞(無人機照片)。鄧華 攝
在島上住了7天,我們踏上歸程。臨別,劉清偉憨憨地笑說:“島上什么都沒有,沒有招待好你們?!眮淼臅r候,他家的廚房里還有十幾個洋蔥、一些白菜,離開的時候,最后一個洋蔥已經(jīng)吃完了。劉清偉到碼頭送行,揮手之間,船越行越遠,整個擔桿島已慢慢隱沒在海浪里。伶仃洋上,劉清偉的形象卻變得越發(f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