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彤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1]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對新時代共產黨人發(fā)出的新的偉大號召。作為對“兩個務必”的賡續(xù)升華,“三個務必”是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形成的管黨治黨的新要求,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立足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和人民需求的新期待向全黨發(fā)出的總動員,昭示出中國共產黨一心為民的政治本色、居安思危的政治智慧、敢于斗爭的政治品格,彰顯了百年大黨強烈的歷史自覺、高度的戰(zhàn)略清醒和過硬的政治擔當。當前,站在奮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上,深度分析詮釋“三個務必”的生成邏輯、時代意涵與實踐指向,對警醒和激勵全黨在新征程中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和昂揚的斗志帶領人民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續(xù)寫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輝煌具有深遠意義。
“三個務必”是中國共產黨在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洞察的時代語境下,在國內與國際、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xiàn)實等多元因素交織作用中生成的,彰顯了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xiàn)實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
“理論是一種超越特定語境的歸納之物”,[2]先進理論是指導理論創(chuàng)新的科學根據(jù)?!叭齻€務必”的生成即是先進理論指引的邏輯必然,它以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為理論起點,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政治文化為理論支點,以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為理論中心點,并在三者交互耦合中孕育而生,成為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新期盼。
第一,規(guī)定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的鮮明特質。首先,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性為“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供價值遵循。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鮮明的品格,寓于無產階級政黨的初心使命中。共產黨是“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3]的政黨,是以全人類解放為己任的政黨?!皠毡夭煌跣?、牢記使命”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政黨人民立場的歷史重溫。其次,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為“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提供價值取向。列寧曾指出“黨是階級的先進覺悟階層”,[4]而“一些政黨有了驕傲自大的可能,這往往就是失敗和衰落的前奏”,[5]這就內在規(guī)定了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優(yōu)良作風和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做到虛懷若谷、如履薄冰、勤儉節(jié)約、頑強拼搏。最后,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批判性與革命性為“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提供價值指南。馬克思主義認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6]無產階級政黨的斗爭精神是在批判黨內各種錯誤思潮并在指導無產階級摧毀舊制度、建立新社會的革命斗爭中得以豐富發(fā)展的。“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蘊含在馬克思主義政黨批判性與革命性中的實踐旨趣,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把握歷史主動奪取新的偉大勝利的制勝法寶。
第二,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豐厚滋養(yǎng)。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政治文化蘊藉著的豐贍政治觀念、政治理想與政治情感為新時代管黨治黨提供了深厚精神土壤。具體而言,“使民有時”“民為邦本”“敬天保民”的古老政治邏輯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的強烈責任擔當為“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供了精神涵養(yǎng);“謹于言而慎于行”“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滿招損,謙受益”的政治智慧和“成由勤儉敗由奢”“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的居安思危意識為“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提供了精神支撐;“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薄芭畫z補天”的頑強斗志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政治氣魄為“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提供了精神動力。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政治文化蘊涵著的民本思想、責任擔當意識、憂患意識、斗爭精神與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的人民性、先進性、革命性存在著價值契合,二者的交互耦合共同構筑起“三個務必”的理論根基。
第三,凝結于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的百年嬗變?!叭齻€務必”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與新時代中國具體黨情相結合的理論必然,它以毛澤東提出的“兩個務必”為理論奠基,貫穿中國共產黨人踐行發(fā)展“兩個務必”的歷史進程,并最終成于習近平對“兩個務必”的開拓創(chuàng)新。1949年,在進京“趕考”前夕,為強化全黨憂患意識和使命意識,警示全黨同志莫被勝利沖昏頭腦,毛澤東向全黨發(fā)出“兩個務必”的莊嚴告誡,成為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奪取勝利的重要政治保證。改革開放后,鄧小平要求全黨自覺踐行“兩個務必”、發(fā)揚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并反復提醒全黨“要夾著尾巴做人,要很謹慎,并且要艱苦奮斗”。[7]1991年,江澤民來到“兩個務必”的誕生地,留下了“牢記‘兩個務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8]的題詞,重新詮釋了黨的性質和肩負的歷史使命。2002年,胡錦濤在西柏坡考察學習時再次號召全黨“必須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斗”,[9]并在重溫“兩個務必”中深化了其理論內涵。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多次重申“兩個務必”的時代內涵,并于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時刻向全黨發(fā)出“三個務必”的政治動員令。
“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盵10]客觀、真實、全面地歷史認知是理論形成的歷史必然,“三個務必”即是基于大歷史觀、正確黨史觀,在對中華文明史、百年黨史、國際共運史演變機理和本質規(guī)律進行分析把握的基礎上,形成的管黨治黨的新告誡。
第一,源于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在大歷史觀視域下系統(tǒng)考察“三個務必”生成的歷史邏輯,更有助于在時間跨度與空間視野的立體維度中把握“三個務必”的思想走勢與來龍去脈,堅定理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調研時指出,毛澤東同志當年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guī)律的深刻借鑒。[11]由此可見,“三個務必”的出場邏輯也內含著對歷史的深刻反思。毛澤東告誡全黨“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12]“決不當李自成”。[13]以史為鏡可以知治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為新時代管黨治黨提供了歷史鏡鑒,也為“三個務必”的生成提供了歷史依據(jù)。
第二,基于對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經(jīng)驗借鑒。堅持正確黨史觀考察“三個務必”生成的歷史邏輯,有助于立足黨史全貌探尋“三個務必”的演進路徑,堅定歷史自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以偉大建黨精神帶領人民在劈波斬浪、浴血奮戰(zhàn)中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以星火燎原之勢完成開天辟地的救國大業(y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帶領人民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è),以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的精神姿態(tài)在一窮二白的中國大地完成改天換地的興國大業(y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為使人民擺脫貧困、實現(xiàn)共同富裕,黨帶領人民沖破思想藩籬、廓清思想迷霧,在改革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中鑄就翻天覆地的富國大業(y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帶領中華兒女矢志不渝踐行初心使命,踔厲奮發(fā)、砥礪奮進,發(fā)揚斗爭精神、鍛造斗爭本領,在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中將實現(xiàn)驚天動地的強國大業(yè)。百年大黨正是在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居安思危、艱苦奮斗、敢于斗爭的革命性鍛造中不斷走向輝煌的,這為“三個務必”的生成提供了經(jīng)驗借鑒。
第三,歸于對世界政黨興衰成敗的歷史鏡鑒?!叭齻€務必”是中國共產黨立足國際視野、秉持大歷史觀,深刻汲取世界各國政黨執(zhí)政經(jīng)驗教訓凝練成的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新要求??v觀20世紀末,世界政黨興衰更迭,多個大黨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執(zhí)政危機。在波詭云譎的歷史變革中,有些政黨改變了政黨性質,“理想信念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14]背離初心使命、喪失民心,造成執(zhí)政黨與人民離心離德;有些政黨丟失政治警惕、丟掉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導致政黨內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泛濫;有些政黨缺乏斗爭精神,缺少反躬自省、革除自身頑瘴痼疾的氣魄,最終走向執(zhí)政失敗。撫今追昔,世界政黨的興衰成敗用慘痛的歷史事實告誡我們,理想信念、優(yōu)良作風、斗爭品格是政黨長期執(zhí)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為“三個務必”的生成提供了歷史鏡鑒。
“理論源于實踐,又用來指導實踐?!盵15]理論源于對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升華和對實踐訴求的現(xiàn)實回應,“三個務必”正是基于在中國共產黨人對新時代10年偉大成就的經(jīng)驗凝練與新征程開辟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創(chuàng)造新的偉大事業(yè)的良性互動中,才真正得以在實踐發(fā)展中滋長生成,成為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新訴求。
第一,生成于新時代1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的經(jīng)驗凝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砥礪前行、奮發(fā)有為,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形成“兩個確立”的最重要理論成果,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全面從嚴治黨和自我革命推動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成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和社會保障體系;開展新的偉大斗爭,打響抗疫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堅持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踔厲奮發(f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等等。中國共產黨善于從“成就經(jīng)驗”中獲取“制勝秘籍”,新時代十年的偉大成就源于黨堅定初心使命的信念偉力、帶領人民踔厲奮發(fā)的奮斗偉力、敢于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斗爭偉力,而這些新鮮經(jīng)驗構成了“三個務必”生成的現(xiàn)實邏輯。
第二,致力于新征程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高質量發(fā)展?;赝聲r代10年全面從嚴治黨的豐碩理論成果,全黨上下面貌煥然一新,黨內政治生活展現(xiàn)新氣象,黨內政治生態(tài)不斷凈化。階段性成果可喜,但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更加嚴峻,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更加復雜,決不能掉以輕心。正是基于對新征程中面臨的黨情的深刻研判以及建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現(xiàn)實訴求,習近平向全黨發(fā)出“三個務必”的政治律令,告誡全黨務必堅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做到安不忘危、樂不忘憂,勇于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為加強黨長期執(zhí)政能力建設、推動黨的建設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精神力量,“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16]
第三,立足于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的目標堅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7]新的趕考之路上,黨面臨著更多的風險挑戰(zhàn):百年變局中機遇和風險并存,傳統(tǒng)安全和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交互疊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明顯上升,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S時可能發(fā)生。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時刻保持“趕考”時的認知和清醒,習近平向全黨提出“三個務必”的明確要求,號召全黨必須牢記“趕考”之初的初心和使命,讓初心使命成為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銳意進取的原動力;必須永葆黨的政治本色和優(yōu)良作風,在把握歷史主動中樹立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必須增強全黨的志氣、骨氣和底氣,敢破能立、敢戰(zhàn)能勝,以新的偉大斗爭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
“三個務必”是新時代管黨治黨的價值遵循,蘊含著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居安思危的戰(zhàn)略清醒、敢斗善斗的政治氣魄,在百年大黨管黨治黨的時代語境下被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涵。“三個務必”既相對獨立又辯證統(tǒng)一,既各有側重又渾然一體,它以“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價值目標,以“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為政治保障,以“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為行動表達,共同構筑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指歸。
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三個務必”的根本立場和價值目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終身課題和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征程上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永不忘本與永不變質的統(tǒng)一、黨性與人民性的統(tǒng)一、保持理論清醒與保持政治定力的統(tǒng)一、堅定理想信念與增強行動自覺的統(tǒng)一,為新時代管黨治黨筑牢政治信仰。
第一,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永不忘本與永不變質的統(tǒng)一?!耙磺邢蚯白?,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盵18]永不忘本是踐行初心使命的內在意蘊,中國共產黨之“本”蘊含著本質、本色與本味的鮮明特質。黨的本質屬性奠定了黨的存在價值,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9]他們“只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20]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屬性即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由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決定的。黨的本色是黨應有的政治色彩與價值取向,中國共產黨的本色是紅色的,這是由黨一心為民的政治情懷和心懷國之大者的政治擔當所賦予的。黨的本味是由“本質”“本色”決定的主體的內在品性,蘊含著堅守理想、銘刻初心、不怕犧牲、對黨忠誠的精神品格,鑄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根基。永不忘本與永不變質是辯證統(tǒng)一的,中國共產黨唯有永不忘本,才能永不忘記黨的本質、本色、本味,才能確保黨永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才能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延續(xù)紅色基因血脈、錘煉鮮明政治品格,永葆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
第二,內蘊著中國共產黨黨性與人民性的統(tǒng)一。作為唯物史觀視域中的整體性政治概念,“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21]黨性是中國共產黨的固有本性,中國共產黨的無產階級政黨性質和歷史使命內在規(guī)定了中國共產黨的行為邏輯是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中國共產黨的黨性源自人民性,人民性是黨的百年全部政治實踐的價值皈依,是實現(xiàn)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主體動力。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黨性與人民性高度統(tǒng)一于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的具象行為中,為中國共產黨銘刻初心、擔負使命提供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tǒng)一?;谑澜缬^維度,中國共產黨的黨性作用于解決了“為了誰”的價值之問,旗幟鮮明表明了黨的根本執(zhí)政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基于方法論維度,人民性解決了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依靠誰”的現(xiàn)實之問,夯實了中國人民的價值創(chuàng)造主體地位。故此,從本質上講,黨性與人民性的邏輯聯(lián)袂為中國共產黨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供了價值定向與協(xié)同合力。
第三,昭示了中國共產黨保持理論清醒與保持政治定力的統(tǒng)一。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告誡全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政治定力”。[22]清醒頭腦來源于理論清醒,“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23]理論清醒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思想并在澄清和戰(zhàn)勝意識形態(tài)領域錯誤思潮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對黨的初心使命和奮斗目標的清醒認知與執(zhí)著追求。政治定力是政黨主體內生出的、面對外界干擾而巋然不動的高度意志力,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定力源于對初心使命的價值堅守。在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視域下,保持理論清醒與保持政治定力辯證統(tǒng)一于黨踐行初心使命的行為邏輯中。一方面,保持理論清醒是保持政治定力的思想之基,“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24]只有在理論上做到對黨的初心使命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政治上才能真正根底牢、立得住、走得遠;另一方面,保持政治定力又是保持理論清醒的行為底線,唯有初心不改、矢志如斯,才能激濁揚清、明辨是非、堅守真理,筑牢意識形態(tài)領域安全防線,始終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政治定力,匯聚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第四,呈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堅定理想信念與增強行動自覺的統(tǒng)一。作為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與安身立命之本,理想信念蘊含著崇高的價值追求與精神力量,內蘊著“馬克思主義真理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25]的中國話語表達。從理論原點出發(fā),“共產黨人堅持的初心,就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仰”。[26]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而櫛風沐雨、奮楫篤行的奮斗歷程,就是為踐行初心使命而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歷史征程,二者是具有內在一致性的邏輯展開?!八枷牒蛯嵺`或運動是不可分的”,[27]理想信念與初心使命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對理想信念矢志不移的堅守,是中國共產黨人自覺踐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動力。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想信念只有訴諸實踐、見諸行動,轉化為一種自覺擔當,才能為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才能積聚起真理力量與實踐動力,排除萬險、克服萬難,在踔厲奮發(fā)中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三個務必”的底線要求和政治保障,是中國共產黨人防腐御險的內在律令和政治本色。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對“兩個務必”的守正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加強作風建設與提升黨性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增強憂患意識與永葆奮斗精神的統(tǒng)一、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為新時代管黨治黨涵養(yǎng)政治作風。
第一,彰顯了加強作風建設與提升黨性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作風,更是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毫不松懈糾治“四風”,以“兩個務必”作為黨反“四風”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告誡黨員干部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有效改進了黨的作風建設。“作風是黨性的外在表現(xiàn)”,[28]作風建設歸根到底是要求黨員干部提升黨性修養(yǎng),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即彰顯了加強作風建設與提升黨性修養(yǎng)的有機統(tǒng)一。謙虛謹慎而不驕不躁、艱苦奮斗而不好逸惡勞是新時代合格共產黨員所應具備的黨性修養(yǎng),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持續(xù)發(fā)揚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就要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不斷錘煉其品行修養(yǎng)。唯有此,才能真正從源頭上遏制“四風”,從而引導各級黨員干部嚴守政治規(guī)矩、政治紀律,營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tài)。
第二,凸顯了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統(tǒng)一?!拔覀凕h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盵29]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是中國共產黨克敵制勝、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有力武器,新時代保持同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就要始終堅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務必謙虛謹慎是中國共產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根本態(tài)度。黨員干部唯有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才能真正踐行群眾路線,真實反映群眾呼聲,自覺愛民、為民、親民,贏得群眾信任。務必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內在要求。新時代艱苦奮斗要求黨員干部頑強拼搏、自強不息、開拓創(chuàng)新,主動走進基層、深入群眾,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謀利益。綜觀之,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重要思想法寶。
第三,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憂患意識與奮斗精神的統(tǒng)一。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面臨越來越大的“考場”、越來越難的“考題”、越來越高的“考試要求”時所展現(xiàn)出的強烈憂患意識與自覺意識。面對新的時代場域和新的歷史使命,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決不能滿足于已有成就而高枕無憂、更不能陶醉于一時繁榮而喪失斗志,要樹立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憂患意識詮釋了共產黨人對前進道路艱巨性、復雜性的精神內省和精神自覺,內含著對爭取國家長期繁榮、民族持續(xù)振興、人民永久幸福的科學預見和積極建構,是推動新時代共產黨人奮發(fā)有為、拼搏進取的精神動力。為此,共產黨人應將增強憂患意識與永葆奮斗精神統(tǒng)一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偉大征程中,自覺做到在新征程中既要保持高度的歷史清醒、戒驕戒躁,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謙虛謹慎;又要踔厲奮發(fā)、不懈奮進,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奮斗精神引領新的奮斗目標、擘畫新的戰(zhàn)略藍圖。
第四,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謙虛謹慎主要指向主體自身,是共產黨人在對待工作、學習、群眾、自身缺點時所表現(xiàn)出的虛懷若谷、實事求是、慎重仔細的端正態(tài)度和高尚美德;艱苦奮斗則主要指向客觀對象,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時所表現(xiàn)出的不畏艱難、刻苦耐勞、英勇拼搏、自強不息的堅定行為和精神風貌。謙虛謹慎是艱苦奮斗的思想基礎,艱苦奮斗是謙虛謹慎的外部表征,共產黨人要自覺以謙虛謹慎的心態(tài)警醒自身、以艱苦奮斗的精神開拓實踐。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要求新時代共產黨人在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中塑造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唯此,才能克服驕傲自滿、居功自傲、不思進取的情緒態(tài)度,才能真正樹立起為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社會美好發(fā)展方向而無私奉獻、克勤克儉、勵精圖治的人生觀,才能在世情國情黨情異常復雜、變幻莫測的形勢下完成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從而在實踐基礎上實現(xiàn)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有機統(tǒng)一。
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三個務必”的實踐路徑和動力支撐,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精神底色和政治優(yōu)勢。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新的時代語境中有著新的具體闡釋,其時代意涵以斗爭方向、斗爭立場、斗爭形式、斗爭過程為載體進行邏輯展開,為新時代管黨治黨鑄造政治品格。
第一,在斗爭方向上指明了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統(tǒng)一。“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盵30]斗爭方向關乎斗爭成敗,正確的斗爭方向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綱舉目張。堅持正確的斗爭方向,一方面要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中國共產黨是引領新征程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偉大斗爭的政治主體,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克服無數(shù)艱難險阻的根本政治保證,為新時代有效統(tǒng)籌斗爭全局、合理配置斗爭資源提供了方向引領。另一方面要以堅持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與資本主義制度相比較的巨大優(yōu)勢,它超越了資本主義制度所表現(xiàn)出的資本邏輯主宰的歷史形態(tài),具有合規(guī)律性、合目的性的顯著效能,在新的偉大斗爭中匯聚起強大的凝聚力、整合力,極大維護了人民利益、推動中國社會實現(xiàn)了歷史性躍遷。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31]唯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機統(tǒng)一,才能始終在應變局、平風波、化危機的斗爭活動中彰顯出強大效能,才能始終確保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方向永不偏航。
第二,在斗爭立場上表明了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統(tǒng)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全部斗爭實踐都是緊緊圍繞人民立場展開的,科學回答了新的偉大斗爭“為了誰”和“依靠誰”的根本問題。一方面,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斗爭,而是為了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32]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要敢于并善于同“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33]作斗爭,將滿足人民向往、人民利益作為斗爭的根本價值取向,切實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要緊緊依靠人民的斗爭主體地位,極大釋放蘊藏在人民中的斗爭主體力量。人民是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的源泉動力,要堅持群眾路線,密切聯(lián)系群眾,尊重和發(fā)揮人民群眾的斗爭精神、挖掘和釋放人民群眾的斗爭偉力,依靠人民的滿腔熱情和熾熱胸懷投身到偉大斗爭中去。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彰顯著為了人民與依靠人民的有機統(tǒng)一,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推動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一次次斗爭實踐中獲得偉大勝利,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共產黨在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斗爭實踐中奪取更大勝利。
第三,在斗爭形式上實現(xiàn)了推動偉大社會革命和黨的自我革命的統(tǒng)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34]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絕不是一馬平川、一蹴而就的,必然會在前進道路上遇到各種矛盾問題和風險挑戰(zhàn),必然要求全黨同志“義無反顧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35]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推動偉大社會革命的實踐要求,更是加強黨的自我革命的迫切需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以刀刃向內的斗爭氣魄毅然整治頑瘴痼疾、以猛藥去疴的斗爭決心堅決懲治腐敗,使反腐敗斗爭形成壓倒性態(tài)勢,也促使管黨治黨邁向新的更高水平。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偉大社會革命和黨的自我革命有機統(tǒng)一于偉大斗爭的實踐中。正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始終以坦然從容的姿態(tài)應對好自身面臨的“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四大挑戰(zhàn)”,才能始終“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36]
第四,在斗爭過程中展現(xiàn)出敢于擔當作為和講求斗爭藝術的統(tǒng)一。敢于斗爭是凝結于中國共產黨斗爭過程中的精神動力,彰顯了新時代共產黨人“敢字為先”[37]的政治膽量和“勇于擔當”[38]的時代責任。敢于斗爭要求中國共產黨人能夠始終在大是大非、矛盾困難、危機挑戰(zhàn)、工作失誤、歪風邪氣面前勇于擔責、堅決斗爭,敢于破解斗爭過程中遭遇的困難險境,敢于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擔當,苦干實干、知重負重、攻堅克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僅要有敢于斗爭的勇氣、擔當,更應具有善于斗爭的策略、藝術,二者的內在統(tǒng)一貫穿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斗爭的全過程之中,為新時代偉大斗爭注入強大動力?!岸窢幨且婚T藝術,要善于斗爭?!盵39]善于斗爭要求全黨在嚴峻復雜的斗爭形勢中,善于運用底線思維、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維、批判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等分析評估、謀劃研判,在審時度勢中合理把握斗爭的時、度、效,在機動靈活中做到計劃性與靈活性相協(xié)調、能動性與規(guī)律性相統(tǒng)一,切實堅持戰(zhàn)略判斷和戰(zhàn)術決斷、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的有機統(tǒng)一,不斷提高斗爭藝術,增強斗爭本領。
“三個務必”是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思想指南與行動綱領,只有將“三個務必”轉化為全體黨員的情操素養(yǎng)和習慣操守,才能真正釋放出蘊藏在“三個務必”中的巨大實踐偉力,并使之成為每位黨員同志的主體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歷史自覺?!叭齻€務必”有著鮮明的實踐指向,唯有深入開展“三個務必”黨內集中教育活動、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以踔厲奮發(fā)的精神狀態(tài)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在增強歷史主動中奪取偉大斗爭的新勝利,才能切實確保這一行動指南落地生根。
黨內集中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有力路徑和鮮明優(yōu)勢,是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應有之義?!霸诿恳粋€重大轉折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總是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而每次這樣的學習熱潮,都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實現(xiàn)大發(fā)展大進步。”[40]站在新的歷史轉折點上,深入開展“三個務必”黨內集中教育,要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作風建設、增強斗爭本領作為黨內集中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主體自覺。
第一,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為踐行“三個務必”筑牢思想防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的本質要求,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推動全黨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才能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度塑造出全體黨員的宗旨意識、確立起全體黨員的使命擔當,引導全黨為踐行“三個務必”夯實理想信念基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捍衛(wèi)“兩個確立”,踐行“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第二,抓好作風建設集中教育,為踐行“三個務必”營造良好風氣。作風建設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興衰成敗,唯有加強作風建設集中教育才能提升共產黨人的黨性修養(yǎng)和人生境界、錘煉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道德操守,才能使全體黨員在克服驕傲自滿、放松懈怠心理的過程中虛懷若谷、拼搏奮斗,從而推動黨員干部嚴肅生活作風、做到慎獨慎微、厲行勤儉節(jié)約、不斷賡續(xù)前行,自覺踐行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
第三,加強黨史學習教育,為踐行“三個務必”增強斗爭本領。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偉大的斗爭史,越是應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就越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提煉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經(jīng)驗技巧,不斷砥礪斗爭精神、掌握斗爭藝術、提高斗爭本領。廣大黨員要以史為鑒、學以致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不斷增強攻堅克難的本領、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應對急難險重任務的氣魄,牢牢掌握斗爭主導權,真正做到“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三個務必”是中國共產黨立足黨所處歷史方位、面臨形勢任務和黨情發(fā)展變化,基于黨對“如何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如何始終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如何始終具備強大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如何始終保持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神狀態(tài),如何始終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如何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41]等大黨獨有難題所作出的重大論斷。在新的時代語境下,踐行“三個務必”,就要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保持黨對始終贏得人民擁護和鞏固長期執(zhí)政地位的深刻憂思、對所取得的舉世矚目偉大成就的理性警示以及對時刻準備經(jīng)受驚濤駭浪重大考驗的高度警醒,從而增強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自覺。
第一,保持初心如磐的清醒和堅定?!俺跣牟粫匀槐Y|保鮮,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塵褪色,久不滋養(yǎng)就會干涸枯萎,很容易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為什么要出發(fā)、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丟了。”[42]如何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百年大黨所面臨的獨有難題,為此,共產黨人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一根本問題,在為誰執(zhí)政、為誰謀利、為誰造福的進程中始終保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主動踐行“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第二,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和堅定。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是百年大黨無法規(guī)避的獨有難題。想要鞏固長期執(zhí)政地位,就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始終在功成名就時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政治定力和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政治清醒,始終在執(zhí)掌政權后做到節(jié)儉內斂、敬終如始,始終在承平時期保持創(chuàng)業(yè)初期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自覺做到常懷遠慮、奮發(fā)有為,真正做到“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
第三,保持自我革命的清醒和堅定。如何始終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是百年大黨不容回避的難題,中國共產黨唯有自覺抵御腐朽思想侵蝕、時刻保持清醒警惕,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敢于向體內病灶下猛藥、動刀子,才能激發(fā)黨的斗爭精神、提升黨的斗爭能力,從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zhàn),不斷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新勝利,在實踐鍛煉中淬煉斗爭本領,切實落實“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43]踔厲奮發(fā)是一種斗志昂揚、意氣奮發(fā)的精神狀態(tài),展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昂首闊步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奮發(fā)有為精神風貌?!叭齻€務必”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行動指南,更需以踔厲奮發(fā)的精神狀態(tài)激活其蘊藏著的思想偉力,推動其釋放出巨大奮進偉力以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繼而增強黨員干部的行動自覺。
第一,牢記初心使命,奮力擔當作為。踐行“三個務必”,要銘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并將其轉化為銳意進取、擔當作為的精氣神。奮進新征程,共產黨人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zhí)著奮力維護人民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更要以只爭朝夕的奮進狀態(tài)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新的歷史性變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奮發(fā)力量。
第二,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敖裉?,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盵44]建功新時代,共產黨人要以“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奮斗精神帶領人民劈波斬浪、一往無前,要以百折不撓、勇于進取的奮進精神破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要以開拓進取、勇于突破的實干精神切實把實事辦實、難事辦妥、大事辦好,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行穩(wěn)致遠。
第三,發(fā)揚斗爭精神,頑強拼搏、不懈奮斗。中國共產黨依靠斗爭創(chuàng)造歷史,更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面對加速演變的世界變局,共產黨人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zhàn),以奮發(fā)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45]面對新征程上的一切艱難險阻,黨員干部應時刻準備付出更為艱苦的奮斗,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以頑強斗爭、踔厲奮發(fā)的精神狀態(tài)開拓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盵46]歷史主動是指中國共產黨在把握歷史規(guī)律、順應發(fā)展大勢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引領時代、擔當歷史使命、勇毅開辟未來,它是中國共產黨戰(zhàn)勝艱難險阻、鑄就偉大輝煌的制勝法寶。踐行“三個務必”,就要弘揚歷史主動精神,增強歷史擔當、保持歷史清醒、把握斗爭主動權,不斷引領新時代共產黨人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歷史自覺。
第一,增強歷史擔當?!拔覀兊呢熑危褪且獔F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xù)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47]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唯有繼續(xù)發(fā)揚歷史主動精神、不斷增強百年大黨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才能激發(fā)全黨和全國人民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砥礪前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為踐行“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供源泉動力。
第二,保持歷史清醒。歷史清醒是中國共產黨對所處歷史方位、歷史大勢和自身價值的清醒認知與準確研判。唯有保持高度的歷史清醒,才能提防廣大黨員出現(xiàn)精神懈怠、安于現(xiàn)狀的情形,才能確保全黨對已有的良好發(fā)展基礎和變化了的嚴峻外部環(huán)境以及國情黨情保持清醒認知,才能敦促廣大黨員保持對應有奮進狀態(tài)、未來奮斗目標、黨的自身建設的清醒認識,并以主動作為、奮楫篤行的實際行動踐行“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
第三,把握斗爭主動權。黨員干部要發(fā)揚歷史主動精神,“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48]唯有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和“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的志氣、骨氣、底氣,發(fā)揚歷史主動精神,牢牢把握斗爭的主動權,才能全力戰(zhàn)勝各種矛盾挑戰(zhàn)和風險阻力并依靠頑強斗爭開辟新的歷史輝煌,才能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堅定斗爭意志、豐富斗爭經(jīng)驗、增強斗爭本領,真正做到“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綜觀之,“三個務必”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深刻思考與理論升華,揭示了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政治密碼,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取得新時代10年偉大成就的奮斗密碼,是中國共產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向全黨發(fā)出的催征戰(zhàn)鼓和鏗鏘誓言,彰顯了百年大黨奮楫揚帆新征程的清醒與堅定,對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