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第三中學 王 驍 郭小華
班級作為初中學生成長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基礎知識學習以及各項基礎技能發(fā)展的主要場所。初中階段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主意識逐漸覺醒,身心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在思想和情感方面都出現(xiàn)了明顯的跳躍性發(fā)展特征。故此,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學生能獲得的體驗和感受對其知識學習及健康成長必然會產(chǎn)生明顯影響。隨著我國立德樹人根本教學任務的提出,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再一次得到了肯定,教師必須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班級管理工作的高質量發(fā)展。
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必須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態(tài)度狀況及真實的內心想法等進行客觀、全面了解,確保班級管理工作得以針對性落實。從某種層面上來看,班級管理工作就是對學生的行為和內心進行管理,教師必須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真實心態(tài),以此落實班級管理工作??紤]到初中生在信息社會下的成長和發(fā)展會受到來自西方多元文化的影響,心理素質的發(fā)展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再加之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十分普遍,教師在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下開展班級工作,必須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以尊重學生作為基礎,從內心深處關懷學生,對學生遭遇的問題提供指導和幫助。比如,教師如果想要真正落實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以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作為出發(fā)點,開展“我想說心里話”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將自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存放許久的心里話與教師和其他學生分享。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心里話中體現(xiàn)出的各種心理方面的問題,全方位剖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學習和生活心態(tài),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在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初中班級管理工作要求教師摒棄之前行政命令式的粗放型管理方法,而是需要綜合利用班級文化這一載體,引導學生實現(xiàn)自我管理。班級文化作為學生有效融入班級活動的重要前提條件,對學生在班級學習生活中的成就感和體驗會產(chǎn)生最為直接的影響,必然會折射在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發(fā)展方面。教師提倡的班級文化建設實際上就是班級管理的核心任務,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獨立意識逐漸覺醒,渴望擺脫來自家長和教師的束縛,這給各項班級管理工作的落實帶來了更大挑戰(zhàn)。班主任需要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具體特征,形成完善的班級管理策略,并且需要逐漸培養(yǎng)復合型班級文化體系,確保學生能自主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在這種要求下,班主任需要做到以身作則,形成一種和諧的班級管理工作氛圍,配合學生管理小組的建立,由學生共同討論班級內的各項管理制度和文化內容,確保學生能對班級管理的制度從內心深處產(chǎn)生理解,實現(xiàn)自我管理。教師在跟隨學生的意見選出管理小組之后,需要將管理小組作為學生群體的代表,與班主任共同處理各項班級日常管理事務,確保能在日常生活中及時詢問學生對同一件事情的具體看法。學生可以從內心深處接受來自管理小組的建議,從班級集體層面對個人言行進行約束和管理。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定期組織小組成員落實班級文化研討會議,確保學生能發(fā)揮群體思維的作用,形成完善的班級文化體系,確保班級成員能從言行、互助等多個方面共同進行約定。如此一來,學生便可以在內心深處產(chǎn)生對班級的榮譽感,思想將會逐漸向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
立德樹人理念下的班級管理工作需要教師關注學生思想品德及基礎能力方面的綜合發(fā)展。因為立德樹人理念帶有明顯的復雜性和系統(tǒng)性特征,需要堅持立德樹人理念在班級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并將其融入日常班級管理工作。教師可以將特殊的節(jié)日作為教育契機,開展各項特殊的德育班級管理工作,比如,教師可以在每年3月定期開展學雷鋒活動,在清明節(jié)當天組織學生進入當?shù)氐牧沂苛陥@,緬懷烈士并打掃烈士陵園。而在五四青年節(jié)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有關青年發(fā)展的勵志演講活動。這些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可以幫助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活動和德育活動時,深化學生對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認識,保障學生能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在初中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接觸最為頻繁的群體,也需要關注個人師德師風修養(yǎng)的強化,學會使用自身的規(guī)范言行對學生進行感染。班級管理工作及學生的德行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言傳身教,因為初中生個人的心理素質發(fā)展不夠成熟,教師需要意識到個人的一言一行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和目標。教師需要通過個人的實際行動,將立德樹人的具體內涵和內容向學生進行展示及踐行,在為學生樹立學識榜樣的同時,可以憑借個人的規(guī)范言行為學生今后的健康發(fā)展樹立道德標準。
在初中階段班級管理工作中,主題班會作為最常見的教育方法,不僅能向學生傳達各種言行規(guī)范及具體要求,還能使學生在形成良好品格的同時提升其思想能力水平。教師需要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議題,由學生集體討論問題的解決策略,確保學生能擁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將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和思想逐漸內化為個人的言行。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需要全面遵循立德樹人根本教育理念的要求,選擇合理的班級議會主題,有效融入德育知識和德育思想,引導學生從學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現(xiàn)象出發(fā),深化對德育的認識及班級管理工作的認知,保障學生能在思想上自覺遵守班級管理規(guī)章制度,并意識到個人品行發(fā)展的重要價值。比如,當教師在班級生活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人際交往存在一定的矛盾時,就可以將學生的相處之道作為班級會議主題,引導學生對日常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闡述自己對同學之間友好相處的理解。在主題班會召開及學生參與的過程中,學生會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仔細思考和討論,闡述自己認為最為理想的朋友相處的方法。此外,學生也會將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自主地進行聯(lián)想,反思自己和他人人際交往的過程。學生能在自主研討和思考過程中,逐漸理解如何做到與他人和諧、平等相處,并反思自己言行存在的不恰當?shù)牡胤?,持續(xù)進行改進,能在規(guī)范學生日常行為的同時,促進學生道德意識的發(fā)展。
在傳統(tǒng)行政式班級管理工作模式下,班主任始終處于領導者地位,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始終處于一種被管理者的從屬地位。在決定各項班級管理決策時,班主任的決定權不容置疑,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來自教師的教育和管理,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平等。在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下,教師需要發(fā)揮自己在班級的引導者作用,建立師生之間良好平等的和諧關系。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持續(xù)深化,班級管理工作也逐漸引入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方式,教師需要進行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針對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各種現(xiàn)象向學生征求建議。比如,班主任可以定期開展班級管理民主生活會,由學生針對班級管理工作問題客觀、全面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班主任可以針對學生提出建議的可行性進行深入驗證,并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嘗試使用。如果證明確實可行,則需要針對原有的班級管理制度進行替換,確保班級管理工作能做到集思廣益,實現(xiàn)學生的民主化管理。
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初中班級管理工作需要同步促進學生良好道德觀念及健全人格的發(fā)展。教師需要在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和諧友好的班級文化氛圍,讓學生對班級管理工作形成正確認知,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管理。同時,教師需要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并憑借個人言行的規(guī)范為學生提供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言行榜樣,配合良好師生關系及主題班會的召開,保障師生能以一種平等的地位共同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由學生針對各項班級管理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實現(xiàn)班級的民主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