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 黃曉燕
息縣花生主要種植在淮河以北的沙土地。經(jīng)過多年種植經(jīng)驗的累積,息縣已形成一套從翻地、選種、施肥到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較為成熟的花生種植模式,產(chǎn)量也從10 年前的3000 kg·hm-2增加到現(xiàn)在的4500 kg·hm-2,現(xiàn)將技術(shù)要點總結(jié)如下。
花生適宜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性良好、弱酸性(pH 為6.5~7.0)的沙土地或輕壤土中生長。翻地深度在20 cm 以上,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利于有益微生物活動,分解上茬小麥的根系和秸稈,為后期花生生長提供養(yǎng)分和水分,利于土壤深層的微量元素從固態(tài)氧化為游離態(tài),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還可以降低花生重茬對產(chǎn)量的影響。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播下的種子能充分吸收水分和呼吸,能健康地萌動、出苗。深翻地在夏季下暴雨時,雨水可下滲到底層,對花生根系和坐果影響較少,減少爛果。重茬地塊可少施氮肥或不施氮肥,但要多施生物有機肥和花生專用肥,生物有機肥1200~1800 kg·hm-2和花生專用肥600~750 kg·hm-2,既可為花生生長提供充分的營養(yǎng),又可防治重茬、死棵的發(fā)生。
在購買花生種子時要選擇適合當?shù)貧夂蚝屯寥罈l件的品種,常選用的花生品種有豫花23、豫花22、豫花37、開農(nóng)71、開農(nóng)1760、信花425、遠雜6 號等。在播種前15 d,要曬花生種,曬2~3 d,曬種可以增強種子活性、增加吸水性和提高發(fā)芽率。花生種曬后剝殼,剝殼后選擇子粒飽滿、色澤鮮艷、顆粒一致的作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和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按種子質(zhì)量的0.3%~0.5%進行拌種,能有效防止爛根;用50%的辛硫磷或50%氯丹乳劑按種子質(zhì)量0.1%~0.3%進行拌種,能有效防治地老虎和蠐螬等地下害蟲。
息縣花生播種是在小麥收獲之后,一般在5 月下旬,生育期在110~115 d,切忌不可過晚播種。播種過早會影響花芽分化,在出苗時遇到低溫易爛種;播種過晚會導致生育期過短,影響有效花坐果和莢果發(fā)育,降低花生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一般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在地深5 cm 的土地上播種,種植密度為每公頃12000 穴,每穴播2~3 粒種子即可。播種7d 后發(fā)現(xiàn)缺苗或斷壟時要及時催芽補苗或帶土移栽,移栽花生根部的土壤要多,切不可傷到根,移栽最好在傍晚進行,移栽后要及時澆水,提高移栽成苗率。
在花生出苗后15 d,田地間有雜草,如馬唐、狗芽根、牛筋草、野燕麥等,在水肥適宜的條件下生長較快,比花生苗高出很多,如果不及時鋤草,雜草會吸收大量水肥,與花生爭水爭肥,影響花生生長。在花生合壟前,在陰天或雨后進行鋤草,除草不要傷到根部,也可人工拔除,作為牲畜飼料,并對花生根部進行培土,可以縮短果針與地面的距離,提高結(jié)實率和飽果率。
花生是耐旱作物,但是在花莢期需水量較大,如果沒有降水,需要2~3 d 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不可大水漫灌,根部和莢果全部浸在水中會造成爛秧或爛果。夏季遇到高溫天氣,可以在花生田周圍噴大量水霧,以降低花生地周圍的溫度。
對花生的田間管理重點在病蟲害防治上,以預防為主,分為以下三個用藥階段:
該時期主要有青枯病、莖腐病、蚜蟲和薊馬等病蟲害,易造成花生葉片發(fā)黃、卷曲、皺縮,影響光合作用,葉片變小、不生長,嚴重時爛棵、死亡??捎昧蛩徙~氨水溶液、禾果利可濕性粉劑、溴氰·噻蟲嗪懸浮劑等兌水進行防治。在防治病蟲害時,在以上藥劑中加入螯合硼、鉬酸氨等,補充花生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預防因缺硼、鉬等元素引起的黃葉和生長不良。補充硼和鉬等元素可以增強根瘤菌的生長,提高固氮能力,可以保證苗齊、苗壯,為前期壯苗打下堅實基礎。
該時期主要病蟲害有銹病、褐斑病、黑斑病、紅蜘蛛、棉鈴蟲、根腐病和莖腐病等。銹病、褐斑病、黑斑病等病害主要在高溫高濕條件發(fā)生,可用氟醚·己唑醇進行防治;紅蜘蛛和棉鈴蟲可用阿維菌素防治;根腐病和莖腐病可用二嗪磷防治。可以根據(jù)田地間的肥力狀況,肥力較差的可噴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400 kg·hm-2,沙性土壤應加膨大劑和鉬,加大氮磷鉀三元復合肥用量。對于旺長田,用好多效唑懸浮劑調(diào)節(jié)劑,控上促下,讓光合作物的產(chǎn)物促莢果生長,還可預防花生倒伏,促進增產(chǎn)。
在收獲前20 d,可用氮基酸葉面肥、多菌靈福美雙、吡唑醚菌酯和磷酸二氫鉀等混合加水噴霧,既能促進莢果生長,又能預防早衰,提高飽果率,實現(xiàn)增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