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呂不韋
趙襄子攻翟,勝老人①、中人,使使者來謁之,襄子方食摶飯②,有憂色。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憂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過三日;飄風③暴雨,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于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夫憂所以為昌也,而喜所以為亡也;勝非其難者也,持之其難者也。賢主以此持勝,故其福及后世。齊、荊、吳、越皆嘗勝矣,而卒取亡,不達乎持勝也。唯有道之主能持勝??鬃又畡泞?,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墨子為守攻,公輸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勝者,以術強弱。
(選自《呂氏春秋》,呂不韋著,任明、昌明譯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注釋】
①老人:當作“左人”。左人、中人,均為都邑名。
②摶飯:弄成團的飯。
③飄風:旋風。這里用以說明強大之物不易持久。
④勁:強勁有力。
—— 鑒賞空間 ——
所謂“慎大”,即謹慎地對待強大。選文所論述的道理和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是一致的,告誡我們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這樣的思想,是歷史經驗的正確總結,即使在今天也應該引起重視。
選文由趙襄子一天攻下兩座城池取得大勝,非但不高興,反而面露憂色寫起,并引用孔子的話,提出了“夫憂所以為昌也,而喜所以為亡也”的觀點。然后,作者又列舉了齊、楚、吳、越四國“不達乎持勝”的事例,從反面闡述了缺乏憂患意識的危害性,鮮明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 讀有所思 ——
歐陽修曾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蔽磥砼d國安邦的重任,要靠青少年扛起。閱讀兩篇文章后,結合個人實際,談談你對“憂患意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