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厚明,江蘇省首批教學名師,正高級教師,鹽城市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享受鹽城市政府“高層次教育人才”特殊津貼。
生活中,人們每天都在做事情。如果我們以“某一對象做事情”作為自己的素材,寫作時就不僅需要向讀者交代清楚其“做了何事”,還需要詳細敘述其“怎么做事”——這就涉及“過程”的描寫。
如何寫好“過程”呢?從《我寫我秀》的幾篇習作中,可以獲得一些啟發(fā)。
寫好“過程”,要學會寫清“環(huán)節(jié)”。在敘述一件事情前,我們應學會在腦海中“捋一捋”,把所做事情的全過程分解成幾個“環(huán)節(jié)”,而后采取合適的順序,條理清晰地逐一把“環(huán)節(jié)”寫清楚。比如,習作《漿水魚魚》中,林婧鑫同學敘寫了姥姥做漿水魚魚這一美食的過程。因為其制作環(huán)節(jié)敘寫清晰,即便是對漿水魚魚這一地方美食較為陌生的讀者,也能夠弄清其制作的大致過程。
寫好“過程”,要學會放大“亮點”。審視一個人做一件事情的過程,盡管“節(jié)點”不少,但細加揣摩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其亦有輕重、主次之分。這就要求大家寫作時不能平均用力,而應捕捉并放大其中的“亮點”。比如,習作《給雕刻匠人的一封信》中,程沐蕊同學在敘寫顧師傅雕刻《精忠報國》作品的過程時,就刻意“放大”了其雕刻雙眸的環(huán)節(jié),將最精彩的一瞬間活現(xiàn)于紙上——“終于,一對眸子出現(xiàn),我心頭一怔:將軍的眼神中溢滿殺氣、恨意,這眼神瞬間將我?guī)У揭粋€風雨飄搖的年代——戰(zhàn)場上的擂鼓聲、將士們的嘶吼聲,回蕩在我耳旁”。
寫好“過程”,要學會展示“曲折”。人們做事情的過程,不可能都一帆風順。在敘寫“過程”時,我們不應回避這些“負面”元素,而應真實地展示“曲折”,從而使“過程”顯得多元、豐富。比如,習作《炊煙背后》中,程為同學在敘寫自己第一次燒火的過程時,多次寫了自己的“糗事”:不敢點火;劃斷三根火柴;臉對著灶膛被熏臟……小作者的生澀、緊張與奶奶的熟練、輕松形成了對比,使“我”學習燒火的過程顯得充滿情趣,富有可讀性。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庇辛恕斑^程”,敘事就被“拉長”,習作就顯得豐潤;少了“過程”,僅有概述性的交代,習作就會顯得干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