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編輯部
黃河是慈祥的母親,她用甜美的乳汁哺育著我們;黃河是一手撐天的巨人,她用寬大的臂膀保護著我們;黃河是成長的搖籃,她用清脆的歌聲撫慰著我們……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更是華夏文明的搖籃。
讓我們走近詩詞中的“黃河”,去傾聽她澎湃的自然聲響,去感悟她獨特的文化魅力,去探究她恢弘的文明史話。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南北朝〕范云《渡黃河》
解讀:“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起筆寫出了黃河的氣勢和特征?!皺u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的意思是連檜楫使用起來都好像力不勝任,松舟也只是勉強勝載,可見河水之迅猛,渡河之危險、困難。“渡黃河”這一題材在南北朝詩歌中并不多見,作者寫出了黃河水流的迅猛和渾濁,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唐〕李白《將進酒》
解讀:你難道沒有看見嗎?那黃河之水猶如從天上傾瀉而來,波濤翻滾直奔大海,從來不會再往回流。詩歌發(fā)端是一組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撲來?!包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如此波瀾壯闊的景象,必不是肉眼能輕易看到的。這里是詩人幻想出來的,言語帶有夸張。
前半句寫黃河之來,勢不可擋;后半句寫黃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構(gòu)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道。
濁波浩浩東傾,今來古往無終極。經(jīng)天亙地,滔滔流出,昆侖東北。神浪狂飆,奔騰觸裂,轟雷沃日。看中原形勝,千年王氣。雄壯勢、隆今昔。
——〔元〕許有壬《水龍吟·過黃河》
解讀:詞人從空間上寫氣勢之大,從時間上寫存在之久,二者構(gòu)成動人心魄的自然景觀,氣魄宏大,雄渾恣肆,為全詞定調(diào)?!敖?jīng)天亙地”六句,從黃河的源頭昆侖寫起,黃河從昆侖發(fā)軔,橫亙于天地之間,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轟鳴震天,寫盡了黃河聲威。接著由寫景轉(zhuǎn)入人事,黃河流經(jīng)中原,哺育中原,使中原王氣長存。
當(dāng)時正值元朝鼎盛時期,詞人由黃河的壯闊聯(lián)想到國家的強大,情景相融,不僅加深了描寫的力度,也符合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和人物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