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學生欺凌,是指發(fā)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各種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此行為既包括最容易察覺的方式,即推打、搶奪個人財物等暴力的肢體行為,也包含辱罵、惡意取侮辱綽號等語言攻擊,還有采取社會性孤立等不易察覺的行為等。與此同時,《未成年人保護法》特別賦予了學校以及其他社會機構法定義務,以達到遏制源頭的效果,包括對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對受欺凌未成年人進行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施暴者加強管教,嚴重的要進行依法處理等。
當未成年人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應當懲罰誰?其應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首先當然是施暴者及其監(jiān)護人,應當根據(jù)損害程度,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和刑事責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jiān)護人盡到監(jiān)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jiān)護人賠償。若施暴者所實施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應承擔刑事責任。此外,校園欺凌現(xiàn)象還發(fā)生在校外。若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學校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損害,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一條規(guī)定,第三人應承擔侵權責任,學校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作者單位:上海蘭迪(太原)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