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籌/李春暉
主食,在人們?nèi)粘I钪邪缪葜喈斨匾慕巧?,幾乎是一日三餐中離不開的食物,它不僅僅起著果腹的作用,更多的是供給人體所需營養(yǎng)。飯煲打開的那一刻,白霧騰出帶著新飯散發(fā)的撲鼻米香,透出的米粒飽滿晶亮,整個屋子里都氤氳著淡淡的幸福味道;揭開蒸包子的鍋蓋,瞬間升騰的熱氣中融合著面粉的香味;還有面條、面包、烤紅薯等等,那種溫馨的暖意讓人滿足感油然而生。
半個芒果被橫切成小塊,放置于盤中,盤中另一半則是糯米飯,糯米飯上再澆上一些椰漿。芒果是甜中帶一點點的酸,在口中品得分外清晰。芒果的清香,椰汁的濃郁,糯米的軟糯,三者配合得天衣無縫。
Eat in the world
食/在/世/界
米飯是中國乃至東亞、東南亞人民喜愛的一種主食,是用大米和適量的水蒸或燜煮而成的食物,也是中國人民餐桌上非常常見的一種主食。
米飯的面世,可追溯至粥。烹煮粥控制水量的要求比米飯低,上古的華夏民眾后來慢慢掌握不同水量的烹煮效果,就發(fā)展出較飽滿的米飯?,F(xiàn)代由于打磨谷粒的技術比古代越趨先進,因此民眾食用的米飯亦逐漸由糙米改用白米。
除了中國,泰國、印度、日本、韓國等國家也以稻米為主食。泰式菠蘿炒飯,以果蔬和泰國香米搭配,別具風味;印度咖喱飯,更像中式蓋澆飯,澆頭以咖喱醬為主,加入肉禽、胡蘿卜以及辛香料,滋味濃烈;韓國拌飯比日本生雞蛋拌飯多了不少料,五味交融的綠紅黃白黑五色蔬菜禽肉以及溏心煎蛋覆蓋在白米飯上,儼然一盤大菜。西班牙瓦倫西亞市憑借著緊鄰地中海的優(yōu)勢,發(fā)明了海鮮飯,米飯任由藏紅花著色而“黃袍披身”,各種海鮮鑲嵌其中。使西班牙海鮮飯與意大利面、法國蝸牛并稱“歐洲人喜愛的三道菜”。
Poke 是一道傳統(tǒng)的夏威夷菜,包含有生魚和各種混合物。傳統(tǒng)的 Poke用魚、鹽、本地產(chǎn)海藻和切碎的夏威夷堅果組成。夏威夷語 Poke 是“切”“切塊”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把新鮮爽滑的魚等海鮮處理干凈,然后切成方形,再覆上藻類植物,添加另一層質(zhì)地和味道,最后淋上醬汁,和著米飯一起放入碗中。制作過程省去了烹飪的步驟,所以留下的是最貼近食材本身的味道,能夠讓你的味蕾感受生鮮的細嫩。Poke 這個詞成為這種混合魚生的代名詞的時間并不清楚,大約在20 世紀60 年代。它起源于夏威夷人用海鹽、海藻調(diào)味珊瑚魚的食用方法。日本人到達夏威夷后,引入了用醬油調(diào)味的傳統(tǒng)。演化到現(xiàn)在,它糅雜了各種創(chuàng)意,成為調(diào)味生海鮮和各種蔬菜堅果的統(tǒng)稱。簡言之,Poke 就是一份可涼拌也可加熱的海鮮沙拉拌飯。
西班牙海鮮飯(Paella),西餐三大名菜之一,與法國蝸牛、意大利面齊名。西班牙海鮮飯源于西班牙魚米之都—瓦倫西亞,是以西班牙產(chǎn)艮米為原料的一種飯類食品。通常用深度不超過五公分的平底淺口大圓雙耳鍋來烹制。西班牙海鮮飯賣相絕佳,黃澄澄的飯中點綴著各式海鮮,熱氣騰騰,令人垂涎。
早期,八寶飯的制作工藝相當繁復,用材講究,淳樸的老百姓為其賦予了更多深意,與古代的八寶圖淵源頗深。所謂八寶,分別是玉魚、和合、鼓板、磬、龍門、靈芝、松、鶴八種祥瑞之物,有祈求吉祥平安之意。有民俗專家認為,八寶飯中的蓮子就是由和合—蓬頭笑臉的二位仙童轉(zhuǎn)化而來,他們一個拿著荷花,一個手捧六角盒子,象征婚姻和諧。依次下來,桂圓象征團圓,金橘象征吉利,紅棗象征早生貴子,蜜櫻桃、蜜冬瓜象征甜甜蜜蜜,薏仁米則為仙鶴轉(zhuǎn)化而成,象征長壽、高雅、純潔。瓜子仁像鼓板的變體,象征生活有規(guī)律,平安無災禍。紅梅絲與龍門系同色,含鼓勵進取、祝福順利之意。綠梅絲也寓意長壽。同時,“八寶飯”好似一只“聚寶盆”,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全家能夠財源滾滾。
Eat in the world
食/在/世/界
臺灣鹵肉飯既能當小吃又能做主食,是臺灣的第一張美食名片。臺灣鹵肉飯的米飯必須顆粒分明又飽滿,Q 彈又軟糯。肥瘦比例恰到好處的帶皮五花肉,鹵得甜咸適口、香濃四溢。帶有厚重口感的鹵肉,配上一碗蒸得不軟不硬的白飯,肉汁滲透到了每一粒米飯中,汁香味美,肥而不膩。
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是江蘇省揚州市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屬于淮揚菜,其主要食材有米飯、火腿、雞蛋、蝦仁等。揚州炒飯選料嚴謹、制作精細、加工講究,而且注重配色。炒制完成后,顆粒分明、粒粒松散、軟硬有度、色彩調(diào)和、光澤飽滿、配料多樣、鮮嫩滑爽、香糯可口。據(jù)說,隋煬帝巡游江都(今揚州)時,把他喜歡吃的“碎金飯”(雞蛋炒飯)傳入揚州;也有學者認為,揚州炒飯原本出自民間老百姓之手。據(jù)考,早在春秋時期,航行在揚州古運河邗溝上的船民,就開始食用雞蛋炒飯。舊時揚州,午飯如有剩飯,到做晚飯時,打一兩個雞蛋,加上蔥花等調(diào)味品,和剩飯炒一炒,做成蛋炒飯。明代,揚州民間廚師在炒飯中增加配料,形成了揚州炒飯的雛形。清嘉慶年間,揚州太守伊秉綬開始在蔥油蛋炒飯的基礎上,加入蝦仁、瘦肉丁、火腿等,逐漸演變成多品種的什錦蛋炒飯,其味道更加鮮美。隨后,通過赴海外經(jīng)商謀生的華人,特別是揚州廚師,把揚州炒飯傳遍世界各地。
煲仔飯也稱瓦煲飯,是廣東特色美食。臘味煲仔飯是典型的煲仔飯品類。通常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蓋,把米飯煲至七成熟時加入配料,再轉(zhuǎn)用慢火煲熟。用瓦做成的“煲”,在火候控制方面比較靈活,煲出來的飯也較為香口,齒間留香,回味無窮。
烏飯又稱黑飯,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風俗小吃。烏飯樹又名南燭,因人們每年春天采其葉制作烏飯,故而又稱烏飯樹。烏飯樹喜光、耐旱、耐寒,在長江以南地區(qū)廣有分布。老南京人都知道“四月初八吃烏飯”,正宗的烏飯就是用烏飯樹的葉子搗爛了浸泡糯米,再經(jīng)過九蒸九曬才做成的。
意大利燉飯是意大利傳統(tǒng)的米飯類菜肴。Arborio 米產(chǎn)自意大利西北部倫巴底的山麓地區(qū),是意大利燉飯 Risotto 及其他意大利米類料理的主要食材。和一般大米有所不同的是,Arborio 淀粉含量比較高,所以米粒外形比較圓潤一些,中心更白,口感較為 Q 彈。意大利燉飯在制作的時候會放入奶油、奶酪,濃郁的奶香味是其特色。
當菠蘿遇上米飯,會帶給我們什么喜悅呢?炒飯經(jīng)過不斷演繹、變遷,經(jīng)常隨著各個廚師的不同愛好而變換著做法,這款菠蘿飯因其風味獨特、口味鮮美而廣受歡迎。進口泰國香米的米香在唇齒蔓延,菠蘿的酸甜和海鮮的鮮美交匯在舌尖跳舞,原來菠蘿和炒飯才是好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