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升
(臺安縣水利事務中心,遼寧 臺安 114100)
公路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設施,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和推動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公路建設項目有投資規(guī)模大、范圍廣、建設期長、施工運距長、沿線地形地貌、地質(zhì)條件變化復雜等特點。在降雨、風等自然外力因素作用下,公路土建工程作業(yè)時不可避免地擾動原地貌,極易造成更為嚴重的水土流失[1]。SL 773—2018[2]《生產(chǎn)建設項目土壤流失量測算導則》(以下簡稱《導則》)2019 年1 月正式實施,給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預測提供了相對可靠的途徑。
臺安縣京撫線雙井子至邢臺段(即“南外環(huán)”),是臺安交通干線路網(wǎng)架構“三橫三縱一環(huán)”的重要“一環(huán)”,其建設將進一步改善全縣道路交通運輸環(huán)境、加快提升臺安城市品位和區(qū)位優(yōu)勢,為推動縣域經(jīng)濟高質(zhì)量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交通基礎保障。
臺安地處遼河沖積平原,地形平坦,不涉及崩塌、滑坡危險區(qū)、泥石流易發(fā)區(qū),以及水土流失嚴重、生態(tài)脆弱的地區(qū);不涉及河流兩岸、湖泊和水庫周邊的植物保護帶、重要江河和湖泊,以及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級區(qū)的保護區(qū)和保留區(qū)、飲用水源區(qū)等敏感區(qū)域。項目區(qū)屬于北方土石山區(qū)—遼河平原人居環(huán)境維護農(nóng)田防護區(qū),為鞍山市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qū)。
項目區(qū)地面坡度在2°~5°。場地一般高程5.30~5.90 m,局部坑塘高程2.25 m。氣候?qū)倥瘻貛駶櫦撅L氣候,多年平均氣溫9.01 ℃,多年平均降水量618.26 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1 623.6 mm。多年平均風速3.4 m/s。土壤類型以草甸土為主,土壤干容重1.14~1.67 g/cm3,表土層厚度為20 cm。項目區(qū)屬華北植物區(qū)系,植被類型為暖溫帶闊葉林帶,臺安縣林草覆蓋率為6.29%左右。
項目位于臺安縣臺東街道和八角臺街道,起點位于雙井子村(原沈盤縣K105+835 處),終點至邢臺(弓黑線K120+242 處),路線全長6.188 km。設計時速60 km/h,路基寬26.0 m,路面寬23.0 m,路基標準橫斷面布置形式:1.5 m 土路肩+3.5 m 非機動車道+2×3.5 m行車道+0.5 m路緣帶+1.0 m中央分隔帶+0.5 m路緣帶+2×3.5 m行車道+3.5 m非機動車道+1.5 m 土路肩。橋梁設計荷載公路-Ⅰ級??傉嫉孛娣e24.66 hm2,其中永久占地23.14 hm2,臨時占地1.17 hm2,占地類型為耕地及其他用地。工程由線路工程區(qū)及橋涵工程區(qū)兩部分組成,線路工程區(qū)占地24.31 hm2,主要包括路基、路面及兩側;橋涵工程區(qū)面積0.35 hm2,主要包括新建中橋1 座(20.0 m),小橋3座(13.0 m),鋼筋混凝土圓管涵10道。綠化面積2.82 hm2,綠化率16.18%。橋梁段坡比1∶1.5,坡長7.0 m,底寬1.0 m,外延1.0 m保護;設310 道泄水槽,泄水槽及邊溝段長10.82 km。
工程土石方挖填總量30.66 萬m3,其中挖方量1.59 萬m(3主要包括路基開挖0.68萬m3,橋涵基礎施工 0.30 萬 m3),填方量 29.07 萬 m3,借方 27.48 萬 m3,無棄土、棄渣。平均填高1.5 m,最大填高7.16 m。施工前期對路基占地的可剝離區(qū)進行表土剝離,可剝離面積約3.04 hm2,剝離厚度20 cm,剝離量0.61 萬m3,施工期間臨時堆置路基外側表土堆置場面積1.17 m2,施工后期用于道路路肩及邊坡綠化覆土。堆土高1.5 m,坡度1∶1.5,方量約0.30萬m3。該項目的總投資15 600 萬元,其中土建投資為9 360 萬元,工程于 2018 年 11 月開工,2020 年 8 月完工,建設總工期22 個月。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面積為24.66 hm2。根據(jù)省2019 年水土流失動態(tài)監(jiān)測成果,臺安縣水土流失面積147.05 km2,占全縣總面積的10.56%,其中輕度侵蝕面積145.4 hm2,占流失面積的98.87%?!秾t》中水土流失預測提供了水力和風力兩種外營力作用下土壤侵蝕量的6 種計算公式。臺安縣水土流失強度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故該項目水土流失預測僅按水力作用考慮。該項目施工路段較短,且緊臨縣城外側,因此,未設施工營地區(qū)。工程主要擾動類型為地表翻擾型一般擾動地表。工程建設期間設立的臨時堆土場,會產(chǎn)生堆積體土壤侵蝕。項目土壤流失類型三級分類對應的典型擾動單元情況見表1。
表1 水土流失預測單元(水蝕)
水土流失預測時段為施工期和自然恢復期。根據(jù)主體工程建設情況及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水土流失預測時段見表2。
表2 水土流失預測時段
2.3.1 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shù)的確定
項目區(qū)地貌屬平原區(qū),地勢平坦。根據(jù)SL 190-2007《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結合2019 年省級水土流失動態(tài)監(jiān)測成果和項目區(qū)地形地貌、氣候、地面組成物質(zhì)、土地利用、土壤植被、坡長及坡度等外業(yè)實地調(diào)查分析,利用《導則》植被破壞型公式計算項目區(qū)土壤侵蝕背景值:水力侵蝕模數(shù)270 t/(km2·a),容許土壤流失量200(t/km2·a)。
2.3.2 擾動后土壤侵蝕模數(shù)的確定
1)一般擾動地表土壤侵蝕模數(shù),按下式計算:
式中:Myd——地表翻擾型一般擾動單元土壤流失量,t;R——降雨侵蝕因子,MJ·mm/(hm2·h);Kyd——地表翻擾后土壤可蝕性因子,t·hm2·h/(hm2·MJ·mm);Ly——坡長因子;Sy——坡度因子;B——植被覆蓋因子;E——工程措施因子,取1;T——耕作措施因子,取1;A——計算單元水平投影面積,hm2。其中
式中:Rd——多年平均降雨侵蝕因子,MJ·mm/(hm2·h);Pd——多年平均降雨量,mm;N——可蝕性因子增大系數(shù),取2.13;K——土壤可蝕性因子,t·hm2·h/(hm2·MJ·mm),取0.018 2;λ—計算單元水平投影坡坡長,m;λx——計算單元斜坡長度,m;m——坡長指數(shù);θ——坡度,(°)。擾動后土壤侵蝕模Mi[t/(km2·a)]按下式計算:
式中:Mx為Myd,Mkw,Mdw等計算值。參數(shù)因子計算結果見表3。
2)上方無來水工程開挖面土壤侵蝕模數(shù)按下式計算:
式中:Mkw——上方無來水開挖面計算單元土壤流失量,t;Gkw——工程開挖面土質(zhì)因子,t·hm2·h/(hm2·MJ·mm);Lkw——開挖面坡長因子;Skw——開挖面坡度子。其中:
式中:ρ——土體密度,g/m3,取1.5;SIL——粉粒(0.002~0.050 mm)含量,小數(shù)取0.4;CLA——黏粒(小于0.002 mm)含量,小數(shù)取0.2。參數(shù)因子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上方無來水工程開挖面土壤流失量及侵蝕模數(shù)
3)上方無來水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模數(shù)按下式計算:
式中:Mdw——上方無來水工程堆積體計算單元流失量,t;X——工程堆積體形態(tài)因子,取1;Gdw——工程開挖面土質(zhì)因子,t·hm2·h/(hm2·MJ·mm);Ldw——堆積體坡長因子;Sdw——開挖面坡度因子。其中
式中:a1,b1——土石質(zhì)因子系數(shù),根據(jù)導則表9規(guī)定取,a1=0.2,b1=0.023;δ——計算單元土體礫石含量;f1——上方無水來水堆積體坡長因子系數(shù),按《導則》表11 取值為0.596;d1——坡度因子系數(shù),按《導則》表10 規(guī)定取1.259。參數(shù)因子計算結果見表5。
表5 上方無來水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量及模數(shù)
2.3.3 自然恢復期土壤侵蝕模數(shù)的確定
自然恢復期屬未經(jīng)夯實的工程回填面,參照地表擾動一般擾動地表計算土壤流失量,自然恢復期一般擾動地表土壤流失量測取值:R=2 329.76 ,Kyd=0.038 8,Ly=0.669 03,Sy=8.833 4,E=1,T=1,A=2.82,其它參數(shù)見表6。
表6 然恢復期線路工程區(qū)(綠化區(qū))土壤侵蝕模數(shù)
2.3.4 預測結果
預測土壤流失量的計算采用GB 50433-2018中公式[3]:
式中:W——土壤流失量,t;j——預測時段j=1,2,即指施工期和自然恢復期兩個時段;i——預測單元 ,i= 1,2,3,……,n-1,n;Fji——第j預測時段、第i預測單元的面積,km2;Mji——第j預測時段、第i預測單元的土壤侵蝕模數(shù),t/(km2·a);Tji——第j預測時段、第i預測單元的預測時段長,a。關于預測(擾動)時段新增土壤流失量估算:依據(jù)《導則》10.3.1,預測時段內(nèi)各防治分區(qū)新增土壤流失量為相同區(qū)域、相同時期、相同外營力條件下的擾動后土壤流失量與擾動前土壤流失量之差。
經(jīng)計算,工程建設可能造成的土壤侵蝕總量為1 913.42 t,原地貌土壤侵蝕量為90.20 t,工程建設可能造成新增土壤侵蝕量為1 823.22 t,見表7。
表7 工程建設期水土流失量估算匯總表 t
結合筆者在方案的審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導則法》在實踐中常見問題總結列舉如下。
1)土壤侵蝕模數(shù)背景值直接估算給定。擾動前各擾動單元土壤侵蝕模數(shù),一些水保方案中常以“經(jīng)實地勘察結果、專家咨詢”等慣用詞說明后,直接估定原地貌相關土壤侵蝕模數(shù),并且同一地域不同編制單位給出背景數(shù)往往相差幾十至幾百不等,說明其隨意性較大。
2)參數(shù)值選取與施工實際不符?!秾t》公式涉及參數(shù)122 個,如對參數(shù)含義把握不準確,出錯是必然的。①λx長λ值問題。如,計算上方無來水工程開挖面一般擾動地表流失量時,方案圖紙標定開挖深3.0 m,邊坡45°,正確的λx值應為約4.2 m,而計算表給定值λx=7 m;如某方案計算單元長、寬70.0 m左右,計算表取x=100.0 m;而依《導則》規(guī)定,λ≤100.0 m 時按實際長計算。與此類似的規(guī)定,計算坡度因子Sy時,θ≤35°按實際值計算,超過35°亦按35°計算;再如,按上方無來水工程堆積體計算臨時堆土流失量中,典型措施圖和文字明確堆土高3.0 m,坡度1∶1,方案計算表給定λx=10.0 m,正確值λx值應為3 2 約4.2 m。②植被破壞型土壤流失量測算中,植被覆蓋因子與一般擾動地表計算單元擾動表的植被覆蓋因子B和B0值不合理,也會導致地表翻擾型一般擾動地表新增土壤流失量測算結果過大[4]。③參數(shù)坡度θ采用值與圖紙、文字就堆坡的描述前后矛盾,土壤流失量計算不準確。
3)角度轉換過程易被忽略。編制人員易忽視《導則》參數(shù)說說明要求,計算單元坡度θ代入公式時未轉為弧度。
針對問題一,土壤侵蝕模數(shù)背景值的確定可按《導則》植被破壞型一般擾動地表公式,選定施工前未擾動植被覆蓋、工程措施因子、耕作措施因子等參數(shù)計算確定。植被覆蓋因子取值應遵循《導則》6.2.6 規(guī)定,按①草、灌型,②喬木型,③喬、灌、草混合型等3 種類型組合,結合勘察確定的郁閉度、植被覆蓋度因子,合理選取參考值。
針對問題二,選取坡長、角度、植被覆蓋因子、郁閉度、蓋度等參數(shù)值,既要結合現(xiàn)場調(diào)查,又要參照類似工程經(jīng)驗、已有監(jiān)測成果,合理選取參數(shù)值。建議針對不同擾動方式和強度賦予不同的N值,并進一步校正B和B0合理取值。
針對問題三,通常是要借助電子表格EXCEL中的函數(shù)PI()/180,將角度值轉換為弧度值,以保證運算正確。
《導則》的頒布為生產(chǎn)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預測提供了較為精確的方法,但在應用3 年以來,因不同從業(yè)人員對《導則》理解程度的差異,導致生產(chǎn)建設項目土壤流失量測算不準確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實踐中,一些較大的規(guī)模生產(chǎn)建設項目涉及水土流失影響因素眾多,既需要計算者對主體施工方法、地形地貌、土壤及植被等準確掌握與核實,還應熟悉土壤流失類型三級分類劃分原則、3 種下墊面因素,尤其對6 類公式的適用條件、符號意義、參數(shù)選取、測算流程和測算應用規(guī)定等內(nèi)容,必須要確理解和把握。文中以臺安京撫線公路項目為例,結合現(xiàn)場的實際,探討《導則》在公路建設項目土壤流失量預測中應用實踐,并針對方案編制中應用《導則》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與對策,為土壤流失測算提供可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