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應旺
鄧小平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擺脫落后、為中國人民擺脫貧窮而奮斗的一生。在這個奮斗過程中,他始終重視把思想方法搞對頭,尤其重視實事求是和照辯證法辦事。
在中央蘇區(qū)時,毛澤東受“左”傾教條主義排擠,贊成和擁護毛澤東主張的鄧小平被“左”傾教條主義打成“毛派”頭子。那時的“毛派”反對從本本出發(fā),主張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fā),其實就是實事求是派。
后來,鄧小平多次說,“我是實事求是派”。僅《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就記載了兩次。一次是1987年3月3日,他會見美國客人時說:“有些人對改革的某些方面、某些方法不贊成,但不是完全不贊成。中國不存在完全反對改革的一派。國外有些人過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別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錯;如果要說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較正確地說,我是實事求是派?!币淮问?987年7月4日,他會見孟加拉國客人時說:“最近我對一位外國朋友說,說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如果說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末也可以說我是保守派。比較實際地說,我是實事求是派,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p>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鄧小平就強調“實事求是地考慮問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對脫離實際、以偏概全的方法進行了批評。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分析“大躍進”以來發(fā)生的問題時指出:“教訓是深刻的或是沉痛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受了損害?!彼谝淮螘h上批評道:“江蘇有個縣明明缺糧,省委答應調糧,可縣委硬說不缺糧。硬著頭皮,無非要保持它的榮譽?!彼赋觯骸皩嵤虑笫牵褪菍嶋H情況真正了解。真正了解實際情況,就要調查研究。過去幾年調查研究很少,搞了許多虛假現(xiàn)象?!?/p>
改革開放時期是鄧小平實事求是思想方法大放光彩的時期。他旗幟鮮明地糾正“兩個凡是”的教條主義錯誤,在全黨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1977年2月,他在西山看到有關“兩個凡是”的提法,就感到不對,認為這不是馬克思主義,不是毛澤東思想。7月,他重新出來工作就提出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強調“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特別重要”。從此開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當時有一些人抵制這個討論。1978年6月,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第一個問題是講實事求是。他說:“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fā)點、根本點。這是唯物主義。不然,我們開會就只能講空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9月,他在東北考察中批評“兩個凡是”違背實事求是:“凡是毛澤東同志圈閱的文件都不能動,凡是毛澤東同志做過的、說過的都不能動。這是不是叫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呢?不是!這樣搞下去,要損害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了‘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這四個字。”12月,他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實際上成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也是鄧小平遵循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提出來的。他綜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考慮后認為,20世紀末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國民經(jīng)濟走到世界前列,講了大話,不符合實事求是。1979年10月4日,他指出:“我們開了大口,本世紀末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后來改了口,叫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就是把標準放低一點?!闭菑倪@樣的實事求是的認識出發(fā),這年12月6日他提出中國20世紀的目標是實現(xiàn)小康。29日,他又對來訪的外賓說,我說所謂四個現(xiàn)代化,只能搞個“小康之家”……既要有雄心壯志,也要腳踏實地。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指出:“我們的目標,第一步是到二〇〇〇年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雄心壯志太大了不行,要實事求是?!?/p>
1992年年初,鄧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談話中坦率地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要提倡本本。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我讀的書并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現(xiàn)在搞建設、搞改革也靠這個”。
毛澤東多次稱贊鄧小平照辯證法辦事。1945年2月15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講話中說:“鄧小平同志講:事情怎么樣辦?照辯證法辦事。我贊成他的話?!?957年1月27日,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中又說:“要照辯證法辦事。這是鄧小平同志講的。我看,全黨都要學習辯證法,提倡照辯證法辦事?!?/p>
照辯證法辦事,鄧小平反對用“兩個凡是”的眼光去看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那樣離開毛澤東思想基礎去看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是站在毛澤東思想的肩上去看問題和解決問題。
不擺脫“兩個凡是”的束縛,就不能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就不能擺脫貧困和落后;不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和全盤西化,就只能做西方大國的附庸,也不可能發(fā)展起來。是鄧小平引領全黨和全國人民反“左”防右,正確處理了繼承與發(fā)展、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避免了兩個方面的極端化和片面性,為此后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奠定了基礎。照辯證法辦事,鄧小平緊緊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確立了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照辯證法辦事,鄧小平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都是經(jīng)濟手段”,突破了“計劃經(jīng)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市場經(jīng)濟則是資本主義”的理論框框和認識局限,把計劃和市場的作用辯證統(tǒng)一起來。
重視市場手段就要重視放開。鄧小平指出,不搞市場,連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是不是重視市場就不要計劃、規(guī)劃了呢?鄧小平向來反對走極端,提出“計劃和市場都得要”。他在重視市場的同時,重視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有計劃有目標地前進。正是因為將計劃與市場辯證統(tǒng)一起來,既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發(fā)揮計劃、規(guī)劃的目標引導作用,才使中國經(jīng)濟既充滿活力,又能隔幾年就上一個臺階,走上了高速發(fā)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