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俐
一覺醒來
大地一片潔白
喜歡被雪堵在屋里
門,怎么也打不開
當(dāng)雪沒過我的膝蓋
快樂就沒過我的頭頂
一雙腳陷在幸福里
拔不出來
沒堆過雪人的孩子
沒有完美的童年
沒見過雪人流淚
就不懂得傷感
冰掛,是老樹爺爺
高舉的棒棒糖
口感清脆
咬一口,嘎嘣嘎嘣地響
攥雪球,小手凍僵
變成了十根胡蘿卜
攥成拳頭
開始打雪仗
沒有在雪地里打過滾兒的孩子
沒有睡過綿軟的床
也不會有過
柔軟的夢想
沒有在冰面上滑倒,跌跤
就不知道
茄子的顏色與香味
也不會把生活品嘗
在四季花開的南方
有這樣
晶瑩美麗的雪花嗎
溫柔,如春溪流淌
北方,生我養(yǎng)我的
故鄉(xiāng)
當(dāng)雪沒過我的膝蓋
快樂就沒過我的頭頂
春節(jié)前后下雪,是最讓北方孩子開心的事。如果一場雪下得足夠大,把胡同里平房住家的門都給封堵上了,那就更會招來一聲聲“哇——”的驚喜感嘆。
我小時候就遇到過這樣有趣的情景。
多年以前,北京常見下了一整夜、積累了足足一尺厚的深雪,它讓你的雙腳深陷其中,行走吃力,卻感到格外開心。尤其讓孩子們興高采烈的,是在除夕夜里提著五顏六色的燈籠,在冰天雪地中撒歡兒,棉鞋下面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響。因為氣溫太低的緣故,口中的哈氣呈現(xiàn)出煙霧狀,孩子們個個活像喘著粗氣的袖珍蒸汽機(jī)車。
年節(jié)的快樂因為天降瑞雪而倍增,堆雪人、打雪仗時,沒有哪個孩子怕冷,即使小小的手指凍得像一根根胡蘿卜,也還是興致不減,歡聲笑語灑在雪地里。正是這種無比美好而又難忘的童年記憶,讓我一氣呵成地寫下這首《當(dāng)雪沒過我的膝蓋》,詩中敘述的一個個場景,全部都是現(xiàn)場錄像一般的真實。
然而,僅僅是真實,還不能構(gòu)成詩歌的意境。詩歌,畢竟是一門藝術(shù),它需要從現(xiàn)實生活提供的“材料”中提煉、升華,讓我們在置身于物質(zhì)世界的同時,也欣然進(jìn)入精神的天地。例如,“當(dāng)雪沒過我的膝蓋”是有形的、存在的、可見的、寫實的;而“快樂就沒過我的頭頂”則是無形的、虛擬的、想象的、寫意的。而“一雙腳陷在幸福里/拔不出來”,也是同樣的道理,是典型的虛實結(jié)合;“沒見過雪人流淚/就不懂得感傷”,更屬于跳躍式的聯(lián)想,一個人能為雪人傷心,足見其共情能力有多大。
文章不是無情物,詩人要具有博大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