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
心靈有時可互相滲透,有時也不可互相滲透。
在可互相滲透時,彼此不勞唇舌,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互相滲透時,隔著一層肉就如隔著一層壁,夫子以為至理,我卻以為孟浪。
惠子問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反問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談到徹底了解時,人們都是隔著星宿居住的,長波和短波都不能替他們傳遞消息。
凡是情緒和思致,愈粗淺,愈平凡,就愈容易滲透;愈微妙,愈不尋常,就愈不容易滲透。一般人所謂的知解都限于粗淺的皮相,把香的認作香,臭的認作臭,而濃淡深淺上的毫厘差別是無法從這個心靈滲透到那個心靈的。在粗淺的境界上我們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上我們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這是心靈溝通的公例。
詩人所以異于常人者在感覺敏銳。常人的心靈好比頑石,受強烈震撼才生顫動;詩人的心靈好比蛛絲,微噓輕息就可以引起全體的波動。
常人所忽視的毫厘差別對于詩人卻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點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陣螺殼的嘯聲便是大海潮汐的回響。在眼球一流轉(zhuǎn)或是肌膚一蠕動中,詩人能窺透幸福者和不幸者的心曲。他與全人類和大自然的脈搏一齊起伏震顫,然而他終究是人間最孤寂者。
詩人有意要孤芳自賞嗎?他看見了常人不經(jīng)見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繪出來嗎?他感受到常人不經(jīng)見的情調(diào)不曾把它抒寫出來嗎?他心中本有若饑若渴的熱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一起贊嘆、感泣,在心靈探險的途程上,詩人于是不得不獨躑躅了。
但是從歷史上看,詩人中很少有成功的戀愛者。布朗寧最幸運,能夠把世人看不見的那半邊月亮留給他的愛人看。此外呢?瑪麗·雪萊也算是一個近于理想的人物。哪一個妻子曾經(jīng)像她那樣了解而且尊敬一個空想者的幻夢?
連戀愛者中間,心靈也是這樣不可互相滲透,遑論其他!莫里斯·梅特林克說,有人告訴過他:“我和我的妹妹在一塊兒住了二十年之久,到我的母親臨死的那一頃刻,我才第一次看見了她?!边@實在是一句妙語。我們身旁都圍著許多相識的人,其實我們何嘗“看見”他們,他們又何嘗“看見”我們呢?
一位西班牙詩人說:“人是在投胎之前就被定了罪的?!眰€個人面上都蒙著一層網(wǎng),連他們自己也無法揭開。人是以寂寞為苦的動物,而人的寂寞最不易被打破。隔著一層肉,如隔一層壁,人是生來就注定要被關(guān)在這種天然的囚牢里面啊!
(曉曉竹摘自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談美書簡》一書,黎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