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潮州市潮安區(qū)登塘鎮(zhèn)白水小學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充足的技術支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輔助,不僅為教學帶來了許多便捷,而且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與多樣化的認知空間,從而使語文課堂更高效,更有活力。
巧妙的課堂導入總能吸引人的眼球,有效幫助學生開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推動他們主動去探求知識,為一堂課的成功開展鋪下基石。信息技術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聲有色、圖文并茂的教學環(huán)境,使“樂學”落到實處。例如,《海底世界》一課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但對于山區(qū)學生來說,海底世界是那么陌生。如何讓他們感受到海底世界無窮的魅力?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條件,帶領學生們走進海底世界是最好的辦法。上課伊始,我將一張張海底生物的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美麗的珊瑚、肥碩的章魚、顏色各異的海藻、成群結隊的深海魚……再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動態(tài)視頻。圖片和視頻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目光,他們個個情緒高漲,課堂上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伴隨著輕快的背景音樂,全班學生充滿激情地朗讀著課文,早已遨游在美妙的海底世界之中。
語文教學內容范圍廣泛,涉及到古今中外各個方面,有些是學生所未知的,而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就必須打破時空界限,引領其置身于文本情景當中,才能產生更深層的感悟。如何做到這一點?那就是巧用信息技術。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展示了瑰麗的異國風情與小艇的獨特作用,文句形神兼?zhèn)?,靈活多變,不過學生對于水上名城威尼斯并不熟悉。為此,我將文字、圖片、視頻等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直觀理解文本內容。教學“威尼斯小艇的樣子”這部分內容時,在學生品讀文本之后,我出示了一組不同造型船只的圖片,讓他們結合課文分辨出“真正的威尼斯小艇”。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對小艇的特點有更直觀的認識,他們也會自然捕捉到文本中的關鍵信息,即小艇的“長、窄、深、翹”等外形特征,然后帶著這種真實感,在陣陣朗讀中感受小艇的獨特美感。在該部分教學最后,我又出示威尼斯俯瞰圖以及播放教師配音的威尼斯簡介視頻,讓學生們知道威尼斯有118 座島嶼、177 條河道、400 多座橋,縱橫交錯的河道讓小艇成為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學生對威尼斯這座城市有了更多了解,也就明白小艇這樣設計的原因。
學生在語言文字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對我們的教學來說是一個難點。究其原因,不是知識太抽象,就是知識太復雜,又或者太生疏。這時候,巧用信息技術,將知識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能幫助學生消除思維障礙,進而化解難點。例如,《詹天佑》一文中講到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僅讓學生閱讀靜止文字,不好理解。為了化解教學難點,我從網上下載了動畫制作的開鑿過程示例,學生看了之后,一下子就明白這種方法的妙處。在講到順著山勢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依然借助動畫讓學生直觀感受火車爬陡坡的全過程,他們還特別注意到了“人”字的爬坡軌跡,因為上面用紅色標識出來,特別醒目。接著,我讓他們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由于前面巧妙地運用了動畫演示,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人”字形線路的含義,從而對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和超凡的創(chuàng)造精神有了更具體的體會。
“文章不是無情物?!闭Z文教學更應當挖掘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此作為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的觸發(fā)點,提高學習效率。信息技術的運用,架起了一座溝通學生情與作者情、編者情的橋梁。例如,教學《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對于董存瑞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炸毀暗堡這種奮不顧身精神的敬仰,課上,我播放了電影《董存瑞》的一個片段:總攻的號角吹響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由遠而近。千鈞一發(fā)之際,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猛拉導火索。他像巨人一樣挺立著,兩眼放射著堅毅的光芒,用盡力氣高喊著:“為了新中國,前進!”董存瑞高舉炸藥包的動作、鋼鐵般堅毅的神情、鏗鏘有力的口號猶如一記記重錘敲擊著學生的心靈,學生被深深震撼了。他們對董存瑞的崇敬之情瞬間得到升華,動情地朗讀起來。這短短的畫面,勝過了教師的千言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