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冕(岳陽市云鷹小學六年級一班)
指導老師:蔡學敏(岳陽市云鷹小學語文教師)
原文:眼下不過下午五點,天似乎已經(jīng)全黑了,大家都急匆匆趕著回家。寒風呼呼,直往陸天的校服領子里灌。
一位老人似乎迷了路,陸天正打算前去幫忙,一位年輕人走了過來,他把自己的外套披在老人身上,便帶著老人走了。陸天見狀,在心里默默打了個問號,腳步不受控制地跟上去。
修改意見:懸念設置得好,能讓故事情節(jié)更吸引人。徐明的身份問題是本文的重要懸念,但陸天對徐明身份的質疑缺乏合理性,有必要把引發(fā)質疑的因素詳細交代清楚,以免給人故弄玄虛之感。
文段替換:綠燈亮了,路口的人群開始潮涌般向前。陸天卻發(fā)現(xiàn)自己邁不開腿,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擋住了去路。老人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挪著步子,走幾步,還要停下來向四周望望?!按罄涮斓?,這老人怎么不在家里待著……”陸天有些不耐煩,準備從老人身旁繞過去。突然,一個年輕人從身后躥出來,二話不說,攙著老人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這人是誰?他要把老人帶去哪?”陸天想起媽媽跟他說過人販子的事,內心一驚,“不好!老人有危險?!?/p>
拐了幾個彎后,竟然走到外婆家所在的街道。徐明記得,這條路上有個派出所,他決定報警。
修改意見:
要讓虛構的故事讀起來像在生活中發(fā)生過一樣,必須將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及人物的心理活動交代清楚。
文段替換:陸天折回來,一路跟隨著前面的一老一少??h城的街道本就有些窄,自行車、電動車停在路兩旁,中間只剩下窄窄的通道,一些拐彎處,人只能側著身子走。走了快十分鐘,年輕人仍攙著老人,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緊張、害怕的情緒在陸天心中蔓延。他越發(fā)篤定:“這個年輕人就是人販子!”
陸天已經(jīng)不記得拐了幾個彎了。但此刻,陸天心中的石頭落了地,因為這是一條他熟悉的街道,往前直走經(jīng)過兩個路口是外婆家,派出所也在附近,他還認識里面的陳警官。
原文:陸天想著如何報警,卻與迎面走來的人撞個滿懷。他正要道歉,對方卻一把拉住他的手:“陸天,你來看外婆呀!走這么急?”原來是陳警官。
“陳警官,遇到你太好了!你看那個老人,他好像被……”陸天邊說邊指著一老一少,他的話還沒講完,陳警官便跟年輕人打起了招呼:“徐明,你在哪找到張伯的?我們在這一片都找遍了?!?/p>
原來,徐明是這條街道的志愿者,張伯是街道養(yǎng)老院的老人。這天,張伯的兒子因工作出差在外,沒能如約來接他回家過周末,他便想自己回家,不料迷了路,幸好讓徐明找到了。
陸天心懷歉意地看著徐明,心想:我也要成為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