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廬
1941 年列寧格勒(今圣彼得堡)的冬天,是一個極其寒冷和殘酷的冬天。
那一年夏天,希特勒發(fā)起對蘇聯(lián)的閃電進攻,德軍在列寧格勒受阻后轉(zhuǎn)為圍攻。蘇聯(lián)政府對列寧格勒實行了戰(zhàn)時緊急管理。夜晚,燈火管制下的黑暗預(yù)示著不祥的噩夢,鐵灰色的夜空下是戒嚴(yán)所致的寂靜,打破沉寂的只有突如其來的德軍炮火襲擊。寒冬來臨,積雪沒脛,堅冰掛須,氣溫降至零下35 攝氏度,供暖設(shè)備已被摧毀殆盡,全城停水停電。更為恐怖的是,城市被封鎖后,城里的食品供給癱瘓,饑荒肆虐,所有的雀鳥、老鼠被吃光,民眾無論貴賤,同為枯骨。在這無邊無際的絕望和壓抑中,在列寧格勒擔(dān)任防空員的肖斯塔科維奇開始創(chuàng)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第七交響曲》。
這是一首獻給偉大城市的贊歌,一篇不朽的音樂史詩。這首交響曲為C 大調(diào),共4 個樂章。作曲家為所有樂章都加了標(biāo)題:第一樂章《戰(zhàn)爭》,第二樂章《回憶》,第三樂章《祖國的原野》,第四樂章《勝利》。
1942 年3 月,《第七交響曲》在肖斯塔科維奇臨時居住的城市古比雪夫(今薩馬拉)首演,悲壯的旋律通過無線電傳遍全球。世界各大城市紛紛開啟《第七交響曲》的公演,3 月在蘇聯(lián)莫斯科、6 月在英國倫敦、7 月在美國紐約。這部交響曲震撼了所有聽眾,人們也通過這部作品記住了列寧格勒這個光輝的名字,這部交響樂因此被命名為《列寧格勒交響曲》。
肖斯塔科維奇
1942 年8 月,圍城已持續(xù)整整一年。一架蘇軍運輸機突破重重包圍,攜帶著《列寧格勒交響曲》總譜降落在列寧格勒,這部偉大的作品終于回到故鄉(xiāng)。樂團指揮接到命令重建樂團——已有27 名樂手的名字被永遠地圈上了黑框,一紙軍事指令,在前線的樂手集合到音樂廳,他們有的拄著拐杖走來,有的被人用擔(dān)架抬來。
首演前夕,蘇軍炮兵對德軍陣地進行反壓制性攻擊,3000 發(fā)炮彈換來了城市上空片刻的寧靜?!读袑幐窭战豁懬贰祟悮v史上最可歌可泣的音樂之一——奏響了!人們在街上、在掩體里、在住所里,滿含熱淚傾聽廣播中傳來的英雄樂章。開頭小提琴優(yōu)雅地引出美好的主題,讓處在困境中的人們回憶起戰(zhàn)前安寧悠閑的午后。突然,遠方傳來的小軍鼓擊碎了人們的美夢。細(xì)密的鼓點漸強漸近,不斷加入的定音鼓、管樂部、弦樂部加強了這一旋律。音響愈來愈強,黑云壓城城欲摧!汽車聲、坦克聲、飛機聲、死神的腳步聲,步步緊逼列寧格勒。侵略主題與美好主題扭打在一起,不停地撕扯、翻滾,一會兒讓人感到危機重重,一會兒又重見天日。鼓聲反復(fù)敲打175 次,主題在11 次變奏里艱難前行。來與去、離與別的間隔越來越短,令人窒息。直到雄壯的號角聲吹響,氣氛變得激昂明朗,預(yù)示著勝利的到來。最終,銅管強有力地奏出排山倒海的凱歌,交響曲走向最高潮,并在轟鳴聲中戛然而止??傋V的最后一頁寫著這樣一句話:“我要告訴全世界人民,我們依然活著,我們必將勝利!”
1944 年1 月,經(jīng)歷900 多日圍城的列寧格勒終獲勝利。100 多萬人撤離,100 多萬人長眠。全世界如此贊嘆:列寧格勒的抵抗,是人類在經(jīng)受最不可思議的考驗后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個典范。這部在苦難中極大地激發(fā)了抵抗者勇氣、鼓舞了戰(zhàn)斗者士氣的《第七交響曲》,注定成為音樂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