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景文
1.中國地質科學院 礦產資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 100083
金是一種重要的戰(zhàn)略性關鍵礦產資源, 主要產于膠東半島、 小秦嶺地區(qū)、 西秦嶺、 滇黔桂金三角及古亞洲造山帶, 在國民經濟建設與發(fā)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中國地質找礦向地球深部進軍的號角日漸激越, 有關金礦理論研究和找礦技術方法的成果頗豐, 但在面對地球十分復雜的成礦地質條件、 成礦作用和找礦方向、 找礦規(guī)律, 地質找礦難度越來越大、 找礦任務亦然較重。
就河北省而言, 金礦成礦地質條件優(yōu)越, 找礦前景較好, 但面臨著找礦重大突破的瓶頸問題。 通過多輪的地質找礦以及高精度的物探、 化探、 遙感勘查,各地勘單位積累了豐富的基礎地質資料。 因此, 從新視角進一步綜合分析和歸納各類礦床地質資料, 總結出河北省主要金礦類型、 成礦作用、 成礦規(guī)律和找礦靶區(qū), 對新一輪地質找礦突破戰(zhàn)略行動的開展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幔枝構造成礦理論” 是河北地質大學牛樹銀教授為首的科研團隊于1996 年自主創(chuàng)新性提出, 經過多年的地質找礦實踐應用, 受到眾多專家、 學者以及地勘單位的認可、 推廣和應用, 地質找礦效果顯著。該理論認為起源于地球核-幔邊界的金、 銀等多金屬成礦元素, 通過地幔熱柱多級演化, 呈反重力遷移至巖石圈淺部幔枝構造各有利構造部位沉淀、 富集成礦, 很好地將構造—巖漿活動、 成礦作用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在區(qū)域構造演化、 巖漿活動與演化、 成礦控礦找礦、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 為此, 基于地勘單位豐富的一線資料, 將幔枝構造成礦理論系統(tǒng)地應用于河北省金礦地質找礦, 無疑是對河北省找礦突破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性指導意義。
本期地質科研學術論文圍繞“幔枝構造與河北金礦” 主題收錄的文章內容主要涉及阜平幔枝構造、 豐承幔枝構造、 張宣幔枝構造、 冀東幔枝構造與金礦地質特征和成礦規(guī)律分析, 相關幔枝構造區(qū)的巖漿、 物探、 化探特征及其對找礦的指示, 進一步提升了河北省各幔枝構造的綜合地質特征, 剖析了幔枝構造核部、 拆離帶、 蓋層等不同構造部位的金礦成礦類型和控礦規(guī)律, 對河北省金礦新一輪地質找礦突破奠定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實踐貢獻。 此外, 少量內容還涉及河北省銅礦、 內蒙古自治區(qū)螢石礦兩種戰(zhàn)略性關鍵礦產資源。
本期論文作者主要為河北地質大學教師、 研究生和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地質科研骨干, 多為幔枝構造科研團隊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D2015403013 等)、 河北地礦局地質科技揭榜掛帥項目(13000022P00329410103R)、 河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fā)項目(22374201D) 等科研項目成員, 充分地體現(xiàn)了兩個單位產-學-研的緊密結合。
《河北地質大學學報》 2023 年第4 期學術論文成果展示, 充分展示了河北省各幔枝構造的綜合地質特征, 以及幔枝構造成礦理論在河北省金礦、 銅礦和內蒙古自治區(qū)螢石礦戰(zhàn)略性關鍵礦產資源領域的應用,也是河北地質大學建校70 周年華誕的學術獻禮。 在此謹祝河北地質大學在新的辦學歷程中邁出更大的步伐, 取得更大的科研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