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鴿
(上海城建職業(yè)學院,上海 201415)
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承擔著發(fā)展青年學生、為黨輸送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使命,也是學生黨員日常管理的重要平臺。它的性質和使命,必然要求黨建工作者要始終貼近青年學生心理,貼近新時代的要求,不斷開拓工作。學生黨支部黨建育人,要圍繞組織學習、品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發(fā)展這三個主要任務,努力使學生黨支部黨建育人走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發(fā)展軌道。同時,學生黨支部黨建育人需要與高校“立德樹人”這一學生培養(yǎng)中心工作“一盤棋”考慮,充分發(fā)揮學生黨支部建設在學生思政教育中的“龍頭”作用,并通過“龍頭”作用切實加強學生黨支部黨建育人的工作實效。這樣的學生黨支部才能把更多理想遠大、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甘于奉獻的時代新人輸送到社會,并引導他們積極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奮斗中。
黨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校園是立德樹人和黨建育人的重要陣地。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建立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群團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大力支持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全黨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秉h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同心同向、同頻共振的,高職院校黨建育人,必須融合黨建和思政工作,以黨建育人促進立德樹人,以校內黨建育人元素的充分挖掘,探索基層黨建育人的新路徑,提升黨建育人的實踐成效。[1]
高職院校黨建育人要堅持黨對高校全面領導、構建組織育人協同體系、發(fā)揮黨組織核心作用、實現育人元素互融互通一體化育人。教育部曾先后提出高?!捌邆€育人”一體化和“十大育人體系”質量提升工程,一改過往各組織各自為戰(zhàn)、協同缺位等問題,加強組織協同和融合,凸顯高職院校協同育人和融合創(chuàng)新的目標,提升組織育人的整體效能,從而達到“全人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領域育人”的“1+N >N”的育人效果。堅持以高校黨組織育人為主導,發(fā)揮黨組織的統(tǒng)領作用,建立各組織和機構齊抓共管的協同育人機制,實現高職院校黨建育人協同與融合相統(tǒng)一。
高職院校當前均是三年學制,而且大多是2+1或者2.5+0.5 教育模式。從入黨申請人到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基本需要兩年時間,這期間經過團組織推優(yōu),入黨積極分子和發(fā)展對象的培養(yǎng),正是學生接受黨組織培養(yǎng)和考核的關鍵時期。預備黨員階段,則是學生黨員參加校外實習階段,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和良好理想信念的傳遞受到影響。因此,黨支部需要開展實實在在的活動,創(chuàng)新形式,達到入腦入心,讓入黨積極分子和發(fā)展對象在接受黨組織培養(yǎng)和考察過程中就能充分感悟和踐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高職教育致力于為國家和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大國工匠”和“能工巧匠”。高職院校專業(yè)眾多,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也比較豐富,因此在學生黨員發(fā)展過程中,要結合專業(yè)特點促進黨建育人。但目前高校黨支部多是以學生黨支部和教師黨支部作為基層黨組織形式,兩個支部的黨建和育人工作的執(zhí)行部門與活動載體有差異,導致不同程度存在“黨建是黨建,育人是育人”,黨建與專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活動聯系不夠緊密的現象。
高質量黨建引領學生全方位成長。堅持黨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緊緊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性問題,不斷提升高職院校黨建育人的實踐成效,不斷推進黨建育人的守正創(chuàng)新。一是突出政治引領。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分層分類設計實施實踐育人活動等,加強對師生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凝聚,構建育人育才的組織環(huán)境,將“國之大者”轉化為“心之動者”,把“心之動者”轉化為“行之實者”。二是搭建黨建引領團建的組織紐帶。黨組織是高職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戰(zhàn)斗堡壘,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是一面旗幟,黨建引領團建,筑牢人才培養(yǎng)的思想高地。黨支部聯系團支部,通過上團課,傳遞紅色思想,開展入黨啟蒙教育,幫助學生端正入黨動機,樹立堅定理想信念,開展優(yōu)秀團支部、優(yōu)秀團干及優(yōu)秀共青團員評選,加強團的組織建設,增強團組織的黨性,確保黨團組織活動同向、思想同步、思想建設。[2]搭建好黨建帶團建的緊密紐帶,育人核心在思想上,中心在組織上,黨團共建增強活力,確保團組織成為學生思想建設最堅實的組織載體,最終將全體青年學生都培養(yǎng)成愛國的預備隊員。三是注重新媒體平臺線上思政與線下育人雙向融合。新媒體,有著交互性強、傳播速度快、內容形式多樣、信息含量豐富等特征。由于青年學生群體接受新興事物的能力強,并樂于深入挖掘新興事物,這就要求我們在新媒體思政工作中尋求新思路,充分運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開發(fā)貼近大學生群體、傳播力強的新媒體內容,多平臺吸引青年、聚攏青年,進一步擴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力,提升思政育人活力。
學生黨支部書記要發(fā)揮領航作用,必須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不斷精進業(yè)務能力,用實際行動肩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思想陣地工作能夠保障支部立德樹人工作的純粹性。[3]支部書記的角色會影響學生黨支部政治引領功能效果的發(fā)揮。有信仰、講政治、敢擔當、肯奉獻、善作為,才能經得起各種風浪的考驗,才能牢牢把握學生培養(yǎng)的思想陣地。
首先,黨支部書記要對標黨章,發(fā)揮“頭雁作用”,旗幟鮮明講政治,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建設,通過誦讀經典育初心、回望黨史強信心、理論宣講聚決心,面向學生傳遞黨的聲音,做黨的理論的學習者、宣傳者和貫徹者,把黨的理論送到每一個同學心坎里;其次,在學生黨員培養(yǎng)發(fā)展過程中,堅持“三全育人”,在開展支部“三會一課”及舉行各類黨建活動時,將科學的理論穿插其中,堅定學生的政治方向、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場,增強學生理想信念。
筆者所在的學生黨支部,由輔導員、行政人員和學生黨員組成,為進一步融合多元力量,激發(fā)支部活力,增強支部凝聚力,開展了創(chuàng)新學生黨支部建設的研究和嘗試,與教師黨支部和學生專業(yè)社團共建,搭建青年學生發(fā)展平臺,凸顯第二課堂育人實效?!爸Р颗c支部,支部與社團”共建共享體系,以學生黨支部為核心,以共建共享為主要路徑,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展學生培養(yǎng)新載體,搭建學生黨支部“三全育人”新路徑。除了學生黨支部,學院黨總支還有由學院各專業(yè)黨員教師組成的教師黨支部。學生黨支部與教師黨支部共建,擦亮教師的黨員標簽,可以為同學和老師搭建更多溝通、學習的橋梁。與學生專業(yè)社團共建,輔導員和黨員專業(yè)教師一起,引導社團活動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同時擴大社團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在豐富的社團活動中得到鍛煉和快速成長,早日將在共建活動中政治覺悟高、綜合能力強的社團成員吸納為黨組織的新生力量。學院榮獲首批上海市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社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社團,除了課堂教學中與社團活動相關內容的知識講授,社團指導教師在開展社團活動中,注重將理想信念教育和大國工匠精神融入學生指導中,將企業(yè)先進技術與課堂知識、專業(yè)知識以及比賽知識相結合,指導學生在社團訓練中融合使用和掌握,指導學生使用和感受不同產品在機械裝配工藝、底層邏輯編輯、視覺相機、PLC 可編程控制器等使用中的優(yōu)勢劣勢,激發(fā)學生學習專業(yè)技能、學好專業(yè)技能的決心,堅定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該社團現社長,是重點發(fā)展對象,同時也是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上海市選拔賽“機器人系統(tǒng)集成”項目第一名的參賽選手,在其示范性帶領下,該社團的覆蓋面、影響力在日漸增強,也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學生成為黨組織的新鮮血液。[4]
發(fā)展黨員工作是黨的建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是黨組織新鮮血液的重要來源。對高?;鶎狱h組織而言,嚴把黨員發(fā)展“入口關”,堅持政治標準,從入黨申請人到預備黨員的培養(yǎng)考察中,關注過程考察,堅持成熟一個發(fā)展一個至關重要。結合支部黨建特色,在黨員發(fā)展工作的各個階段,分別針對階段特點,開展相應的特色活動,用心用情做好黨員培養(yǎng)考察工作。
入黨申請人階段,遞交入黨申請書一個月內,黨支部書記,及時與學生談話,了解其入黨動機、對黨的認識等,以便為后續(xù)培養(yǎng)中知生、愛生、為生做好準備。根據學制特點,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時間,學生從入黨申請人到入黨積極分子,一般是經歷兩個季度。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階段,需要滿一年,即四個季度,這是高職院校學生入黨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支部對學生的政治理論知識和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除了日常政治理論學習外,還要注重支部黨建育人工作的對外擴展,廣泛利用屬地的紅色育人資源,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實景黨課學習,將課堂搬到戶外、搬到現場,每個季度到紅色革命基地進行參觀學習,通過“沉浸式”黨課,引導學生穿越歷史長河,實地緬懷先烈,感受彼時此地,對話歷史人物,在“沉浸式”實踐體驗中,汲取“紅色能量”。同時,為進一步豐富學生實踐體驗,組織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到新農村去感受農村的數字化建設和農民生活的變化。結合青年學生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如辯論賽、主題演講比賽、紅色流行歌曲比賽等。根據高職院校學制特點,目前高職學生黨員一般是以預備黨員身份畢業(yè)的,在預備黨員階段,通過開展學習理論長知識、以賽促學提技能、學業(yè)幫扶做服務、參加實踐悟思想等活動,實現預備黨員升華、畢業(yè)生黨員做表率,為學生黨員培“根”筑“魂”,引導畢業(yè)生黨員自覺堅定信仰,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立足本職崗位,在屬于自己的青春賽道上奮力奔跑。
“黨建育人”背景下學生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是一個自我賦能和價值實現的過程,強調過程導向,需要黨組織在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能夠高位統(tǒng)籌,組織嵌入,夯實陣地,拓寬育人新視角,搭建育人新場域,探索育人新模式。瞄準學生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等方面的成長需求,通過線上線下齊發(fā)力,將育人過程標準化結構化,以黨建組織引領整合學生的分散化,讓每一個同學的自我提升之路有目標、有方向,知行合一,學習與實踐都在路上。營造黨建全覆蓋浸染式的教育氛圍,開設主題明確、特色突出的黨建活動,讓黨建引領整合學生的成長之路,寓學于思,構建一個黨建與思政同步的“組織育人”的價值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