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珈銘 劉文鈺
(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萵筍為菊科萵苣屬萵苣種能形成肉質(zhì)莖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肉質(zhì)嫩莖為食用部位,易種植,效益高。萵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糖分及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1],深受廣大消費者和種植者青睞[2]。
緩釋肥養(yǎng)分釋放緩慢,且釋放速率接近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速度,具有肥效長、肥效高等特點[3]。在實際生產(chǎn)中,合理施肥對提升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護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為探明適合萵筍生長的緩釋肥施用量,我們以不施肥和施用常規(guī)無機肥為對照,開展了緩釋肥不同施用量對萵筍生長發(fā)育和品質(zhì)的影響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供試肥料有復合型緩釋肥(養(yǎng)分持續(xù)釋放期120 d)、常規(guī)無機肥(磷酸二氫鉀)(臨沂市云朵慧園藝有限公司生產(chǎn)),供試萵筍品種為科光一號(重慶科光種苗有限公司提供),種植用土壤為優(yōu)質(zhì)園藝專用土(沈陽貝農(nóng)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
試驗設在沈陽工學院單屋面日光溫室內(nèi)。萵筍采用50孔穴盤育苗。選完整、無病蟲害種子催芽,每穴播2~3粒已催芽種子,播后覆土,澆透水。出苗后,選長勢一致的健康苗定植,定植株行距為45 cm × 30 cm,小區(qū)面積為15 m2(2.5 m × 6.0 m),每小區(qū)栽50株。
試驗設緩釋肥施用量15 g/m2、30 g/m2、45 g/m2共3個處理,以磷酸二氫鉀施用量150 g/m2和不施肥為對照(分別為ck1、ck2),每個處理3次重復。移栽前,施緩釋肥和磷酸二氫鉀作基肥。萵筍生長期間適時澆水、確保光照充足、及時防治病蟲害,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規(guī)。
定植后70 d,每個處理隨機選5株植株測定萵筍的生長、品質(zhì)指標,取平均值。使用卷尺和游標卡尺測量株高、莖粗、莖長、根長等指標,采用分光光度計比色法測定葉綠素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維生素C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染色法測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硝酸鹽含量[4]。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0進行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并使用SPSS 27.0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不同處理對萵筍生長發(fā)育的影響見表1。
由表1可知,各緩釋肥處理萵筍的主要生長性狀優(yōu)于不施肥(ck2),其中緩釋肥施用量45 g/m2處理萵筍的長勢最好,其株高、莖粗、莖長、根長分別較不施肥(ck2)增加36.02%、21.75%、29.87%、44.97%。各緩釋肥處理萵筍的株高、莖粗、莖長優(yōu)于磷酸二氫鉀(ck1),其中緩釋肥施用量45 g/m2處理萵筍的株高、莖粗、莖長分別較磷酸二氫鉀(ck1)增加21.52%、0.46%、12.94%;除緩釋肥施用量15 g/m2處理萵筍的根長小于磷酸二氫鉀(ck1)外,其余緩釋肥處理萵筍的根長大于磷酸二氫鉀(ck1),其中緩釋肥施用量45 g/m2處理萵筍的根長較磷酸二氫鉀(ck1)增加24.55%。
不同處理對萵筍品質(zhì)的影響見表2。
由表2可知,各緩釋肥處理萵筍的葉綠素、維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不施肥(ck2),其中緩釋肥施用量45 g/m2處理萵筍的葉綠素、維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別較不施肥(ck2)增加67.51%、58.82%、27.67%、80.30%,分別較磷酸二氫鉀(ck1)增加47.71%、42.11%、15.77%、11.21%;各緩釋肥處理萵筍的硝酸鹽含量低于磷酸二氫鉀(ck1)但高于不施肥(ck2),其中緩釋肥施用量45 g/m2處理萵筍的硝酸鹽含量較磷酸二氫鉀(ck1)降低19.29%、較不施肥(ck2)增加24.68%。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緩釋肥可促進萵筍生長發(fā)育,改善萵筍品質(zhì),在試驗用量范圍內(nèi)用量越高效果越明顯。緩釋肥施用量45 g/m2處理萵筍的植株長勢最好,其葉綠素、維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雖然硝酸鹽含量高于不施肥(ck2),但顯著低于磷酸二氫鉀(ck1)。由此可見,緩釋肥可在萵筍生產(chǎn)中使用,建議作基肥施入土壤,用量為45 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