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有人說:“我們堅持一件事,并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以我拙見,這樣的想法有其合理之處,但也有失偏頗。
誠然,堅持一件事是由于它的正確,這個現(xiàn)象是正常的,在后真相化的今天,它也有跡可循。現(xiàn)代社會“到處都是水,卻沒有一滴可以喝”。當各式各樣的“主義”通過媒介向人們襲來,許多人早就失去方向,不知道什么樣的堅持是有效果的。于是,他們不顧效果,堅信心中的正確行事,立于一隅之地。
然而,大多數(shù)人們都或許忽略了何為正確。我們堅信的是心中的正確還是普世價值下的正確?若是心中的正確,它是依據(jù)憑空而生的感性材料,還是自身的理性與良知呢?若是普世的正確,那是否要考慮時代局限性呢?柏拉圖筆下,無知山谷的人們堅持不出山谷是正確的,于是他們堅持在“無知”與黑暗中生活,誰又看得見山谷之外的光明呢?
因此,我們堅持一件事需要一定程度的效果。不過,此處的效果并不是理性追求的效果效益最大化,而是給自己的堅持找到注腳,檢驗“堅持這件事”是否“正確”。那我們該如何堅持呢?遵循心中的良知與本能,依據(jù)理性去正確堅持。莊子在《秋水》中言:“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因為心中有道,有良知,故可以長久堅持一件事。在這個“穿花尋路”的過程中,自會有效果出現(xiàn)。正如帕斯卡堅持理性思考,依據(jù)他自己的良知行事,這樣的堅持也必有效果:他發(fā)明了注射機和水壓機,窺見更多世界的可能。
如果沒有效果,那我們難道就不堅持了嗎?不然也。不是所有效果都是顯著的,相反,有許多效果都是漸進的,甚至微乎其微的,我們不必為暫時還沒有看見的效果焦灼,我們應(yīng)該相信直入白云深處后自會有浩氣展虹霓。
反觀當下,一些人堅信“正確”,“積極”內(nèi)卷,在有限資源上,付出比以前成倍的努力。這樣的堅持不可否認,是無效果、無意義的,只不過是一種精神勝利法罷了。因而,心中有道、有良知就更為重要,這些將帶我們走出現(xiàn)代困境。
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依據(jù)心中的良知堅持,為堅持找到注腳,積累有益的知識,它們終會給我們的靈魂帶來至高無上的安慰。
評點:張管鳳
文章開宗明義,引述材料后直接道出觀點,體現(xiàn)不簡單肯定、不簡單否定的思辨立場,語言表述簡潔明了。首先切入現(xiàn)實,肯定堅持正確之事的合理性,繼而轉(zhuǎn)入局限性分析。順勢引入“效果”對檢驗“堅持這件事”是否“正確”的積極作用。接著,筆鋒一轉(zhuǎn),假設(shè)沒有效果的情境,提出“堅信心中良知”的重要性。最后,再次將目光投向現(xiàn)實,補充論證現(xiàn)實社會中,一些人堅持所謂的正確其實是無效果的,再次重申“心中有道”“有良知”的價值??v觀全文,說理形成了一條清晰的邏輯思維鏈,逐層推進,條分縷析,同時也體現(xiàn)了強烈的現(xiàn)實觀照意識。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