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沁剛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出現(xiàn)逆反是司空見慣的事,有時還會引發(fā)激烈的親子沖突,讓家長非常頭疼?;蛟S是因為在沖突中討不到便宜,有些孩子另辟蹊徑,用新招數(shù)對付家長,讓家長措手不及。本期,我們邀請教育心理學副教授周靖海先生,與家長朋友們共商對策。
孩子回避與家長正面沖突應該是好事,畢竟文明了些,但這樣陽奉陰違,容易掩藏問題,后果更嚴重
門先生(16歲男孩的爸爸):我兒子想買一種“電競耳機”,屬于玩電腦游戲的高端裝備,挺貴的,我不想鼓勵他玩游戲,就沒給他買。前不久,兒子在家用一個外觀炫酷的新耳機玩游戲,說是花20元買的。我從垃圾袋里找到了耳機的包裝袋,照著上面的信息一查,果然是名牌電競耳機,價格是480元。鐵證如山,兒子不得不坦白,說這筆錢是一個多月的午餐費。都說青春期逆反難對付,我都做好打硬仗的準備了,沒想到這小子用陽奉陰違的戰(zhàn)術(shù)跟我周旋,如何是好?
梁女士(15歲女孩的媽媽):現(xiàn)在的孩子都學聰明了,知道沖突要付出代價,于是學會了玩陰的。天冷了,女兒早上出門時,我讓她穿上秋褲。她十分配合地進房間去穿,出來時主動翻起褲腳讓我檢查??墒俏沂帐胺块g時,發(fā)現(xiàn)我給她準備的秋褲被她塞到了床墊下面!晚上一審才知道,這丫頭居然跟我使詐,把一個運動護腕套在腳踝上,冒充秋褲褲腳。我覺得,孩子回避與家長正面沖突應該是好事,畢竟文明了些,但這樣陽奉陰違,容易掩藏問題,后果更嚴重,不管是一個多月不吃午餐,還是三九天不穿秋褲,吃虧的都是孩子。我很無奈,不知道如何應對。
主持人:打個比方,家長和孩子有矛盾,就像一個人得了病,發(fā)生沖突是直接動手術(shù),想要干凈徹底地解決問題,事實上未必真能如愿;孩子陽奉陰違就像保守治療,忍一時是一時,雖然不能解決問題,但好處是不流血。我認為這兩種方式都不是上策,但既然孩子改變了戰(zhàn)術(shù),家長就有必要見招拆招,摸準孩子的脈搏。
孩子這樣做,既不激怒父母,又堅持了自己的主張,不失為實用的妙招
周靖海:孩子對家長陽奉陰違不算什么新戰(zhàn)術(shù),撒謊、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等,是孩子慣用的伎倆。冷靜地看,孩子這樣做,說明他不僅有了確定的想法,而且嘗試用較溫柔的方式堅持自己的想法,是孩子情商進步的表現(xiàn)。
文先生(14歲男孩的爺爺):孩子不聽話,怎么是進步?
周靖海:進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開始堅持自己的想法,必然會反抗家長,于是便有了青春期逆反。家長的種種要求、關(guān)心,在孩子看來都是對他的限制,親子沖突在所難免。孩子心里明白,正面與家長沖突,只會激怒家長,自己的主張也得不到認可,硬碰硬沒有好處。所以孩子選擇避開沖突,口頭上無條件服從,但行動時堅持自我。于是點頭答應:“您說得對,我知道了?!薄班培?,好的,我知道了?!薄班培培?,我會的我會的?!眱?nèi)心卻告訴自己:“我的事我自己說了算,我該干嗎還干嗎,該怎么干還怎么干。”這種陽奉陰違,心理學上叫“溫柔的堅持”。
主持人:溫柔的堅持就是口頭上無條件服從+行動時堅持自我,對嗎?
周靖海:沒錯。孩子這樣做,既不激怒父母,又堅持了自己的主張,不失為實用的妙招。
面對家長的嘮叨或威逼,孩子會想:如果我反應強烈,他們心里就會明白,其實我是在意他們意見的,就會乘勝追擊,糾纏不休。我不能讓他們?nèi)缭?!不如采取溫柔的堅持?zhàn)術(shù),先心平氣和地應付一下,過后我行我素。久而久之,他們覺得無法改變我,慢慢也就知難而退了。
大家說說看,十幾歲的孩子會這樣精明地謀劃,算不算情商的進步?
文先生:但是,孩子的這種情商進步帶來了更大的麻煩,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主持人:摸清了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對策便水到渠成。請周教授為我們指點迷津。
尋找自我,學會獨立,是孩子成人的功課;接受成長,體面退出,是家長的必修課
周靖海:我先鄭重地提醒家長朋友們,與青春期孩子打交道,千萬不要有求勝心理。要知道,戰(zhàn)勝家長對青春期孩子來說可是一件很刺激、很榮耀的事,因為這樣可以顯示自己的力量,證明自己長大成人了。所以,家長越是想鎮(zhèn)壓孩子,孩子的反抗越強烈。如果家長依靠年齡、閱歷、財富等優(yōu)勢制服了孩子,必然破壞親子關(guān)系,導致孩子壓抑自我,甚至出現(xiàn)心理問題,后果不堪設(shè)想。
主持人:家長與孩子斗爭,家長贏了,則家長和孩子都輸了;家長輸了,則家長和孩子都贏了。
周靖海:家長表面的輸,在本質(zhì)上是贏。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建議大家堅持以下三項原則:
第一,尊重孩子,有事好商量。
青春期孩子雖然有自己的想法,并執(zhí)拗地堅持,但其想法還很稚嫩,失敗的后果常常是他們難以承擔的。家長覺得孩子的想法不靠譜,為了少讓孩子吃虧,會第一時間否定孩子,往往引起孩子不滿。
其實,孩子看重的并不是自己的想法有沒有實現(xiàn),而是自己的想法有沒有被父母看到,自己有沒有被當成大人來對待。所以,家長應該尊重孩子,有事好商量。
第二,信任孩子,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青春期孩子內(nèi)心都有強烈的成人感,覺得自己是大人了,理應得到家長的信任,不想再被當成小孩子來看待。
家長應嘗試著放手,信任孩子,尊重他的選擇。比如,梁女士不必逼女兒穿秋褲,而應該把不穿秋褲的危害給女兒講清楚,讓女兒知道“宮寒”這種病有多痛苦,然后讓女兒自己決定,是追隨一時的審美潮流,還是追求長久的健康和幸福。當家長把決定權(quán)交給孩子,讓孩子為自己負責,孩子往往會冷靜下來,認真思考、取舍,而不是一味地反抗家長。
第三,體面退出,接受孩子的成長。
很多家長甘愿為孩子付出,包辦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照家長的安排來成長,但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這種包辦無異于控制,是在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于是奮起反抗。其實,人生的路還是要孩子自己走,家長能做的只有陪伴,而不是代替。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渴望探索自己的人生,他的逆反不是奪權(quán),而是成長。家長執(zhí)著于家庭權(quán)力爭奪,最后只會落得與孩子兩敗俱傷的下場。所以,尋找自我,學會獨立,是孩子成人的功課;接受成長,體面退出,是家長的必修課。從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家長就要做好退出的準備,退出得越早,孩子成長的效率就越高,未來就越幸福。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