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立
(山東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山東 濟南 250014)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其中,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將勞動素養(yǎng)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勞動素養(yǎng)評價結果將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yè)依據(jù),以及升學的重要參考和依據(jù)[1]。2022年3月,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強調“勞動課程是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會性和顯著的實踐性,在勞動教育中發(fā)揮主動作用”[2]。勞動教育是我國教育實踐的指導目標,在近現(xiàn)代的中國教育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影響作用[3]25-34。但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中,勞動教育并不是教育的主要內容?!敖逃c生產勞動相結合(簡稱‘教勞結合’),是大工業(yè)生產提出的要求。在大工業(yè)生產出現(xiàn)之前,一般剝削階級(包括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剝削階級)的教育,不論其所謂的‘和諧發(fā)展’或‘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中,都不包含勞動教育在內,就剝削階級的本質而言是鄙視勞動的,當然在他們所實施的教育中,也絕不會有教勞結合的問題提出。”[4]17-22那么,中國古代教育中是否就沒有勞動教育的思想因素呢?我們回溯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發(fā)展,回到中國思想發(fā)展的黃金時代,能夠發(fā)現(xiàn)作為平民階層思想代表的墨子,其教育思想中存在勞動教育因素。在先秦諸子的教育思想中,墨子的教育思想迥異于他人。墨子從構建兼愛社會的設想出發(fā),重視生產社會運轉所需物質財富的勞動,重視對身具兼愛使命的兼士的“德性培養(yǎng)”[5]79-85。他認為兼士必須積極投身勞動,并從勞動中獲得教育,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德性及相應的技能。墨子將兼士作為他實現(xiàn)社會理想的重要助力,提出有別于其他諸子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的特色便是蘊含勞動教育因素。目前對墨子教育思想的研究,有的集中在對墨子職業(yè)教育和技術教育思想的探討,認為墨子教育思想中有豐富的職業(yè)教育和技術教育的思想資源,對當代的職業(yè)教育和技術教育有借鑒意義[6]157-158[7]8-11[8]90-93[9]74-76。也有的集中在對墨子道德教育的研究上,認為墨子重視對人的道德培育,其兼愛、節(jié)約、量力的道德思想,對當代道德教育有參考價值[10]91-93。還有的集中在對墨子教育思想與儒家教育思想的比較上。墨子教育思想中有關修身養(yǎng)士的主張,多與儒家的教育主張相類似,有不少學者側重于研究墨子與孔孟教育思想的異同[11]42-47[12]60-61。本文擬對墨子教育思想中重視勞動、推行勞動教育的內容加以分析,梳理墨子勞動教育思想的內在邏輯,為當前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有益參考。
墨子從其階層意識出發(fā),最關注的問題是“生存權”[13]1。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平民階層,是中國古代歷史中較為特殊的階層,存在于戰(zhàn)國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這一階層處在從分封制下的庶人向新的編戶齊民轉化的中間狀態(tài),具有特殊的政治意愿與集體心理。“編戶齊民產生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即春秋晚期以后,特別是戰(zhàn)國和秦朝這幾百年間的社會變革,古代中國實現(xiàn)了由貴族分權的分封制(中國傳統(tǒng)稱為‘封建’)向君主集權的郡縣制的轉變。正是在這樣一個重大轉變中,產生了國家按照以戶為單位的原則, 統(tǒng)一籍錄在冊的齊民?!盵14]139作為平民階層的代言人,墨子感嘆小民生活“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15]251。其思想從平民階層的生存選擇出發(fā),即從“萬民之利”[15]250出發(fā),從功利主義的角度探尋社會生活的運行法則。從平民階層所理解的社會生活樣態(tài)出發(fā),墨子非常重視勞動,認為勞動是保障社會良好運行的必要基礎。
墨子從保障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國家只有準備充足的糧食兵器并修繕堅固的城池,才能保障國家的安全和小民的正常生活。若沒有儲藏足夠糧食,就無法應對戰(zhàn)國時期經常出現(xiàn)的饑荒兇年;若沒有兵器,就不能征討無義之國而保障和平;若沒有完備堅固的城池,就不可能守衛(wèi)本國的領土?!肮蕚}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饑。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城郭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是若慶忌無去之心,不能輕出。夫桀無待湯之備,故放;紂無待武王之備,故殺。桀、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滅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貴而不為備也。故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國之具也?!盵15]29通過總結歷史經驗,墨子認為古代的圣賢君王都因重視糧食、兵器、城池的儲備,從而實現(xiàn)了對暴君的征討;而糧食、兵器、城池等物質財富均需依靠長期的勞動才能得到積蓄。
墨子強調社會生活需依靠勞動者生產出各種產品,才能正常運行,因此,古之圣王非常重視勞動者的手工業(yè)勞動。“是故古者圣王制為節(jié)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盵15]161這種重視技術勞動、重視物質生產的思想,與墨子所代表的平民階層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相一致。重視技術勞動也成為墨子區(qū)別于其他思想家的思想特點。先秦諸子及后世的思想家反對墨家,對其極端重視物質生產、主張節(jié)儉的思想進行批判。如荀子反對墨家“上功用,大儉約而僈等差”[16]108(《荀子·非十二子》),認為墨家“蔽于用而不知文”[16]463(《荀子·解蔽》)。而王弼在《老子指略》中分析各家思想,指出:“墨者尚乎儉嗇,而矯以立之?!C以立物,乖違必作,……察其儉嗇,則謂之墨?!盵17]196儒道思想家批評墨子思想,認為其過分強調生產與節(jié)約,如此會導致社會消費萎靡,進而影響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和禮樂文化的延續(xù)。但是,從墨子所處階層和時代來看,重視物質生產、主張節(jié)儉是其兼愛思想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其主張對當時流行的提倡過度消費、輕視勞動的不良社會思潮具有警示意義。
墨子總結古代圣王求取賢人的歷史故事,認為不應計較人才的出身階層和職業(yè),如此才能夠發(fā)掘、舉薦有益于國家治理的賢人?!肮使耪呤ネ踔疄檎?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盵15]46墨子選賢任能的主張突破了先秦時期選賢舉能對出身和階層的限制,極看重來自生產勞動一線的人才。在墨子的論證中,不厭其煩地列舉古代圣王于艱苦的勞動環(huán)境中發(fā)掘人才的故事。“故古者堯舉舜于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于陰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湯舉伊尹于庖廚之中,授之政,其謀得;文王舉閎夭泰顛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盵15]47-48“古者舜耕歷山,陶河瀕,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舉以為天子,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伊摯,有莘氏女之私臣,親為庖人,湯得之,舉以為己相,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傅說被褐帶索。庸筑乎傅巖,武丁得之,舉以為三公,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15]57-59墨子進一步認為古代賢者的代表舜、益、伊尹等,均依靠艱苦的勞動環(huán)境培養(yǎng)而成,并且正是依靠腳踏實地的勞動磨礪,賢者們才能夠掌握治理天下的實踐智慧,幫助圣王實現(xiàn)理想政治。
墨子還將治國的必備人才劃分為三種?!百t者之治國者也,蚤朝晏退,聽獄治政,是以國家治而刑法正。賢者之長官也,夜寢夙興,收斂關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官府,是以官府實而財不散。賢者之治邑也,早出暮入,耕稼樹藝,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盵15]50墨子設想的前兩種人才負責刑獄和賦稅,后一種治邑賢者負責基礎的農業(yè)生產。后者需要具備專門的農業(yè)知識,方可保障農業(yè)豐收,進而滿足人民的糧食需要。即墨子認為管理農業(yè)的人才與維護社會正義以保證社會良好運行的人才,都是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
墨子認為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措施是舉薦賢士。在《墨子》第一篇《親士》中,開宗明義強調治國即以存士為先?!叭雵淮嫫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盵15]1他認為國君應主動地培養(yǎng)賢士。墨子培養(yǎng)賢士的教育構想成為其教育思想的主導內容,主要反映在《修身》篇中。墨子認為兼士的培養(yǎng)需要在具體的勞動中展開?!肮示恿κ氯諒?愿欲日逾,設壯日盛?!盵15]9即君子在勞動中磨練自己的堅強意志,樹立遠大理想,日益完善自己的品行和能力。這種在勞動中培養(yǎng)德行的教育思路與當前的勞動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皠趧咏逃?也是一個涉及范圍很廣,不甚確定的概念……但從其基本任務而言,不外兩大方面:一是勞動技能的培養(yǎng),二是思想品德的教育?!盵4]18勞動教育的最終目標,并不是為了獲取勞動產品,而是在勞動過程中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道德心與責任感。
墨子重視對君子堅定意志與誠實守信的德性培養(yǎng)?!爸静粡娬咧遣贿_,言不信者行不果?!盵15]10墨子從豐富的人生實踐中總結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認為意志不堅的人其智力培養(yǎng)也難以實現(xiàn),不講信用的人在社會活動中也難以獲得好的結果。墨子的勞動教育思想的邏輯與當前的德育思考亦不謀而合。畢竟遠大的理想信念與誠實守信的公民素養(yǎng)均是當今德育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墨子的勞動教育思想將德育潛藏在智育之前,認為德育是智育培育的前提。墨子還認為君子要自修其德,須依靠自身的力行實踐,反對夸夸其談卻不參與實踐勞動?!皠昭远徯?雖辯必不聽;多力而伐功,雖勞必不圖?;壅咝霓q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盵15]10墨子認為想要獲得成功,就要少說力行。智慧之人心如明鏡卻不多辯白,出力甚多卻不自我夸耀。這種重視力行而輕視多言的思想與當時的諸子思想存在明顯不同。
以儒家為例,墨家與儒家教育思路的不同在于對實踐活動的理解不同。有學者認為墨家修身思想與儒家相合,其思想內容來源于儒家。“墨子學出儒家,他的修身論具有濃郁的儒家思想色彩。儒家思想學說強調修身,這是從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開始就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曾明確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的思想主張。”[18]13這種觀點只是看到《修身》篇中,墨子重視德行修養(yǎng)的觀點與儒家類似,但是,墨子重視德行的理論邏輯源于對社會發(fā)展所依賴的物質財富的極端重視,繼而強調人的教育應當從創(chuàng)造社會物質財富的實際勞動中出發(fā)。而儒家并不從物質生產的必要性上去思考人的教育。儒家所設想人的教育出發(fā)點是《中庸》所言“天命之謂性”的實現(xiàn)[19]102-108。儒家雖強調進德在行,但是認為君子德性的完備,主要依靠內在的心性培育和反求諸己的積極反思。墨家則將君子德性培養(yǎng)放在具體的勞作及其他社會活動中來達成。也有學者認為“墨子的勞動精神是以身體為基本載體,強調身體的勞動、親身的勞動,希望通過身體勞動實現(xiàn)兼愛精神,形成了以身體為中心的勞動觀……”[20]204將墨子的勞動教育思想以身體為中心進行理解的觀點,其實質是用現(xiàn)代思想中的身體觀理解墨子的勞動教育思路,將勞動窄化理解為一種身體活動,忽視了勞動對人的德性引領作用。
墨子是以身作則的行動派,他的力行觀點不僅僅是一種思想,更有行動上的體現(xiàn)。例如墨子為制止戰(zhàn)爭,親自去戰(zhàn)場進行調解?!肮敱P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盵15]482-483墨子與公輸盤舌戰(zhàn),使之詞窮,又與其比賽攻守器械而勝之,無懼死亡的威脅,假稱已經看破楚國想殺害他,早已派弟子守城,粉碎楚國的侵略圖謀?!岸嗔Χ环スΑ笔悄右簧e極奔走實現(xiàn)其社會理想的真實寫照,是墨子少言力行的教育主張的生命實現(xiàn)。
墨子雖主張力行,但不忽視對君子言語能力的培養(yǎng)。他認為要從個體行動的可行性來論證其言論的合理性?!把宰阋赃w行者,常之;不足以遷行者,勿常。不足以遷行而常之,是蕩口也。”[15]442墨子認為個人言論的信度,來自此人言論的可行性。即要求將個人的言與行進行聯(lián)系,重視從具體實踐出發(fā)的認識論。墨子還討論君子言行應堅持何種價值準則,他從樸素的功利主義出發(fā),認為君子言行應以利于百姓的標準而為之?!胺惭苑矂?利于天鬼百姓者為之;凡言凡動,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凡言凡動,合于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為之;凡言凡動,合于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舍之。”[15]442即君子開展實踐活動應當從功利主義的角度進行考量,以造福人民、符合圣王的價值標準作為言行的依據(jù)。在討論君子應堅持何種行動原則上,墨子強調君子的行動要實事求是。“世之君子,使之為一犬一彘之宰,不能則辭之;使為一國之相,不能而為之。豈不悖哉!”[15]443他希望君子從自己實際能力出發(fā),在不貪圖個人的名利地位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即君子行事不好高騖遠,在腳踏實地的實踐中實現(xiàn)個體德行的完善。
墨子在強調君子力行的同時,也思考了君子力行的標準問題。墨子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君子的德行要滿足社會的總體需求并能夠提升社會總體的道德。即“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15]100。墨子結合自身對實踐活動的思考,強調君子力行要經過對價值本心的理性審視,不能盲目而行?!吧茻o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辯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盵15]11墨子認識到缺乏道德標準和價值立場的人,即便是努力參與社會活動,最終也難以獲得真實的生命成長,其所獲得的聲望成就也不過是夢幻泡影。幾千年的歷史也證明,不能堅守本心的人難以在歷史洪流中獲得真實成就。墨子提出力行過程中的幾種原則性問題,與他在長期實踐活動中所積累的生命體驗分不開。
在先秦諸子的教育活動中,只有墨子多以勞動所蘊含的道理和價值對弟子進行直觀教育?!澳由朴诓捎门c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例為主要材料的直觀教育方法。這種方法具體生動,有利于學生理解、接受較為抽象的道理?!盵10]93這是由于墨子本身從事手工業(yè)生產,有著豐富的勞動技術和生產經驗。同時,墨子在勞動教育中提倡的直觀教學方法,也符合社會生活的實際教育需要,不會出現(xiàn)教育活動遠離實際的情況。墨子的教育活動以樸素的經驗主義為認識論基礎,高度重視教育的有效性。墨子從勞動實踐中抽象方法和原理的科學思維方式也使《墨子》的整個文本具有邏輯性,對墨子之后的思想家的論辯方式產生影響?!昂笫赖摹盾髯印贰俄n非子》在邏輯思想和寫作技巧上都與《墨子》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盵13]7墨子使用以下勞動案例對弟子進行直觀教育。
首先,墨子借百工使用規(guī)矩繩墨作為量器來說明治理國家要重視法度。墨子從社會合理運行角度出發(fā),認為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疤煜聫氖抡卟豢梢詿o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雖至百工從事者亦皆有法。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guī),直以繩,正以懸。無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雖不能中,放依以從事,猶逾己。故百工從事,皆有法所度。”[15]21墨子以手工業(yè)者的勞動方式為例,認為百工制作任何器具都需要嚴密的測量,只有利用精確的測量工具才能進行有效的勞動生產。同樣,至士治理天下也必須有一定的法度規(guī)矩,否則就標準不一,難以成事。此中暗含對治理國家當從勞動人民的智慧中取法的強調。
其次,墨子用圣王教民制作宮室為例來解釋征收賦稅的合理性,反對統(tǒng)治者以各種借口橫征暴斂。“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圣王作為宮室。為宮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敶藙t止,費凡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役,修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斂于百姓。是故圣王作為宮室,便于生,不以為觀樂也。作為衣服帶履,便于身,不以為辟怪也。故節(jié)于身,誨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財用可得而足?!盵15]30-31墨子從人類社會的早期歷史中,虛構圣王先賢教民為宮室的故事。在故事中,墨子論證古代圣王驅使民眾建筑宮室修繕城郭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個體私利而是為了民眾共同的生存利益;相比之下,與墨子同時的統(tǒng)治者以自私的借口浪費民力,僅為滿足自身的物欲享受。墨子引申上述社會生產觀,認為驅使民眾勞動應以民眾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否則就不應進行。此中強調統(tǒng)治者應當正視和節(jié)約民眾的勞動成果。
再次,墨子以制衣宰牛都需良工良宰為例說明君王應當尚賢?!敖裢豕笕擞幸灰律巡荒苤埔?必借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殺也,必借良宰。故當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賢使能為政也。”[15]55墨子批評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統(tǒng)治者以權謀私、舉親而不舉賢。他從勞動生產需借助技能高超的工人而完成的勞動常識來諷刺各國統(tǒng)治者,認為統(tǒng)治者均應知道這一簡單的勞動常識,但在統(tǒng)治國家時卻為滿足私利而不顧實際地任用私人。
墨子借生產勞動中的直觀案例,教育其弟子重視國家的法律制度,反對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要求君王起用賢人。這些真實而又直觀的勞動案例,對當前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有著一定的借鑒作用。
墨子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人對自身命運的迷信,會消解人們努力工作生活的信心,進而產生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他從實現(xiàn)社會秩序良好運行的目的論出發(fā),反對命定論,提倡“非命”。
墨子認為命定論乃是兇暴之人所曲解的道理。那些貪婪享受不努力從事生產的人,當面臨衣食不足、饑寒凍餒時,認為其凍餓原因不是自己不努力生產勞動,而是自身命運就是貧窮?!叭粍t何以知命之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窮民,貪于飲食,惰于從事,是以衣食之財不足,而饑寒凍餒之憂至,不知曰‘我罷不肖,從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貧’?!盵15]271如果此種命定論盛行并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潮,必然會阻礙社會生產的發(fā)展與社會的有序運行。“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則上不聽治,下不從事。上不聽治,則刑政亂;下不從事,則財用不足,上無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無以降綏天下賢可之士,外無以應待諸侯之賓客,內無以食饑衣寒,將養(yǎng)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強執(zhí)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盵15]272墨子指出此種思想流行之下,上層統(tǒng)治者沒有充足的物質祭祀鬼神、吸引賢士和對外交往,也難以進行有效統(tǒng)治,進而其統(tǒng)治秩序必然走向崩潰;下層民眾若不從事生產勞動,必然造成維系社會運轉的生活必需品短缺,社會生活物資難以保障。墨子從神道設教的實用主義角度、從天鬼人三個層面強調命定論的最終惡果。命定論不僅會造成社會中物質生產的不足與社會生活秩序的混亂,還會引發(fā)人們信仰世界的崩塌。
墨子從反對命定論的角度,繼而反對儒家所提倡的天命觀?!坝袕妶?zhí)有命以說議曰:‘壽夭貧富,安危治亂,固有天命,不可損益。窮達賞罰,幸否有極,人之知力,不能為焉?!豪粜胖?則怠于分職;庶人信之,則怠于從事。吏不治則亂,農事緩則貧,貧且亂政之本,而儒者以為道教,是賊天下之人者也。”[15]290墨子從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角度反對“人之知力,不能為焉”的消極天命觀??v觀墨子教育思想,其最具有啟發(fā)性的是對改造社會以實現(xiàn)社會幸福的積極價值觀的塑造。墨子以勞動生產為社會最急迫要務,肯定人努力拼搏的價值,并鼓勵君子應以“行為本”,積極探求使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具體方法。墨子高度贊揚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堅信人的積極創(chuàng)造可以實現(xiàn)兼愛社會的目標。墨子強調德性教育中應當弘揚“立志”“力行”的積極價值觀,強調君子應以實踐為自身發(fā)展的根本辦法。從墨子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來看,反對命定論也是他重視踐行的教育思想的應有之義。
墨子教育思想在先秦時期獨樹一幟,其影響力可以從墨家組織在戰(zhàn)國時期的積極活動中管窺一二。墨家組織因規(guī)模龐大、行動力強,被韓非稱為當世顯學,墨家組織在首領巨子的帶領下如救火隊一般奔走于亂世,止戰(zhàn)止殺。在艱苦環(huán)境中,效仿奔走為民的大禹堅持理想和節(jié)操?!笆购笫乐叨嘁贼煤譃橐?以跂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21]1071在戰(zhàn)國混戰(zhàn)的時代背景下,墨家成為當時最具獨特氣質的思想學派,也成為當時最具行動力和紀律性的團體。能夠造就出如此獨特性質的思想群體,正是因為墨子在他的教育活動中貫徹勞動教育取向,培養(yǎng)出具有踐行精神和救世情懷的墨家信徒。墨家學派實干與奉獻的精神氣質反映出勞動教育對個體進入集體之后德性與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良性影響。即“勞動教育能成為個體積累經驗、陶鑄公共理性、完成自我確證的方式和媒介”[22]51。
墨子的勞動教育思想在漢代之后伴隨墨家思想的衰落而影響漸弱,對此后的中國教育也未能產生直接影響。而勞動教育之所以在墨子之后消亡,其原因如杜威所說,“自由教育與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分離可以追溯到希臘時代,它是明確地根據(jù)把社會階級分成必須為謀生而勞動的階級和可以免予勞動的階級,……認為適合于后一個階級的人的自由教育在本質上高于給予前一個階級的奴役訓練。這種思想反映這樣的事實,即一個階級是自由的,而另一個階級的社會地位是奴役于人的”[23]269。進入封建社會之后,尤其是漢代以后世家大族勢力興起,豪族通過選舉請托來獲得政治權力[24]32。教育異化為統(tǒng)治階級壟斷政治權力的工具。階級社會中的統(tǒng)治階級輕視勞動,將勞動教育從他們主導的教育活動中剔除出去。墨子的勞動教育思想也只能在價值多元的春秋戰(zhàn)國存在,進入階級秩序森嚴思想專制的封建王朝之后只會遭到禁止。
墨子勞動教育思想在目前我國推行勞動教育的實踐中有積極的借鑒意義。首先,墨子關于勞動教育的思想主張對當前實施勞動教育的必要性有較好的證明,進一步明確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崇尚勞動的思想因素可以在新時代勞動教育中發(fā)揮作用?!皠趧咏逃粌H是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繼而為世界和平發(fā)展作出貢獻的重要載體?!盵25]34-40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存在忽視勞動教育,輕視勞動對人的價值培育的傾向。出于對青少年的身體保護和學習時間的保障,教師和家長盡量讓青少年少參加勞動?!啊L輩代勞’較為多見。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祖父母往往出于對孩子的關心和疼愛,包辦替代了家務勞動和日?,嵤?即使是在多子女家庭里,長輩們任勞任怨的傳統(tǒng)品格、對孩子學習的關心以及對孩子勞動可能帶來的‘越幫越忙’等,也使得他們更多地承包了‘家務勞動’,更不用說讓孩子參加生產勞動了”[26]26。這些對孩子的“愛”反而是一種傷害。在墨子的勞動教育思想中,他崇尚勞動實踐,認為勞動是構建穩(wěn)定社會和實現(xiàn)幸福生活的必要基礎,主張從艱苦的勞動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人,依靠勞動教育實現(xiàn)對理想人格的德性培育。墨子關于勞動教育的思想主張證明了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可能性。
其次,經濟發(fā)展及生活水平提高使得舊有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發(fā)生了改變。“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huán)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yǎng)面臨新挑戰(zhàn)?!盵27]3在學校教育中,雖然艱苦奮斗作風仍獲得提倡和弘揚,但是,青少年所接觸的各類網絡新媒體和其他影音資源中鼓吹的享樂和比拼奢侈消費等負面事例也影響著青少年群體的生活價值觀。在普遍缺乏勞動體驗的青少年群體中,這樣的壞榜樣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墨子認為君子的培養(yǎng)需要經過艱苦勞動的鍛煉,尤其是君子的理想人格更是需要在實際勞動中磨煉而成,克服困難的堅定意志和力行守信的實踐精神均需要在勞動實踐中得以樹立。這種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對當前青少年克服享樂主義和浪費主義取向有著積極的意義。
再次,墨子認為命定論是錯誤思想,提倡此說的目的是否定勞動價值、逃避勞動。命定論會導致社會生活秩序的崩潰、人們精神信仰的崩塌。墨子否定這一消極價值觀,最終目的是在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墨家弟子積極進取努力奮斗的勞動習慣。墨子的這一勞動教育目標與當前我國勞動教育中培養(yǎng)崇尚勞動的勞動觀念不謀而合。墨子反對命定論,在勞動教育中推行崇尚調查、重視測量的科學精神。這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中培養(yǎng)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有一定啟示作用。而墨子親身的勞動教育實踐又為當前勞動教育的具體開展提供了鮮活的教學范例。將勞動中的實際案例融入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勞動經驗進行教育,可有效促進被教育者體驗勞動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構建實事求是的價值觀,進而務實推進青少年科學教育的實施與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