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應美星
“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等革命精神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門課題,這方面的理論成果也很豐富,但對于“紅船精神”這個革命精神之源,其提煉和傳播卻相對較晚。因此,擬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對“紅船精神”提煉與傳播的兩個階段作分析,為新時代弘揚“紅船精神”提供借鑒。
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勝利閉幕,莊嚴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誕生?!爸袊a(chǎn)生了共產(chǎn)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1],這條游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紅船精神也因此成為了中共紅色文化的源頭”[2]。有不少人質疑僅一天的會議如何產(chǎn)生“紅船精神”,這意味著對于“紅船精神”的研究、宣傳和弘揚缺乏系統(tǒng)完整權威的表述,需要迫切、正確地總結提煉,從而更好地宣傳、弘揚和傳承。
1959年,為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在嘉興南湖誕生,在黨中央和浙江省委的部署組織下,嘉興市有關部門建立了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所在地湖心島煙雨樓為館址的南湖革命紀念館,以便保護和管理中共一大會址。2001年6月,南湖革命紀念館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標志著浙江嘉興南湖作為中共一大會議地址暨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之一的歷史地位被正式肯定及確立。南湖革命紀念館成為“紅船精神”的物質載體,一方面,嘉興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借助這個載體,舉辦了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宣傳活動,如“我為南湖增光輝”、“黨在我心中”等多種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加深了市民對于“紅船精神”的理解,同時也對中國近代革命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觸,有利于增強人民對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信任力和依賴力;另一方面,領導題詞賦詩豐富了“紅船精神”的內涵,如董必武參觀會址后,有感而發(fā),即情即興作了一篇七律;鄧小平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寫?zhàn)^名,至今為止仍鑲嵌在紀念館正門上方。
2002年,為更好宣傳“紅船精神”,提出黨員同志要“六個一”的想法,即“在南湖看一次展覽、聽一次黨課,學一次黨章,觀一次專題片,瞻仰一次紅船,重溫一次入黨誓詞”[3],從這段表述中可以看出對“紅船精神”的重視,以及對“紅船精神”內涵提煉已經(jīng)有了新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嘉興市建立南湖先進性教育基地,打造了以“六個一”為核心的黨史教育課堂,從而使每一位黨員同志和群眾回顧黨的奮斗歷程和光輝歷史,堅定理想信念,加深偉大愛國情懷,激勵廣大黨員和群眾以“紅船精神”為行動準則,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創(chuàng)新,勇于奉獻。
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早期傳播階段,“紅船精神”的形成有其“歷史依據(jù)、理論來源和文化根據(jù),這些也使得研究具有學理支撐”[4],與此同時,在這一階段,“紅船精神”的傳播呈現(xiàn)出三個鮮明的特色:
第一,“紅船精神”的載體,主要是南湖革命紀念館。南湖革命紀念館的建立,標志著浙江嘉興南湖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地的歷史地位被確立,也意味著“紅船精神”的傳播和學習有了物質載體,人們可以通過這個載體學習革命歷史、繼承優(yōu)秀革命精神和接受革命教育。但是,南湖革命紀念館陳列的“紅船”僅僅展現(xiàn)了那段革命歷史,突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過程的艱辛,并沒有向大眾闡釋“紅船精神”具體指的是什么,以及它的重要性,這也就導致弘揚“紅船精神”的紀念和實踐活動只能局限于紀念館這個物質載體,而無法大范圍的傳播。
第二,“紅船精神”提煉不成熟。這是“紅船精神”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一個主要特點。這種不成熟性,集中體現(xiàn)在“紅船精神”只是被視為一段革命歷史,中國共產(chǎn)黨在這一條小船上宣布成立,“南湖紅船點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5],中國共產(chǎn)黨從這出發(fā),走向井岡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新中國成立。因此,“紅船精神”的豐富內涵沒有被總結概括。囿于史料有限,很多學者對于“紅船精神”的解讀和介紹不可避免地局限于某一階段,而無法從整體上探究“紅船精神”形成的歷史背景、理論來源和文化根基,這也是導致“紅船精神”無法被總結提煉的重要原因。
第三,“紅船精神”傳播范圍和社會影響十分有限。當時,對于“紅船精神”的傳播,還只局限于十分有限的范圍,參與介紹和弘揚的也只是嘉興市的人民群眾,宣傳陣地也僅在南湖嘉興革命紀念館和嘉興市,國內人民群眾甚至學界對“紅船精神”也了解甚少,大部分都停留在表面理解中,對其深刻內涵沒有充分的掌握。初期傳播時期,由于傳播載體有限、宣傳陣地小,導致在社會上影響不大,沒有形成廣泛而深入的“紅船精神”大傳播運動。
綜上所述,由于缺乏對“紅船精神”內涵的提煉和廣泛的傳播載體,嘉興市人民群眾對“紅船精神”的認識、理解和弘揚是有局限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階段仍然是中國大眾認識“紅船精神”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歷史時期,他們的宣傳和弘揚為之后“紅船精神”內涵的提煉奠定了思想基礎,為“紅船精神”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實踐基礎。
“紅船精神”提煉的基本完成,也實現(xiàn)了其廣泛傳播,“紅船精神”后續(xù)的提煉充分吸收了早期的經(jīng)驗教訓,開始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智慧,激發(fā)了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為“紅船精神”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凹t船精神”內涵提煉的初步完成,使得其在全國迅速傳播,深入人心,成為革命精神教育和黨史學習的寶貴精神資源和財富。
2005年1月至6月,嘉興市南湖區(qū)以“紅船”和南湖革命紀念館為載體開展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實踐活動。這次活動面向社會,廣泛汲取黨員同志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和智慧,進行了探究“紅船精神”內涵的意義深遠的討論活動。在這次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實踐活動中,黨員干部和群眾不僅在參與過程中接受了黨史革命教育,而且在實踐中也不斷感悟和提煉“紅船精神”的內涵。在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下,專家和學者初步提煉出“開天辟地、堅定信念”等5條“紅船精神”表述語,進一步推進了“紅船精神”的提出。
在廣大黨員和群眾集思廣益初步總結提煉出的“紅船精神”表述語的基礎上,對于“紅船精神”內涵的理解,并不僅僅局限于嘉興南湖區(qū),而是從浙江省乃至全國角度和層面出發(fā)加以認識、理解、概括和總結,將“紅船精神”概括成首創(chuàng)精神、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其內涵可以拓展為開天辟地,擔當民族復興使命和敢為人先,立足國情首創(chuàng)力行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初心根基矢志不渝和百折不撓,甘冒風險奮斗拼搏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嚴格紀律磨礪黨性和立黨為公,傾情奉獻造福大眾的奉獻精神。概而言之,“‘紅船精神’的三大支柱即為首創(chuàng)、奮斗、奉獻”[6],全面、凝練、權威的詮釋促使其迅速在全國傳播和弘揚。
與早期提煉的初始階段相比,這一階段的傳播有著明顯的差別,呈現(xiàn)出鮮明的歷史和時代特點。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宣傳陣地和傳播形式廣泛多樣。對“紅船精神”內涵全面的提煉概括,使得“紅色論壇”“南湖紅歌”“紅色旅游”“紅色先鋒”等多種宣傳形式紛紛涌現(xiàn),全方面、多角度宣傳和弘揚“紅船精神”。一方面,以“紅色論壇”“紅色宣講”等學術討論會為載體,不斷研討“紅船精神”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內涵,堅持不懈用“紅船精神”最新內涵成果武裝頭腦,切實增強革命歷史傳統(tǒng)教育,逐步實現(xiàn)“紅船精神”內涵的傳播和實踐。另一方面,通過“南湖紅歌”、《紅船》等生動形象的文藝作品,將革命歷史文化同地域特色相結合,展現(xiàn)紅色文化風采。這種文藝作品實現(xiàn)了“紅船精神”抽象的內涵具體化,全面表述了嘉興人民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方式詮釋“紅船精神”,進一步推動其廣泛傳播。
第二,理論更加成熟。對“紅船精神”的詮釋,其思想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從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始終彰顯著革命黨人的首創(chuàng)精神;二是堅定理想、百折不饒的奮斗精神。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中,廣大群眾和黨員同志品節(jié)剛毅,無所畏懼,不斷克服艱難險阻,弘揚奮斗精神;三是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中國共產(chǎn)黨自誕生以來,一直堅持維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踐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和使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從多角度、多層面研究“紅船精神”,將其視為中國夢踐行的起點,“填補了革命精神史的空白”[7]。
第三,社會影響更加深遠。早期傳播階段,“紅船精神”還只局限于國家領導人和嘉興人民的范圍,在國內思想界和學界影響甚微。但是,“紅船精神”內涵的全面闡釋,使得“紅船精神”漸漸被更多的中國人民所認識和接受,也逐漸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紅船精神”。一種革命精神在傳播和弘揚的過程中,必須將其深刻豐富的內涵與時代特征和具體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一種精神才能永葆生機。全國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不斷開展以“紅船精神”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以“紅船精神”為指導,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出發(fā),聯(lián)系實際,不斷在日常生活中傳播紅船精神,不斷激發(fā)黨員同志的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創(chuàng)新活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詮釋和踐行“紅船精神”的時代內涵,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成為“紅船精神”的傳播者和實踐者,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理論指導。
以上特點表明,對“紅船精神”內涵的概括,結合新的時代特點,賦予“紅船精神”新闡述和新詮釋,促使其不斷與具體實際生活結合,推進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從而不斷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紅船精神”,實現(xiàn)“紅船精神”的廣泛傳播。
中國共產(chǎn)黨一百年的奮斗歷程,不難發(fā)現(xiàn)建黨初期形成的首創(chuàng)精神體現(xiàn)在歷史的方方面面,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首創(chuàng)精神。建黨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共產(chǎn)黨人英勇奮斗,離不開遠大理想的激勵,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不斷取得勝利的保障,是中國共產(chǎn)黨獨特的政治優(yōu)勢,百折不饒的奮斗精神是中國革命勝利之本。歷史也告訴我們,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要矢志不渝的以革命創(chuàng)新精神應對一切挑戰(zhàn),全面提高黨的建設,保證每一位黨員同志做到“立黨為公、忠誠為民”,偉大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始終堅持的立場,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是政德根基。在新的歷史背景條件下,要始終堅持“紅船精神”的本質內涵和基本特點,不斷弘揚和繼承“紅船精神”。
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標志著“紅船精神”的形成,然而,對于“紅船精神”提煉的基本完成,卻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才逐漸形成和完善。但不可否認的是,“紅船精神”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作為建黨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蘊含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對“紅船精神”提煉和傳播過程探究,不僅可以豐富中國革命精神理論,豐富“紅船精神”的內涵,推進“紅船精神”深入人心;還可以借助歷史脈絡,將“紅船精神”的歷史內涵與時代特點相結合,開辟弘揚“紅船精神”新渠道,加強和完善思想制度建設,提升黨員和群眾思想道德素質,指導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xiàn)提供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南。
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紅船精神”助推著“中國夢”前進,引領黨員堅定信念、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敢為人先、開拓進?。辉谛聲r代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時,“紅船精神”彰顯著價值追求,引領黨員踐行公民道德準則,秉持對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忠誠為民、無私奉獻;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局勢中,“紅船精神”凝聚國家發(fā)展共識,引領黨員確立價值導向,追求社會發(fā)展目標,百折不饒、不懈奮斗?!凹t船精神”是激勵黨員堅持理想信念、不斷奮斗的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產(chǎn)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