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孟霞 (吉林師范大學)
作業(yè)不僅僅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提高,還應該具有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滲透德育等多種功能,因此設計高質量的作業(yè)成為我們推進教學改革、創(chuàng)建智慧課堂的重要途徑。
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檢測工具,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基礎,語文教師要根據(jù)文本內容,豐富作業(yè)內涵,注重學生生活實際與課本內容的聯(lián)系,注重挖掘教材的文本價值和生活對語文的意義。比如在教學完七上第一單元《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詩歌四首》課文之后,這一單元的寫作主題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作文題目設置為三個,一是片段寫作,讓學生描述九月份的變化;二是讓學生書寫進入初中以后的新奇見聞和心中想法;三是讓學生回憶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進行敘述。這三個題目既注意到了學生身份地點心理的轉化,又很契合本單元寫作主題的要求。于是結合文本,作文題目設置為《那份觸動》,觸動既可以是看到美景心靈上的觸動,也可以是相處過程中情感的波動,或者是讀到歷史英雄人物的震撼,教師努力進行引導,促使學生寫作內容更豐富。接著在黑板中板書《春》中盼春、繪春、贊春逐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結構,《濟南的冬天》多處使用對比手法,《雨的四季》巧妙的時間線安排,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課內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通過作業(yè)進行實踐操作。
借用任務讓學生明了作業(yè)要求,設置情境性任務,用探究單來吸引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注意力。以九上第一單元嘗試詩歌創(chuàng)作為例,作業(yè)設置為寫一首以《我的夢想》為題的小詩。
探究單一。問題清單:(1)我的榜樣是誰?(2)我為什么選擇他(她)為榜樣?(3)我最喜歡的職業(yè)是什么?(4)喜歡這份職業(yè)的原因是什么?(5)我想要實現(xiàn)什么夢想?(6)夢想是容易實現(xiàn)還是難?(7)是否會堅持自己的夢想?(8)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實現(xiàn)?
探究單二。詩歌寫作要點:借助探究單給學生提供寫作方向,在詩歌寫作前有一個大致的寫作框架,知道自己要圍繞哪些部分進行書寫,有理有據(jù),有頭有尾。(1)確定詩歌寫作中心;(2)選取詩歌意象;確定詩歌風格;(3)安排詩歌結構;(4)選擇寫作手法。
將學生所寫詩歌做成文檔,打印出來,按照抽簽的方式發(fā)給每位同學,讓學生按照評分標準表進行自主評改,將學生評改后的作文詩歌利用寫作課的時間在電腦上進行展示,一同來進行賞析,查漏補缺,設置最優(yōu)秀的,最具創(chuàng)意的,感情最充沛的,評改最認真的四項獎項。既讓每位同學都參與寫作評改,又能實現(xiàn)自主鑒賞能力的提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個性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有著不同的發(fā)展水平,設置作業(yè)應該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基礎,進行區(qū)分設置。將班上的學生按照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程度,思維發(fā)展程度,分數(shù)等多個因素劃分等級,分為A B C三個等級,每次完成作業(yè)時,A類學生完成拔高類作業(yè),B類學生完 成檢學類作業(yè),C類學生完成基礎類作業(yè)。以七上第二單元《散步》為例,設置不同水平的學習作業(yè),不同類別學生在完成自身水平的作業(yè)以后可以依據(jù)自身水平留有余力地進行選擇完成剩余作業(yè)。
(1)完成下列字詞的注音:分歧、一霎、粼粼、取決、熬過。(2)解釋下列詞義:信服、分歧、各得其所。(3)閱讀文章,標記段落,找出本篇記敘文的六要素,用便簽進行整理。(4)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與每位人物相關的描寫,事件。(5)本文散步中產(chǎn)生的分歧是什么,對于分歧,大家的選擇和態(tài)度是怎樣的?
(1)本文在塑造“我”這個形象時,主要運用到了哪些描寫方法?寫出了“我”是一個怎樣的人?(2)品味下面兩個句子,結合全文,談談對課文深層意蘊的理解:“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于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保?)本文涉及到兩種不同的敘述方式,請找出相關內容并進行作用的闡述。(4)讀了這篇文章,你對責任有何認識?請聯(lián)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1)朗讀課文,說說文章為什么以《散步》為題?如果換個角度另擬一個題目,你會以什么為題,說說你的理由。(2)回家與父母一起找尋家族溫暖瞬間,匯聚成故事小卡片,在班會上進行分享。(3)嘗試用表演小品的方式說說家庭趣事。
有效的評價方式能夠維持學生對完成作業(yè)的熱情,讓學生課堂參與感大大提升,不能以教師為唯一評價標準,要設置多個主體,例如學生自評,小組評改,家長留言等方式,讓評價主體多樣化,評價方式多樣化。
學生自評:基礎性知識,教師板書參考答案,學生自行對照進行更正;詩詞默寫,學生可以自覺完成,對照文本考察自身掌握情況。
小組評改:能力類,探究類的作業(yè)可以交由小組談論完成評改,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家長留言:學生主要是在家里完成作業(yè),家長可以通過一周一留言的方式,與老師討論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
教師評價:要注重學生作業(yè)完成度,優(yōu)秀度綜合評價,要能夠悅納學生的奇思妙想,用評語來引導學生進步。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兩者聯(lián)系緊密,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忽視了語文學科對學生生活的實際應用性,沒有指向生活實際。要將理解性作業(yè)多多轉化為實踐體驗類作業(yè),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文化理解,讓學生積累生活素材,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認同感,加強學生的社會參與感。
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的《社戲》后,設計了一組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家庭作業(yè)。一是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當?shù)靥厣袼谆顒?,做幻燈片或者短視頻進行展示;二是在活動課上,學生可以進行花鼓戲、舞龍燈等風俗的表演,學生可以拍照攝影整理成相冊放班級活動風采里進行展示;還可以準備材料,在班上舉辦包粽子比賽,讓班上同學切身感受民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