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麗麗 (江蘇省泗洪縣姜堰實驗學校)
為全面貫徹和落實教育方針、政策,各地中小學結合學校的特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使他們走進社會、接觸社會、融入社會。但是,通過調查發(fā)現,目前,中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存在許多問題。許多學生所寫的實踐總結內容很空洞,只是對實踐過程的簡單敘述,缺乏對綜合實踐的思考和感悟。學生需要進行理性思考,而不是簡單紀錄,如果學會了思考,就會從綜合實踐中領悟到一些東西,或者獲得能力上的提升,甚至將來會有不同的人生。因此,教師在實踐中,要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和思考實踐中看到的人和事。本文引入“一元化筆記法”來指導學生記錄、整理綜合實踐中產生的思想和感受,把自己在綜合實踐中所獲得的豐富的情感表達出來,使學生更多地體會到“理性”的美。當一個人領悟到了更深層的意義時,他所獲得的不僅僅是一次綜合實踐,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成長。
由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人們往往過于重視分數,而忽略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學生除了學習,什么都不用做,家長們則認為綜合實踐可以等到大學再開展。這種思想觀念下培養(yǎng)出了許多高分低能的人。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倡要知、行結合,強調要在勞力之上的勞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索規(guī)律。如通過參觀科技館,讓學生看到自己學得知識在科技中的應用;通過參觀博物館,紀念館,感悟人類的發(fā)展歷程,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更好地體驗生活,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學以致用。
當代中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是新世紀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繼承者,肩負著國家的興盛和繁榮。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很重要的。課本上的思政教育往往較枯燥,教育效果不好?,F在一些校外的綜合實踐基地和紅色教育相結合,通過3D 電影、舞臺劇、重現紅色歷史事件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通過身臨其境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在經典的紅色文化氛圍中了解歷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輩英勇奮戰(zhàn),用生命換來的。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傳授知識為主,缺乏對問題的分析和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展不應只被束縛在學校內發(fā)展,而是要將其置于一個更大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人才。為此要求我們解放思想,改變觀念,將教育課堂從“校內”向“現實”的社會環(huán)境延伸,讓學生去觀察,自主實踐,認真思考,去了解社會、掌握真理、學習技能。學校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綜合實踐資源,使他們在課堂以外的廣袤世界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從而使他們的理性意識得到強化和升華。
由于受傳統(tǒng)的課程理念和評估理念影響,一些學校和老師將綜合實踐課視為補充、延伸或課外活動。這就造成了減少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綜合實踐活動形式單一,時間跨度大、素質低,難以保證綜合實踐的質量。由于綜合實踐的理論和實踐都比較落后,致使它不夠完整、不夠系統(tǒng)。傳統(tǒng)的綜合實踐活動往往將活動的時限限定在特定的時段,使其呈現出零散、無序、多變的狀態(tài),忽略了實際操作的連續(xù)性,很難達到預定的目的。
由于受到課程體系、文化環(huán)境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國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問題十分突出?;嘏c學校的合作項目極少。學校層面上的綜合實踐活動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教學內容的設置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社會層面上,綜合實踐還沒有形成全社會認同和支持的文化氛圍,由于當前社會對學校的綜合實踐意識不強,有關部門也沒有從教育的角度對其進行適當的扶持與協助,缺乏一個可供實踐的地方;在教育行政部門看來,未能找到合適的途徑和載體對其進行有效的支撐,這一系列的現實困境急需相關的制度和機制予以支持和規(guī)范。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要讓學生從多個視角去觀察生活,發(fā)掘生活的多姿多彩,抓住事物的特點,努力創(chuàng)造和表現?!焙侠戆才艃热莸捻樞蚝图毠?jié),使自己有條理清晰的表達。通過調查發(fā)現許多學生寫的報告存在兩個方面問題:內容空洞和缺乏寫作技巧。內容方面很多學生就像記流水賬一樣把整個實踐活動敘述一遍,明明很有趣的綜合實踐卻變得空洞、無生活細節(jié)、無思考;寫作技法方面出現不會具體描寫、敘事描寫不行、不會從多角度思考和描寫等情況。學生們缺乏一種輕松、隨時隨地、無拘無束、有意義的紀錄方式。同時缺乏有效的材料整理和運用。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中,為了獲得一個美好的前程,整天忙著刷題,根本無暇顧及課外活動和綜合實踐,更沒有心思觀察自然、社會生活,對身邊的一切都缺乏自己的理解和體驗。迫于上級教育部門的壓力,有些學校會組織一些綜合實踐活動,但往往也只是做做樣子,“例行公事”而已。綜合實踐活動只是表面現象,并沒有深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由于缺少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學生興趣不高,導致實踐效果不佳。所以,學校應該豐富綜合實踐資源,只有經歷深刻,材料的積累才能豐富,寫出的東西才能更有力地表現主旨。
由于學生所積累的綜合實踐材料缺乏條理性,很難從實際應用中抽取出來。主要原因是結構不夠嚴密,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沒有邏輯性,往往會有一種記“流水賬”的感覺。沒有細節(jié)的描述,沒有中間的過渡,也沒有緊密的聯系,從具體的描述變成了籠統(tǒng)的描述。因為材料的收集過程太過模糊,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整理,導致材料太過于混亂。所以,當學生們有了收集材料的想法后,就需要好的方法將材料整理好,然后根據自己的話題來分類,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材料,寫出內容精彩、有理性思考的好文章,實現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感悟思考生活能力的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往往是“轟轟烈烈鬧開頭、扎扎實實走過場、無聲無息為結局”。一些綜合實踐由于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使社會性實踐活動存在著一種“放任”的傾向。雖然學校組織了學生參與活動,但是在活動的目的、內容等方面卻沒有進行必要的宣傳。有些學校在活動結束后沒有進行總結和反思,導致了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陷入了盲目的狀態(tài)。有些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評估方法主要是成果展覽,例如,舉辦綜合實踐活動的圖片展覽、表格等,但基本上所有的綜合實踐活動都是相同的,只是注重結果性的評估,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積極性,學生從中所受的教育很少。
奧野宣之是日本的“筆記本作家”,他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書中首次提出了“一元化筆記法”。這種方法提倡用一本筆記去記錄學生一切想記錄的東西,可以是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等信息。所有記錄的內容可以不分類,什么內容都可以記錄,還可以用各種字母或者符號代表特定的含義。筆記本里的內容按照記錄的時間順序排列,方便使用者以后查找資料。它的三條最重要的特征是:一元化、時序化和索引化。
1.回歸自然,培養(yǎng)觀察力
我們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一草一木,無不體現著大自然特有的魅力,孩子們需要回到大自然中,用心靈去體會大自然的奇妙和魅力,激發(fā)他們的靈感。例如,朱自清《春》中的“春風”,描繪了一種“春風拂面”的感覺,就像是母親的手在撫慰著你,如此貼近生活的比喻,讓人感覺到了一股春暖花開的氣息。而朱自清也是在這種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中,被春光所吸引,用自己的觸覺和嗅覺去感知,所以才會有如此微妙的感覺。教師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與能力,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有方法地觀察,細心地記錄。讓學生自覺地記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思、所想。這樣,有了自己的細心觀察和體會,同學們所寫的綜合實踐素材,都是內容豐富的。
2.品味家庭生活,捕捉動情點
家庭是學生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學生在家庭生活中體驗到了成長的艱辛,感受到了家庭的可貴。家庭生活往往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往往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老師要引導他們仔細地體會,能夠看到在每個微小的事情的背后,都蘊藏著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的愛,并把它們記在心里,內化為行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庭中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家務,主動打掃房間、洗衣、整理衣服……將自己的感受告訴父母,記錄下做過的一件小事,通過這件小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觸發(fā)了哪些感想,從而將學習生活中捕捉到的細節(jié),轉化為家庭實踐活動的素材。
3.關注社會生活,擴大素材容量
社會生活比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要復雜得多,學生們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開闊他們的眼界。如組織學生到養(yǎng)老院看望老年人,了解他們的生活;還可以到科技館參觀,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興趣,豐富他們的科技知識;還可以對外來務工人員的生活狀況進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等。學生們真正進入了社會,經歷了更多的事情,對社會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師可以給學生們講解一些描寫的技巧,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如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進行仔細的觀察。在此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一個理解的方法,讓他們在理解之后,對自己的內心進行“剖析”,獲得自己的獨特感覺和體驗。在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以積極、正確的心態(tài)對待社會生活中的消極事件。
1.利用“6 位日期記錄法”制作綜合實踐素材索引
為了使日期紀錄更加簡練,歐野宣之建議“6 位日期記錄法”,即每一年、月份、日期都用兩位來表示,例如,如果參加綜合實踐的時間是2022 年8 月15 日,就可以用數字220815 來標記,其優(yōu)點是方便日后索引。當然,學生們也可以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記錄,比如,用不同的形狀畫或者日歷粘貼等方式做索引,只要能方便他們以后索引找到素材就好。
2.采用“蔥鮪火鍋式”記錄綜合實踐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采用“蔥鮪火鍋式”的一種記錄方式,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日本火鍋中的蔥和魚的完美搭配。簡單來說,就是在這本筆記中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主要的做法是:(1)從綜合實踐中觀察到的現象、看到震撼自己的人和事等,即通過觀察得到的外界信息,在這些記錄下來的內容前面加上“O”;(2)對在綜合實踐中獲得的感想、啟發(fā)的一些思考等,即素材上加入了個人評價、情感因素和個人思考的內容前面加上重點符號如“★”。
3.利用符號標記法記錄綜合實踐靈感
奧野宣之在書中提出,可以在記錄筆記時加入一些速記的元素,由于綜合實踐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在參加實踐,為了節(jié)省記錄的時間,同時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記錄下可能稍縱即逝的靈感。所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一些速記元素。例如: T(大樹)、 F (花朵)、 W(水)、A(動物)、I (構思和想法)等。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專屬速記元件庫,寫出只有自己能夠讀懂的密碼實踐記錄。學生對這種新鮮的記錄方式還是很愿意嘗試的。
1.經常翻閱、回想和再補充
完成了用“一元化筆記”記錄了綜合實踐活動后,讓學生對照所記錄的內容,回憶之前發(fā)生的事情,如果有什么新的想法,就馬上補充進去,不斷充實自己的筆記。這種定期的溫習不僅能加深記憶,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疤崛 钡囊粋€重要條件,就是“記住”。因此“一元化筆記”為學生寫綜合實踐報告提取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梳理、思考與寫作
教師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中觀察周圍世界、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當時的感受和想法。實踐結束后及時整理記錄的內容,并對那些能夠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內容進行積極的思考,最后融入個人思考的有血有肉綜合實踐報告。
3. 檢查、分享與總結
有了上述的教學方法,有些同學就能很好地利用“一元化筆記”觀察生活,寫出精彩的綜合實踐報告。但一個班級的學生能力難免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可能總不能掌握其中的訣竅,因此,教師要更加細心:可以查看孩子的筆記本,了解他們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還可以舉辦一些交流活動,讓優(yōu)秀的學生介紹他們的實踐;同時也可以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經驗的總結,讓每名同學都能熟練地掌握這樣的材料積累方式。
由此可見,“一元化筆記”使學生在綜合實踐中的觀察和感受有了一個寄存之地。在利用“一元化筆記”記錄、整理和反思綜合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積極改善,更好地發(fā)揮“一元筆記”的積累素材和激發(fā)靈感的功能,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