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昕
(天津市河東區(qū)中醫(yī)院內(nèi)科,天津 300160)
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生物體內(nèi)重要的活性物質(zhì),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是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還需要臨床不斷探究證實。機體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時,會造血糖超出正常范圍,引發(fā)高血糖[1]。而糖尿病是高血糖臨床表現(xiàn)之一,也是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該病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公共健康問題,嚴重威脅人民的生活健康和質(zhì)量。目前,臨床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患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控制飲食,并適當運動。但是常規(guī)西藥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尋找并利用天然多糖然預防、治療糖尿病是當前醫(yī)藥領域研究的重點。本文以下從多糖概述、多糖降血糖作用與機制、多糖與糖尿病并發(fā)癥方面進行綜述,并對多糖治療糖尿病進行總結,以期為該病的治療提供參考。
研究顯示[2],多糖是由數(shù)量10 個以上的相同或者不同種類的單糖分子通過糖苷鍵聚合、脫水形成的含酮基或醛基的多羥基衍生物。在各項生活活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據(jù)多糖來源可分為植物多糖、動物多糖以及微生物多糖。植物多糖:植物多糖主要以淀粉、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脂、黏膠質(zhì)等形式存在于植物體內(nèi)。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具有降糖作用的植物多糖較多,例如南瓜多糖、山藥多糖、百合多糖、玉竹多糖、仙人掌多糖等[3]。動物多糖分布于幾乎所有動物組織器官中,主要包括糖原、甲殼素、肝素、硫酸軟骨素、透明質(zhì)酸等,具有良好的生物學活性[4]。從動物機體提取的多糖,例如海參多糖、大黃魚多糖、文哈多糖等均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微生物多糖主要來源于真菌、細菌和藻類等,產(chǎn)生的生物高聚物在代謝過程中具有保護作用[5]。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降糖作用較多微生物多糖有香菇多糖、樟芝多糖、蜜環(huán)菌多糖等[6]。目前,關于多糖的研究越來越多,已經(jīng)證實多糖是一種天然藥物,具有多途徑、多靶點、毒副作用小的藥理特點,且可通過多機制、多環(huán)節(jié)作用于糖尿病。但是目前,關于多糖的降糖作用及其機制還多處于研發(fā)階段,還需要不斷地探索。
2.1 保護胰島β 細胞
2.1.1 抑制自由基表達 黃曉東等[7]的研究中指出,糖尿病會引起機體自由基損傷,增強組織氧化應激反應。因此,抑制自由基因?qū)σ葝uβ 細胞的損傷,促進胰島β 細胞修復,可一定程度保護胰島β細胞。在張茁等[8]的研究給予糖尿病大鼠模型注射外源性多糖,結果顯示注射后模型胰島β 細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從而有效促進胰島素分泌,提高胰島素水平,保護胰島β 細胞,一定程度降低血糖濃度。由此可見,利用多糖治療糖尿病可促進胰島素分泌,一定程度減輕胰島β 細胞損傷,進而促進胰島β 細胞恢復,從而實現(xiàn)降血糖的目的。于蓮等[9]關于當歸多糖對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以及NOS、NO 水平影響的研究中顯示,連續(xù)給予當歸多糖1 個月后,糖尿病大鼠模型肝臟中丙二醛(MDA)含量、NOS、NO 水平均降低,SOD 活性升高。該結論提示當歸多糖可降低MDA、NOS、NO 水平,進一步反映可促進氧自由基清除,減輕胰島β 細胞的損傷,發(fā)揮保護胰島β 細胞的作用。氧自由基一旦過量,存在干細胞中的大量多余自由基會破壞如DNA、蛋白質(zhì)等細胞大分子,從而誘發(fā)氧化應激反應。同時會導致活性氧生成速率加快,加劇氧化應激反應,刺激血管內(nèi)皮細胞,加劇胰島β 細胞功能損傷,進而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故,多糖降低血糖機制可能與氧化應激能力相關,具體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還需要臨床不斷地研究證實。
2.1.2 修復胰島細胞功能 研究顯示[10],多糖可修復受損的胰島β 細胞,促進其結構、功能恢復,從而恢復胰島素釋放,一定程度發(fā)揮降低血糖作用。楊潔等[11]的研究建立了高脂飼料糖尿病大鼠模型,同期給予紅芪多糖,給藥2 個月后觀察大鼠胰腺細胞病理組織狀態(tài),結果顯示胰腺形態(tài)和結構發(fā)生改變,胰島細胞數(shù)量顯著增加,胰島β 細胞的受損傷程度改善。由此可見看,紅芪多糖能可促進胰腺細胞增殖,增加胰腺細胞數(shù)量,恢復細胞功能,進一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李燕等[12]通過四氧嘧啶糖尿病動物模型發(fā)現(xiàn),白術多糖小鼠血脂代謝紊亂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修復小鼠部分胰島功能,減輕胰島β 細胞的損傷程度。此外,汪磊[13]的研究證實,刺梨多糖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減輕胰島β 細胞損傷,促進胰島β細胞修復、再生,實現(xiàn)降血糖的作用。因此,多糖通過修復受損胰島β 細胞,促進胰島β 細胞功能恢復,增加胰島素分泌,進一步實現(xiàn)降低血糖目標。
2.1.3 促進胰島細胞基因表達 有研究指出[14],B 淋巴細胞瘤-2(Bcl-2)蛋白表達產(chǎn)物可有效抑制胰島β 細胞凋亡。因此,研究多糖對Bcl-2 基因的影響可間接反應多糖的降血糖機制。李新萍等[15]研究了山藥多糖的作用,發(fā)現(xiàn)其可促進胰島細胞的增殖分化,并保護胰島細胞的活性,但對胰島素分泌無顯著影響。分析認為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山藥增強抗凋亡基因Bcl-2 表達有關。但是具體的相關性還需要不斷的探究證實。馬可可等[16]采用高脂飼料誘導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黃芪多糖干預,結果顯示Bcl-2的表達增加顯著增加。該結論進一步證實黃芪多糖會促進Bcl-2 蛋白表達,有效抑制胰島細胞的凋亡,從而維持胰島的基本功能,改善機體糖代謝紊亂,促進血糖降低。
2.2 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2.2.1 提高葡萄糖轉(zhuǎn)運蛋白(Glut)的表達 Glut 與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是糖尿病大鼠磷酸化下游的信號傳導分子,可一定程度反映胰島素抵抗程度。于竹芹等[17]的研究對高脂飼料聯(lián)合STZ 糖尿病模型大鼠給予海帶和海參多糖,結果顯示Glut 表達升高,且大鼠血糖水平降低,胰島素抵抗作用改善。提示海帶和海參多糖可一定程度提高Glut 的表達,提高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以改善胰島素抵抗來降低血糖。Wang SN 等[18]通過灌胃方式給予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紅鉚釘菇子實體多糖,可提高Glut 的表達,改善肝糖原含量,進一步實現(xiàn)調(diào)節(jié)胰島β 細胞作用,以改善大鼠胰島素抵抗。上述研究表明,多糖可以通過提高Glut 的表達,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從而實現(xiàn)降血糖的目的。但目前此類研究多處于動物實驗階段,還需要通過臨床試驗等探究進一步證實其有效性、安全性。
2.2.2 上調(diào)胰島素受體底物(IRS)數(shù)目 IRS 是一種信號分子,是胰島素受體信號傳導起始的重要信號之一,其表達水平直接影響胰島素信號的傳導。如果IRS 水平較低,可能會發(fā)生胰島素抵抗。王藝[19]以高脂飼料誘導糖尿病小鼠模型,將黃精多糖通過灌胃方式給藥,觀察發(fā)現(xiàn)小鼠胰島素水平下降,胰島素受體底物IRS-2 水平升高。該結論表明黃精多糖可促進IRS-2 水平升高,增加胰島素分泌,進而使促進血糖水平下降。同時王嬰[20]的研究予大鼠糖尿病模型注射桑葉多糖,結果發(fā)現(xiàn)大鼠肝組織IRS-1 mRNA 表達增加,胰島素抵抗改善,表明桑葉多糖可通過促進IRS 的表達,減輕胰島素抵抗,促進胰島素抵抗作用的改善,使血糖水平進一步降低。多糖的直接效果主要是通過促進IRS 表達,使胰島素受體底物磷酸化,增加細胞膜外葡萄糖轉(zhuǎn)運蛋白水平,導致葡萄糖攝取增加,進而減小胰島素抵抗,以促進血糖水平的降低。
2.3 改善糖代謝
2.3.1 增加肝糖原含量 在張眾一等[21]的研究中給予糖尿病小鼠模型玉米須多糖,結果顯示可提高肝糖原含量,且提升效果與玉米須多糖濃度呈正相關(P<0.05)。同時肝功能指標檢測發(fā)現(xiàn)小鼠肝功能指標趨于正常,進一步表明玉米須多糖還發(fā)揮了一定的保肝護肝作用。Ren YY 等[22]建立了糖尿病小鼠模型,給予低分子量殼聚糖治療,結果肝糖原水平顯著提高,血糖水平降低,且糖耐量有所改善??傊?,以上結論提示多糖可以促進糖尿病小鼠肝糖原合成,從而降低血糖。但是目前僅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還需要不斷的研究證實其作用機制。
2.3.2 調(diào)節(jié)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 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是直接參與淀粉和糖原代謝的關鍵酶,其活性與葡萄糖釋放密切相關[23]。通過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可直接抑制葡萄糖的釋放,減少葡萄糖的吸收,從而改善糖代謝紊亂。在范平龍等[24]的研究中指出,馬尾藻多糖、牡蠣多糖均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從而改變糖代謝速率,進而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以上研究均提示有效調(diào)節(jié)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可改善糖酵解速率,有效降低血糖,預防糖尿病。
3.1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持續(xù)的高血糖會加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展,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安全。呂娟等[25]的研究采用高脂飼料大鼠糖尿病腎病模型,觀察隨著高血糖狀態(tài)、病程延長時腎臟的變化,結果顯示隨著血糖水平升高、病程的延長,糖尿病腎病不斷進展,趨于嚴重化。給予蟲草多糖治療后發(fā)現(xiàn)大鼠糖尿病腎病模型腎功能指標顯著改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降低,并促進腎臟血液動力指標改變,從而發(fā)揮一定的腎臟保護作用。但對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的無顯著影響。Dong WN 等[26]的研究給予糖尿病大鼠模型南瓜多糖治療,結果顯示大鼠血糖水平下降,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降低,腎臟鈉離子、鉀離子等活性降低。由此可見,南瓜多糖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運立媛等[27]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黃芪多糖可抑制糖尿病大鼠模型腎臟轉(zhuǎn)化生長因子TGF-β1 信號通路的活性。因此,多糖對糖尿病腎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保護腎臟,減輕腎臟損傷,控制腎臟的進一步發(fā)展。
3.2 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 糖尿病患者持續(xù)高血糖會刺激視網(wǎng)膜相關細胞凋亡,誘發(fā)視網(wǎng)膜病變。李承德等[28]以誘導糖尿病大鼠模型為研究對象,給予黃芪多糖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可降低血糖水平,視網(wǎng)膜屏障炎癥因子水平。由此可見,黃芪多糖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減小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刺激,進而有效保護視網(wǎng)膜β 細胞功能受損,一定程度預防早期視網(wǎng)膜病變。分析認為黃芪多糖可能是通過降低視網(wǎng)膜屏障炎癥因子水平,以抑制氧化應激反應,促進炎癥因子的吸收,以改善眼部局部微循環(huán),從而促進視功能的恢復。
3.3 糖尿病足 王林莉[29]的研究觀察了太子參多糖(外敷和內(nèi)服)對大鼠糖尿病足潰瘍創(chuàng)面修復作用,結果顯示可提高尿病足潰瘍愈合的療效,且血糖水平降低。由此可見,太子參多糖口服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且可促進糖尿病足修復。分析認為可能是由于太子參多糖可促進創(chuàng)面上皮化過程,進一步促進糖尿病足潰瘍面組織新生,從而提升潰瘍愈合率。唐思夢等[30]觀察黃芪多糖對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黃芪多糖可促進纖維細胞增殖,提高膠原蛋白合成。由此可見,黃芪多糖對糖尿病足具有積極的影響,可促進潰瘍成纖維細胞增殖和膠原蛋白合成。但是具體的量效關系尚未明確,還需要臨床進一步探究證實。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不僅會造成血糖水平升高,還會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導致多系統(tǒng)和器官的慢性病變,如眼部、腎臟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等。糖尿病并發(fā)癥會加重病情,威脅患者健康。目前關于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且無根治藥物。目前,臨床常用降糖藥物長期應用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而多糖對糖尿病和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治療均具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且多糖為天然產(chǎn)物,不良反應小,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多糖本身具有其特性,其生活活性與相對分子質(zhì)量、化學修飾等密切相關。不同多糖結構存在差異,無規(guī)律特點,增加了多糖降糖成分的提取難度,對多糖的開發(fā)、利用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①多糖結構的復雜性,增加了提取高純度、高均一性多糖的難度。同時多糖結構的探索研究主要停留在一級結構,并集中在多糖降血糖機制方面,其他方面的作用機制研究需要不斷探索;②不同提取方法會影響多糖降血糖活性,但目前缺少同種多糖不同提取方法活性的對比研究;③多糖可通過多途徑降低血糖,但是目前關于多糖降血糖機制的研究還不完善,且已有研究存在差異;④多糖目前主要集中在動物試驗,且量效關系的研究較缺乏。
綜上所述,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是具體的作用機制還尚未完全明確。針對目前多糖相關研究現(xiàn)狀,今后需集中對多糖高級結構的研究,不斷完善、純化多糖降血糖機制的探索、對比研究提取最佳技術,以提高生物活性。同時不斷探索多糖對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影響,為研發(fā)天然、長效多糖的降血糖藥物開發(fā)提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