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邦良
一
傅斯年九歲那年,父親病逝,弟弟傅斯巖當時出生剛七個月。傅斯年后來能赴天津讀書得益于父親傅旭安的一次善舉。傅旭安出任龍山書院山長之前,一次在聊城街上閑逛,在一家商店看到一位男孩正埋頭讀書。閑聊之后,傅旭安得知,男孩名叫侯雪舫,是東平縣大羊村人,家窮,來商店學徒,但他酷愛讀書,有一定文史基礎。傅旭安喜歡讀書的孩子。1899年,他出任書院山長時,就讓侯雪舫辭了工作,隨自己去書院讀書,費用由自己承擔。侯雪舫苦讀三年,考中舉人,后參加會試,再中進士,最后被清廷授予刑部主事。
侯雪舫做官后,飲水思源一直牢記恩師當年的善舉。他首次回鄉(xiāng)省親時就前往龍山書院拜訪恩師,這才知道,恩師已去世,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孩子。為報師恩,他決心把恩師兩個兒子培養(yǎng)成才。侯雪舫返京途中經過天津,遇見《大公報》經理英斂之等幾位友人,他把傅斯年的文章拿給幾位友人看,友人都欣賞傅斯年的才華、見識,建議讓傅斯年來大城市讀書。侯雪舫立即返回聊城,向傅家提議,要把傅斯年帶到大城市讀書,生活費由侯雪舫承擔。傅家欣然允之。傅斯年在天津暫住英斂之家中,一年后,他考入天津府立第一中學。
對侯雪舫,傅斯年一直以父執(zhí)事之,后來他考入北京大學,出國留學,一直與侯雪舫保持聯系,兩人關系十分密切。毛子水曾寫道:“傅先生幼時文史的根柢,除他的祖父外,受到侯先生培養(yǎng)的益處很多。就是他生平樂于幫助故人的子弟,恐怕侯先生的榜樣亦不會沒有幾分影響的?!?/p>
二
傅斯年任教中山大學時,中文系二年級有位學生叫陳槃。傅斯年在“中國文學史”這門課上布置了一個與楚辭有關的論文題目。陳槃提交的論文是《楚辭的研究》,傅斯年認為這篇論文有新意,寫了一大段評語,并約陳槃交談一番,大加鼓勵。談話后的那天下午,陳槃竟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傅斯年獲悉后,立即給當局送去一百大洋,請求善待這個學生。同時找校長戴季陶,讓他設法營救,最終陳槃獲救。后來陳槃經濟上陷入困境,傅斯年介紹他給史語所做一些工作,每月得二十五元補助,陳槃這才得以完成學業(yè),進入歷史語言研究所,追隨傅斯年從事學術工作。
很多青年學子因傅斯年的關心得到資助而完成學業(yè)。
楊志玖是眾多獲益者之一,他回憶說:“1938年夏天,我在云南蒙自畢業(yè)后來到昆明,學校推薦我和同班同學佘文豪到傅先生主持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當研究生。傅先生對我們說,史語所暫時不招研究生,但所里有一筆中英庚款,你們可從中每月領取三十元,自己看書。當時這三十元已夠每月的房租、飯費、買書和零花,我就用這點收入過了一年?!?/p>
一年后,楊志玖考取了研究生,可以拿研究生津貼了。正因為得到傅斯年的幫助,楊志玖才沒有因貧窮失去求學的機會。
三
1938年,王玉哲就讀于西南聯大法學院,念二年級的他選修了劉文典開設的“莊子”課程,提交了一份讀書報告,題目是《評傅斯年先生〈誰是《齊物論》之作者〉》。傅斯年認為《齊物論》的作者是慎到不是莊周,王玉哲不同意,提出自己的看法。劉文典很賞識王玉哲這篇文章,向馮友蘭、聞一多等先生推薦了此文,兩位先生閱后大為贊賞。顧頡剛也看了這文章,表示他此前認同傅斯年的看法,現在完全同意王玉哲的說法,還熱心地把這篇文章推薦給《逸經》發(fā)表。
當時羅常培主編《讀書周刊》需要稿子,就提議把此文拿給傅斯年過目,讓傅斯年寫篇答辯文章,兩文同時發(fā)表。沒想到傅斯年看了此文,很不高興,不肯寫答辯文章。王玉哲意識到,傅斯年是大學者,自己是個乳臭未干的大二學生,批駁老師文章,確實不妥,就索回文章,決定將此文壓在箱底不發(fā)表。
1940年,王玉哲決定報考北大文科研究所,胡適是所長,副所長是鄭天挺。胡適人在美國,傅斯年暫代理所長。同學們都鼓勵王玉哲,說他一定能考上。一位老師笑著對他說,只要不是傅斯年閱卷,你就一定能考上。
考北大文科研究所有三關,先審核提交的論文,然后筆試和口試。結果傅斯年審核論文時看到王玉哲的名字,對其他老師說,這類學生我們不能錄取,他的城市氣味太濃,不安心刻苦讀書,專寫批駁別人的文章??善渌蠋煻紴橥跤裾苷f好話,且大力推薦,論文審核這一關算是過了。筆試順利通過,而口試老師又是傅斯年,他問的問題刁鉆古怪,其中一個問題是:《秦公簋》銘文中“十有二公”是哪十二公,是從非子算起,還是從襄公算起?該器是什么時代作的,這些問題問得王玉哲汗流浹背,無言以對。他完全沒想到口試會考金文方面的問題,毫無準備??谠嚱Y束,王玉哲感覺自己錄取無望了。
在錄取會上,傅斯年表態(tài)說,這位學生可不錄取,但考慮不少老師對這位學生評價高,就錄為“備取生”吧(當時招生,在正式錄取名額之外再錄取幾名,以備正取生因各種原因未到從而遞補)。不過,傅斯年補充了一句,說他準備到四川招生,如果招不到更好的,才會把王玉哲由備取生轉為正式生。
這個消息讓王玉哲心懷忐忑,但不久,佳音傳來,他已被正式遞補。
傅斯年“為難”王玉哲,不是氣量狹窄,容不得批評,而是王玉哲作為大二學生,在學術起步階段花氣力“批評他人”的做法與傅斯年、陳寅恪那一輩學人著眼“建設”的學術觀念相沖突。當然,出于愛才之心,他還是克服了心頭的不快,敞開了大門,讓王玉哲得以深造。
四
1939年,金克木在湖南大學教外語。暑假,金克木赴昆明尋師訪友,首先拜訪了此前就認識的羅常培,羅常培把他介紹給了時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的傅斯年。金克木回憶了這次見面經過:“在一所大廟式的舊房子里,一間大屋子用白布幔隔出一間,里面只有桌子椅子?!蹬肿印鹬鵁煻烦鰜硪娢視r沒端架子,也不問來意。彼此在桌邊對坐后,他開口第一句就是:‘歷史是個大雜貨攤子?!幌裰v課,也不像談話,倒像是自言自語發(fā)牢騷?!_門見山’,沒幾句便說到研究‘西洋史’的沒有一個人?!?/p>
談到一位教授時,傅斯年不以為然,說:“不懂希臘文,不看原始資料,研究什么希臘史?”接著談了一通希臘、羅馬。突然,傅斯年話題一轉,問金克木:“你學不學希臘文?我有一部用德文教希臘文的書,一共三本,非常好,可以送給你?!苯鹂四具B忙推辭,說自己的德文程度還不夠用它作為工具去學習另一種語言。接著又是閑談,傅斯年一再表示,中國人不研究外國語言、歷史,不懂得世界是不行的。說著說著,他又提到那本用德文教希臘文的書,極力鼓吹其如何好,再次提出要送給金克木,金克木再次婉拒。這時白布幔被掀開,進來一個人,傅斯年介紹說,這是李濟先生。說完他走了出去,但隨即又進來,向桌上放一本書,說:“送你一本書吧?!崩顫闷饋硪豢?,笑了,說:“這是二年級念的?!苯鹂四灸闷疬@本書,告辭了,這是一本拉丁文的凱撒著的《高盧戰(zhàn)紀》,英文注解。
回到住所后,金克木“試著匆匆學了后面附的語法概要,就從頭讀起來,一讀就放不下了。一句一句啃下去,越來興趣越大。真是奇妙的語言,奇特的書。那么長的‘間接引語’,顛倒錯亂而又自然的句子,把自己當做別人客觀敘述,冷若冰霜。仿佛聽到凱撒大將軍的三個詞的戰(zhàn)爭報告:‘我來到了。我見到了。我勝利了。’全世界都直引全文,真是譯不出來”。
傅斯年硬塞給金克木的這本書開啟了金克木漫長的學習拉丁文之路。他寫道:“史學名家贈以凱撒拉丁文原著,諄諄期以讀希臘羅馬原始文獻,追歐洲史之真源以祛疑妄?!?/p>
五
1941年,王叔岷考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生,報到當天見到傅斯年,便呈上詩文請傅所長指教。傅斯年問他打算研究何書,王叔岷答:“《莊子》?!备邓鼓陣烂C地說:“研究《莊子》當從??庇栐b入手,才切實?!苯又邓鼓攴跏遽旱脑娢?,補充一句:“要把才子氣洗干凈,三年之內不許發(fā)文章。”王叔岷坦言,這句話讓他很不自在,但又無可奈何。他意識到“既然來到研究所,只得決心下苦工,從基礎功夫研究《莊子》”。
幾年下來,王叔岷遵循師訓,以校勘訓詁為基礎,博覽群書,廣輯資料,終摸到學術門徑。1944年8月,王叔岷完成了《莊子校釋》一書,博得傅斯年的贊許。
1945年傅斯年任北大代理校長,百事纏身,但卻影印了日本高山寺舊鈔卷子本《莊子》七卷,讓夫人回南京時帶給王叔岷。收到這七卷珍貴的《莊子》,王叔岷如獲至寶,急忙趕寫《莊子校釋補遺》。傅斯年百忙中依舊牽掛弟子的著述,王叔岷感戴不已,只能埋頭用功,以學問精進作為回報。
傅斯年擔心王叔岷是學術界新人,著作或被冷落,兩次提出要為《莊子校釋》寫序,王叔岷卻一再婉拒老師的好意。他想,自己的書理應文責自負,不必老師揄揚;另外,倘自己的書錯誤較多,恐連累老師。
王叔岷回憶此事說:“最難得的是,我兩次拒絕傅先生,傅先生不以為忤,并即推薦《莊子校釋》給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p>
王叔岷赴臺后,辦公條件差,他是伏在倉庫中寫完了《呂氏春秋校補》,傅斯年看后,認為可以出版,他說:“??钡闹?,應該自己繕寫,然后影印,才能保存原貌。如排印,排錯了,錯字多,反而不好?!备邓鼓戤敃r任臺大校長,百忙中他親手將書稿交給一個優(yōu)秀的編輯,叮囑他細心在石版上用蠟紙寫好油印。校長吩咐,編輯自然重視,用心寫好油印。所以,王叔岷這部著作很特別,是罕見的油印本。王叔岷感慨:“傅先生愛護后進,真是無微不至?!?/p>
六
嚴耕望大學畢業(yè)后工作不如意,想找個地方能繼續(xù)讀書,就給傅斯年寄去一份剛完成的論文。傅斯年很快回信,答應了嚴耕望想進史語所的要求,說,按論文程度可為助理研究員,但按資歷只能為助理員。嚴耕望大喜過望,他本來就是想找一個能讀書的地方,對職稱毫不在意。報到后,傅斯年想把嚴耕望留在身邊當秘書,嚴耕望考慮自己拙于做行政工作,就拒絕了。傅斯年不以為忤,說:“那么你就先到李莊史語所去,雖然正式的任命要等待所務會議通過,但應該沒有問題,你先去報到也沒關系?!?/p>
事后回憶此事,嚴耕望覺得自己太直率了。第一次見面就不聽單位主管的安排。多虧傅斯年度量大,才把自己的“不聽話”不當回事。
嚴耕望在史語所工作后,薪水低,家中常入不敷出。傅斯年便送他一筆錢,說是教育部審查論文的審查費,后來又親自拿著嚴耕望太太的履歷,為她找了份工作。
傅斯年去世后,嚴耕望回憶恩師對自己的關照,難掩激動之情:“其實他那時極忙,來訪的政要客人絡繹不絕,但仍記掛我這個小職員的生活,實在令人銘感不能忘。當時他拿著內子的履歷表走出史語所大門的步履姿態(tài),至今仍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這刻走筆至此,不禁涕淚交零,不能成字?!?/p>
七
王利器大學畢業(yè)后,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在重慶招生,他拿著自己的獲獎論文《風俗通義校注》去報名。不久接到昆明的一個通知,要他去重慶參加考試。當時通訊不暢,等他收到通知,考試期限已過。但他不死心仍趕過去想補考。辦公人員告訴他卷子已送到史語所傅斯年那里。王利器又趕至史語所。傅斯年同意讓他單獨考。那天敵機頻繁轟炸,王利器不停地躲警報,一個上午,沒答完幾道題。中午吃飯時,傅斯年對他說:“你回去吧,敵機瘋狂轟炸,很危險,不要再考了,你早就取了,還準備給你中英庚款獎學金。你去昆明還是去李莊,由你選擇。昆明有老師;李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那里,有書讀?!蓖趵鳑Q定去李莊。后來在傅斯年等老師的指導下,王利器完成了長達三百萬字的論文《呂氏春秋比義》,奠定了其在學術界的地位。
八
對于史語所里的年輕人,傅斯年像愛護弟子一樣愛護他們。為了留住人才,傅斯年不惜和自己的好友、教育部長蔣夢麟鬧翻。
原來,曾任浙江大學秘書長的劉大白想把史語所的徐中舒挖走,傅斯年說服徐中舒留任,將浙江大學給徐的聘書退回。當時劉大白是教育部常務次長,根本不買傅斯年的賬,讓浙大給徐中舒排了下學期的課,可傅斯年就是不放人。于是劉大白拉著教育部長蔣夢麟一道電令傅斯年:“迅予放行,勿再留難?!备邓鼓暌贿B回了兩封信,駁回對方的要求,最終留住了徐中舒。
九
許倬云手腳不好,是位殘障人士。當年他考臺大,數學滿分,中文與歷史考得也很好。負責中文閱卷的老師正是王叔岷,歷史閱卷老師是勞幹,他倆都把許倬云的答卷推薦給傅斯年,說,這位學生答的卷子好。所以,許倬云入學兩個禮拜后,校長傅斯年就找他談話,不明就里的許倬云嚇了一跳,原來傅斯年愛才,他看出許倬云文史基礎扎實,就勸他改讀歷史系(許倬云報考的志愿是外文系)。許倬云后來改讀歷史緣于傅斯年的這次談話。之后,許倬云在全校作文比賽中獲第一,傅斯年又找他談了一次話,勸勉有加。許倬云回憶說:“傅校長找我,是給我鼓勵,這些事讓我在學校里得到一些頗為不同的待遇,一直到畢業(yè)都是如此?!?/p>
臺大校訓出自傅斯年之手,是:“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备邓鼓曜钪匾曇粋€人的人品,故列“敦品”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