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 巍 王 丹 羅 琳 李振泉
2020年,教育部發(fā)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不斷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學習效果,堅決防止貼標簽、兩張皮?!盵1]對課程思政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通過探索與實踐,我們認為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逆向設計、正向實施、持續(xù)改進”內涵[2],正契合了《綱要》的實施要求。
課程建設既要發(fā)揮學校的引領、督導和保障作用,又要注重充分調動院系、教師的積極性。北京工業(yè)大學(以下簡稱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逆向設計分三個層面:學校統籌規(guī)劃的宏觀層面、學院組織實施的中觀層面、任課教師細化落實的微觀層面。
課程思政實施方案是學校層面的頂層設計,它面向的是全校所有開課單位、所有學科、所有專業(yè)、所有課程及全體教師,其邏輯起點是達成育人實效,即構建思想政治課程、專業(yè)課程和通識教育課程協同聯動的教學體系,形成各類課程、資源、力量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的全課程育人格局。[3]參照OBE理念制定以價值塑造為擎領的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遴選出典型教學案例,推出教學效果好、學生反響佳的課程樣板,引導培育“思政”功能明顯的專業(yè)課程和育人成效顯著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等,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谏鲜瞿繕思邦A期成果,學校修訂了《人才培養(yǎng)方案指導意見》,將育人目標納入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制定了《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關于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實施意見》,著力建設示范課程,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課程思政建設規(guī)劃是學院層面的頂層設計,它面向本單位的學科、專業(yè)、課程及任課教師,其邏輯起點是形成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即引導和激勵本單位教師同向同行,所開課程同頻共振,不同專業(yè)形成特色。相應的階段性預期成果有:優(yōu)秀的課程教學團隊,完備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專業(yè)特色突出的課程,長遠的課程思政建設規(guī)劃等。為達到上述目標,學院要制定課程思政建設規(guī)劃和包含育人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修訂包含育人目標的課程教學大綱,培育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打造特色課程。
課程教學設計是課程具體實施層面的頂層設計,它面向的是任課教師所授課程及學生,是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進程表和施工圖,其邏輯起點是落實課堂教學,即在課程教學大綱中明確育人目標,依托課程內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將之融入課程教案,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的潛移默化。[4]相應的階段性預期成果有:樹立育人意識,提升育人能力,改革教學設計、融入課程教案,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演繹育人理念,達成育人實效。為達到上述階段目標,教師要轉變育人理念,提高政治素養(yǎng),擔起育人責任,挖掘思政元素,創(chuàng)新方法載體,完善教學評價,落實課程教學。
通過學校、學院層面階段目標間的協同聯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修訂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大綱。要深挖思政元素、優(yōu)化教學設計、建立評價標準、查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納入改進措施,最終獲得育人實效。
1.強化教師培訓。要將課程思政納入日常師德師風建設、教學能力提升、專題報告講座、新教師入職等培訓項目,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拓寬培訓渠道,加大培訓力度。2019年以來,一方面,學校組織教師參加“學科教學育人與課程思政”“深化課程思政質量建設,提升高校立德樹人成效”等網絡專題培訓,幫助教師樹立“應教”理念、激發(fā)“愿教”動力、培養(yǎng)“會教”能力、提升“善教”水平。另一方面,學校針對工科學生多的特點,選派骨干教師組成跨院教學團隊,參加“工程倫理課程建設研修班”,以此為先導,逐步將思政內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2.深挖思政元素。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是開展課程教學設計,發(fā)揮課程育人功能的前提。這就要全面梳理課程內容,在確保課程知識體系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基礎上,從價值、認知、技能、情感、行為等多維度去深入思考。學校以重點建設課程為支撐,以優(yōu)質課程為引領,以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為助力,逐步擴大思政元素的覆蓋度,增強思政元素的契合度。例如:在“重點建設課程項目”任務書中,要求提煉出思政元素,精心設計教案;在“專業(yè)示范課程培育項目”中,要求探尋思政元素切入點,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豐富教學載體;在“通識教育課程建設項目”中,要求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出發(fā)點,重在啟發(fā)思想、培育精神、端正三觀;在“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中,要求將思政元素凝練納入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研究中,注重對學生批判思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
3.創(chuàng)新方法載體。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如何,取決于教師的課前教學設計及課堂能動作用的發(fā)揮。這就需要在課程教學設計時,以“在知識傳授中強調價值塑造,在價值傳授中凝聚知識底蘊”為理念,研究精選合適的教學方法及載體。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反應,用教師的人格魅力與淵博學識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行為體驗和情感體驗中產生共鳴,讓課程不僅有深度,更要有溫度。[5]例如:在“課程教案模板”中,要求按照所挖掘的思政元素,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開展“課程教學典型案例征集”的活動中,鼓勵教師把思政元素與專業(yè)名人、專家學者、專業(yè)歷史及發(fā)展現狀等課程內容緊密結合起來,設計專題式、案例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組織“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時,要求在說課環(huán)節(jié)闡明思政元素融入全課程的完整教學設計思路及理論依據,并在授課環(huán)節(jié),突出展示如何以“水乳交融,潤物無聲”的方式傳遞價值理念,達成價值塑造。
4.納入評價激勵。要達成育人實效目標,必須注重過程性評價,這就要把建設過程中的各個階段成果納入各類評價激勵體系之中。例如:在“課程教學大綱模板”中,要求將客觀量化評價與主觀效度檢驗結合起來,把認知、情感、價值觀等要素納入其中,體現評價的人文性、多元性和過程性,全面真實地反映課程的價值塑造能力;在 “學生評教、督導評課、同行聽課等評價表”中,增加“育德效果”觀測點,注重育人過程和育人成效,評價課堂滿意度、學生認可度及獲得感;在評價典型教學案例設計文案、說課、授課時,要求從“課程思政融入”“教學育人導向”和“思政教育”三個方面,對思政元素的挖掘、設計和融入情況進行“評分”;對獲得“課程思政優(yōu)秀案例、示范課程及教學名師和團隊”等稱號的項目給予經費支持,并納入學院年度教學質量績效指標評價體系及獎勵。
5.發(fā)揮成果導向。通過抓典型、樹標桿、推經驗,達到以先進帶后進、以點帶面、以局部帶全體的目標。例如:對內不定期開展校級或院級層面的課程思政“典型教學案例征集”“示范課程培育立項”和“教學設計大賽”等活動,評選出優(yōu)秀案例、示范課程和優(yōu)秀教師,制作案例匯編、視頻和展板,擴大典型示范和榜樣塑造的宣傳影響;對外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各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名師和團隊”和“最美課堂評選”推選活動,并將入選的教學名師和團隊成員組成示范宣講團,通過開展面對面交流,增強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信心,引導和啟發(fā)教師更好地凝練思政元素、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在正向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新問題,隨著對各階段成果的評價和分析,會獲得新反饋,找到新辦法,就可以將改進措施納入后續(xù)實施步驟中,使建設工作在不斷迭代中升級、深入。
1.優(yōu)化實施方案?!毒V要》發(fā)布后,學校在原來的實施方案基礎上,制定了《關于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實施意見》,更加注重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優(yōu)秀教師培育、教學全過程融入和特色教材培育,提出打造一批具有親和力、影響力的優(yōu)秀教學團隊,每個專業(yè)都要推出多個優(yōu)秀案例,培育特色示范課程、精彩課堂。
2.修訂文案模板。在“課程教學大綱模板”的課程目標中增加育人目標,并要求將之落實到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中,深入考量“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塑造”同步提升的實現度;在首批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征集基礎上,對“課程思政教案模板”給出更詳細的說明。例如:提供有代表性的某一章節(jié)融入“課程思政”的完整教學設計。通過相關設計思考、背景介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載體途徑等,盡可能細致地展現出思政元素的融入情況,要求表述清晰流暢,具有較強的可借鑒性;對“課程思政教案模板”中的教學設計條目,要求結合章節(jié)知識點,簡要介紹課程思政案例融入的教學設計思路及步驟,明確思政元素融入點,展現課程所承載的育人功能。
3.完善課程評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將價值引領作為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和教師教學能力評價指標,是持續(xù)推進和檢驗課程思政有效落實的重要抓手之一。例如:在“課程思政教學專家聽課評價表”中增加“價值引領”“育德功能”分項計分標準;在“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說明”中,增加設計思路說明。要求通過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載體途徑等描述,介紹如何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及特色,深入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在開展第二次“課程思政典型教學案例征集”活動時,增加“說課”和“授課”視頻展示,以提高課程評價的信度和效度。
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北京工業(yè)大學重新修訂了培養(yǎng)方案、教學大綱,制定了建設規(guī)劃,完善了評價、督導、支持體系,強化了教師培訓,組織了多批課程思政典型教學案例征集活動,并推出“一課一案:北工大最美課程思政案例分享”,開展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設立了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培育項目。實踐表明:要使“課程思政”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應該做好頂層設計,規(guī)劃實施路徑,精心組織,協同聯動;打造教師隊伍“主力軍”,廣泛動員教師積極參與,樹立全過程育人意識、全課程育人理念,提高政治素養(yǎng),提升育人能力;抓好課程建設“主戰(zhàn)場”,著力培育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加強不同專業(yè)教師聯合,構建德育共同體,深入挖掘專業(yè)課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元素;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設計,改進評價方式,落實課堂教學“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