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興
清晨,常常還在睡夢中,窗外“學習強國”鄉(xiāng)村大喇叭,像只永不疲倦的大公雞,按時啼鳴,引吭高歌,催我起床,催我奮進,我立即一躍而起。
那嘹亮的播音聲,回蕩在裊裊炊煙間,傳到千家萬戶,讓寧靜的小山村猛然變得鮮活,氣氛雀躍,把小小的山村和祖國、世界連為一體。
這是近年來,鄉(xiāng)村重新回歸的一道靚麗風景,它常常把我?guī)Щ氐侥敲篮玫耐陼r光。
我們這些“60后”,似乎是伴隨著鄉(xiāng)村大喇叭而長大的。外婆的村子霞瀛,是公社所在地,在率水河畔。清晰地記得,村背后的霞山,不甚高,在山巔的一片平坦開闊地,高高的電線桿上,安著兩只銀灰色的大喇叭,相背而立,像是兩個患難與共的兄弟,肩并肩地站在那里。不知寒暑,不懼風雨,素面朝天,每天準時響起,一天三次,從不落下。特別是冬日凌晨,當外面的世界還是黑黢黢一片,大喇叭就按時起床了,常常攪了我的一簾幽夢,有時我還頗為不快。
那時,我常常納悶,難道這喇叭里還有人躲在里面不吃不喝光說話嗎?問村里人,村人只對我呵呵直笑,我很不爽。為此,曾經有次一個人偷偷地爬到那霞山頂,想一探究竟。終于站在那兩只大喇叭前,左顧右盼,卻發(fā)現人跡杳無,頗為失望。不過,我發(fā)現那地方地理位置極佳,視野開闊,山光水色,屋舍儼然,粉墻黛瓦,一村美景盡覽眼中。
那時,鄉(xiāng)村人家連鐘表都不是家家都有,遑論收音機、電視機了。一日三餐,就跟著喇叭轉。清晨喇叭響,起床燒早飯,飯后上工去;中午喇叭響,回家吃中飯,喇叭停,又趕去上工;沉沉暮靄中傳來了喇叭聲,村民扛著犁趕著牛走在那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晚上廣播結束,就準備與周公相擁。倘若某一天大喇叭因為故障“啞”了,村里人的生活節(jié)奏,似乎一下子就亂了套,吃飯干活都不知何時了。這大喇叭,成了村民形影相隨的好伙伴。
“東方紅,太陽升……”是那固定不變的開播曲,然后播音員開始播音:“休寧縣人民廣播站,現在開始第×次播音,今天是×月×號,星期×。這次播音的主要內容是……”之后轉播全國各地新聞聯播節(jié)目,再是省里新聞、縣里新聞,穿插點歌曲。有時,縣里廣播一結束,會有區(qū)公所或者公社自辦節(jié)目,廣播員時用普通話,時用方言,播送各類通知及消息,雅俗共賞。大隊或公社的消息一播,附近情況立即家喻戶曉。特別是每逢雙搶季節(jié)或國慶節(jié)、春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那大喇叭就整天響個不停,烘托出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在冬修水利大會戰(zhàn)時,也要搞個大喇叭來助興,給萬馬奔騰的勞動場景添一把火。
鄉(xiāng)村大喇叭,連著你我他,作用可不小。國際國內大事、各地新聞,都是從這大喇叭里傳出來的,是鄉(xiāng)村人了解外面世界的最主要窗口,是世間萬花筒的濃縮。那些外國人的名字,比如西哈努克親王、高爾基等人,我就是第一次從那大喇叭中聽到的。當然,對社員們來說,最關心的莫過于天氣預報,每當播天氣預報時,村民們都會走到家門口,屏息斂聲豎起耳朵手搭涼棚收聽,便于安排農活。當然,如果遇到一些突發(fā)情況,如失火、洪水等,那大喇叭一喊,就像戰(zhàn)場上吹響了沖鋒號,全村人立即行動,拿著臉盆、水桶等,第一時間到位,那可謂神速。
后來,回到小鎮(zhèn)上讀小學,鎮(zhèn)上是區(qū)公所所在地,背后的豸山山頂上,也立著兩只大喇叭,占盡小鎮(zhèn)最好的風水寶地。我家在區(qū)公所隔壁,記得區(qū)公所里有個廣播站,大喇叭聲音的源頭就來自這里。大概有三四個工作人員,其中有個女播音員,三十來歲,細皮白嫩,扎著兩根辮子,顏值超高。大喇叭甜美的聲音,就是從她嘴里發(fā)出的,我很是羨慕了一陣。
改革開放后,政府實施小喇叭入戶工程,家家戶戶開始安裝小喇叭。這時已用上了高壓電,小喇叭聲音也非常清晰了,大家就可以在家里收聽,而且當地自辦節(jié)目很少,這樣大喇叭就逐漸被人們冷落。大約到了90 年代中期,不知何時,家鄉(xiāng)山頂上的那兩個大喇叭,就成了“聾子的耳朵”。因為時代的潮流已滾滾向前,彩電已日漸飛入了尋常百姓家。村民了解天氣預報和新聞,不再靠廣播了。
這樣村里每日三餐,似乎變得安靜了許多,總給人空落落的感覺,鄉(xiāng)村變得不再熱鬧。
這對于那些鄉(xiāng)村干部來說,更是少了一個好助手。雖說后來電話、手機是日益普及,可有些老人的手機常常是關機的,或者是有些地方沒信號,一旦有需要通知的事,或者遇到突發(fā)情況,鄉(xiāng)村干部就“兩頭捉蟹”,一籌莫展,還得一家一家地跑,效率低且容易貽誤時機。
或許是重新意識到大喇叭的作用,十年前,各地應急大喇叭又應運而生,在村鎮(zhèn)田野間響起,在突發(fā)情況如山洪、火災中,發(fā)揮了不少積極的作用。但喇叭是需要維護的,如果每年只用一會兒,平時疏于管理,就會該響不響,闖大禍。
正是如此,四年前,各地結合學習強國大平臺建設的契機,讓鄉(xiāng)村大喇叭串聯成網,建立起大宣傳的格局。這樣,在每天早中晚固定時間,鄉(xiāng)村又響起了那熟悉的大喇叭聲。只是如今的喇叭不再笨拙,造型別致,小巧玲瓏,但音質更好,聲音更亮。黨的富民好政策就隨著這電波,在第一時間源源不斷地傳到千家萬戶,伴著歡快的旋律,鄉(xiāng)村歡樂的氣氛又被點燃了,為鄉(xiāng)村振興增添了濃濃的文化味。
尤其是這三年來,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鄉(xiāng)村大喇叭更是大顯身手,大立其功。特別是封控期間,因為各地常常要下發(fā)做核酸檢測之類的各種通知,隨時有突發(fā)情況,鄉(xiāng)村居住分散,地域廣泛,許多老人又沒有智能手機,電話常常處于關機狀態(tài),微信起不到作用。
而鄉(xiāng)村大喇叭,聲音洪亮,隨意一吼,就越過山頭,跨過溪流,立即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把消息以最快速度傳到村民耳中,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效率是大大地提升了!村民由衷地感謝這只“大公雞”。
熟悉的“大公雞”,重歸江湖,我心快哉!在新的時代里,在尋常的煙火中,和著最美的旋律,唱出最美的歌,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原載《安徽日報》2022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