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第二高級中學 黃菊華
時空觀念主要是指歷史時序以及歷史地理觀念,通過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表達方式對歷史事件進行觀察,并認識其特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引入時間名詞的方式介紹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相關人物。教師對學生進行時空觀念的培養(yǎng),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認知,從而形成良好的歷史素養(yǎng)。
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歷史學習中,應當構(gòu)建起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關聯(lián)關系,綜合各個學科的知識,從而更好地了解歷史知識。以統(tǒng)編版歷史選擇性必修2第13課《現(xiàn)代交通運輸?shù)男伦兓返慕虒W為例。學生不僅要了解歷史上的交通運輸方式,更要了解當今時代的交通狀況。而這些都需要具有較豐富的地理知識,才可以對現(xiàn)代交通運輸有較好的掌握。教師要對20世紀以來中外陸上交通的發(fā)展概況,以及我國各省關于道路規(guī)劃的制度進行說明。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學科。因此,學生需要將不同學科知識進行相互交融學習,才可以更好地形成時空觀念。教師需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對歷史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善于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且教師應當對歷史文獻進行深入鉆研和探究,運用現(xiàn)代科技,將歷史知識更好地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可以逐漸形成歷史空間思維。
新課程的開展,要求學生要近距離地接觸歷史,感受歷史。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時空觀念。歷史具有時代性、久遠性,有許多歷史事件是無法用今天的思想來進行解釋的。因此,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對有些歷史問題會感到復雜,難以理解。所以,教師應當盡可能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統(tǒng)編版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8課《辛亥革命》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通過多媒體播放有關辛亥革命的視頻或圖片,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然后,教師針對辛亥革命期間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樣,學生會更愿意積極地投入到歷史問題的思考中。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歷史時,就會更好地感受到歷史所帶來的震撼,并且有利于跳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感受歷史和理解時空觀念。
掌握扎實的歷史基礎知識是形成時空觀念的重要前提。因此,學生平時應當注重對歷史知識的積累和應用。在遇到歷史問題時,能夠?qū)⒁呀?jīng)掌握的歷史知識加以利用,構(gòu)建起相關知識之間的框架。在對大量的歷史知識有一定了解之后,學生的歷史思維會得到較好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第7課《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時,教師可以先介紹全球格局演變的文化背景,讓學生可以將新航路的開辟作為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開端,對“人口遷移”“物種大交換”“三角貿(mào)易”等有基本的了解,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到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正日益密切,應當樹立包容開放的文明觀與世界觀。教師也可以通過舉例,使學生了解世界格局演變的發(fā)展過程。在對歷史知識進行梳理之后,學生的腦海里就會形成完善的歷史知識框架。學生可以根據(jù)時間發(fā)展順序來進行知識的梳理,從而形成良好的歷史時空觀念。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使學生可以形成較高的歷史素養(yǎng)。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時空思維,為學生創(chuàng)設歷史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空觀念。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完善的歷史思維可以更加全面地認知歷史。隨著不斷地探索和學習,學生會對歷史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注:本文系泰興市2022年度教學研究課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中時空觀念培養(yǎng)策略研究》(立項編號:txjy202211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