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權(quán)
其實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種痛,但最大的痛叫不甘。
張懷玉是在看一本閑書時看到這么一句話的,說閑書也不對頭,確切點說張懷玉看的是一本過期十年之久的《人民文學》雜志,2010年最后一期,一篇名叫《全家?!返亩唐≌f里面寫了這么一句話。小說的作者叫張魯鐳,聽名字不好琢磨性別。
張懷玉沒興趣琢磨這個本家作者的性別,她看這本雜志,帶點賭氣的成分。平日里張懷玉不怎么讀書,為此,她老公李良成明里暗里批評過她多次。
一個人,怎么可以不加強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呢?這是李良成嘴里的原話,一般說這話時,李良成手里都會捧著一本書,一字一句忘我地讀,很投入。
哪怕面前杯盤狼藉,都絲毫不影響他的學習狀態(tài)。千萬別被這假象迷惑,以為李良成要把學問做足。張懷玉看破不說破,李良成是借此來逃避家務(wù)勞動。
張懷玉沒說破的底氣,誰讓自己學歷低被單位裁員了呢?經(jīng)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這是放之天下而皆準的道理。在他們家里,自然也是如此。
怎么說李良成在單位也是個政工科長,一個沒文化素養(yǎng)的人可跟政工兩個字扯不上邊,科長或多或少也是有點經(jīng)濟地位的人。
張懷玉這一回要加強文化素養(yǎng),跟年下到了有關(guān)。
張懷玉是上過班的人,知道一年到頭來,再苦再窮的單位都會給職工一點福利。
自己雖說下了崗,可吃的苦和受的累比下崗前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她的下崗直接導(dǎo)致李良成更有理由在家里百事不干,他唯一要干的家務(wù)就是一周跟張懷玉在床上出一次汗,還得在他吃飽喝足穿暖心情好的時候。
這個是有文化傳承的,飽暖思淫欲。
年下,連鄉(xiāng)下的耕牛都有一瓢豆子吃,難道她張懷玉不如一頭耕牛?張懷玉有理由賭這么一回氣,元旦三天小長假,商場到處宣傳著打折、買一送一,李良成卻對她連個熱乎話都沒有一句,更別指望買禮物了。
還有一個月,就過農(nóng)歷年了。
張懷玉心里煩不過,就從茶幾上抓起李良成早上出門時放在一邊的《人民文學》來看。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還有顏如玉,以此類推,書中更有解煩曲。退一萬步講,即便書中沒有讓張懷玉煩惱消散的韻律,也能加強一把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不是?張懷玉就這么想著把自己逼近小說中的情節(jié)。
她的加強,不是時候。
按常規(guī),這應(yīng)該是李良成回屋的時間段。
果然,李良成按時回屋了,卻沒得到想象中的待遇。平日里,只要防盜門響,張懷玉一準兒會及時把他的拖鞋提在手里,站在門口恭迎他。
李良成也不是彎不下腰來換鞋,他只是習慣了接受。
習慣是慣出來的。
被慣出來的李良成沒及時接到那雙拖鞋也就罷了,更要命的是茶幾上他那本最鐘愛的《人民文學》雜志,居然被張懷玉翻得嘩嘩作響。
對于一個愛書的人來說,這無異于一種蹂躪,嘩嘩作響,能叫讀書?李良成讀書,雖不至于學古人隆重到沐浴焚香的地步,怎么著也得雙手恭恭敬敬地把書捧著一字一句詳讀啊。
捧讀,是對文化的敬畏。
張懷玉讀書,只是順帶,在拾掇茶幾時看見了,看見了就氣不打一處來。元旦三天,李良成看了三天書。本意是打算收拾茶幾的張懷玉臨時改變主意,坐下來翻起書,示威的成分很濃。
李良成沒長火眼金睛,無法看出張懷玉腸子里的意圖,可他擅長推理,搞政工的都擅長推理。
李良成推理的結(jié)果是,分明是張懷玉不想給他換拖鞋了,故意做出加強文化素養(yǎng)的假象。
政工科長李良成大驚小怪地咋呼起來,喲,這是我媳婦嗎?都看上《人民文學》了,才一日不見呢。
張懷玉自然聽得出話里的諷刺。
咋的,不行???張懷玉把《人民文學》使勁往上揚了揚,指著封面一字一頓地說,看清楚了,人民文學,不是知識分子文學,難道我不是人民中的一員?
我知道那不是知識分子文學,但《人民文學》不是什么人民都看得懂的。李良成嘴角一撇。
面對李良成高人一等的語氣,張懷玉反唇相譏,要是人民都看不懂的話,估計就不叫文學了。
這話,頗值得一思二思三思,政工科長李良成沒料到張懷玉會這么回敬他,但他吃政工這碗飯多年,不會輕易認輸,何況還是在張懷玉面前。
李良成裝出很大度的樣子,伸出手,說明我媳婦與時俱進了,可喜可賀。
張懷玉沒理會李良成伸出來的手,我還就想與時俱進一回,你愛喜不喜,愛賀不賀吧!說完低下頭來,認認真真看書。
一個女人,一旦較起真來是十個男人也勸不回頭的,尤其是一個輕易不較真的女人,那情形就像火山到了非爆發(fā)不可的時候。李良成沒了轍,作為男人,李良成可以接受這種爆發(fā),但不能制造這種爆發(fā)。
忍片刻風平浪靜。
李良成破天荒地丟下公文包,下了廚房。
廚房是每對夫妻拌嘴后,唯一能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地方,床都沒這個功效。
兩口子拌嘴,輕者同床異夢,重者分床而居,但你不可能不吃對方給你做的飯菜,沒人跟肚子有仇。
再者說,只有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xù)戰(zhàn)斗不是?
很多時候,一頓飯下來,海反而闊了,天反而空了,氣自然沒了。
民以食為天,兩口子拌嘴顯然不是天大的事,這一點,李良成看得透透的。
他沒看透的是張懷玉。
沒看透的原因很簡單,在于張懷玉讀到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她確實,心里有了最大的痛,那就是——不甘。
通過那段話,張懷玉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痛了這么多年,才第一次感受到不甘。
多么無知啊,自己。聽著從廚房里傳來的翻炒烹炸的聲音,張懷玉陷入了沉思,那神情簡直是早先李良成讀書時的翻版,很投入,很忘我。
張懷玉的痛與李良成有關(guān)。
李良成曾跟她說過一句話,新婚之夜說的。李良成那天多喝了一杯,洞房花燭夜,不多喝一點就缺了情趣。當李良成歪歪斜斜走進洞房時,張懷玉已經(jīng)鉆進繡著鴛鴦戲水的大紅喜被里了。
李良成皺了一下眉,說,你沒看過古書?。?/p>
張懷玉不懂,洞個房,跟看古書有關(guān)嗎?
當然有關(guān)!李良成潛意識中認為張懷玉應(yīng)該低眉斂袖,雙手握于腰際向他道個萬福,然后還應(yīng)該羞答答地說上一句,夫君,奴家不識魚水之歡,還望海涵之類的客氣話,但張懷玉沒有,她直接脫光了身體躺在床上。
過于直接了。
好在李良成不是圣人,在飽暖思淫欲上隨了大流,就巫山云雨了。盡興之后的他還是長嘆一口氣,說了句不合時宜的話,你要是能給我來個紅袖添香的意境,多完美。
張懷玉不能給他這份完美。
居家過日子,哪來的完美?在張懷玉有限的見識和有限的思維中,一個女人有丈夫,有孩子,才叫完美。
李良成不能給她這份完美。
不能給的原因不是李良成的身體有毛病,而是李良成覺得要培育一個健康而優(yōu)秀的兒子,張懷玉的學歷還有那么點欠缺,所以他遲遲沒打算要孩子。
我得讓我的兒子出生在書香門第!這理由很充分,也很強硬。
令張懷玉常常以一副贖罪的表情在李良成身邊出現(xiàn)。
張懷玉顯然想要個孩子。
再不要,她就老了。
這個老是她自己的想法,張懷玉才三十,因為沒生孩子,臉上水色很正,跟十七八的大姑娘有得一拼。李良成之所以處處以文化素養(yǎng)來提醒張懷玉,是存了私心,李良成長得老成,二十出頭時就能看出四十歲的滄桑。
不知道的,以為他老牛吃了嫩草。
李良成處心積慮地把文化素養(yǎng)搞成家庭建設(shè)的重中之重,說到底是為了讓張懷玉自卑,那樣他就容易控制張懷玉。這是他做政工多年的心得,一個長期生活在打擊中的人,絕對沒有自信可言。
李良成需要的正是張懷玉對自己的依賴,或者崇敬。
眼下,似乎出了一點偏差。
李良成人在廚房里,心卻在客廳里翻炒不已,張懷玉今天是怎么了?
張懷玉沒想怎么著,她只想在年下有一份屬于自己的福利,這福利落到實處就是一條今年最流行的圍巾,一種叫千鳥格的圍巾,很多明星都圍的,細而窄的毛料,帶流蘇邊,從胸前往后繞一圈,既高貴又顯風情。
高貴與過日子無關(guān),風情更與過日子相去甚遠,張懷玉是個懂得過日子的女人。要擱平日,張懷玉不會對這條價值兩百元的圍巾有任何非分之想,年下就不同了,古人說過,叫花子還有三天年,她張懷玉就不能有一個年?一個有圍巾獎勵的年,跟張懷玉一年的勤儉持家是對等的。
你李良成連不相干的人的心思都能揣摩出來,自己媳婦的這點心思卻揣摩不出來?真這樣,只能說明李良成根本沒把她張懷玉放在心上。
張懷玉要一條圍巾倒在其次,她是想通過這件事看看自己在李良成心里到底占了多大的比重。
李良成翻炒出了很大的聲響,一方面,他在借機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另一方面,他于烹飪這方面實在生疏。
總算折騰出了兩菜一湯,于李良成來說,有屈尊的意思。
李良成挾著怨氣把兩盤菜一碗湯砰砰砰端到飯桌上,等著對方主動湊到餐桌前就座,一個坐享其成的人有必要對人家的辛勤勞動報之以認同。
令李良成傻眼的是,張懷玉居然穩(wěn)坐釣魚臺,不僅沒主動的意思,連被動的意思都沒有。
李良成大張旗鼓喊著,開飯了,開飯了!這是他做政工多年的心得——在尷尬的時候用打哈哈來圓場。
事與愿違,他這幾聲哈哈白打了。
出師不利!這是李良成萬萬沒料到的,而且還是在一向處于弱勢的張懷玉面前失了利。李良成心里的火噌噌往上躥,這一回,是他不甘了。
他的不甘不是因為心里有了多大的痛,而是自己的權(quán)威受到了挑戰(zhàn)。
李良成就在這不甘中走到張懷玉面前,引用名人名言不露聲色地冷嘲,喲,真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了呢。
張懷玉不理李良成的冷嘲,她把頭從書上抬起來,打迂回戰(zhàn),說,武漢有個女作家叫池什么來著?
池莉??!李良成只要一聽到跟文化有關(guān)的話題就來勁,馬上接了口,這一答自然忘了自己的初衷。
張懷玉把話題往圍巾上引,說,我記得前幾年你說她跟托爾斯泰見面了。
哈哈哈!李良成輕蔑地大笑,你小點聲好不,別讓人家聽了笑我們一家人是文盲,托爾斯泰跟池莉見面?還我說的?
肯定見面了!張懷玉做出堅定的表情,你那幾年嚷嚷著她寫的跟托爾斯泰如何如何……
拜托你別門外漢行不?池莉是寫過跟托爾斯泰有關(guān)的文章,不過人家那是小說,叫《托爾斯泰圍巾》。
托爾斯泰圍巾?張懷玉作恍然大悟狀,還有這么一款圍巾?我只聽說千鳥格的圍巾很不錯,要不我們哪天抽時間去看看?
看什么?面對張懷玉的順水推舟,李良成一怔,托爾斯泰?
圍巾啊!張懷玉打蛇隨棍上,池莉小說中的托爾斯泰圍巾肯定跟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有關(guān)。
這倒是事實!李良成遲疑了一下,剛要回答,被張懷玉搶過話頭,我也想有一條能加強文化素養(yǎng)的圍巾,行嗎?
李良成一下子啞了口,人家張懷玉是主動向自己靠攏,增加文化素養(yǎng),這理由很充分,能說不行嗎?顯然不能。
一條圍巾,還托爾斯泰的。李良成突然有點惱恨池莉了,干嗎不寫托爾斯泰砂鍋呢?可以讓張懷玉向廚房靠得更近,最好是融入其中。
沒下過廚的李良成嘗到下廚的滋味后,從心底對廚房產(chǎn)生拒絕。
飯,到底還是吃了。
張懷玉同時吃下去的還有一個希望,沒準兒明天李良成下班回來,一條千鳥格的圍巾就從他背后亮在了她的眼前。
這事在新婚期間不是沒有過。
度蜜月時,兩人逛街,張懷玉路過一家魔力挺專賣店時,忍不住在那套纖體內(nèi)衣上瞟了幾眼,張懷玉的身材好,如果再穿上這么一套纖體內(nèi)衣,就成了傳說中的魔鬼身材。
瞟歸瞟,張懷玉沒做任何提示,為結(jié)婚他們已經(jīng)舉了一筆不小的債,沒必要花這筆冤枉錢;再者說,做了夫妻,彼此都一覽無余,如同一個現(xiàn)了底的湖泊,挺不挺的已沒有了意義。
但在度完蜜月后的第一天,李良成下班回家,張懷玉聽到防盜門響,拎了拖鞋站在門后恭迎他,卻遲遲不見李良成彎下腰。
搞什么鬼?一臉疑惑的張懷玉見李良成根本沒換鞋的意思,忍不住抬起頭來。
要的就是張懷玉抬起頭,李良成笑著從背后拿出一套纖體內(nèi)衣。
那是多么幸福的一刻!幸福得張懷玉心里都隱隱作痛了,為了這套纖體內(nèi)衣,李良成的案頭上得少好幾本書,李良成一向嗜書如命。
疼愛,疼愛,只有疼過了才算愛。
張懷玉吃進肚子的希望說白了就是要從一條圍巾上吃出疼愛兩個字來。
氣消了,面對杯盤狼藉的桌面,生活又回歸到賭氣前的狀態(tài),李良成依然紋絲不動投入地讀書。這一回,李良成投入歸投入,卻沒忘我,其間,他還偷眼瞟了幾次廚房,哼哼,想加強文化素養(yǎng)是嗎?我配合你。
還托爾斯泰圍巾,還千鳥格圍巾,要能加強文化素養(yǎng),我這政工科長讀那么多書干什么,買一條圍巾不就萬事大吉了?
李良成就這么不忘我卻投入地把那本《人民文學》讀了下去。
一讀就跨了年頭,從跨陽歷的年頭讀到了跨陰歷的年頭。
張懷玉的希望在每次防盜門被敲響之后悄無聲息地落空,她依然給李良成拎拖鞋,不過已經(jīng)變得很機械,不帶半絲感情色彩。
千萬別以為張懷玉忘了圍巾這件事,相反地,她記得更深了。
之所以絕口不提圍巾,是張懷玉信奉臘七臘八不說瞎話這一傳統(tǒng)美德,她不能因為一條圍巾讓一家人過不上痛快年。
千鳥格圍巾。
每次張懷玉在電視上看見戴圍巾的女人時就會在心底長嘆一聲,自己這樣一個女人,在李良成的眼里也不外乎就是一只鳥吧。
一只關(guān)在籠子里的鳥。
現(xiàn)在,這只鳥有了飛出去的欲望,為一條圍巾。
張懷玉甚至在心里暗自發(fā)誓,如果有哪個男人肯為她送上一條圍巾,不管這個男人是老是丑是殘是賤,她都可以為他獻一次身。
最好是個有點文化素養(yǎng)的人。
一個人可以破罐子破摔,但得允許人家在摔的過程中能有所選擇。
張懷玉的選擇范圍有限,一個下了崗的女人,交際圈無疑是狹窄的,沒有機會接觸有文化的男人。一念及此,張懷玉有點灰了心。
張懷玉就灰著心進了大年初一,李良成給領(lǐng)導(dǎo)拜年去了,剩張懷玉一個人守在家里。
這個守是必要的,李良成好歹是個科長,大年初一,肯定有人要來拜一拜。
禮節(jié)性的那種,不咸不淡的語氣,如出一轍的祝福。
張懷玉就是在這種春節(jié)越過越淡的氣氛里再次抓起了那本《人民文學》,那篇《全家?!匪€沒看完,她想知道結(jié)局是什么樣的。
然而,有人不想讓她走進那個結(jié)局,很及時地按響了門鈴。
張懷玉拎了拖鞋去迎,居然,是個面孔很陌生的男人。
張懷玉遲疑了一下,來人卻不遲疑,大大咧咧地說,給弟妹拜年了,我是良成的同學。
李良成的同學多,多得張懷玉記不住那些走馬燈般轉(zhuǎn)換的面孔。
既然是李良成的同學,有必要顯示一下自己的熱情,張懷玉伸出手表示歡迎。
伸出手于張懷玉來說是個習慣,一是接過人家手里拎的東西,二是順便把人家的外套給掛到衣架上。男人沒穿外套,卻圍了條圍巾。
張懷玉在接圍巾時愣了一下,居然是一條女式圍巾,居然還是千鳥格的。
男人顯然也傻了,一拍腦門說,糊涂啊糊涂,咋把這個給圍上了。
呵呵,張懷玉笑了起來,媳婦的吧?
哪呀,男人怔了一下,準備送人的。
哦,送給——,張懷玉眼珠轉(zhuǎn)了一下,臉上浮出笑意,送給情況的吧?
情況是借指,男人自然明白張懷玉話里的意思,自嘲說,書呆子一個,還情況!
書呆子?張懷玉心里一動,書呆子是可以跟文化素養(yǎng)掛上鉤的,如果他不是真呆的話,自己的千鳥格圍巾就踏破鐵鞋無覓處了。
這男人,比張懷玉期望的要好,不老不丑不殘不賤,幾近于完人。
張懷玉裝作很隨意的樣子,拿話試探男人,一直想買一條千鳥格的圍巾,可就是挪不動步。
男人很豪氣,送你圍好了,只要你不嫌棄。
這么大方?張懷玉溫潤地看了男人一眼。
男人被這溫潤撩得心旌動搖,豪情上來,只要哥哥身上有的,弟妹想要什么盡管開口。
如果我想要你呢?張懷玉邊把圍巾往脖子上系,邊漫不經(jīng)心地回了一句。
張懷玉的脖子細長,穿的是一件無領(lǐng)外套,那條千鳥格圍巾像是為她量身定做的,一下子襯得她嫵媚了三分。
男人看得呆了,忍不住夸了一句,好看。
為什么不說漂亮?張懷玉款款扭腰嬌嗔地走了幾步。
好看里面有生動的意思!男人果然是個文化素養(yǎng)不差的人,熨帖話應(yīng)口而出,漂亮是夸人的嗎?多呆板的詞。
看不出來你還很會哄女人!張懷玉咯咯一笑。
哪是哄,分明是情不自禁!男人咯咯一笑。
笑完男人走到張懷玉跟前,這圍巾如果這么系會更顯風情的。
張懷玉側(cè)著身子躺在男人懷里說,女人的風情是男人給的,這話我沒說錯吧?
得到鼓勵,男人大著膽子在張懷玉脖子上擺弄起來,擺弄的結(jié)果是圍巾還沒系上張懷玉的脖子,張懷玉的雙手就系上了男人的脖子。
男人到底抗不住,嘴巴壓在了張懷玉的紅唇上。
張懷玉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心里有只鳥撲騰撲騰飛起來。
臨走時,張懷玉送男人到門口,想了想,把那條千鳥格圍巾又給男人圍上,男人疑惑了一下,不是說了嗎,送你的。
張懷玉笑,說真要送,你得挑個日子。
張懷玉的意思很簡單,所謂送,一方應(yīng)該懷了恭敬之心,另一方則應(yīng)該有個隆重之態(tài),不然顯不出情深意長。
像今天,怎么著都有逢場作戲的嫌疑。
張懷玉不想逢場作戲,她想投入地把自己放飛,就為那條千鳥格圍巾,女人在不甘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千奇百怪的念頭。
張懷玉不能免俗,盡管她的文化素養(yǎng)還沒達到神游八表的境界,但放飛一下思緒還是游刃有余的。
只是這一放飛吧,男人就杳無音信了。
轉(zhuǎn)眼到了上班時間,張懷玉知道,李良成的同學們要互相請吃春酒了。
吃春酒,呵呵,這個詞擱在以往對張懷玉來說是最頭痛不過的,前前后后得折騰幾天。但這一回,張懷玉卻在心底里盼望著這個折騰,她可以在春酒里嗅到春天的氣息,張懷玉的春天在陳東曉身上。
是的,陳東曉,張懷玉已經(jīng)打聽清楚了,李良成的那個同學叫陳東曉。
東曉,多有深意的名字啊,他的出現(xiàn),確實讓張懷玉理解到了什么叫東方欲曉。
如張懷玉所愿,李良成開始去吃春酒了,往往吃到半夜才斜著膀子回家。依慣例,李良成會聽到從張懷玉嘴里噴薄而出的一些極度不滿的牢騷,但讓李良成驚異的是,這一回張懷玉不僅沒有表現(xiàn)出不滿,反而極力慫恿他說,喝酒為醉,一年也就吃那么幾回春酒,該醉的。
話很貼心,貼心得讓李良成疑心自己沒喝醉,咋像聽到反話了呢?
這種話在兩個人進入婚姻這么多年來,是絕無僅有的。
張懷玉不管李良成醉沒醉,她自己有那么一點醉了,陶醉在即將到來的盎然春意里。
她敢肯定,只要李良成一放風請吃春酒,第一個邁進她家家門的肯定是陳東曉。
一般請吃春酒的時候,李良成會在樓下迎客,張懷玉則在樓上忙碌,他們家住六樓,需要李良成這么迎一迎。李良成是有文化素養(yǎng)的人,深知主雅客來勤一說。
至于擁彗折節(jié)、倒屣相迎,倒是沒那個必要,跟同學們玩這個,顯得太矯情。
吃春酒的那天,張懷玉精心把自己收拾了一番,當然,她的精心也有紕漏,脖子那空空的,這一空白是存了心思的,等著陳東曉的千鳥格圍巾來彌補。
張懷玉在李良成下樓后開始了憧憬,在她忐忑不安的等待中,陳東曉如期而至敲響防盜門,她早已靜候于門后,含情脈脈地拎著一雙拖鞋,她要親自為陳東曉換上,讓陳東曉享受一回當丈夫的待遇。
之后呢?張懷玉臉上浮出一層紅暈來,之后應(yīng)該是陳東曉輕輕帶上防盜門,從背后拿出一個尚未拆開包裝的千鳥格圍巾來。她眼里應(yīng)該有亮光的,這亮光里有欣喜,有引誘,有鼓勵??傊谒酃獾氖疽庀?,陳東曉手忙腳亂拆開包裝給她系上圍巾,像早先那樣,圍巾還沒系上呢,她的雙手已經(jīng)系上了陳東曉的脖子。
兩個人,肯定會利用這段時間做小小的纏綿。哈哈,沉浸在遐想中的張懷玉忍不住笑出了聲。
門鈴在她的笑聲中響起來,張懷玉滿面春風拎了拖鞋去開門,偏偏,門外站著的不是陳東曉,而是李良成的另一個同學,大嘴張文東。
張文東見了張懷玉手中的拖鞋,忍不住贊嘆說,還是嫂子好,我這會兒才知道啥叫賓至如歸了。
張懷玉冷下臉,少貧嘴,小心大過年的你媳婦讓你有家不能歸。
張文東嬉皮笑臉地說,那我正好歸嫂子家。
張懷玉懶得理他,這個張文東是出了名的鐵公雞,一張大嘴吃遍了同學,卻沒誰知道他家廚房在哪。
安頓好張文東,張懷玉進了廚房,一個原因是她不想面對張文東,還有一個原因是她不想讓陳東曉進來時,看見自己和張文東在一起聊天。她要讓陳東曉知道,她張懷玉只對他陳東曉一人有情有意,其他的男人,在她眼里是空氣。
在廚房的張懷玉把耳朵支得長長的,一有風吹草動,立馬拎了拖鞋上前??上У氖?,三番五次下來,陳東曉遲遲沒有露面。
嗯,一定是最后一個來!張懷玉這么寬慰自己,電視劇里的那些重要人物,可不都是在壓臺時出場的嘛,怎么說陳東曉也算今天的壓臺人物,在張懷玉心里。
只是這個臺壓得太遲了,一直到酒宴要開席,陳東曉還沒現(xiàn)身,打電話沒人接,一干同學不耐煩了,把李良成從樓下叫上來,開始推杯換盞。
張懷玉摘下圍裙,走到李良成耳邊悄聲說,要不我下去等等?
也好!李良成樂得張懷玉不在身邊。頭幾年,總因為還沒開席張懷玉就諄諄勸導(dǎo)說,少喝點少喝點,弄得大家從沒在家里盡過興,讓李良成一直心有不甘。這會兒張懷玉主動要求消失,簡直是求之不得的美事。
在大家擠眉弄眼暗示著可以盡興的歡叫聲中,張懷玉下了樓。
樓下,空空如也。
張懷玉在空空如也的樓下站了半個鐘頭,一轉(zhuǎn)身,毅然決然走上了街頭,她知道,離她家不遠處就有一個千鳥格圍巾專賣店。
她決定隆重地為自己挑上一條圍巾。
天氣預(yù)報說了,馬上要倒春寒,春寒很容易傷及一個人的五臟六腑,防患于未然吧。
張懷玉在心里苦笑一聲,為這個書面的、比較有文化素養(yǎng)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