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扎滾魯克墓葬及其文化

      2023-03-30 09:49:48陶娟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距今墓葬文化

      陶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91)

      新疆各地在距今5000~3000年前后先后進入青銅時代,產(chǎn)生了以農(nóng)耕為主的綠洲文明和以游牧、畜牧為主的草原文明。這一時期新疆各地的考古文化遺存非常豐富,諸地域文化因環(huán)境多樣性而斑斕多彩,以扎滾魯克墓葬為代表的扎滾魯克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扎滾魯克文化時代距今3000~2200年,主要分布在阿爾金山、昆侖山北麓的車爾臣河流域和克里雅河流域;墓葬多為豎穴土坑,有樹棺葬、墓槨葬和多人合葬,出土了干尸、木器、銅器、鐵器、彩陶器、樂器、骨器、毛織物、角質(zhì)品、皮革制品、農(nóng)具等珍貴文物。尤其是毛織品和木器數(shù)量多、工藝精湛、保存較好,非常有特點,內(nèi)涵豐富,不僅反映出這一時期古代新疆毛紡織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和水平,還體現(xiàn)出當時人們高超的手工技藝、審美情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扎滾魯克墓葬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緣、且末縣扎滾魯克村車爾臣河西岸,墓地規(guī)模大,考古發(fā)現(xiàn)和歷史研究表明其時代從距今約3000年直至魏晉時期。考古學家們在1985年、1996年和1998年曾三次發(fā)掘墓葬169座,墓葬形制為豎穴土坑,多為家族叢葬,出土了干尸、陶器、銅器、鐵器、木器、皮革制品、角質(zhì)品、毛織物、農(nóng)具、馬具等珍貴文物。扎滾魯克墓葬在考古文化上分為三期,且墓葬形制上也存有一些變化。第一期文化墓葬僅在一號墓地發(fā)現(xiàn)了1座,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年代距今3000年左右,出土了紅陶壺、木紡輪等文物。①第二期與第三期文化墓葬為剩下的168座(二期138座,三期30座),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第二期文化墓葬年代距今2800年至公元3世紀中期,以成人合葬和小孩合葬為主,并有隨葬牲畜、動物骨骼或動物皮革的痕跡。從埋葬情況看,墓葬中出土了木器、陶器、鐵器、毛織品等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工具,還出現(xiàn)了繪面以及用石蓋眼、布或皮蒙面,用金片和面糊口的習俗。所以無論從地域還是從時間上探討,扎滾魯克第二期墓葬文化可能再現(xiàn)了古且末國的文明,其墓葬習俗和葬式特點也顯示出社會組織結(jié)構(gòu)可能是以血緣家族為基礎(chǔ)。②第二期文化是扎滾魯克一號墓地的主體文化,它與且末國的形成和發(fā)展歷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是研究古且末國的重要資料。③第三期文化墓葬年代在公元3世紀中期至6世紀晚期,多為單人葬,墓葬中保留了殉牲現(xiàn)象,以羊為主。另外在扎滾魯克文化的晚期墓葬中還出土有彩繪木板、漆器和紈、縵、絹、錦、刺繡等絲織品,這些隨葬品的出現(xiàn)表明了這一時期中原文化的影響已經(jīng)到達了且末地區(qū)。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的古尸展廳就展出了三具扎滾魯克墓葬出土的干尸,他們神態(tài)安詳,妝容猶存,面部的彩繪、頭發(fā)、眉毛均清晰可見,服裝艷麗,保存得非常好。⑤尤其是其中的嬰兒干尸(圖1)面容飽滿,如活著一般,讓人不可思議。這具嬰兒干尸據(jù)專家推測年齡在8個月至1歲之間,出土時身裹紅色毛布,用紅、藍的毛線繩捆扎,眼睛上還放有兩片石片,躺在毛氈上,身旁分別陪葬了用羊的乳房制作的吸奶器和角杯。⑥如此完整的嬰兒干尸實屬珍貴。

      圖1 嬰兒干尸距今3000~2200年

      從扎滾魯克墓葬出土的生產(chǎn)工具、生活用品、衣飾織物等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發(fā)達的養(yǎng)畜業(yè)和手工業(yè),以及當時人們的狩獵生活和極富生活氣息的地域特色文化。除了陶器、皮制品、裝飾品等生活用品外,扎滾魯克墓葬中還出土了制作精美,雕刻有狼、羚羊、綿羊、鹿、駱駝等動物紋樣的木梳、木盒、木桶、木紡輪等木器,這些動物紋雕刻藝術(shù)體現(xiàn)了人們對動物的特殊情感和原始的崇拜。其中狼羊紋木盒(圖2)就很著名,木盒兩側(cè)雕刻的狼羊紋栩栩如生,呈現(xiàn)的是雙首一體形式的狼、狼腹中的羊。⑦除此之外,還有羊鹿紋木筒、駱駝紋木桶、鹿紋木梳、狼紋圓形木腰牌等。紋飾除了動物紋外,飾渦旋紋、刺刻線紋、折線紋、網(wǎng)格紋、鋸齒紋及三角紋等幾何紋樣的木器也不在少數(shù)。⑧該墓葬還出土了木矢、弓箭、捕鴨木器、木鞭、木馬具等,為我們研究當時生活在且末一帶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濟形態(tài)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圖2 狼羊紋木盒距今3000~2200年

      在扎滾魯克墓葬出土的木制品中最為著名的要數(shù)豎箜篌,它是中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最早的箜篌。⑨它的發(fā)現(xiàn)填補了文物考古界僅有其名而無實物的空白,其以“最古老的彈撥樂器”而載入吉尼斯大世界之最。⑩箜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弦樂器之一,源于中亞,自印度傳入,經(jīng)新疆傳入中原地區(qū),盛行于漢、唐時代。最早的實物出自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烏爾城王室墓地,所以這應(yīng)該是西方文化向東流傳的見證。[11]這件箜篌(圖3)用整塊胡楊木削刻而成,外表打磨光滑,基本完整。它由音箱、頸和弦桿三部分組成,蒙皮和弦已失。音箱和頸部連為一體,音箱呈葫蘆瓢形狀。底部有一束腰音孔。敞開的口部留有蒙皮的痕跡。頸首部分鑿出了用以固定弦桿的橢圓形卯眼。弦桿為怪柳木,呈弧形。弦桿的尾部嵌入頸首的卯眼內(nèi),并用木梗進行加固,以防松動。它的出現(xiàn)也為研究我國的樂器發(fā)展史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1998年,新疆扎滾魯克墓葬還出土了一件破損嚴重的竹樂器,初步鑒定為竹排簫形樂器。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古代扎滾魯克居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圖3 箜篌距今3000~2200年

      扎滾魯克第二期文化墓葬出土了大量毛織物,不難看出古代扎滾魯克居民的服裝是以毛織物為主。塔里木盆地南緣出土毛織物比較多的有小河、扎滾魯克和山普拉等墓地,在時間上小河墓地年代要比扎滾魯克墓葬早,而山普拉墓地的年代相對要晚一些。扎滾魯克墓葬出土的毛紡織品以色彩艷麗、數(shù)量可觀、種類豐富著稱,這里出土的形態(tài)各異的帽子、縫制精美的服飾無不反映了古代且末居民高超的毛紡織技藝。1995年扎滾魯克墓葬5號墓出土了一頂棕色尖頂氈帽(圖4),是用兩片近似長三角形的棕色羊毛氈用黃線對縫而成,下寬上尖,似鳥頭,從帽緣到帽冠呈斜坡狀,帽冠頂部呈流線體,刻意擬呈鳥頭狀,適合于乘騎奔馳,情趣盎然。除了氈帽以外,扎滾魯克墓葬還出土了編織帽,呈現(xiàn)出古人精湛的編制技藝。圓形編織帽(圖5)用深棕色毛線編織而成,可隨著服裝來調(diào)整帽子的位置,不論是斜歪著戴還是正面戴,都相當出色,類似于現(xiàn)在的“貝雷”帽,形狀和裝飾性都很好。這頂圓形編織帽組織細密,造型簡潔,保存較好,雖經(jīng)2800余年,但至今色澤依然如新。

      圖4 棕色尖頂氈帽公元前8世紀

      圖5 圓形編織帽 西周

      扎滾魯克墓葬出土的服飾除了樣式各異的帽子以外,還有長袍、裙裝、褲子、披肩、配飾等,種類齊全,制作考究,無論是色彩搭配、紋飾與款式的設(shè)計還是工藝方面的講究都非常精湛。1996年扎滾魯克墓葬55號墓出土的一件百衲毛布套頭裙衣(圖6),是古代西域裙裝的早期形制之一。[12]它分裙身和裙擺兩部分,裙身部分是由6片長方形小毛布拼綴而成。圓領(lǐng),直筒袖,飾牙線。這件裙衣可謂是兒童服飾中的精品。

      圖6 百衲毛布套頭裙衣距今3000~2200年

      扎滾魯克墓葬出土的紡織品中有動物紋飾的織物不在少數(shù),1996年34號墓就出土了一件藍地動物紋緙毛絳(圖7),織物上動物形象栩栩如生,色彩運用細膩,緙毛工藝的運用使織物紋飾立體感非常強,顯示出人們高超精湛的紡織技藝。此外,這里出土的絞纈染織毛織物距今約3000年,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絞纈染織工藝,1996年出土于9號墓的絞纈枝葉紋毛布殘片(圖8)就用的是絞纈染織工藝。這件殘片為縫絞染,其花紋為對生葉,整齊且大氣。扎滾魯克墓葬出土的繢罽距今2800~2300年,是目前全國考古發(fā)現(xiàn)所知年代最早的繢罽。1985年扎滾魯克墓葬4號墓出土的白地駱駝、野豬紋繢罽殘片(圖9)和黃地螺旋紋繢罽單,圖案清晰可辨,反映了扎滾魯克居民早期動物紋及幾何紋繪畫的藝術(shù)風格。與此同時,扎滾魯克墓葬出土的毛繡也是刺繡品中的精品。刺繡是紡織品最為華麗的裝飾技法之一,其工藝是用針引線在織物上穿行或穿繞形成各種圖案,可以因織物材料的不同而稱謂上有所變化,如毛繡和絲繡等,可能還會有棉繡。[13]1985年扎滾魯克墓葬3號墓出土了棕地螺旋三角紋毛繡毯殘片(圖10),刺繡工藝可謂是精湛至極。

      圖7 藍地動物紋緙毛絳公元前2~前1世紀

      圖8 絞纈枝葉紋毛布殘片距今3000~2200年

      圖9 白地駱駝、野豬紋繢罽殘片距今2800~2300年

      圖10 棕地螺旋三角紋毛繡毯殘片 西周

      骨器、角制品和皮革制品是扎滾魯克墓葬的又一大特色文物,折射出且末地區(qū)的先民以畜牧業(yè)為主、兼營漁獵和簡單農(nóng)業(yè)的生產(chǎn)方式,為研究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社會習俗提供了重要線索。例如骨針、骨帶扣、角梳、角杯(圖11)、角勺、皮具、皮鞋等在二期文化中均有出土。這里還有大量牲畜骨骼和農(nóng)耕工具出土,表明當時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在經(jīng)濟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的同時還兼營狩獵。

      圖11 角杯 春秋戰(zhàn)國

      考古發(fā)現(xiàn)與歷史研究揭示,多樣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多元化的族群及文化傳統(tǒng),孕育了先秦時期新疆多姿多彩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面貌:社會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為主,綠洲早期農(nóng)耕文明、規(guī)模化畜牧業(yè)逐步形成。扎滾魯克墓葬的葬俗葬制及出土文物,表現(xiàn)出古且末文化與絲路文化及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融合而形成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西域文明史中有代表性的一處重要的文化遺存。[14]

      公元前60年,控制東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漢,西漢統(tǒng)一西域。同年,設(shè)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gòu)。新疆正式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漢并天下的大一統(tǒng)格局,增進了中原與西域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了西域各地對漢朝政權(quán)的認同,保障了絲綢之路進一步的暢通,奠定了經(jīng)濟文化繁榮發(fā)展的基礎(chǔ)。且末縣,古稱且末國,是古絲綢之路、兩漢西域三十六國塔里木盆地南緣的一個綠洲城邦小國。[15]《漢書·西域傳》記載:“且末國,王至且末城,去長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戶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勝兵三百二十人。”在扎滾魯克晚期墓葬中,出土的漆器、玻璃杯(圖12)、絲織品等漢晉時期的珍貴文物,印證了西域都護府建立,為絲綢之路迎來了第一個繁榮期,西域各地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藝術(shù)繁榮,隨著絲綢之路暢通和中西貿(mào)易頻繁,古代新疆分散封閉的綠洲城郭,驟然成為交通孔道、歐亞大陸的熱點。

      圖12 玻璃杯 東晉

      注釋

      ①王博,王明芳,木娜瓦爾·哈帕爾,等.扎滾魯克紡織品珍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24.

      ②王博,王明芳,木娜瓦爾·哈帕爾,等.扎滾魯克紡織品珍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74.

      ③魯禮鵬,萬潔.且末扎滾魯克一號墓地出土梳子及其墓葬形制演變初探[J].西部考古,2007(00):158.

      ④邵會秋.新疆扎滾魯克文化初論[J].邊疆考古研究,2008(1):170-183.

      ⑤任鎧均.淺議新疆古代居民的化妝習俗[J].才智,2017(7):231.

      ⑥周磊.且末寶寶:深眠三千年[N].烏魯木齊晚報,2010-10-19(D06).

      ⑦王博,王明芳,木娜瓦爾·哈帕爾,等.扎滾魯克紡織品珍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76.

      ⑧魯禮鵬,萬潔.且末扎滾魯克一號墓地出土梳子及其墓葬形制演變初探[J].西部考古,2007(00):160.

      ⑨賈嫚.箜篌在中國新疆地區(qū)的流播[J].人民音樂,2011(4):57.

      ⑩任玉勇.且末“美女”在哭泣[N].新疆日報,2003-08-15(006).

      [11]王博,王明芳,木娜瓦爾·哈帕爾,等.扎滾魯克紡織品珍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80.

      [12]茅惠偉,徐崢.絲路百衲織物的比較研究[J].絲路,2018,55(2):77.

      [13]趙豐.中國絲綢藝術(shù)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97.

      [14]王博,王明芳,木娜瓦爾·哈帕爾,等.扎滾魯克紡織品珍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20.

      [15]王博,王明芳,木娜瓦爾·哈帕爾,等.扎滾魯克紡織品珍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12.

      猜你喜歡
      距今墓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距今1億年的螃蟹長啥樣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
      Special Focus(2019年11期)2019-12-17 01:46:24
      墓葬中的女人
      誰遠誰近?
      寧波風物志
      揚州胡場漢代墓葬
      大眾考古(2015年11期)2015-06-26 08:45:32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關(guān)、地軸
      大眾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 08:27:18
      冷水江市| 新河县| 榆中县| 丰原市| 志丹县| 铅山县| 无锡市| 灵山县| 西贡区| 漳浦县| 上高县| 平昌县| 石河子市| 大兴区| 肇州县| 德昌县| 刚察县| 平遥县| 土默特左旗| 孝感市| 新乡市| 阳信县| 仙桃市| 房产| 泊头市| 呼和浩特市| 桃源县| 余干县| 永福县| 望城县| 东山县| 缙云县| 尚义县| 广河县| 宾阳县| 广昌县| 二连浩特市| 西和县| 南宁市| 枣强县|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