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肅中
在高中階段,隨著國家提出重點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建設的方針,體育所呈現的教育實踐地位愈發(fā)顯著,并給接下來的育人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身為教師需秉承因材施教理念,全面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踐行分層次性教學模式,從而保證所構建的體育課堂更加均衡。本文主要分析分層次教學內涵以及功能,了解當前高中體育教學現狀,探索分層次性教學在體育課堂上的有效應用,進而為優(yōu)化體育課程教學,提高整體教學品質而提供參考。
在以生為本思想引領下,教師需切實關注高中生的體育課程學習需求,了解其在課程心之探索與訓練活動中所表現的認知與能力差異。之后,基于因材施教這一理念的指導,構建層次性的教學體系。從而保證學生主體都能有效參與到體育課堂當中,并根據自身的學習基礎,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技巧,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的體育學習水平,并助力體育課程在新時代背景下實現有效革新。
1 分層次性教學概述及功能分析
分層次性教學有效適應了因材施教的指導思想,主張教師在授課期間需全面了解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所表現的思維認知與能力差異,做好學生主體分層設置工作。之后,根據所掌握的學情信息對接下來的課程內容加以優(yōu)化,并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形式,提高課堂與學生學習需求之間的適應性,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效融入課堂,并在參與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經驗??梢哉f,與傳統籠統的是教學模式相對比,分層次教學所具備的功能優(yōu)勢比較突出,能有效改善施教氛圍,使之更加和諧。從而調動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之在面對課程學習任務時保持著較強的主觀動能。也能助力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漸產生自信,從而支撐其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實踐,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科品質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教師需切實關注分層次教學的思想理念,并基于當前的體育課程發(fā)展現狀,探索更加優(yōu)秀的教育舉措。
2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在高中階段,體育是促進學生身心成長,鍛煉體能素質,實現綜合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其所呈現的素質培育功能比較顯著。但是在體育課教學實踐期間,教師在活動規(guī)劃與實施方面所滲透的育人思想以及所應用的教學模式,整體來講缺少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首先,面對體育課程,教師比較關注教為主思想的運用,強調對基礎體育課程內容進行說教。以自己為中心展開示范,引領學生在觀察中進行記憶,并機械性地參與地參與到訓練當中,導致學生在整個體育課程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思維不夠靈活,整體的參與動能也比較薄弱。同時,開展體育授課時,教師未能關注到班級學生在體育學習能力基礎方面的差異,以籠統式的模式組織教學活動,導致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難以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長期下去,將會導致學生逐漸對體育課程喪失興趣,甚至還會產生畏難情緒而影響正常的教學推進,給學生的體育運動品質建設也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教師需抓住問題的關鍵,切實改變以往比較落后的育人模式,要踐行分層次教學理念,制定出更具有層次性、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方案。以保證學生整體都能有效適用體育課環(huán)境,并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規(guī)范有序地完成訓練任務。
3 分層次性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3.1 主體分層
做好學生主體分層,是踐行層次進行教學模式的前提基礎,對于促進接下來的層次性教學活動規(guī)范開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身為體育教師需從思想觀念上做出調整,認識到學生個體在參與體育課程學習和訓練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認知與能力差異。通過多元舉措,對學生的基礎情況進行全方位調研。以保證所獲得的學情信息更加全面,并為接下來的主體分層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全面關注學生對待體育文化知識的認知情況,了解及目前所形成的體育知識儲備。之后,發(fā)揮課堂檢測與訓練模塊的作用,要針對學生目前所具備的體能基礎以及所掌握的體育運動方法要領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來分析學生目前所形成的體育能力基礎。然后,合理地設置主體分層。為了保證接下來的層次性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教師一般需要將學生主體劃分為三個等級,即優(yōu)中差。然后,根據所了解的學生運動等級,就接下來的教學方案進行優(yōu)化設計。
比如說,在“跨欄跑”這一項目中,教師展開測試訓練,引領學生通過跨欄跑常規(guī)訓練,了解運動基礎?;蛘?,設置平板支撐考查學生的體能素質情況。之后,做好分層工作,對分層結果進行有效分析,明確接下來的育人實踐方向。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需了解學生在參與體育課程學習與訓練方面的心理需求,本著維護學生自尊心的原則,對分層結果做好隱性處理。并結合學生在每個階段的體育知識儲備情況以及體育與技能情況,靈活性的調整結果。保證所開展的層次性教學活動,更加貼合學生的真實運動基礎與學習需求,促進層次性教學活動高效落實。
3.2 目標分層
在體育課上,教師需切實轉變以往籠統是說教模式,要遵循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了解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遵循層次性教學理念,從課程教學目標這一維度著手做好分層設計工作。進而保證在接下來的育人活動中,師生都能擁有更加清晰的目標,并有目的性的探索課程內容,保證所開展的體育課堂活動更加的高效。同時,也能使得學生在參與課程學習和訓練時,端正自身的態(tài)度,在具體目標的支撐下,有序完成各項學習和訓練活動。
以“籃球”這一項目為例,在組織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整體都能有效適應籃球課程環(huán)境,并掌握接下來的學習要點,教師需基于對體育教材內容深入分析,了解接下來的育人目標,并做好分層設置工作。首先,要從知識層面著手,引領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了解籃球的體育運動文化,分析籃球與體育健康之間的關系,端正學生的籃球運動態(tài)度。之后,從技能層面著手,向學生滲透具體的籃球運動規(guī)則以及專項運動要領,如傳球、接球、運球、投籃等各項要素,以夯實學生的運動基礎,使得其在今后的籃球運動領域能表現出良好的運動素養(yǎng)。同時,還需要從情感層面出發(fā),合理構建育人目標。引導學生在參與籃球課程學習期間,圍繞祖國籃球運動事業(yè)發(fā)展進行深入思考。從而使得其在今后的體育運動領域建立起良好的責任意識,本著促進國家籃球事業(yè)發(fā)展的目標,積極參與到籃球項目當中。
在合理設置完目標之后,教師還需切實了解不同學生個體目前在籃球方面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基礎,就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安排。以“傳接球”這一節(jié)課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基礎較弱的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了解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有效方法和要領,夯實學生的認知基礎。而針對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拓展育人目標覆蓋范圍,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應用來積累豐富的傳接球實踐技能。
3.3 內容分層
面對新時期的均衡化教育發(fā)展要求,教師在組織體育教學活動時,需從內容層面著手做好層次性設置工作,從而保證所包含的內容更加全面而廣泛。也能有效適應不同等級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得其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內容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積累更豐富的體育文化知識。以支撐其在今后的體育課程學習活動中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素養(yǎng),促進其更加規(guī)范地完成體育訓練任務。
以“排球”這一項目為例,在施教的過程中,教師需根據所掌握的學生學習基礎,設置多元化、層次性的教學內容。在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構建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圍繞排球運動的基礎文化起源,所呈現的運動特點、功能和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所發(fā)揮的影響進行資源整理。以便學生在面對排球課程時,能端正自身思想認知,規(guī)范參與到基礎理論學習當中。在針對基礎較強的學生組織籃球課程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極具技巧性的教學內容。例如,圍繞發(fā)球、墊球、傳球、扣球等各個方面介紹主要的技能,從而使得此類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技能,規(guī)范其在今后排球運動中的動作表現。
不僅如此,在整合教學內容做好分層設置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從排球運動規(guī)則和比賽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層面著手進行內容結構科學劃分。從而拓展整個育人活動的全覆蓋性,使得各個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效掌握排球運動要點,形成良好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維意識,助力學生整體全面領悟排球運動要領。
3.4 教學分層
教師需切實關注層次性教學理念,對于接下來的體育活動規(guī)劃實施所提出的具體要求,要轉變以往籠統育人思想,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具體的教學活動方案加以優(yōu)化。進而全面提高課堂環(huán)境與學生學習需求之間的適應性,助力學生有效融入于體育課堂上,并在教師的正確教學和指導下,真正掌握豐富的體育知識,加深對體育運動技能的了解與認識。方便其在今后的體育運動領域,更加規(guī)范地處理運動動作,提升學生體育運動的規(guī)范性與專業(yè)性。
例如,在高中階段,羽毛球是重點的體育課程項目,為了讓學生真正領悟羽毛球的運動技巧,提高整體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水平,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基于對學生學習基礎的了解,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比如說,對于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講,羽毛球所包含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可能相對來講比較復雜,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所以,教師需要發(fā)揮直觀情景所具備的啟思作用,利用好多媒體課件,圍繞羽毛球運動領域所包含的發(fā)球、接球、平抽球、吊球、扣球等技術進行視頻化展示。通過放大與重復播放,幫助學生加深記憶,使得其真正領悟運動要點。而針對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適當構建具有探究性的課堂環(huán)境,引領學生圍繞羽毛球運動過程中的優(yōu)秀戰(zhàn)術方案進行探討和交流。比如說,學生之間可以圍繞“發(fā)球搶攻”“打吊結合”等戰(zhàn)術進行討論,分享各個戰(zhàn)術所具備的優(yōu)勢以及具體的實踐方法。
不僅如此,在分層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融入合作探討學習模式。發(fā)揮學生互幫互助的精神品質,引領其通過互動交流,來全面掌握羽毛球運動量要點,真正實現以優(yōu)帶差、共同進步。
3.5 訓練分層
教師需切實了解學生在體育課程訓練中的體能和技巧差異,遵循學生的個性需求,了解學生的真實運動基礎,對具體的訓練活動方案進行層次化設置。進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訓練環(huán)境下,循序漸進地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激活學生的運動自信。在布置訓練活動任務時,教師需要根據前期所掌握的學情信息,對訓練的難度以及任務量進行優(yōu)化設置。從而緩解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心理壓力,也能保證學生運動之后的舒適感,避免出現肌肉酸痛或者意外運動損傷風險。
例如,在圍繞跑步設置訓練活動時,設置400、800、1000等不同程度的訓練任務。引領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夯實自身運動基礎,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提高自身的跑步持久力,強化體能素質。針對學生在跑步訓練方面所具備的能力基礎,對具體的訓練形式進行多元化設計。例如,針對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增設彎道跑、障礙跑等多種訓練形式,從而讓整個跑步訓練更具有魅力,提高整體的訓練趣味性,以激活學生的運動參與欲望?;蛘咴谡归_跑步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趣味的競賽活動,引領學生通過接力競賽的方式來完成運動挑戰(zhàn)。
3.6 評價分層
在體育課上,教師需關注評價對于促進課堂教學反饋與反思的支撐作用。并踐行層次適應教學思想,對評價模塊進行優(yōu)化設置,進而保證所構建的評價體系,更滿足學生整體的體育素質建設要求。保證評價過程的公平公正,提高整個評價結果的精準性。首先,在評價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基于自身所掌握的學情信息,對具體的評價標準進行層次性設置。根據所了解的學生運動基礎強弱,設置不同維度、不同程度的評價標準。比如說,在圍繞“投擲”這一項目構建評價體系時,可以先根據所了解的學生運動基礎,設置不同的投擲項目考核指標,優(yōu)化標準內容設計,保證所開展的評價更系統。
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基于對學情信息的了解,就具體的評價方式加以優(yōu)化。若面對基礎弱的學生,則需要以激勵為主,使得其慢慢建立起體育運動與訓練的自信。而針對基礎好的學生,則需要給予其更加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間,并引領其根據自身在投擲訓練中的表現自主總結經驗。通過有效反思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以明確接下來的投擲訓練目標。
此外,教師為保證所構建的評價更符合層次性教學要求,還需要針對每個學生在各個階段的體育運動綜合表現,構建電子化成長檔案,定期做好數據記錄與分析。以保證所掌握的學情,信息更為精準,為接下來的分層教學與輔導提供依據。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身為教師需秉承著培育學生形成端正體育運動意識,提高整體運動素養(yǎng)的原則,切實了解學生在參與課程學習和訓練中所表現的綜合差異,并將分層次性教學模式有效貫徹下去。分別從主體、目標、內容、教學、訓練、評價幾個維度著手進行優(yōu)化設置,以保證最終所構建的體育課程體系在內容劃分以及活動呈現上更符合新時期的教改要求。助力班級學生整體都有效參與到課程當中,適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使得其在了解自身運動技能基礎的前提下,適當地參與到訓練當中,提升自身的運動素養(yǎng)。
(作者單位:麻城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