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安石與曾鞏

      2023-04-05 02:35:01廣東彭玉平
      名作欣賞 2023年7期
      關(guān)鍵詞:曾鞏晏殊變法

      廣東 彭玉平

      公元1083 年,曾鞏雖然受到宋神宗的欣賞,留京任職,但這個時候的曾鞏已經(jīng)64 歲了,對官場幾乎沒有了興趣,他只是勉強(qiáng)接受了中書舍人一職,然后就攜母親的靈柩回到了江寧。王安石聽說,馬上去吊唁,剛上船發(fā)現(xiàn)身上佩戴的是紅色的帶子,就趕緊換了別人的皂帶。十多年未見,再見已是百感叢生了。①

      可能是長年郁郁不得志,身體本來就弱,也可能受到母親去世的影響。曾鞏不久也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同時退隱在金陵的王安石幾乎天天去看望曾鞏,用曾鞏侄子曾紆的話來說就是“南豐先生病重,介甫日造臥內(nèi)”②,也就是天天到病床前看望,噓寒問暖,關(guān)懷備至,令一邊的曾鞏家人也很是驚訝。因為曾鞏與王安石晚年的不合幾乎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但從曾鞏對王安石的每一天期待,以及王安石看望曾鞏的眼神,那分明是至交才可能有的。

      這一天,虛弱的曾鞏強(qiáng)撐著坐了起來,帶著歉意對王安石說:“現(xiàn)在我很后悔在神宗面前說過你的壞話。”王安石一聽,故作驚訝地說:“能說我什么壞話呢?”曾鞏說:“有一天神宗問我:‘聽說你與王安石是至交,你覺得他這人怎么樣?’”“哦,那你怎么回答?”王安石問道?!拔揖驼f:‘王安石的文章、德行和仗義都不輸給揚雄,但因為‘吝嗇’,所以終究還是沒法跟揚雄比的?!褡诼犃酥睋u頭:‘不對不對不對,我很了解王安石的,他一點也沒有私心,不求個人富貴,他怎么會是吝嗇的人呢?’我回答說:‘我說他吝嗇,不是說他在錢財上小氣,而是說他有膽量有魄力做事,但對于自己的過錯卻一點也不愿意改,這不是一種性格上的吝嗇嗎?’神宗聽了,沉思了一會,點點頭說:‘這倒也是’?!雹?/p>

      曾鞏說完這話,有點愧疚地看著王安石說:“其實這兩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你對友情一點也不吝嗇的啊?!睂υ栠@一番話,王安石雖然也確實感到意外,但現(xiàn)在不同往日了,王安石更多了一份自我反省。他對曾鞏說:“你說的有道理。由你剛才講的話,倒讓我想到我剛進(jìn)士及第的時候,晏殊對我說的一番話了。”

      “哦,他說了什么?”曾鞏追問。王安石追憶說:“當(dāng)時我們及第后,十個人一起去拜訪時任樞密使的同鄉(xiāng)晏殊,等大家走了,晏殊特地留下我,一再對我說:‘大家都說你是我同鄉(xiāng),道德文章在鄉(xiāng)里評價也很高,您能高中進(jìn)士,我也感到光榮!’又說:‘等休息日,我請你過來吃個飯,我們一起敘敘鄉(xiāng)情。’后來晏殊真的約飯了,飯后晏殊又拉著我聊天:‘我直覺同鄉(xiāng)你以后的發(fā)展,肯定遠(yuǎn)在我之上的?!贿呎f居然一邊流露出羨慕的神情。臨走時,晏殊又說:‘但我有兩句話想送給你,不知該講不該講?’看著晏殊吞吞吐吐的樣子,我當(dāng)然就說:‘但講無妨?!淌庹f:‘能容于物,物亦容矣。’一個人能容下別人,別人也就能容下你了。我當(dāng)時聽了,其實很不以為然,但還是禮節(jié)性地點了點頭。我回到住地,心里面還是很困惑:‘這晏殊好歹也是國家大臣,但教導(dǎo)人的話,怎么如此低調(diào)呢?而且好像還有點莫名其妙?!?/p>

      王安石說:“我以前確實意氣用事一點,后來我罷相回到金陵,有一次跟我弟弟說起這事,才悟出晏殊好像真是太了解我了。我在朝廷結(jié)識的朋友,幾乎個個后來都翻臉了,很少有一直保持密切關(guān)系的朋友。今天想想,難道晏殊提前就知道我的個性?也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是不是有出處,也可能是晏殊自己總結(jié)的人生道理吧?!保ㄒ陨蠀⒁姟赌洝肪砩希?/p>

      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曾鞏當(dāng)然是懂的,因為他們曾經(jīng)也有過隔閡甚至誤解,但看著眼前王安石真誠反思的樣子,他知道那個曾經(jīng)有點遠(yuǎn)的朋友如今又回來了,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也只有這樣的王安石才能重新走近曾經(jīng)的平生第一知己曾鞏。這樣的王安石當(dāng)然是曾鞏熟悉的,也是一直盼望的,可惜此時的曾鞏已經(jīng)病入膏肓。在這次與王安石交談后沒幾天,曾鞏就溘然長逝了。

      我此前還從來沒有一上來就把兩個朋友曾經(jīng)鬧過矛盾的事先說一番的。其實,詩人朋友跟一般朋友一樣,也會有隔閡有矛盾,但如果他們的友情基礎(chǔ)扎實,這些矛盾早晚都會有化解的一天。經(jīng)歷過風(fēng)波的朋友,也許更能明白“朋友”兩個字的珍貴了。

      王安石(1021—1086)是撫州臨川人,曾鞏(1019—1083)是撫州南豐人,來自同一地區(qū),當(dāng)然是老鄉(xiāng)了。而且從曾鞏的父親開始,就居住在臨川,所以他們其實也可以說是狹義的老鄉(xiāng)了,但他們在臨川并不相識。

      慶歷元年(1041),21 歲的王安石到京城參加禮部試,而23 歲的曾鞏也先期到了京城備考。本來京城人流涌涌,要認(rèn)識也不容易,但就在這茫茫人海中,他們居然很意外地認(rèn)識了。兩人一交談,原來是老鄉(xiāng),地緣的親切感一下子油然而生。再一細(xì)聊,原來兩人還有一層親戚關(guān)系,王安石外祖父的繼室就是曾鞏的姑姑,地緣之外還有親緣。王安石從布袋里拿出編好的文集,送給曾鞏,對他說:“我讀過仁兄的文章,那真是純正而大氣,我也寫了不少文章,仁兄幫我看看,若得一言指教,那就是我的榮幸了?!痹柦舆^厚厚的一疊文章,對王安石說:“文章的事情不急,我一定認(rèn)真拜讀,先回我住地喝兩杯?”這話正中王安石下懷,因此就跟著回到了曾鞏的住地。

      當(dāng)晚推杯換盞,第二天酒醒了,曾鞏把王安石的文章一篇一篇翻著看,越看越喜歡,越看越佩服,簡直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曾鞏因此寫了一篇長長的《寄王介卿》,表達(dá)了與王安石相識的快樂以及對他文章的高度評價。詩歌開頭四句及中間四句分別是:

      憶昨走京塵,衡門始相識。

      疏簾掛秋日,客庖留共食。

      ……

      寥寥孟韓后,斯文大難得。

      嗟予見之晚,反覆不能釋。

      “衡門”就是寒舍的意思,是對自己住地的謙稱。他們在京城一角相遇,薄薄的窗簾映照著淡淡的秋光,他們邊吃邊聊,真有相見恨晚之感。這詩歌當(dāng)然還說了一些其他的話題。上面的后四句是集中贊美王安石的文章,認(rèn)為那是繼孟子、韓愈之后難得一見的文章。曾鞏說我把王安石的文章捧在手里翻來覆去地看,真是愛不釋手。我怎么這么晚才遇到這么優(yōu)秀的人呢?你看曾鞏用的詞都相當(dāng)有力度,說王安石的文章是“大”難得,不是一般的罕見,而是非常難得的高水平文章。說自己愛不釋手是“反覆”不能釋,曾鞏的評價可以見出他驚喜和敬佩的程度。

      你看這曾鞏結(jié)識王安石,與一般的朋友需要慢慢相處、慢慢加深友情不同,他們才是真正的一見如故,地緣、親緣加上文緣,就這樣把他們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但第二年放榜,王安石高中,曾鞏落榜了,只能回南豐。王安石先是在京城送別了滿懷不平的曾鞏,不久,自己也踏上了淮南節(jié)度判官之路,奔向揚州。

      他們可能都以為從此就只能天各一方,靠鴻雁傳書來表達(dá)情懷了。但其實第二年(1043)他們就又見面了。大概是這年的五月,王安石從揚州回到臨川,除了掃墓就是看望祖母、舅舅等人。當(dāng)然去見曾鞏也是此行的一項重要工作,他們相談甚歡,彼此也有詩歌唱和。

      曾鞏當(dāng)然也要回看王安石。那是一個秋日的黃昏,曾鞏騎著一匹馬去王安石住地,到了以后,拴好馬,就敲開了王安石的大門。王安石一見是曾鞏,趕緊請進(jìn)。這一次他們聊了很多很多,一直聊到星星都掛滿了天空。曾鞏《過介甫》詩就是描寫了這次見面的情形,其中有四句值得特別關(guān)注:

      頗諳肺腑盡,不聞可否言。

      淡爾非外樂,恬然忘世喧。

      兩個人都了解對方,所以都心無城府,知無不言,而且從來不說模棱兩可的話,都是直接、真實地表達(dá)自己的看法。曾鞏說,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是那樣的寧靜、淡泊,完全忘掉了那個紛繁復(fù)雜的世界,感覺那時的世界就是兩個人的世界。從曾鞏這樣情真意切的詩歌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王安石給曾鞏帶來的思想和情感的快樂,簡直是難以形容的。

      但再好的友情,也會有分別的時候,當(dāng)年八月,在江西老家差不多待了三個月的王安石要回?fù)P州了。曾鞏一路相送,一直送到洪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南昌才返回,可見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

      曾鞏雖然當(dāng)時尚未考中進(jìn)士,但他傾慕王安石的為人,他覺得像王安石這樣的大才,應(yīng)該有一個更高的舞臺,所以慶歷四年(1044),他先后向蔡襄、歐陽修上書推薦。在《上歐陽舍人書》中說,王安石這個人文章高古,為人也有這味道,有點清高,不接地氣,不會推銷自己,所以雖然也算有功名了,但知道王安石的人還是寥寥可數(shù)。他說:

      如今時所急,雖無常人千萬不害也,顧如安石,不可失也。

      這話當(dāng)然說得很重,曾鞏說,在當(dāng)今這么一個關(guān)鍵時期,平常的人少個萬兒八千的都沒關(guān)系,只有這個王安石,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要是朝廷不好好重用,不僅是王安石個人的損失,也是整個國家的損失。后來曾鞏還專門去滁州拜見了歐陽修,把王安石的文章帶給歐陽修看,歐陽修非常欣賞,據(jù)說歐陽修曾把當(dāng)時年輕人投給他的文章,從中選了一些優(yōu)秀的編了一部《文林》,里面就收了好多篇王安石的文章,可惜這部書沒有流傳到今天。

      曾鞏對王安石盡了一個朋友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真誠。這時候的曾鞏,我相信也一定是非??鞓返摹?/p>

      順便說一下,王安石能有這么高的成就,當(dāng)然與他天資聰明有關(guān),但王安石的勤奮也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他在任揚州通判的時候,據(jù)說天天晚上讀到天蒙蒙亮,然后再稍微睡一會兒,便匆匆忙忙去上班了,因為時間緊來不及洗漱,經(jīng)常蓬頭垢面來到府上,以至于當(dāng)時的揚州知府韓琦誤以為王安石年輕放浪,晚上鬼混去了,還曾批評他不好好讀書。(參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九)這當(dāng)然是一場誤會了。

      王安石在任職揚州時期,雖然與曾鞏的詩文往返不斷,但比較集中地表現(xiàn)王安石對曾鞏的熱烈情懷的,還是慶歷七年(1047)王安石離京赴知鄞縣(今屬浙江省寧波市)期間。這一年的九月,曾鞏的父親去世,當(dāng)時誤傳曾鞏沒有回去奔喪,其實曾鞏是被冤枉的,王安石很清楚這件事情,所以專門寫了一首詩《贈曾子固》為曾鞏聲援。其中就有“吾語群兒勿謗傷,豈有曾子終皇皇”兩句,說你們這些小人不要以為聯(lián)合起來一起詆毀曾鞏,就能讓曾鞏怎么樣,曾鞏才不會因為這種無中生有的事情而驚慌失措呢。可見王安石與曾鞏同聲共氣的基本立場。數(shù)年的交往,讓王安石對曾鞏充滿了知遇之恩。王安石的《寄曾子固》,淋漓盡致地表達(dá)了他與曾鞏之間契若平生的關(guān)系。詩太長,我只能挑選一些句子給大家看看:

      吾少與莫合,愛我君為最。

      ……

      低心收蠢友,似不讓塵壒。

      又如滄江水,不逆溝畎澮。

      ……

      平居每自守,高論從誰丐。

      搖搖西南心,夢想與君會。

      ……

      行行愿無留,日夕佇傾蓋。

      會將見顏色,不復(fù)謀蓍蔡。

      ……

      宵床連衾幬,晝食共粗糲。

      茲歡何時合,清瘦見衣帶。

      大家是不是一直覺得王安石是一個非常理性冷峻的人?但讀了這首詩,可能會顛覆你對他的印象,原來王安石也曾經(jīng)對友情如此火熱,而且面對曾鞏,王安石真是像張愛玲說的一樣,把自己低到了塵埃里。看來王安石是真的佩服曾鞏,也是真的付出了一腔真情。

      王安石在這首長詩里抒發(fā)了非常豐富的情感,我上面只是一些節(jié)選。

      王安石先說,可能是性格原因,自己年輕的時候交的朋友很少,但在有限的幾個朋友中,只有曾鞏你對我王安石最好最真誠。接下來還有一些句子我刪掉了,大概意思是說,你曾鞏就像高山,我王安石不過是世間的灰塵,你是大江雄濤,我是田溝里的細(xì)流,等等。我讀這些句子的時候,總在想這王安石怎么把自己的身段放得那么低呢?

      王安石接著說,你不在,我到哪里聽你的高論呢?當(dāng)時曾鞏因為父親去世,只能回到江西老家守喪,王安石在寧波,所以曾鞏在王安石的西南方向,這就是“搖搖西南心”一句的意思了。王安石因為白天總想著見曾鞏卻見不到,所以希望能在夢中與曾鞏相會。

      可能是曾鞏曾經(jīng)給王安石寫信,要來鄞縣看他,但其實曾鞏一直沒有付諸行動,而王安石當(dāng)真了,天天等,天天盼,卻總也等不到。所以這詩接著就寫:你什么時候能啟程過來呢?你不會被一路的風(fēng)景迷住了吧?你不會走在路上遇到人就停下來交談,耽誤了行程吧?只有真的見面了,我才不會去猜測你的行程了。

      接下來,王安石就更放開想象了:一旦見面了,晚上我們同床抵足而談,白天我們一起吃著粗茶淡飯。但這樣簡單的快樂什么時候能實現(xiàn)呢?我為此想得形容憔悴啊。

      我不知道大家對王安石這一番真情表達(dá)有什么體會,反正顛覆了我此前對他的印象。我總以為他是一個大政治家,智商肯定高,但讀了這詩,我才發(fā)現(xiàn),王安石的情商也過人。原來曾鞏在王安石心目中有這么高的地位。

      關(guān)系這么好的朋友也會產(chǎn)生矛盾嗎?回答當(dāng)然是肯定的。因為能力突出,王安石不斷地得到他人的推薦,他當(dāng)然也不斷地拒絕,但有的時候是無法拒絕的。譬如至和元年(1054),34 歲的王安石在歐陽修等人的一再推薦下,出任群牧判官,負(fù)責(zé)管理國家公用的馬匹,這個職位現(xiàn)在大家覺得可能不怎么樣,但在交通、戰(zhàn)爭等多方面都需要馬匹的情況下,這個位置其實是很重要的。

      中間的經(jīng)歷我把它跳過去。

      時光匆匆,轉(zhuǎn)眼到了熙寧年間,王安石深受宋神宗寵幸,宋神宗雖然在熙寧元年(1068)就想讓王安石擔(dān)任參知政事,但遇到了阻力。到了熙寧二年(1069),宋神宗還是排除阻力,讓王安石走馬上任參知政事一職。熙寧三年(1070),擢拔王安石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權(quán)同宰相。宋神宗真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當(dāng)時國家的內(nèi)政外交,幾乎事無巨細(xì)都會征求王安石的意見,王安石當(dāng)然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王安石的意見又往往被宋神宗認(rèn)同并采納。

      在宋神宗的強(qiáng)力支持下,王安石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變法的范圍涉及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等多個方面,核心思想是效法古代堯舜治國的經(jīng)驗,精簡官職,改革軍事,尤其是通過一系列措施來提升國家的經(jīng)濟(jì)實力。宋神宗與王安石應(yīng)該都很清楚,在當(dāng)時的情況下,要讓國家走出長期以來國力不振、受人欺負(fù)的局面,就得來大動作,大動作才能有大效果。但大動作也必然會動到許多人的奶酪,所以王安石受到的質(zhì)疑和批評幾乎伴隨著熙寧變法的全過程。王安石是一個非常堅定的人,是那種想定的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的人。但在他政敵的眼里,他卻是一個剛愎自用、聽不進(jìn)任何意見的執(zhí)拗、狂妄之人。

      王安石與別人的矛盾,我就不去說了。我要說的是,這么一種鋪天蓋地大范圍的改革,曾鞏先是著急,接著是提意見,而這個時候熱血沸騰的王安石哪里會聽得進(jìn)去意見呢?所以有一次曾鞏直接去見王安石,陳述了自己的種種政治理念。簡單來說,曾鞏主張先教化,再變法,而且要給教化以時間。他直言批評王安石有操之過急甚至盲目的地方。而王安石認(rèn)為建立法度才是維護(hù)國家發(fā)展的當(dāng)務(wù)之急。兩人說著說著,幾乎吵了起來,王安石慷慨陳述自己的變法大志,曾鞏一一細(xì)說變法弊端。兩人這樣自說自話,最后注定是不歡而散了。

      從王安石住地回到家中,曾鞏想起此前兩人如此親密友好,而現(xiàn)在推心置腹的話,王安石卻一句也聽不進(jìn),郁悶之中,就寫下了一首《過介甫偶成》:

      結(jié)交謂無嫌,忠告期有補(bǔ)。

      直道詎非難,盡言竟多迕。

      知者尚復(fù)然,悠悠誰可語。

      這首詩寫出了曾鞏滿懷的失望和困惑。為什么這么說呢?他當(dāng)初去找王安石,當(dāng)然是從國家發(fā)展的方向來說,但也未嘗沒有為王安石個人考慮的成分,他其實很擔(dān)心王安石因為過于激烈的改革而給他個人帶來毀滅性的災(zāi)難。但王安石即使面對曾經(jīng)最為知心的朋友的忠告,也完全聽不進(jìn)去。因為在王安石看來,在變法的關(guān)鍵時期,退一步也許就潰不成軍,無法收拾,所以勇往直前是必須的。曾鞏就困惑了:我們曾經(jīng)是無所不談、相知甚深的朋友,我提出忠告就是為了你的變法更有序更合理,產(chǎn)生更大更好的效果。我是直言相告,不是故意指責(zé),結(jié)果呢,你把我的推心置腹認(rèn)為是故意觸犯你的尊嚴(yán)。我們曾經(jīng)是那么好的朋友尚且如此隔膜,談不攏,這世上還有誰能讓我說點真心話呢?

      看得出來,倒不是曾鞏的意見沒被聽講去,他覺得委屈,而是作為曾經(jīng)最好的朋友,如此不理解自己,這才是曾鞏最大的委屈所在。

      這邊曾鞏深感委屈,那邊王安石也感到委屈。別人不支持不理解也就算了,你曾鞏可是我最好的朋友,怎么也如此不理解我呢?王安石讀了曾鞏的詩,也同樣把自己的困惑寫給了曾鞏。其《寄曾子固》詩說:

      斗粟猶慚報禮輕,敢嗟吾道獨難行。

      脫身負(fù)米將求志,戮力乘田豈為名?

      高論幾為衰俗廢,壯懷難值故人傾。

      荒城回首山川隔,更覺秋風(fēng)白發(fā)生。

      我先說一句,王安石的詩歌確實寫得比曾鞏要好。這里有兩個典故要先說一下:第一個是“斗粟”,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漢文帝的弟弟淮南王謀反失敗,在被押解的路上絕食而死。當(dāng)時人就覺得兄弟之間如此無情,所以作了一首歌諷刺這事:

      一尺布,尚可縫;

      一斗粟,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再短的一尺布,也可縫衣;再少的一斗粟,也可以舂米;而兄弟兩個人,卻不能相容。第二個是“負(fù)米”,出自《孔子家語》。子路見到孔子,孔子見子路的神情很悲傷,問子路怎么了,子路說:“以前父母健在的時候,我經(jīng)常自己吃點粗劣的食物,把米背給百里之外的父母吃,那時的我多快樂啊,而現(xiàn)在父母都去世了,想再這樣背著米去送給父母也不可能了,所以想想就傷心?!?/p>

      弄清楚這兩個典故的意思,理解這首詩歌就不難了。王安石說:我們兄弟之間現(xiàn)在不和,但我很慚愧不能報答你的深情厚誼,我也不能不感嘆我的這一整套變法主張遭到各方反對,無法推行。其實我原來的志向并不是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就是想能安安靜靜地陪侍在父母身邊好好盡孝,像孔子當(dāng)年那樣當(dāng)個乘田,管管小地方的畜牧業(yè),也是我的志向,我哪里是為了大名才來做一番大事呢?我提出的主張因為超出了世俗的想象,觸動了他們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守舊派的大力抵制;而我滿懷的壯志也很難得到老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想抬頭看看遠(yuǎn)處滿目荒涼、毫無生氣的城市,卻被山川阻隔了。蕭瑟的秋風(fēng)中,我也頭發(fā)斑白了。

      王安石寫了自己已趨老境,變法也讓自己身心疲憊,早已無心大刀闊斧地去做了。只是這一番心跡,作為多年的朋友不能理解,還是讓自己深感悲涼的。

      大家看到?jīng)]有,這兩個人都有委屈。為什么會特別委屈呢?因為他們都把對方當(dāng)作自己最好的朋友,所以最好的朋友如果在關(guān)鍵時候不能互相理解,心里委屈的感覺就會特別強(qiáng)烈。所以我覺得曾鞏與王安石越是表達(dá)對這一時期兩人關(guān)系的失望,越可見他們對對方的重視程度。

      我還是覺得有點可惜,為什么呢?當(dāng)王安石在京城掀起變法浪潮的時候,曾鞏與他共處一地的時間太短了。熙寧元年王安石從江寧入京擔(dān)任翰林學(xué)士,當(dāng)時曾鞏正在京城擔(dān)任館閣??钡嚷?,但第二年二月,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同年六月,曾鞏就通判通州了,兩人在京同官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一點,然后曾鞏在外一待就是十三年,當(dāng)神宗元豐三年(1080)曾鞏回到京城的時候,王安石已經(jīng)被罷相,退居金陵了。因為在王安石支持變法之初,曾鞏就比較激烈地反對,所以此后十多年王安石兩度為相,雖然提拔了許多人,但知道曾鞏的政治主張與自己不合,也無法來推薦他。從王安石這邊來考慮,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王安石推行的變法是一場席卷全國的大變革,他需要的是支持,是同心協(xié)力和推波助瀾。關(guān)于變法的弊端他不是不知道,但他更知道維持大局的重要性。

      在那樣一種聲勢浩大的變革中,王安石所有的精力也都放在政治上面,他幾乎冷落了所有的朋友,不僅是曾鞏一個人。在性格上,王安石真是“安如磐石”,而曾子固也是“固若金湯”,這樣兩種性格,意味著在當(dāng)時誰也不會退步。再加上政治觀念的差距,導(dǎo)致他們十多年間幾乎沒有什么來往。

      元豐六年(1083),63 歲的王安石已經(jīng)退居江寧五年了,當(dāng)年的政治風(fēng)云早已在他的心里煙消云散了,性格不再執(zhí)拗,心境也趨于平和。王安石已經(jīng)基本改掉了早年躁進(jìn)的性格,平和隨意了很多,當(dāng)然這也是生活教會了他這一點。據(jù)說王安石晚年住在金陵的鐘山腳下,出入都坐驢,有人去拜訪王安石,見一個小卒正牽著驢外出,那人就問:“相公這是要去哪里呢?”小卒回答說:“這就難說了,如果牽著驢的小卒在前,那就聽小卒的;如果小卒在后面趕著驢,那就聽驢的。完全隨意的。在外面也是高興走就走,想停就停。隨身帶兩本書,有空就翻兩頁。用一個布袋裝了十多塊大餅,相公吃好了,就將剩下的給小卒吃,小卒吃不完的就給驢子吃。完全是隨心所欲啊?!保▍⒁娡蹯枺骸都咨曷勔娊洝罚┩醢彩倪@種行為如果發(fā)生在他當(dāng)宰相主持熙寧變法的時候,肯定是不可想象的。

      王安石也有了足夠的時間反思他與曾鞏的關(guān)系,內(nèi)心里當(dāng)然會泛過一絲不安甚至愧疚,畢竟曾鞏當(dāng)年稍顯激烈的意見,其實也充滿了對自己個人安危的關(guān)懷。來到江寧的曾鞏已經(jīng)是在重病之中,奄奄一息,一開始還能簡單交談幾句,但后來已經(jīng)無法開口說話了。王安石還能為這一生中最珍貴的摯友做點什么呢?他能夠做的也就是天天去看看,天天去陪陪他。他從曾鞏的頻頻點頭和充滿溫情的眼睛里,讀懂了這么多年,友情其實從未遠(yuǎn)離。

      ① 參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十。

      ② 《說郛》卷四十九曾紆《南游記舊》。

      ③ 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xué)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钡廴恢?。呂公著嘗告神宗,以鞏為人行義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猜你喜歡
      曾鞏晏殊變法
      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詩意翻變法
      中華詩詞(2021年2期)2021-12-31 07:57:58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晏殊換題
      晏殊的忘年知音
      基樁檢測中的靜載試驗法與高應(yīng)變法的應(yīng)用探討
      曾鞏生平
      美文(2018年20期)2018-10-23 05:52:30
      晏殊換題
      四月,是你的謊言
      曾鞏猜字
      商鞅變法的是與非
      公民與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35
      志丹县| 庆城县| 乌兰浩特市| 建宁县| 铁力市| 长寿区| 兴义市| 大冶市| 库尔勒市| 稷山县| 龙岩市| 新绛县| 桂平市| 原平市| 武强县| 贺州市| 辽阳县| 东兰县| 乌拉特后旗| 平度市| 合江县| 礼泉县| 新竹县| 四平市| 潢川县| 罗甸县| 库尔勒市| 阜城县| 凤冈县| 即墨市| 育儿| 敦煌市| 延长县| 图们市| 墨脱县| 宜州市| 鹤岗市| 昆山市| 顺昌县| 西和县| 巩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