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析宋代江西籍詩人筆下的廬山景觀

      2023-04-05 14:05:17胡鐘月
      牡丹江大學(xué)學(xué)報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廬山詩人

      胡鐘月

      (福建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nèi),有“人文圣山”之美稱,獨枕長江,臨近鄱陽湖,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多樣。古代文人歷來對廬山的書寫絡(luò)繹不絕,宋代廬山詩歌數(shù)量更是蔚為可觀,胡迎建認(rèn)為,“廬山景觀詩作的多少,與其交通、開發(fā)程度、居住條件大有關(guān)系”。[1]邱美瓊指出,“據(jù)《廬山歷代詩詞全集》統(tǒng)計,流傳至今的宋代廬山詩有1605首”“留存有廬山詩的作者近300人”。[2]對于江西本地文人而言,親自游覽廬山多了一份便利。他們筆下的廬山詩歌,則承載著一份特殊情感和地域情懷。通過檢索鄭翔、胡迎建主編的《廬山歷代詩詞全集》第二、三冊“宋詩卷”部分,可以得知宋代描寫廬山詩歌的江西籍詩人共70位,留存下來的廬山詩有400余首,其中創(chuàng)作數(shù)量較多的詩人有:歐陽修(6首)、彭汝礪(7首)、蕭立之(8首)、王安石(8首)、孔平仲(10首)、劉攽(10首)、王阮(13首)、楊萬里(17首)、黃庭堅(27首)、李彭(29首)、釋德洪(50首)、孔武仲(52首)、朱熹(76首)等。筆者基于這些詩歌進(jìn)行分析,發(fā)現(xiàn)宋代江西籍詩人筆下的廬山景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廬山山水

      吳宗慈在《廬山志·自序》中對廬山評價頗高,“夫國內(nèi)名山多矣,其歷史悠遠(yuǎn),繁賾而延綿,至數(shù)千年不絕者,蓋莫匡廬若。”[3]廬山歷史悠久,山水俊秀,從古至今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到此一覽大自然之壯麗景象,以景色描寫為主的詩作也迭出不窮。江西籍詩人將廬山這一地域性標(biāo)志景觀引以為豪,這既與宋代江西人才輩出有關(guān)聯(lián),也與廬山深遠(yuǎn)的地域文化密不可分。他們筆下的廬山,或磅礴大氣,或清秀俊美,或著筆于俊秀之外的險峻一面,既有對廬山的整體描繪,也有將筆力集中于廬山的某一局部自然景觀,歌山頌水,潛在地促進(jìn)了廬山詩歌的發(fā)展,提高了廬山山水的聲望。

      首先是對廬山的整體描繪。其一,宋代江西籍詩人善于以組詩的形式總寫廬山。在廬山活動著述中貢獻(xiàn)巨大的江西籍代表人物是南宋時期的鴻儒朱熹,他作為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不僅振興了白鹿洞書院,還創(chuàng)作了組詩《奉同尤延之提舉廬山雜詠(14首)篇》《山北紀(jì)行十二章章八句》(12首),既有對廬山自然景觀的描寫,也有對當(dāng)?shù)厝宋娘L(fēng)貌的刻畫。除此之外還有李彭《廬山道中》(8首)、《客廬山道中寄中上座》(3首)、孔武仲《入山》(3首)《山間》(3首)、趙蕃《從元衡借廬山記偶成》(3首)、釋德洪《廬山雜興》(6首)、王炎《陳推官幽居十詠》等,這些組詩或凸顯廬山奇險峻秀,或描繪廬山高聳入云,氣勢磅礴,或借廬山之景尋求心理慰藉,抒個人之感,皆是對廬山的總體觀照。其二,描繪視角極其豐富,在寫作視角上或仰觀,或俯視,或遠(yuǎn)望,或舟行長江、鄱陽湖,于江上觀山,于湖中見影,或在山巔觀水,亭中觀泉,由遠(yuǎn)及近、從上至下。于舟中遠(yuǎn)望的,如“翠色蒼茫杳藹間,舟人指點是廬山”[4](彭汝礪《船中見廬山》)、“昨日山南身歷遍,今朝山北舟中看”[4](楊萬里《過江州岸回望廬山》)等。其三,他們眼中的廬山風(fēng)貌,春秋四季,各有千秋。李彭《廬山道中見梅花》一詩刻畫了廬山春季的梅花美景;楊萬里《宿四望山下望廬山》于春雨中遠(yuǎn)眺廬山;曹彥約《望廬山》寫作季節(jié)為秋季;黎廷瑞《送族兄太初再游廬山》則用手中彩筆描繪出一幅秋季廬山云雨圖。望見雪后廬山的,有李彭《對雪有懷廬山道中》和羅公升《雪后望廬山》。

      其次,還有文人將視野轉(zhuǎn)向廬山諸峰和瀑泉水潭,注重刻畫廬山山水之美。同樣詠一座峰,不同詩人的側(cè)重點亦不盡相同。以香爐峰為例,黃庭堅《香爐峰》一詩通過視覺、嗅覺的方式,凸顯出香爐峰上有一座文殊師利塔,而歐陽修在《送曇穎歸廬山》中交待了他到訪廬山的目的、時間和見到香爐峰時的情形。早年他被貶至湖北宜昌,泛舟水上時見到了夏季的香爐峰,云霧飄緲,若有若無。而此次秋冬之際他再訪廬山,秋日明朗,見到的香爐峰卻是鮮艷翠綠。至于雙劍峰,宋祝穆《方輿勝覽》卷十七記載了其位于開先院南面。朱熹以組詩的形式吟詠此境,《廬山雙劍峰》二詩其一云:“山神呵護(hù)寶云遮,儼若騰空兩鏌铘。光彩飛名鎮(zhèn)千古,望中肝膽落奸邪?!逼涠骸半p劍峰高削玉成,芒寒色淬曉霜清。腦脂壓眼人高臥,誰斬天驕致太平?!盵4]二詩前兩句皆展現(xiàn)了此峰的獨特風(fēng)采,后兩句則斥責(zé)朝中奸臣,表達(dá)了詩人對中原統(tǒng)一、天下和平的渴望。此外,宋代江西籍詩人筆下提及到的廬山峰谷還有錦繡谷、五老峰、鶴鳴峰、九霄峰、獅子峰、紫霄峰等。

      山中有水,水傍山生。由于巖層斷裂的緣故,廬山不僅有雙崖對峙,深淵如境,還有清泉分流,群籟競奏。如被譽(yù)為“廬山第一奇觀”的三疊泉,明末清初人屈大均《三疊泉操》小序言:“文公初見此泉,嘗繪為圖,傳京師,所謂‘五老新瀑’者是也?!盵5]贊同三疊泉乃朱文公所辟這一說法。此泉位于五老峰背面,九疊屏側(cè)面,垂而為瀑,遇大盤石而三跌,形成三疊,故名。李白曾有“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銀河倒掛三石梁”[6]句(《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此處的“三石梁”指的應(yīng)是三疊泉。朱熹當(dāng)年在南康軍任浙東提舉,離開后才知道此泉,故作《與黃商伯陳成和諸君書》以示不得見之嘆惋。江西籍詩人中,劉過有《觀三疊泉》一首:

      五老峰北嵯峨顛,龍泉三疊來自天。

      只因開辟便有此,山云蔽護(hù)經(jīng)歲年。

      一朝何事失扃鐍,樵者得之人共傳。

      欲往從之人憚遠(yuǎn),險溪絕壑窮攀緣。

      初疑霜崩涌天谷,翻若云奔不巖宿。

      散為飛風(fēng)飏輕煙,垂似銀絲貫珠玉。

      隨風(fēng)變態(tài)難盡名,觀者洞駭心與目。

      清寒侵袂心益爽,清甘熨齒手屢掬,

      我欲攬之作玉虹。

      似開九丈錦屏風(fēng),有若插碧金芙蓉。

      笑騎揮斥凌太空,窮源直到天河?xùn)|。[4]

      此泉因山云遮蔽,隱在深澗,被樵者發(fā)現(xiàn)后始得聞名,集險溪絕壑、飛瀑流泉為一體。嚴(yán)冬時節(jié)由于雨水較少,水簾如絲,隨風(fēng)成煙,呈現(xiàn)出輕盈柔美之貌,給人以清寒涼爽之感。湯巾在白鹿書院任教時,寫有《以廬山三疊泉寄張宗瑞》詩,認(rèn)為此泉不遜于谷簾,即被譽(yù)為“天下第一泉”的康王谷瀑布。

      廬山蓮花峰下有一處溪水,因宋理學(xué)家周敦頤晚年移居此處,取舊居濂溪以為水名,故得名“濂溪”?!端问贰さ缹W(xué)傳一·周敦頤》:“周敦頤以疾求知南康軍。因家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營道所居濂溪以名之。”[7]蕭立之《寄題李叔誼蓮峰書院》詩也提到此溪的地理位置,蓮花峰下“卜廬山”。潘興嗣《過濂溪》一詩寫溪水的流向、擊打石塊發(fā)出的響聲以及水波的蕩漾,“一溪東南來,瀲滟翠波走。清響動靈粹,寒光生戶牖”[4]。黃庭堅《濂溪》詩也是類似寫法,從“溪毛”“水清”“溪聲”“水寒”等不同視角觀賞濂溪之美。除此之外,廬山泉水見之于江西籍詩人詩作的還有陳杰《題傅道士鶴鳴泉》、李彭《游石鏡溪》、孔武仲《宿天池》《瀑布》(6首)《臥龍?zhí)丁贰队駵Y亭龍?zhí)丁贰⑨尩潞椤洞雾嵗钌汤峡锷降乐型斐亍?、陳文蔚《天池》、朱熹《游天池》、楊萬里《又跋東坡太白瀑布詩示開先序禪師》、王韶《東林泉》等。

      二、寺廟道觀

      廬山不僅有著雄奇險秀的山水風(fēng)貌,其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傳統(tǒng)和寺廟道觀的繁榮,也傳遞出廬山地域兼容并包的人文精神。在宋朝的歷史長河中,廬山宗教興盛,寺廟宮觀多達(dá)數(shù)百所,并打破了朝時寺廟多在山北、宮觀多在山南的布局,遍布峰谷。北宋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贈居訥》有“五百僧中得一士”句側(cè)面反映出當(dāng)時僧人眾多的現(xiàn)象。宋代葉問義《廬山太平興國宮采訪真君事實》和鄭樵著錄《廬山南陵云精舍記》等寺院道觀專志的出現(xiàn),也反映出當(dāng)時廬山寺觀數(shù)量的繁多和規(guī)模的宏大。[8]

      首先是對佛寺的描寫,東西林寺、棲賢寺、開先寺、落星寺、石鐘寺、圓通寺、惠日寺等多有涉及。北宋蘇軾曾有《題西林壁》,黃庭堅有《東林寺》(2首),使得東西林二寺聲名遠(yuǎn)播。東林寺作為廬山佛教名寺,于晉太元中時期由慧遠(yuǎn)法師在江州刺史桓伊資助下建成。唐會昌三年寺廢,大中三年復(fù)修。宋改名太平興國寺。宋代江西籍詩人中,劉過、王阮、陳杰、夏竦、曾致堯、汪藻等都寫過與東林寺有關(guān)的詩歌,以西林寺為題的有危固《送僧歸西林院》一首,而蕭立之《東西林》(2首)先言東西林二寺,再描繪出寺周的建筑和自然環(huán)境。

      棲賢寺,亦為廬山佛寺,坐落在江西省星子縣廬山南麓棲賢大峽谷,據(jù)《廬山志》卷五記載,該寺左依石人峰,東臨棲賢谷,北距牯嶺,南距星子縣城約二十里左右,還提到了寺廟的命名者和創(chuàng)建者并非一人,“寺為唐李渤曾讀書處,以渤故謂之‘棲賢’。然寺之創(chuàng),赤眼禪師始。”[3]王安國作有《游廬山宿棲賢寺》,楊萬里有《宿廬山棲賢寺示如清長老》一詩,由此可見棲賢寺不僅是僧人修行圣地,也為游人提供住宿服務(wù)。

      另外,開先寺,系“廬山五大叢林”之一,南唐李璟將其廬山書堂舍為寺廟,并取開國先兆之意,故名。清康熙皇帝南巡,手書“秀峰寺”匾額賜給寺僧超淵,因此又稱作秀峰寺?!缎煜伎陀斡洝分杏涊d了開先寺的位置,“蓋廬山形勢……右峙者,則鶴鳴峰也,開先寺當(dāng)其前。于是西向循山,橫過白鹿、棲賢之大道,十五里,經(jīng)萬松寺,陟一嶺而下,山寺巍然南向者,則開先寺也?!盵9]認(rèn)為該寺位于廬山南麓鶴鳴峰下。王阮有《入山遇雨宿開先寺》(2首),詩人因天氣原因在開先寺留宿,一睹秀美山峰和高懸飛瀑,幸得“浮生半日閑”。李彭《宿開先》一詩先言開先寺周邊環(huán)境,再生發(fā)議論,用字錘煉精研,善于用典。

      其他如黃庭堅《題落星寺四首》、王阮《題落星寺》、黃敏求《游落星寺》、王安石《落星寺》、黃彥平《石鐘寺》(2首)、蕭立之《圓通寺》、夏竦《崇勝寺》、孔武仲《歸宗寺》《惠日寺》(2首)等詩以廬山某一寺廟為題,借寺周景物抒個人議論及感悟。

      其次是江西籍詩人廬山詩歌中有關(guān)山中道觀的記載。白鶴觀,廬山著名道觀,位于廬山五老峰下,今名為承天觀?!稄]山記》卷三云:“由白鹿洞三里至承天觀,舊名白鶴觀。……大歷中道士劉玄和、何子玉居焉?!盵10]虞集《白鶴觀記》也提到,“廬山五老峰前白鶴觀者,唐開元道士劉混成故居?!盵11]同樣描寫白鶴觀,但孔武仲和黃庭堅二人抒寫的側(cè)重點卻各異,試比較之:

      洞天人遠(yuǎn)矣,琳館有遺蹤。愿棄人間事,優(yōu)游慕赤松。(孔武仲《白鶴觀》)[4]

      復(fù)殿重樓墮杳冥,故基喬木尚崢嶸。銀河不改三千尺,鐵馬曾經(jīng)十萬兵。華表故應(yīng)終化鶴,謫仙未解獨騎鯨。林泉一二兒童舊,白發(fā)衰顏只自驚。(黃庭堅《白鶴觀》)[4]

      兩首詩或直用典故,或化用道家中的仙境傳說??自娭小岸刺臁薄傲震^”二詞,皆為道教稱神仙的居處,是宮殿、道院的美稱。按晉葛洪《神仙傳》,“赤松”相傳為晉代得道成仙的皇初平。黃詩中“化鶴”一詞在中國道教文化中是成仙的象征,“騎鯨”則化用《文選·揚雄<羽獵賦>》“乘巨鱗,騎京魚”句,無不透露出詩人對隱遁游仙的向往。但有所不同的是,受到廬山道教文化的影響,孔詩側(cè)重于表達(dá)拋棄塵俗、游仙慕仙之情思,黃詩更側(cè)重于通過對比舊人舊物抒發(fā)時光流逝、今不如昔的唏噓之懷。

      宋代江西籍詩人詩歌中吟詠的廬山道觀還有簡寂觀、太平觀、尋真觀、康王觀等。簡寂觀,位于白云峰下,《廬山記》卷三山南篇載,“由先天至太虛簡寂觀二里,宋陸先生之隱居也。先生名靜修,吳興東遷人?!n謚簡寂先生,始以故居為簡寂觀?!盵10]提到該寺是道教名人陸靜修的隱居舊地。其地理位置,據(jù)《太平寰宇記》載,該寺位于江州東南一百四十里處。在宋期間,江西籍文人對簡寂觀作詩者甚多,如李彭《云薌閣為簡寂賦》《游簡寂觀》、釋德洪《游廬山簡寂觀》(3首)、鄧剡《簡寂觀》、金君卿《書簡寂觀》等。

      此外,據(jù)《夢溪筆談》記載,廬山太平觀乃九天使者廟,建于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改名通元府,宋太宗時改名太平興國觀,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又改名太平興國宮”[12]。此觀位于廬山圣治峰正前方,宋代江西籍詩人常以“太平興國宮”“廬山太平宮”為題,比較有代表性的如王阮《廬山太平宮》、張漢彥《題太平興國宮》和李受《題太平興國宮》。尋真觀位于廬山五老峰之北屏風(fēng)疊,相傳為女道士蔡尋真和李騰空修道居住的山洞,王阮作《尋真觀》一首,孔武亦有《尋真觀》詩以紀(jì)念之。康王觀,原名景德觀,今已俱廢,李彭有《宿康王觀》《重過康王觀》兩首,可見至宋朝時此觀尚存。

      總的來說,寺廟道觀的修建,不僅推動了廬山佛道宗教文化的發(fā)展,“為道教在山林的發(fā)展和傳播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13]“廬山佛教寺廟為廬山增加了景觀,廬山儼然成了一處可居、可游、可觀的佛教圣地和佛教風(fēng)景名勝區(qū)”[[13]],還為到此游歷的文人提供了住宿場所和觀賞佳地,兼?zhèn)鋳蕵?、宗教和?jīng)濟(jì)功能。

      三、先賢遺跡

      廬山風(fēng)景秀美、歷史悠久,大量名人學(xué)者來到廬山或隱居,或求學(xué),或訪仙,或游歷,所到之地因他們而成為名勝景觀,所居之所因他們而形成先賢遺跡。宋代江西籍詩人筆下的先賢遺跡主要有白鹿洞書院、李氏山房和匡廬先生廟。

      白鹿洞書院,位于五老峰南麓,始建于南唐,為紀(jì)念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李渤而建,由朱熹重建并訂定《白鹿洞書院學(xué)規(guī)》。至于書院名稱,源于唐貞元年間李渤在此隱居讀書時,養(yǎng)了一頭極通人性的白鹿,加之地勢低凹,俯視似洞,故稱之“白鹿洞”。兩宋時期書院講學(xué)之風(fēng)大興,書院教育盛行,宋代全國書院共711所,江西排在第一位,有160所書院,是宋代興學(xué)最早、學(xué)校數(shù)量最多的地區(qū)。作為宋代四大書院之首,白鹿洞書院成為了江西籍詩人筆下一處重要的廬山景觀。朱熹《白鹿洞書院》提及該書院位于郡城東北十五里,詩中表達(dá)了對先賢的追憶和懷念。

      至于李氏山房,根據(jù)《宋史》記載,李氏山房原為廬山五老峰白石庵僧舍,后為南康建昌人李常名舍,內(nèi)藏抄書九千卷,供人閱讀。朱熹《楞伽院李氏山房》《次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韻》、孔武仲《李公擇山房》《李公擇山房》(2首)即為李公擇作。另外,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jié)廬于此,故廬山又稱作“匡廬”。《廬山記略》云:“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際,隱遁潛居其下,受道于仙人而共嶺,時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盵14]金君卿作《題晉匡廬先生廟》,通過今昔對比,追憶最早開山之人匡俗先生,傳遞出昔日“六國興來佛事多”而今“古隱荒涼”的感慨。危固有《廣福院》一首,此院又稱作“匡君廟”,位于廬山西麓,用于祀奉匡俗。

      四、動植物景觀

      據(jù)《廬山典籍史》載,《廬山續(xù)志稿》“共收錄廬山植物1473種,是廬山歷史上有關(guān)植物種類最多的一個目錄”[8]。廬山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復(fù)雜多樣的地理環(huán)境、多云多雨的氣候條件和溫和濕潤的自然氣候,為廬山保存了大量的動植物種類,當(dāng)?shù)刂脖幻?,花草芬芳,物產(chǎn)豐富。江西籍詩人們在詩歌中對廬山動植物也常有提及,雖少專篇詩作,但足以窺見廬山有著豐富多樣且獨具特色的動植物資源。他們詩中的廬山動物意象主要包括猿、鶴等,如“滿川風(fēng)月今誰主,猿鶴哀鳴蕙帳空”[4](韓淲《望廬山 其一》)“柴車竟不返,鸞鶴空遺音”[4](朱熹《簡寂觀》)中的“猿”“鸞”“鶴”,“白鶴唳松梢,青燈覢巖竇”[4](袁陟《宿簡寂觀》)中的白鶴等。值得一提的是,“不同詩歌中的相同意象所指也不盡相同”[15],江西籍詩人從動物的叫聲、顏色以及所處的季節(jié)等不同角度表達(dá)出他們或向往歸隱、或試圖求仙、或凄涼悲苦的不同心境。

      另外,提及到的廬山植物意象主要包括松、菊、瑞香花等。如“人行萬松里,路過九江來”[4](王庭圭《廬山道中寄送聶名世》)“松菊還同昔人好,山川復(fù)似向時新”[4](劉敞《送劉中允渙年五十馀以穎上縣令致仕卜居廬山》)中的松樹、菊花,“聞?wù)f仙花玉染紅,別留春色在壺中”[4](李覯《和天慶觀瑞香花》)“靈根聞是花中瑞,可憐亦肯乘春開”[4](釋德洪《瑞香花》)“御水泱泱繞禁闈,碧蘆紅蓼轉(zhuǎn)相宜”[4](孔武仲《碧蘆蓼花在天慶觀》)中的瑞香花、紅蓼等,或?qū)崒憦]山自然環(huán)境,或?qū)ⅰ白匀灰庀笞鳛橹付ㄌ囟ㄇ楦械恼Z言符號”[15],景中有情,借物抒懷。

      五、結(jié)語

      古人有云“匡廬奇秀,甲于天下山”,廬山地域奇峰飛瀑,寺觀林立,先賢輩出,物產(chǎn)豐富。它由山而名,由水而通,由寺觀而顯,由文人墨客而雅。廬山的自然人文景觀,為江西籍詩人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源泉和素材;而他們對廬山的吟詠,則為歷史悠遠(yuǎn)的廬山詩歌長卷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猜你喜歡
      廬山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8期)2023-08-24 08:53:14
      遇見一名詩人
      廬山 牯嶺!Cooling!
      望廬山瀑布(外二首)
      黃河之聲(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2
      做一次廬山客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廬山
      毛澤東登廬山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11-25 10:35:17
      抚顺县| 横峰县| 博爱县| 武功县| 吉木乃县| 婺源县| 辽源市| 四川省| 收藏| 安顺市| 万荣县| 永泰县| 巨野县| 隆德县| 温州市| 临漳县| 介休市| 军事| 新民市| 香港 | 宁明县| 亚东县| 新竹市| 图木舒克市| 嵊州市| 精河县| 江永县| 沿河| 精河县| 常宁市| 施甸县| 闽侯县| 西平县| 桃江县| 射洪县| 余庆县| 静乐县| 岑巩县| 西安市| 陇西县|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