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愛紅
老張自己本身也是書法家,當書看不下去,文章寫不成的時候,往往寫寫字,不是耗磨時間,是作小小的休息,是從另一個角度對這個世界進行思考。老張對書法家的感受源自一位家鄉(xiāng)的老朋友,那人喜歡寫字,實際是一位院校的老師,教授的內(nèi)容肯定不是書法。老張每次問他的時候,他總是支支吾吾。權且叫他書法家就是了,暗含著幾分嘲弄的意思。其實,沒有幾個人能夠看上他寫的字。老張還是小張的時候編過一本報告文學集,請書家題寫過書簽。這個事情書家要感謝小張,因為題簽者一大把,小張看得起他,而他還不到題簽的資格。書家受命自然樂此不疲,一連寫了好幾條,供選用。書家對自己的愛好很是得意,也以書家學者自居,張卻認為這是輕浮,夸夸其談。他們雖然有所交際,總共也沒見幾次面。他們在一起本能夠干點事情,也想干點什么事兒,但沒有善始善終。
老張說,浙江某的字寫得好。書家道,某是他朋友。老張的眼睛亮了。書家解釋說,他跟某亦師亦友。老張言,近水樓臺先得月。書家善解人意地說,你給吾寫篇文章。寫文章不難。并且發(fā)表了。還要發(fā)表?你熟悉的刊物多,發(fā)表還是難事?好!發(fā)表就發(fā)表。書家這才說,我讓某給你寫幅字。老張寫了文章也刊登發(fā)表了,滿心歡喜捧到書家面前。書家好像早有準備,果然拿出某寫的字,是一幅四尺開三的豎幅,題有上款,豁然寫著老張的大名。老張驚喜。書家說,某的這樣一幅字一般要一千元,還不一定給寫,你就拿三百元吧!老張的頭一下就大了。書家出人意料,讓老張措手不及,似乎挨了一悶棍,一時竟沒了反應。你倒是給他分辨呀,你們不是有口頭協(xié)議嗎?題著上款怎么能成為買賣品?再說書畫還未進入市場期,書家與某關系密切,求某給朋友的朋友寫幅字難道不是舉手之勞,友情舒展否?老張每月的工資不過百元,所有的家當不知能買某幾幅字,老張的臉憋得鐵青,只說一句你看我沒帶那么多錢等以后再說吧,便匆匆與書家道了別。出門的時候書家還說,這字我給你留著哈。老張想說你別給我留了,但嗓子眼里像涌出了痰想應和卻出不了聲。張心想,小張啊小張你都交了些什么朋友啊。
忘了是什么場合上了,這兩位老朋友在老家還見過一面,一定是姓張的幼稚,還提到某寫的那幅字。書家坦然一笑說,叫你要你不要早叫人以更高的價兒拿走了。在這里,拿可不是白搶白奪,是拿了錢的意思。張覺著哪里不對勁兒,喉嚨里只發(fā)出沉悶的喔喔聲。張越想越別扭,字上明明寫著我的名字呢,這等于說把我給賣了。水漲船高,后來,某的潤格上去了,張不但不究書家,反而自責沒有前后眼。
多年后,張去北京發(fā)展,立住了腳;書家卻南下到了南京,當了教授。正所謂山也轉水也轉,機緣巧合,兩位老朋友相遇在北京,完全是他鄉(xiāng)遇故交的喜悅之情,不愉快的事情好像從來沒有發(fā)生過。張熱情約書家到家里做客,書家參觀了張居住生活的環(huán)境禁不住嘖嘖稱羨,大為贊嘆。一進張門的時候,書家看見屏風上的一幅字說,這怎么是我寫的,湊近了一看又搖搖頭說不是,字系張的手跡。張多少有點沾沾自喜。書家知道,張原來并不寫字。張很興奮,他帶著書家樓上樓下,里間外間轉了一個遍,包括臥室還有廁所,連自己的保險柜都打開了。書家說,張?zhí)珔柡α?,廁所里掛的都是理事一級的畫,看來北京才是文化人的樂園。張說,你怎么反其道而行之呀?書家說,一言難盡!張說,趕快來北京吧!書家眼珠瞪得渾圓說,我有此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可惜不得要領,至今沒有如愿,你的成就這么大,相信你的關系定然少不了,快幫幫愚兄吧!張說,我有什么成就?書家說,你認為我看不出來嗎?老張可受不了奉承,他像煞有介事地問,你想去哪?那語氣像個部長。書家說,只要是文化部門哪里也成,最好與書法有關。老張說,你真是一個書癡。書家說,如果你把我的事情給弄成了,我送你一幅劉墉的真跡。老張說,我可不敢要劉墉的墨寶,你如果能找到某當年寫的字,我當感激不盡。書家愣了一下說,那好說好說,即使找不到我讓他再給你寫,寫多少也成。老張說,某現(xiàn)在所寫我這里到有,我與他也已相識,只是某今非昔比。當然,某的才華已經(jīng)得到大家公認。
沒有朋友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老張果然為了書家的事情給他找了一位至今活躍在文化界的領導。當時,領導很認真地看了書家的資料說,他是北方人怎么去了南方呢?他的書法在南地不太占優(yōu)勢呀。老張答,所以他想到北京。領導非常明確地說,他恐怕不能有這個想法,不是我不幫他,是我這里一個進京的名額都沒有。您看哪里還有?我孤陋寡聞,哪里也沒有。老張千恩萬謝,悻悻而去。他心想,為了朋友自己也算盡力了。老張沒有去想人家領導是怎么看他的。領導口上不說,心里定是想,這個老張如果不是智障,就絕對是一個大傻瓜。
張與書家有一位共同的朋友叫德厚,彼此不知與德厚先生的交情有多深,德厚自然知道但不說。德厚是一位大作家,原來不善書法,后來常有揮灑,大得書名。某日,德厚獲國際大獎,老張的電話卻被打爆了,好像是他獲獎似的,他確實很高興。那天,老張還接到書家的電話。書家說,現(xiàn)在德厚厲害了。老張說,他本來就很厲害。書家問老張,你有德厚的字嗎?老張說,有。多嗎?可以用多來形容。書家問,你說德厚的字多少錢一平尺比較合理?老張說,多少錢也合理,但我覺著一萬元一平尺很適合。書家一聽,仿佛生氣了,他說,德厚的字一萬塊錢一平尺,那讓真正的書法家怎么活呀?老張沒想到書家是這個態(tài)度,只說一萬元一平尺的價格不算高。書家喘著粗氣說,這不是搶錢嗎?!老張說,一個愿買一個愿賣,這難道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
不久之后,老張又接到書家的電話,書家說見到德厚先生了。老張問,在哪?書家說,在北京。北京哪?聚義樓。老張問,你現(xiàn)在哪?書家回答,已回到南京。為見德厚先生是不是專程?還有別的事情,但也可以這么說。老張長舒一口。書家說,德厚先生果然說與你熟稔。老張的嘴里像塞進一個悶葫蘆,欲滑動一下沒有成功。書家說,我當?shù)潞裣壬拿嬲f你了。老張問,說我什么了?書家說,說你是土匪!你怎么能夠這樣說我呢?老張的眼前發(fā)黑,差點沒有暈過去。老張心想,你的事情我確實辦不了,你也不能這樣毀我呀?竟然說我是土匪!真是氣煞人不用償命。老張保持著口腔衛(wèi)生,他不知道是怎樣與書家道別的。
某日,老張見到德厚先生。德厚正處于洛陽紙貴時期,求字者絡繹不絕。德厚問老張,你看我的字多少錢一平尺為好?老張如實回答,一萬元一尺最好。德厚先生說,操作機構給的定位是五萬元一尺。老張說,您的潤格越高我越高興,我只擔心過了這個村沒有那個店,這么多樹葉先摟幾耙子,有了積攢然后再從長計議。德厚不語。老張說,我卻不會壞您。德厚說,知道。老張突然想到書家,書家是鋒利的刀子。老張說,您獲獎那天我與書家妄議過您的潤格,書家向我問過同樣的問題,我也是這樣回答的,您猜書家怎么說?咋說?您的字一萬元一平尺真正的書法家就沒有了活路!這等于斷送了中國書法的前程。德厚先生的身子抖了一下,他大概是笑了。老張問,您到底認識不認識書家。德厚回答,算是認識吧。
老張大概再也不愿意看見書家,他也很長時間沒見德厚先生了。現(xiàn)在,整個書畫市場進入理智與休整期,大概也很少有人與老張爭長論短探討書畫價格問題了。防疫居家辦公期間,老張閑來無事常翻弄箱底,最后變成了整理庫存。老張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藏下了這么多珍貴的物品,多得讓人心煩身疲,簡直就是一個土匪。提到這兩個字,老張禁不住打了一個寒戰(zhàn),他突然想到了書家,他的那位老朋友。只是,書家的感覺比較超前,他的敏感度遠高于老張。這也是書家永遠也無法消除的錯愕之處。老張仰天長嘯,待人應誠,不能有絲毫的不敬,這些還不夠,妄言誑語一句也不能出。否則,與土匪還真沒有很大的區(qū)別。德厚先生德厚也,厚德載物,他取得再高的成就也不足奇。令老張些許安慰的是,他不會左右到德厚先生的判斷。因為,早在幾年前他就看到德厚先生給書家所寫的推薦文章了。就這一點,作為一個文人,你說他傾其所有,也不為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