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姬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第三幼兒園,甘肅甘南 747199)
動畫片是幼兒教育中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不僅對幼兒語言發(fā)展有著積極意義,而且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直觀感受。動畫片豐富的素材可以帶給兒童鮮明的觀感,同時動畫元素的表達也非常貼近幼兒的心理認知。動畫片通過情緒和畫面的渲染可以啟發(fā)幼兒的行為意識,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兒童的語言體系,建立起兒童的語言思維,并不斷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階段是一個人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此階段語言發(fā)展迅速,逐步形成從字到詞、從詞到句的語言能力,在這個階段觀看動畫片學習語言就是最好的方法了。
雖然動畫片在幼兒語言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如果家長沒有多加把控,對幼兒觀看的動畫片沒有經過篩選,給孩子觀看方言型動畫片,或者含有血腥、暴力內容的動畫片則會給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本文將分析一些動畫片在幼兒語言發(fā)展中可能會遇到的不利因素,希望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重視。
如今文化市場非常開放,動畫片的種類各式各樣,然而不是所有的動畫片都適合幼兒語言發(fā)展,能拿來為幼兒進行語言訓練的動畫片數量非常少,而且在這些少量的兒童動畫片中能挑選出優(yōu)秀的、適合幼兒語言訓練發(fā)展的則更少。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一方面,跟我國動畫電影市場的發(fā)展有關,目前電影市場商業(yè)氛圍越來越濃厚,為了迎合市場的口味,動畫電影的制作追求高特效、高票房、高口碑,所以內容設計更加世俗、搞笑、符合廣大影迷口味。動畫電影越來越走向高速運轉的社會形態(tài)下人們消遣的娛樂活動而非精神食糧,動畫電影的教育性體現不足,幼兒動畫電影缺失。另一方面,在現有的幼兒動畫電影中,雖然劇情和臺詞較為簡單,比較符合幼兒語言學習的條件,但是存在劇情設計不合理,臺詞反復、暴力、魔怔等現象,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例如,前幾年特別火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中有綁架、殺羊等鏡頭,劇情設計每一集都是灰太狼又去抓羊,沒有新意。灰太狼的經典臺詞“我會回來的”很多牙牙學語的兒童熟記于心,然而沒有太多的教育性。還有前兩年特別火的《熊出沒》,在光頭強與熊大熊二保護森林的拉鋸戰(zhàn)中,邪惡與正義角色下的故事非常單調,制作方利用暴力來強化和修飾光頭強與熊大熊二的對立關系,片中多次出現光頭強拿電鋸攻擊熊大熊二的場面,熊大熊二采取的反擊措施也是偷竊、下藥、電擊、偷襲等下劣手段,非常不利于兒童的發(fā)展。其在語言方面也是非常暴力、粗俗,“臭狗熊,受死吧”“砍死你”“滾開”“笨蛋”這些詞語經常出現在片中,對兒童語言系統(tǒng)的形成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幼兒階段孩子語言發(fā)音、用詞形成無不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家長在對幼兒動畫片的選擇上應非常慎重。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樣的動畫片,雖然人物形象鮮明飽滿、情節(jié)有趣、畫面制作精良,但是它就不適合作為幼兒語言訓練中的素材。首先,此動畫片中使用方言太多,幼兒對語音本來就沒有形成習慣,四川話與普通話發(fā)音有諸多不同,對幼兒的語言模仿形成了一定障礙。其次,該片中哪吒的人物形象在最開始時負能量爆棚,對幼兒來說不是一個積極正面的引導。他經常脫口而出的“打油詩”朗朗上口,幼兒很容易記住,但是非常不適合幼兒學習和理解。綜上所述,家長對幼兒觀看的動畫片一定要多加把控,不能因為自己覺得好看,或是覺得網上評價高就給孩子看,一定要明白幼兒時期語言學習的特點,根據自家孩子語言學習狀況給他們推薦動畫片。
有些兒童動畫片人物語句的表達非常富有個性,也有一些語法不當的問題,家長如果沒有提前加以規(guī)避,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語法習慣。例如,在動畫片《大耳朵圖圖》中,圖圖放學回家后看到爸爸說的話就有人稱的問題,他說的是“爸爸你回來了”。其實應該是“爸爸我回來了”。還有,圖圖讓別的小朋友給他遞玩具的時候他會說“請把玩具給你”,其實應該是“請把玩具給我”。三歲左右的有一定語言基礎的孩子能分清這個問題,但是孩子喜歡模仿,他們會覺得動畫片段好玩,于是改變正確的用語習慣。長此以往,錯誤的語言習慣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影響他運用正確完整的語言與他人交流。
幼兒階段,孩子沒有穩(wěn)定興趣,注意力較差,且不能保持長時間。動畫片可以憑借其生動趣味性、奇思妙想性、形象直觀等特點,吸引兒童注意力,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語言知識。方言口音重的家庭,很容易將幼兒的用語帶入不規(guī)范發(fā)音,但是動畫片中語言是構成要素,制作者精心設計的臺詞對話為幼兒學習標準普通話營造良好的語言訓練環(huán)境。
幼兒掌握的詞匯數量直接關系到他們能不能說完整的句子。有研究表明:幼兒最初的語言詞匯形成與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大多數來自他們熟悉的、重要的突出物體和事件。他們首先會掌握一些名詞,例如,家庭成員稱謂、人體部位名稱、生活用品名稱。這些大多是積極詞匯,是他們能理解并且經常能使用的。動畫片中對白簡單,更有斟酌和規(guī)范,大多數是幼兒生活中常聽到、能理解的簡單詞和簡單句。例如,“飯”這個字常和“吃飯”“我要吃飯”搭配成詞成句。一些劇情需要比較豐富的臺詞,其中包含因果關系、轉折等,非常利于幼兒語言系統(tǒng)的開發(fā)。
動畫片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設了一定情境,讓他們有了與外界環(huán)境溝通的媒介。動畫片故事情節(jié)連貫、語言情景逼真,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語言交流和運用的語境。例如,《小豬佩奇》中佩奇會自我介紹,然后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朋友,幼兒就可以學會如何跟別人打招呼,介紹自己。這些場景為幼兒提供情境示范,可以提升幼兒開口說的信心,勇于表達自己內心。
幼兒教師和家長在給孩子觀看動畫片前一定要像廣電總局審核影視作品那樣嚴格,杜絕將含有血腥、暴力、消極因素的動畫片提供給幼兒,避免對孩子造成性格形成上的負面影響,要選擇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對幼兒語言形成和身心發(fā)展有幫助的動畫片。在幼兒觀看動畫片時,家長和教師不能做“甩手掌柜”,只圖讓幼兒觀看動畫片時安靜下來或者尋開心,而是應該陪同,積極引導幼兒觀看,對他們好奇的、理解不了的對話進行答疑解惑,糾正其發(fā)音和語法。對動畫片中出現的積極向上的語言情節(jié),家長和教師要及時啟發(fā),利用動畫片中積極的影響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正確的做法,以及掌握不熟練的詞、句式。家長和教師不要扼殺幼兒觀影后的想象,要保持耐心,逐步引導幼兒對動畫主題、對話的思考來完善幼兒的語言機制。
動畫片中的臺詞符合幼兒的思維。例如,迪士尼動畫《米奇妙妙屋》中故事的主角都是迪士尼經典人物形象,動畫內容是主角一天的生活日常,用提問的方式抓住幼兒的興趣,同時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對幼兒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它會給出解決方法,最后會對事件進行總結收獲,對幼兒價值觀的形成起到積極意義。它的一些語言類似于“它在哪里呢?”“你好棒”“答對了”等表達情緒簡潔明了,對幼兒建立獨立的語言系統(tǒng)具有示范作用,也鼓勵了孩子的表達欲。同時,幼兒階段的孩子天生具有極強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他們在獲得新的語言后會進行無意識的應用。利用這一點,家長可以通過動畫片,結合孩子有效認知規(guī)律,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或事物分解式地引導,在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方式中為孩子建立起正確的語言表述。例如,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問題想要放棄時,家長可以利用動畫片《汪汪隊立大功》中經典臺詞“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只有勇敢的狗狗”這句話鼓勵孩子解決困難。在生活中,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出他們喜歡的動畫片語境,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親身體驗,潛移默化完善自己語言表達系統(tǒng)。
幼兒感性系統(tǒng)發(fā)達,在實際的環(huán)境中,對圖片、視頻這種形象具體的表述方式印象更為深刻。動畫片畫面連續(xù)、故事情節(jié)完整,一節(jié)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因此,家長和教師在引導兒童觀看動畫片時切勿切斷幼兒視聽的連續(xù)性,要保證畫面的連續(xù)性,讓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有完整的理解,對動畫片中語言有初步的感知,有復述語言的興趣。對同一部動畫片,家長和教師可以讓孩子反復觀看,增加幼兒對細節(jié)的理解,讓幼兒對動畫片中臺詞對話形成記憶和模仿意識。針對兒童之后展現出來的發(fā)音不正確的問題,家長和教師搜集發(fā)音錯誤,還可以利用動畫片中相應的語音情節(jié)對其進行糾正。另外,動畫片中對幼兒來說晦澀難懂的詞匯,家長和教師可以采取關鍵詞提問的方式,提問并且反問幼兒,給他們重復動畫情節(jié),幫助他們理解詞匯。
動畫片具有良好的動態(tài)形象塑造能力。《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這部國產的經典動畫片就是借助家庭親情對幼兒產生影響。小孩子的記憶力很好,如果在動畫中看到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在放風箏,那么這個時候,他很有可能會想起自己曾經和家人在一起玩過的事情,從而產生了一種想要說出來的沖動。在這一過程中,兒童的思想被激活,并通過語言器官表達他們的思想,使他們能夠在現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實現思想和語言的銜接性,把不可能的情景變成真實的動畫,可以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有很多這樣的溫暖場景,可以很好地引導兒童的情感。因此,在日常的語言教學中,家長要針對孩子的興趣,選擇適合的動畫主題,在孩子對動畫內容有了自己的認識之后,要積極地引導他們把其中的優(yōu)秀思想融入實際生活中去。
例如,在孩子接受別人的恩惠時,家長可以這樣引導孩子:“《豬豬俠》中的小豬豬在接受杰克大叔的款待后說了什么呀?是‘謝謝’對嗎?所以你該跟叔叔說什么呀?”這樣的話,孩子就會在想到相關的動畫片形象與場景后自然而然地動用其中的語言表述,也會被引導著表達自己的謝意。以前,孩子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緊張而不愿意表現出來,但把動畫插進去,一方面,可以緩解他們的心理不適,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另一方面,也在某種程度上規(guī)范了他的語言表達??傊瑒赢嬘泻軓姷氖痉兑饬x,對兒童的語言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育工作者應該在這方面做好。
通常情況下,廣播電視節(jié)目都是通過模仿某些聲音來激活人們的思想,但動畫電影和廣播電視節(jié)目不同,需要用特定的影像來建立圖像和思想的關系。兒童擁有成熟的感官系統(tǒng),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會對圖像的表現更加直觀。家長或教師在引導幼兒背誦詩歌《鵝》時,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詩歌的動畫片,然后要求在孩子觀看動畫片后完成對駱賓王《鵝》的背誦任務。實際上,背誦就是一個語言和思想的交互作用。雖然詩詞本身就是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但這并不利于孩子們形成正確的思考鏈。然而把詩歌語言用動畫的形式分割成一幅幅畫面,孩子們就可以很輕易地從畫面和視頻中的顏色和位置上的組合,了解到“白毛”中的“白”“紅掌”中的“紅”。接著,兒童根據記憶中所存儲的“鵝”的圖像,利用自己的思想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詩句,最終,通過心靈與口的互動,完成了整首詩的朗誦??梢?,動畫的引入對幼兒的語言思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幼兒時期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優(yōu)秀、生動的動畫片帶給幼兒的不僅是歡笑,還是知識學習、性格培養(yǎng)、語言機制健全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如何發(fā)揮動畫片在兒童成長中積極、健康的影響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同時,幼兒動畫片創(chuàng)作者也需要更加嚴謹并且有所創(chuàng)新,從幼兒思維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制作的動畫內容健康、符合實際。家長和教師應加強配合,篩選適合幼兒觀看的動畫片,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導,助力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