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林蘭香》中的死亡敘事

      2023-04-07 00:46:57李捷鵬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李捷鵬

      (廣東科技學院 通識教育學院,廣東 東莞 523668)

      死亡可以說是每個生命體必然的結局,人類自從認識到這一點,就開始了漫長的、不斷的思考。死亡問題深刻影響了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任何一個真正關注人類命運的作家都不會回避對死亡的理性思考并以嚴肅的社會責任感在自己的作品中藝術地描寫死亡”[1],古代小說中也不乏對死亡的描寫。在清代重要的長篇世情小說《林蘭香》中,死亡作為人物的必然結局就屢屢出現(xiàn)。在《林蘭香叢語》中,評點者寄旅散人就舉出王元美宴客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王元美說:“我知人人都是要死的?!比缓?,寄旅散人就作出結論:“此《林蘭香》一部人物所以大半皆有收結?!盵2]1-2這也是《林蘭香》的一大特點。從敘事學來說,“敘事是一個交流過程,這個交流過程指的是將敘述內容作為信息,由信息的發(fā)送者傳達給信息接受者的過程”[3]10。“死亡敘事一般指作品中對死亡故事或死亡事件進行的相關敘述?!盵4]死亡敘事以死亡為中心,向縱深拓展輻射,包括了死亡原因及過程、喪葬、祭奠、上墳、死前或死后托夢等豐富的內容,這些死亡敘事是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有著自己的藝術功能和藝術特點。

      一、死亡敘事的布局

      每個人最后面臨的結局都是死亡,所以在《林蘭香》中,人物的死亡并不是重點描述的事件,一般只是簡單提及而已,而人物死后親友的悼念和祭奠,作者反而更加關心。學者胡曉真已經(jīng)指出,“追憶、傷逝,以及對人生如夢的感懷,是《林蘭香》的主題”[5]201。

      《林蘭香》中人物繁多,據(jù)統(tǒng)計約有320個,在書中明確提到死亡的約有110個,占比不可謂不多。據(jù)筆者統(tǒng)計,《林蘭香》中共有死亡敘事78處。從全書來看,死亡敘事多發(fā)生在下半部分,前32回的死亡敘事有21處,占全書死亡敘事比例約為27%;而后32回的死亡敘事為57處,占比超過70%。越臨近結尾,就有越多的人物要交待結局,這也是后半部分死亡敘事增加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則是源于對于逝去人物的懷念,比如祭奠、上墳等等。全書的時間跨度長達105年,從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一直寫到嘉靖八年(1529年),橫跨洪熙、宣德、正統(tǒng)、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八朝。宣德五年(1430年)是全書最重要的一年,從第十七回至三十二回,約占全書1/4的篇幅記述了這一年的故事。在這里最引入注目的是宴飲描寫。[6]而到了第五十六回,開始頻密地交待書中主要人物的死亡,敘事節(jié)奏也加快了很多。僅僅第五十六回,就從正統(tǒng)十年(1445年)寫到景泰二年(1551年),一共寫了六年,描寫了彩云、耿朖等主要人物的死亡,也交待了林、宣兩位老夫人的結局。其后的篇章,一面追憶過往,一面敘述人物的死亡,敘事節(jié)奏不斷加快,死亡敘事成為主要內容,甚至回目也直接出現(xiàn)“傷生”“謝世”“思舊主”“上新墳”等詞語。

      縱觀所有的死亡敘事,明顯可以看出,死亡敘事的焦點人物正是書中主人公燕夢卿。燕夢卿雖然在第三十六回英年早逝,但其生前,在數(shù)次上墳拜掃中都是主要人物之一。夢卿為人極孝,拜奠父親之時痛哭流涕,連耿家的仆婦也對她的孝心贊不絕口。燕夢卿在死后更成為書中被祭奠、追思最多的人。這個最多,指的是以下兩個最多:一個是最多人,如第四十回,耿家眾仆人大約有200人之多,分三次拜奠她;一個是最多次,單獨拜奠她的敘述就有三次,其他追懷的情節(jié)更是不可勝數(shù)。這應當是因為“通過回憶,我們向死去的人償還我們的債務”[7]94。實際上,“眷念之情無限期地延緩了死亡”[7]162,燕夢卿在人們的心目中實是雖死猶生的。全書終于耿順之死,大約也是因耿順是夢卿之子,且又以99歲的高齡而卒的緣故。夢卿去世時僅22歲,那么,隨著耿順之死,與夢卿有直接關系的,或者說夢卿見過的、見過夢卿的人都應該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所以故事也就不必再寫下去了。

      《林蘭香》的結尾當然更離不開死亡敘事。全書對于結尾非常講究,安排得也極為巧妙,可謂是一唱三嘆。第六十一回,上半回是愛娘、丹棘、青裳、春畹、性瀾、情圃六人先后辭世,通過丹棘、青裳的《燕田頌》和性瀾、情圃的兩篇《哀歌》對燕夢卿、田春畹進行了歌頌,開結尾之端。六人中春畹是妻、愛娘是妾,其余四人是通房,這樣,耿朖及其妻妾就全部去世了。下半回是小樓失火,夢卿的遺物及林、燕、宣、任、平五人的詩集全部燒毀,此回中則是人亡物毀。第六十二回,由泗國公府中僅存的老丫鬟宿秀講述往昔光景、回憶過去,緊接著宿秀就去世了,這樣,耿家再無能講述舊事的人了。第六十三回則是能演、能唱耿家舊事的李婆、紅雨,或亡故,或出家,致使《賽緹縈》《小金谷》分別失傳,耿家舊事,遂不傳于世。第六十四回,童蒙坐化后引領耿順夢中見母,夢卿指點耿順反本窮源,尋自家本來面目,于是耿順寫了致仕本章,朝廷準其休致,接著他就隱居西山,99歲而卒。隨著耿順的逝世,這一場大夢也就劃上了句號。

      二、死亡敘事中的人物刻畫

      一個人的價值,在活著的時候不一定能完全體現(xiàn)出來,有時只有在死了以后,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來。這也許是因為,“人們只有在回憶起往事時,才會認識到它的真正價值”[7]139?!读痔m香》中的燕夢卿正是如此。在《林蘭香》眾多死去的人物中,不但能不斷地被活著的親人提起、追思,被許許多多的親友、下人等懷念、祭奠,而且還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活著的人的生活的,只有燕夢卿一個??梢哉f,《林蘭香》的下半部分是籠罩在燕夢卿巨大的影響之下的。夢卿去世后的死亡敘事,主要是托夢和祭奠。

      按書中所述,夢卿給三個人托過夢。首先是第三十七回托夢給耿朖。 其時耿朖出征在外,尚未知道夢卿的死訊。夢卿先是在耿朖獨坐時,從燈后走出,“雖不笑以不言,卻如怨而如訴”[2]726-727。 被 耿朖叱退后,又復入耿朖夢中。

      耿朖又復入夢,見夢卿說道:“與君別后,無日不思。今冒險而來,欲一話別耳?!惫J道:“卿不在家,欲別何往?”夢卿道:“妾自有去處,君不必知。但所不放心者,君之生平,性不自定,好聽人言?,F(xiàn)今數(shù)百口之家,尚被人播弄得七顛八倒。若后來身秉鈞衡,安知不敗名毀節(jié)?妾今日身將永別,不避忌諱,故敢直言無隱。至于君家幼子,君自愛之,妾不敢以兒女私情勞君寤寐也!”耿朖道:“卿既遠來,何乃出此不祥言語?”夢卿道:“你看,大海茫茫,何處是岸?宜早思去路也!”言方畢,只見洪波萬丈卷地飛來,耿朖豁然驚醒,卻又是一夢。[2]727-729

      耿朖最大的缺點就是“性不自定,好聽人言”,可見夢卿早就知道這一點,只是在生前不能如此自由地表達。夢卿初嫁耿朖之時,也有過短暫的幸福時光,規(guī)夫理家,和耿朖甚為相得。可惜好景不長,夢卿出嫁前有插簪之失,出嫁后又有失扇之疑,對耿朖勸諫過多,加之香兒播弄其間,致遭耿朖冷落。故而書中讓夢卿死后托夢耿朖,大膽吐露心聲。這說明夢卿對于耿朖,一直有著很深的感情,而且她沒有為自己盤算考慮過,全然是為了夫主和家庭一心付出。可惜現(xiàn)實中,夢卿生前深受“夫為婦之天”的封建禮教思想影響,加之后來遭到耿朖的冷落,這些話是不敢也不能說的,只有死后才能靠托夢一訴衷腸。

      世情小說《金瓶梅詞話》中也有類似的托夢情節(jié)。如李瓶兒死后托夢給西門慶,勸告他“沒事少要在外吃夜酒,往那去,早早來家”,叮囑道“千萬牢記奴言,休要忘了”。[8]861這雖然也表現(xiàn)了李瓶兒對西門慶的關心,卻夾雜了花子虛索命的因果報應,不若《林蘭香》專寫夢卿之真心付出。

      實際上,耿朖之命實為夢卿所救。耿朖曾夢見自己被獄帝審判,夢卿替夫受死,被處以斬刑?,F(xiàn)實中,在耿朖酒色過度、醫(yī)藥無效之際,正是夢卿割指以療夫疾,甚至發(fā)誓“愿銷壽算,以代夫死”。而后果見奇效,使耿朖起死回生。

      夢卿死后,仍然守護耿朖。 在勸耿朖“早思去路”的次夜,她又入耿朖夢 中。耿朖與三彭激戰(zhàn),正在危急之際,夢卿便以女元帥的身份出現(xiàn)。夢卿之韜略、手段勝耿朖多矣,故能大勝強敵。后面夢卿突然七孔出血倒地而死,春畹繼之搖旗擊鼓,這是預示現(xiàn)實之象,也是對耿朖的示警。

      第三十九回中燕夢卿托夢給康夫人,則是出于對康夫人的關心。因順哥出痘,康夫人念其是無娘孩子,多有憂慮,故夢卿托夢而勸慰婆婆。從婆媳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夢卿對香兒、彩云并無怨恨之言,反而多有憐恤之心,可見她確是德高之人。而關于天堂地獄一段對話,也可窺見夢卿的生死觀:

      康夫人道:“兒今日既可還家,何不常來以慰我念?”夢卿道:“陰陽隔絕,生死殊途,如何可以常來?今日是因我母思念太過,故夢中偶得相通。若說必要常來,又恐怕妄費心思了。況且妖狐惡鬼,往往假托人形,以求人間的祭享,我母亦不可不慎。”康夫人道:“俗說人死善者升天堂,惡者入地獄,果然真么?”夢卿道:“天堂地獄,陽世就有,何必陰間?即如茅御史,投身煙瘴,遺臭千年,那便是地獄。朱將軍效命疆場,留芳百世,那便是天堂。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但看陽世循環(huán),便知陰間報應?!盵2]772-773

      夢卿于報應一說主現(xiàn)世報,這樣的主張就讓人更加注重現(xiàn)世的行為,因為今生的善惡在陽世就會有報應,為惡的會遺臭千年,作善的將流芳百世。這也正是儒家的說法,儒家講報應,不在死后,而是在現(xiàn)在,在每一個當下。可以說,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的死亡意識“比較注重和強調死亡的社會性和倫理意義”[9]。第二十回,浴佛節(jié)那天,夢卿與香兒之間就談論過輪回和報應。夢卿是這樣說的:“佛教主氣,其說報應處,未免太著形象,故有天堂地獄之談。儒家主理,其說報應處,似無實據(jù),然卻絲毫不爽。如孟子所說,殺人之父者,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者,人亦殺其兄。非報應而何?”[2]383既然夢卿秉持的是這樣的觀念,那她救父、救夫等種種節(jié)孝之舉,還有愛護奴婢、體恤下人等件件德義之行,也就不難理解了。

      夢卿最后一次托夢是在第六十四回,這次其出場不同于前兩次,不是主動去到對方跟前,而是使人將對方引到自己的府第。這應該是因身份不同而不同,前二次是妻見夫、媳見婆,而這次是母見子。夢卿見到64年未見的兒子耿順,先是勸誡他好尋退步,接著又對小樓失火一事進行寬解:“人且不能長享其春秋,物又何能恒留于宇宙?理數(shù)如斯,于汝何罪!”然后又告誡道:“因你思念過切,我故令童養(yǎng)正引你。你要反本窮源,須尋自家本來面目。功不可居,名不可久。汝從我言,雖滄海重新,桑田再變,亦可無恙也?!盵2]1268-127“0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0]105這是夢卿對兒子前途的關心,諄諄教誨,盡顯慈母之心。而當耿順照見自己的本來面目是一妙齡男子時,則又生功名之心,于是夢卿怒而將其送出。由此也可以看出夢卿對待兒子的嚴格,這也是為了耿家的家族著想,可見她雖然已故去多年,心中仍牽掛耿家。

      書中祭祀夢卿的情節(jié)很多,為避繁冗,僅舉一回為例。在第四十九回,時值正統(tǒng)七年(1442年),即燕夢卿逝世的第11年,在她的忌日,因為順哥已經(jīng)出繼為耿忻之孫,所以棠夫人令春畹設立夢卿神主,于是親族們都來拜奠,很多已經(jīng)嫁出的丫鬟都回來了,耿朖家的男女仆婦除了有事的,連八十以上的老翁都來了。“是日燭焰薰天,香花匝地。人人頌德,刊作口碑。個個感恩,記成心錄”[2]962,這充分說明了夢卿在人們心中的分量。在這一回的下半部分更是寫到耿朖另立夢卿神主,供在九畹軒,到次年夢卿忌日,由耿朖致祭,春畹領了耿順來拜奠。以前的丫鬟采蕭、采艾也從外地趕來拜奠,而后又由春畹告訴她們:“童蒙被逐無依,投到南京,作了道士。改悔前非,一意向善。今年盂蘭會,特為二娘作了一壇道場??梢娙巳艄?,不但受恩的感恩,就是未受恩的亦要感德。”[2]978童蒙本是香兒一派的,竟也感夢卿之德,可見儒家所說“仁者無敵”[11],實在是極有道理的。而在采蕭、采艾趕來前,愛娘更是對夢卿作了一番總結:

      祭畢,愛娘指著冷心亭的匾額說道:“冷梅冷竹的名色,不過是因我有竹卿梅妃的話,故借來以比二娘的人品,惟有這冷心二字,起得大有見解。我想,二娘當日讓居東一所,不肯專理家私,使人名利之心可冷。后來分辨朋友的好歹,不教官人受馮、張之累,使人交游之心可冷。不與同類分是非,不與一家分彼此,使人爭競之心可冷。及至夫妻反目,猶然割指醫(yī)病,使人愛憎之心可冷。孝義感動得宦官內侍,恩德感動得女子小人,使人抑郁之心可冷。且至子嗣有人,遇毒不能傷,遇邪不能害,使人毒惡之心可冷??偠灾吹枚锏囊簧?,則人人的心都當冷了?!盵2]970-972

      千冷萬冷,夢卿都是一意,可謂貞心越冷越堅。不管遭遇如何,夢卿總是逆來順受、巋然不動。正如第三十八回,康夫人回憶夢卿“遇著可喜的事,從不見他大說大笑;遇著可憂的事,也不見他愁眼愁眉??側簧眢w清爽,從不見他催酒索茶,胡游亂走。就是疾病深沉,也不見他蓬頭垢面,遲起早眠”[2]749-750??傊?,她是舉止有常,進退有度,孝義不落人后,恩德不求回報,真是女中丈夫也。

      在關于燕夢卿的死亡敘事中,通過燕夢卿死后托夢、受人祭奠等情節(jié),從另一個角度展示人物,對人物進行了刻畫,展示了人物的價值。燕夢卿才智過人,生前可以說是并未盡其才。為尊重林云屏耿朖正妻的身份,夢卿未能盡展理家手段;夢卿對于耿朖的規(guī)勸本來極有道理,奈何耿朖是性不自定、喜花好酒的平庸之人,一開始尚能勉強接受,后來是怕聽、厭聽勸誡,加之任香兒等人在其間播弄是非,夢卿遂被耿朖疏遠,最后郁郁而終。所以,她的本領生前未能得到充分施展,價值也未能充分體現(xiàn)。死亡敘事中,夢卿托夢的情節(jié),使她不再受時空束縛,也可以突破封建禮教的藩籬,一方面能對耿朖加以勸誡,說出她在生前想說而不能說的話;一方面可以在夢幻中展示自己的本領,甚至是帶兵打仗的本事。實際上,夢卿不僅有治家理事之能,亦有報國之志。夢卿曾有詩云,“卻憐柔素與奴似,些子春光占帝臺”,從中可見她自負其能、為國用事之意。在死亡敘事中,還有許多祭奠燕夢卿的情節(jié),這既顯示出她生前治家有方、井井有條,令人佩服,且對奴仆多有關心,令人感其恩德;還表現(xiàn)了其人格魅力和為人稱道的品德。她生前為了贖父親之罪,甘愿沒入宮庭;為了履行婚約,甘愿舍妻而為妾;為了救夫婿性命,不惜割指熬藥、削發(fā)制甲;這些都體現(xiàn)了燕夢卿驚人的自我犧牲精神,她也因此得到了人們的敬仰和愛戴。在對于夢卿的祭奠中,特別是下人們對其祭奠的重視和真誠,更能清晰地體現(xiàn)她的人格。在這些托夢、祭奠的死亡敘事中,通過正面描寫、側面烘托,進一步展現(xiàn)了夢卿的本領和價值,還了她一個公道,也使得其形象更加立體、鮮明。

      三、死亡敘事的審美特點

      死亡和生存是相對的、矛盾的,但是組成在一起又是和諧的,從而構成了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千變萬化、生機盎然的大千世界,構成了美的世界。《林蘭香》中的不少死亡敘事都寫得頗具中和之美。

      (一)描寫含蓄委婉,情感有節(jié)有度

      儒家美學的開創(chuàng)者孔子,既推崇“和”的觀念,又提倡“中庸”的原則。在儒家經(jīng)典中也多有論及中庸、中和的,較典型的是《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12]在《林蘭香》中,也表現(xiàn)出儒家的中和之美。

      書中主要人物燕夢卿之死本來是個大關節(jié),按理說應該是濃墨重彩、詳細描述,但是作者卻沒有用太多的筆墨,而是表現(xiàn)得很含蓄。書中第三十六回的末尾,耿朖從前線寄回家書,附了四首絕句,夢卿讀后感到萬念俱灰:

      夢卿道:“人是五個,詩只四首??梢娔侨艘褜⑿∶卯斪魉乐靡?!”說畢昏然迷去。愛娘、春畹幾乎嚇死,慌忙扶住。停了些時,方慢慢醒來。愛娘再三勸慰,夢卿道:“適才覺得涼氣從腳根漸逼至腹下,以及胸前頂門。如有人一按,遂眼黑耳鳴,不省人事。若使此心把持不定,早已歸于烏有矣!”說畢又息了一息,向愛娘道:“小妹之久不弄筆墨,原以解從前之失。今當永訣,不知肯借筆墨一用否?”愛娘遂令春畹取過紙筆,夢卿乃草書一絕道:

      夢里塵緣幾度秋,卿家恩意未能酬。

      仙源悟處歸宜早,去去人寰莫再留!

      寫完,擱筆端坐,瞑目不語。眾人就近來看,已神消氣散,奄然死去了。正是全受全歸,不愧不怍。[2]715-717

      夢卿昏去又醒,讓大家雖是嚇了一跳,但也還沒有往壞處想,然后又說出“今當永訣”的話,就有點不祥了,更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寫完詩后夢卿就故去了。這中間雖然也算有點波折,但還是讓人非常意外。而夢卿死后,眾人如何痛哭流涕、如何去報知康夫人、康夫人又是如何傷心、如何辦喪、親族如何拜奠、如何下葬等等,盡皆略去不提,這樣就體現(xiàn)出了敘事的含蓄、委婉。也因為作者要表現(xiàn)的是燕夢卿的德,不但在平日喜憂有節(jié)、進退有度,就是在臨終之際,也沒有說出怨恨的話、悲哀哭泣,這就表現(xiàn)了她的教養(yǎng)和氣度,在情感和理性的張力下達到了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體現(xiàn)了中和之美。

      《林蘭香》敘述主角燕夢卿之死的含蓄,可以跟同為世情小說的《金瓶梅詞話》做一個對比?!督鹌棵吩~話》中李瓶兒并不是第一女主角,但在敘及李瓶兒之死時,完全是不惜篇幅,而且涉及到的人、事都很多,如死之前有王姑子探病、潘道士作法,再有花子由獻方、馮媽媽探望、西門慶如何買棺材、李瓶兒又怎樣分東西給下人、西門慶與李瓶兒如何不舍;瓶兒死后,有西門慶如何痛哭、如何請陰陽先生、如何報喪、如何辦喪,還有親友吊唁、作道場、搬演戲文、煉度薦亡,足足用了五六回的篇幅。這里主要是為了表現(xiàn)西門慶這個時候正是鼎盛之際,所以各方也都著力奉承,相應的描寫就體現(xiàn)出鋪張揚厲的風格。而在情感上也表現(xiàn)為放縱和膨脹。

      另外,晚清的《蘭花夢奇?zhèn)鳌分械呐魅斯蓪氈?,因為其形象與燕夢卿有相似之處,故也有研究者進行過比較。在該書的第六十四回中,吟梅山人對寶珠的死亡是這樣敘述的:

      紫云在房磨墨,寶珠定了定神,提起筆來寫道:

      妾以雄服,游戲人間?!?/p>

      紫云事我最久……妾蒙寵詔,重返瑤臺。種福無媒,升天有路?!谈璐蓿R別贈言:

      瑤臺重返證仙班,手把花枝解笑顏。

      一霎浮生春夢短,枉留恩怨在人間。

      一輪明月浸蓬萊,十二重樓處處開。

      認得西池王母鶴,來迎花史返瑤臺。

      寶珠寫畢,面帶笑容,擲筆而逝,正交十點三刻,空中音樂之聲,鸞鳴鶴淚,滿室異香撲鼻。外房眾人,俱皆聽見,正在詫異,只聽紫云急聲都叫出來,哭道:“不好了,小姐去了!”

      眾人一轟而入,都大哭起來?!奥曊鹛?,哀聲動地?!?/p>

      ……(文卿)頓了幾腳,順手在床欄上拔出寶劍,望項下一橫……

      ……松夫人正哭著,一頭向玻璃屏上觸去……

      松筠頓足捶胸,跳進跳出,又滾在地下,撞得滿面血流。……寶林、紫云伏在床上,抱定寶珠雙足,哭得淚盡,繼之以血。合家上下人等,以及男女奴仆,無不思念寶珠的好處,內外號哭?!璠13]262-263

      雖然松寶珠也留下了一首詩,但是在前面她還寫了一大段話,且不說以其重病之身,如何能支撐著寫下這么一大段文字,就看其內容也覺得有些自夸,抵御外侮、保國安民之功固然不小,但認為“茍國家非妾身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就有些不把天下男人放在眼里的狂傲了,更何況這話最早是曹操在《述志令》中所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14]10雖然小說中的松寶珠頗有成就,但自稱貢獻可與一代梟雄魏武帝相媲美,還是令人咋舌。她還把愛婢安排給了自己的丈夫,也有越俎代庖之嫌。吟梅山人對于寶珠死后眾人的反應也是大寫特寫,哭得昏倒的有、尋死覓活的有、失魂落魄的有,甚至淚盡血繼的也有。這樣夸張的描寫反而讓人感到不真實?!跋鄬τ凇读痔m香》寫夢卿之死的清冷省筆,《蘭花夢》漫無節(jié)制的哭聲與淚水,反而揭露了感情的濫與薄?!盵5]218而后面的內容,也就是書中最后四回,也是在寶珠之死上大做文章,吊唁、辦喪、祭奠,甚至還錄了許多挽聯(lián)、祭文。一面是哭天搶地,尋死覓活;一面是天恩浩蕩,熱鬧非常。這強烈的反差使人生疑。然而一再的渲染、鋪陳使得重復的場面和情節(jié)不斷出現(xiàn),不僅讓人生厭,小說也因此失去了美感。

      (二)自然、和諧的表現(xiàn)方式

      道家美學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中和”,但是具有這種思想。《老子》中就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10]233其中的思想內核和題旨與“中和”是一致的。這在莊子的思想中也多有體現(xiàn)?!读痔m香》中的死亡敘事也體現(xiàn)了道家美學。

      死亡的到來在《林蘭香》中表現(xiàn)得十分自然,正是人生如寄,死如長眠。在第六十一回,寫宣愛娘的死:“宣婦人愛娘已于成化三年三月初三日大睡不醒,終于正寢,享年六十歲?!盵2]1204死得是如此自然。接著是丹棘和青裳:“丹棘以無疾而終?!嗌岩嘁詿o疾而終?!盵2]1206寫得亦是十分簡潔。然后是春畹:

      于成化十六年正月內,春畹無疾而終。臨終時對耿順道:“我本侍妾,得至斯極。且又年登七十,死亦何悲?所喜者,你已年近五旬,名位年齒,俱過先人,不負主母生育一場。順娘嫁得君子,兒女成立,不愧耿家所出。我死于地下,亦可以見二娘矣!”言畢,含笑閉目而逝。[2]1208-1209

      春畹由婢而妾,再為大婦,又能完夢卿未完之心愿,相夫教子,功莫大焉。更難得其一生為人勤謹,盡其本分,保其本色,向不自矜自夸,故能淡然自若地迎接死亡,得以含笑閉目而逝。春畹不但撫育兒女成立,自己也得享七十之壽,一生也曾經(jīng)歷風波滄桑,而桑榆晚景獨好,耿順在家事奉三年,也足使春畹老懷大慰了。

      之前也有得享高壽之人,就是過繼耿順為孫的棠夫人,第五十七回,在云屏、愛娘、春畹共定,耿順四兄弟分產之事后,“自此,棠夫人臥病不起,醫(yī)巫罔效,延至夏末秋初,正應了一句俗言: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家去。遂于景泰五年七月命終,享年八十四歲”[2]1133。棠夫人得享上壽,一生雖無所出,然嗣孫耿順能繼家業(yè)、振家聲,繼媳有敬老之德、助夫之功、教子之能、理家之才,且難得婆媳深為相得,故棠夫人離去時也應該不會有遺憾了。

      再有,全書末尾耿順的離去也極其自然、從容:

      耿順休致后,不理人事。平時故吏將佐,一概謝絕。隱居西山,雖耿佶亦不知其定在。有時騎一小驢,隨二奚童宿霧眠云,亦不知其定向。西山內招提別業(yè),大半俱是中官休沐之場,亦不知有泗國公在內。過了弘治正德兩朝,至嘉靖八年,九十九歲而卒。[2]1274

      這種瀟灑真是羨煞旁人,仿佛與西山合為一體,再無一絲煙火氣。這樣的死亡,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死亡敘事的文化蘊含

      死亡和文化本來就是分不開的,“死亡問題是一個差不多與人類同齡的最為古老的文化問題”[15]3。死亡敘事中也含有豐富的文化蘊含。

      (一)喪葬禮儀

      我國的喪葬禮儀,在能查考的情況下,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對禮樂制度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化的改進,喪葬禮儀作為禮制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最終成型,這可以通過“三禮”中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儀節(jié)記載的詳備看出。從漢代開始,儒家思想逐漸確立了統(tǒng)治地位,這一整套喪葬禮儀也為統(tǒng)治者所繼承,雖然歷代有所刪改,但總體上還是與“三禮”的規(guī)定保持一致。在《林蘭香》中,也有關于葬儀的敘述:

      未到十二月回京之時,宣婦人愛娘已于成化三年三月初三日大睡不醒,終于正寢,享年六十歲。春畹……以杉木為棺,外用灰漆,內用瀝青,設魂巾,立銘旌。二日小斂,三日大斂,四日成服,三月下葬。不動鼓吹,不作佛事。比及耿順到家,已是期年小祥了。耿順在外,于聞訃之日,就位成服,哭奠如禮。[2]1204-1205

      這里描寫葬儀都符合禮法,也說明這個勛舊之家,是尊禮重孝的。

      儒家提倡孝道,《論語》中就有許多處提及孝道,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16]6“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16]13。到了孟子,更是提出了還要對去世的親人進行隆重的物質送葬。從儒家來看,重孝首先要在精神上表現(xiàn)出對死者的敬愛,要哀毀骨立,其次要在物質上做到厚葬,事死如事生。這在《林蘭香》中也頗有提及:

      迨至正統(tǒng)四年正月,康夫人暴病身亡。春畹又幫云屏、愛娘料理喪務,從重從憂,不僭不濫。盡慎終之道,極事死之誠。以此耿朖甚加敬愛。彩云出身雖非閥閱,自幼曾讀詩書。遇此大喪,頗能守禮。惟有香兒,生于市井,嫁入綺羅。訓誨未聞,嬌慢成性。耿朖以此甚不滿意,又每將彩云居大的行事,教戒香兒。香兒自此與彩云不睦矣。[2]941-942

      自此,棠夫人臥病不起,醫(yī)巫罔效,延至夏末秋初,正應了一句俗言: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家去。遂于景泰五年七月命終,享年八十四歲。耿順以孫代子,春畹以婦代夫,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就是火氏、康氏那些人,亦無半句譏評。[2]1133-1134

      從這兩則例子來看,長輩去世,有無哀戚、能否守禮是評價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之一。香兒正是因為不懂禮、不守禮而招致耿朖的不滿,春畹因在兩次長輩的喪葬中的表現(xiàn)而讓眾人滿意。除了這些,要盡孝和講禮,還必須對死者進行厚葬。在第五十八回,愛娘、春畹在料理林云屏的喪事時,因遵其臨終之言,一切外事從儉,隨即為曹、石之黨所參,道耿順已出嗣故對林氏喪葬從薄,是心術不正。結果是眾論沸然,幸得林承祖、宣繼宗代為辯駁,方得無事。這是因為“隨著孝道在明清封建禮制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對先人的治喪禮儀也成為了評價個人是否遵從孝道的一個重要標準”[17]267。

      (二)祭祖習俗

      祭祖則是喪葬禮儀的延續(xù)。祭祖習俗早在氏族公社時期就已經(jīng)初步形成,起初是源于祖先崇拜。祭祀自古就是國家大事,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tǒng),歷代統(tǒng)治階級倡導以孝治天下,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觀念深入人心。《林蘭香》中很重視祭祀,有不少關于祭祀的情節(jié)內容。

      1.與死者死亡時間相關的祭祀

      倏忽間已到虞祭之期,鄭夫人同胞弟鄭文領著子女來墳上祭掃。[2]102-103

      虞祭是安葬之后舉行的,目的是使死者的靈魂得以安定,分為“初虞”“再虞”“三虞”?!胺灿菁?,葬之日,日中而虞,柔日再虞,剛日三虞。”[18]1490初虞是在下葬當日進行的,故此處應是“再虞”或“三虞”。

      不覺又是七年八月。正值夢卿忌日,棠夫人令春畹設立夢卿神主。親族們都來拜奠,如知心的楚二娘,感情的渙渙,亦親送祭儀。夏亭、秋階,黎明便來伺候。枝兒、喜兒、綠云、汀煙,結伴而至。采蘩、采蘋、采荇、采藻、采綠,逐隊而來。次后耿朖家內的男女仆婦,除了有事的,無有不到。最可喜的是周詳、周宣一雙老者,俱年過八十,扶仗跪拜。金鶯、玉燕、白鹿、青猿、賀平、賀安、賀吉、賀慶,八個少小夫妻,齊齊祝禱。是日燭焰薰天,香花匝地。人人頌德,刊作口碑。個個感恩,記成心錄。祭畢分福而散。[2]961-962

      這里寫的是家祭,在死者忌日,親人于家中設立神主,親友亦可前來拜祭。對于故去長輩的祭祀懷念是古代尊老風俗的組成部分,也是古代家族生命觀的體現(xiàn)。故去的長輩仍然是家族冥冥中的護佑者和監(jiān)護神,后世子孫作為家族的延續(xù)者應當遵守祖宗的規(guī)矩,延續(xù)家族血脈。在嫡長子家中要設立祖宗牌位,常年祭拜。棠夫人命設立夢卿的神主,也是因為耿順年齡漸長,已交十二,故先設立其生母神主以便其將來承祭。這一回的下半部分還寫到耿朖懷念夢卿,從而想將春畹所立夢卿神主迎入九畹軒,眾妻妾建議另立夢卿神主,供在九畹軒,以待日后耿?、耿?承 祭,于是耿朖即刻令人辦理。到夢卿忌日(正統(tǒng)八年八月),由耿朖致祭,春畹也領了耿順來拜奠。以前的丫鬟采蕭、采艾也趕來拜奠。這也可見出夢卿之恩德,足以感人肺腑。

      2.與節(jié)日相關的祭祀

      這日正值清明,宿雪早消,處處現(xiàn)來草根綠。和風遍播,枝枝搖動柳梢黃。飯后登樓,侍兒啟戶,但見提筐荷桶,挾紙錠,捧楮錢,盡是修墳以去。策馬驅車,攜幼男,抱弱女,無非拜墓而來。[2]182-183

      在魏晉之后,祭祖就多與節(jié)日相關聯(lián),至唐代,清明節(jié)掃墓方始盛行。柳宗元在《寄許京兆孟容書》這樣寫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墓。”[19]5789祭祖掃墓是清明節(jié)的重要內容。一般在清明節(jié),除了家祭、掃墓、燒紙錢,還要上墳添土、插柳枝,等等。明人筆記就有記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20]102而早在宋人筆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21]178在《林蘭香》第四十回就寫道:“已是三月清明時候。耿家因耿忻、夢卿是兩個新墳,合族大小,無一人不到?!盵2]781說明清明掃墓之習俗實是深入人心。

      除了清明,還有被稱為鬼節(jié)的中元節(jié),“中元祭掃,尤勝清明”[22]27。如第五十八回寫道:“本月十五,節(jié)又中元。小戶大家,俱都拜掃。是日云屏、愛娘、春畹仍是會齊,一同上墳。春畹因得了孫兒,在棠夫人、耿朖墳前痛哭兩場。”[2]1141-1142而中元節(jié)其實與佛、道兩教都有關系,明人筆記記載:“(七月)十五日,諸寺建盂蘭盆會,夜于水次放燈,曰放河燈。最勝水關,次泡子河也?!盵20]10《4林蘭香》第二十六回寫到:“再說七月十五日,耿服聞得棠夫人將渙渙送給彩云的信息,好似一盆烈火,頓被水澆。走出走進,嘆氣嗟聲。當晚滿街上佛號鐘鳴,釋氏建蘭盆之會。玉音笛奏,道家修寶蓋之齋。無精無彩,到泡子河看了一回河燈?!盵2]508-509這些敘事都很生動地反映了祭祀和節(jié)日的密切關系。

      另外,還有研究者注意到,“《林蘭香》中表現(xiàn)祭禮的形式多樣,除了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墓祭之外,作悼亡詩、觀遺影、寫哀歌等特殊的祭奠形式也成為小說人物緬懷逝者的方式”[23]。可以說,這些祭奠的方式也是古已有之,同樣顯示了其中的文化蘊含。

      綜上所述,死亡敘事在《林蘭香》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之前的死亡敘事研究“對于明末清初的長篇世情小說還不夠重視”[4],其實這里面大有文章。明末清初的《林蘭香》在世情小說中非常獨特,被認為是“感傷時代的感傷文學的杰出代表”[24]51,甚至可以說,“《林蘭香》的問世,標志著中國近世世情小說中感傷主義這一支流的正式出現(xiàn)”[25]。在表現(xiàn)感傷色彩方面,《林蘭香》中的死亡敘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林蘭香》中記敘了大量的死亡現(xiàn)象和死亡事件,但又較少場面、細節(jié)的描寫,同時也以正常死亡居多,消解了其中的悲劇色彩。另一方面,《林蘭香》反而著意于與死亡有關的意象,比如上墳、祭奠的情節(jié)隨處可見,這些情節(jié)更多的是對過世的人的緬懷和追憶,更具有感傷色彩。最突出的是書中主角燕夢卿,她一心想要規(guī)夫理家,結果反而失歡于耿朖,郁郁而終,對于夢卿的追憶和祭奠也加深了小說的感傷色彩。同時,這些死亡敘事在刻畫人物形象、豐富審美意蘊、增強文化蘊含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厂| 青田县| 越西县| 衡水市| 白城市| 山阳县| 壶关县| 泗水县| 蛟河市| 武夷山市| 邵阳市| 喜德县| 商南县| 健康| 广宗县| 阿坝| 哈巴河县| 达日县| 鄯善县| 佛教| 岳普湖县| 莎车县| 灵武市| 碌曲县| 栾城县| 米脂县| 佛山市| 南溪县| 平原县| 东海县| 周至县| 林口县| 彰武县| 马关县| 南城县| 河北省| 平远县| 开鲁县| 垫江县| 兴义市|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