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農(nóng)
雪夜,一盞清茶,一卷好書,“圍爐向火好勤讀,踏雪尋梅莫亂逛”,好不快哉。也許你會感到疑惑,明明手邊是一本方方正正的書,為什么會有“一卷書”的說法呢?這就不得不說一說古代圖書多種多樣的裝幀形式。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一種以縑帛為載體的書籍??V帛質(zhì)地輕軟,舒卷方便。因此,短幅的帛書通常折疊收藏,長幅的帛書為了保存和取用方便,就圍繞小木條卷成一束,稱為“一卷”?!熬怼庇纱搜葑?yōu)闀挠嬃繂挝弧?/p>
來到隋唐時期,名為卷軸裝的圖書裝幀方式盛行。唐朝韓愈在《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中寫道:“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簽,新若手未觸?!笨梢姡敃r卷軸裝十分流行。卷軸裝與現(xiàn)代裝裱書畫的形式相似,即在長卷帛書的左端安裝木軸,旋轉(zhuǎn)卷起,敦煌石室中發(fā)現(xiàn)的大批寫本圖書都采用這一方式。進入版刻時代,圖書裝幀改為冊頁形式,但仍有一些采用卷軸裝,如《開寶藏》《趙城金藏》等。
到唐朝中葉,由卷軸裝演變而來的旋風裝出現(xiàn)了?,F(xiàn)存故宮博物院的可能是唐朝吳彩鸞手寫的《唐韻》,用的就是這種裝幀形式。旋風裝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經(jīng)折裝的書,用一張整紙,一半把書的第一頁粘起來,一半把書的最后一頁粘起來,等于用一張整紙把書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一起包裹起來,這樣就可以避免書頁散開。另一種形式是不再把單張紙粘成長紙去折疊,而是把一張一張寫好的書頁按順序先后鱗次粘到一張整紙上,然后將整紙卷起,外形上仍保留卷子的形式。這種裝幀特點是外表仍為長卷,里面卻是錯落有致的書頁,更像是介于軸裝和經(jīng)折裝之間的一種裝訂形式。因此,旋風裝又稱為“旋風葉”“龍鱗裝”。
到了宋朝,蝴蝶裝成為書籍的主要裝幀形式。蝴蝶裝適應(yīng)了雕版印刷一頁一版的特點,將印好的書頁,以版心中縫線為軸心,字對字地折疊。然后集數(shù)頁為一疊,排好順序,以版口一方為準,戳齊,逐頁用糨糊粘連。再選用一張比書頁略寬、略厚、略硬的紙對折,粘于版口集中的一邊當作書脊。再將上、下、左三邊余幅剪齊,一部蝴蝶裝的書籍就算裝幀完畢。閱讀采用這種裝幀方式的書時,版心居中,書頁朝左、右兩邊展開,猶如蝴蝶兩翼飛舞,所以被稱為“蝴蝶裝”。
后來,明朝出現(xiàn)了線裝,蝴蝶裝才漸漸被替代。線裝書是傳世古籍最常用的裝幀方式,打孔穿線,裝訂成冊,既有效解決了蝴蝶裝易于脫頁的問題,又便于修補重訂。線裝書的封面為散開的前后封面,連接材料也不再用膠料,而是打眼穿線,比包背裝更加牢固美觀。是明朝、清朝以來調(diào)版書籍和抄本的主要裝幀形式。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線裝裝幀已經(jīng)和現(xiàn)代的裝幀技術(shù)很相似了。
這些形形色色的古代圖書裝幀形式充分彰顯了老祖宗的智慧,時至今日還讓我們津津樂道。枕上詩書閑處好,不妨現(xiàn)在就捧起一卷好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