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自古便深得人們的喜愛,是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桃花的寓意有很多,它代表著美好的生活,“世外桃源”就是一片開著桃花的地方。它還代指弟子、學(xué)生,比如“桃李滿天下”被用來形容得意門生。本期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一下描寫桃花的詩句吧!
題都城南莊
□唐·崔 護(hù)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注? 釋
◇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人面:第二句詩中的“人面”代指姑娘的臉。第三句詩中的“人面”代指姑娘。
◇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理? 解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從這扇門里望去,只見姑娘那美麗的臉龐和桃花彼此映襯得緋紅。
時隔一年,故地重游,姑娘那美麗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滿樹桃花依然笑迎著和煦的春風(fēng)。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注? 釋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花草美盛芬芳,泛指花。
◇山寺:指大林寺。
◇長恨:常常惋惜。
◇覓:尋找。
◇不知:豈料,想不到。
理? 解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jīng)轉(zhuǎn)到這里來了。
賞? 析
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xiàn),如果詩人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gòu)思靈巧,富于雅趣,又啟人深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代絕句詩中的又一珍品。
贈汪倫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 釋
◇踏歌: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jié)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兑唤y(tǒng)志》謂其深不可測。
◇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yùn)用了夸張的手法。
◇不及:不如。
理? 解
李白坐上小船剛要離開,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相送之情。
賞? 析
這首詩的語言坦率,直露,其語直而意不淺,味更濃。詩人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代以有形的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dá)了詩人與汪倫之間真摯深厚的友情。
桃花溪
□唐·張 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注? 釋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縣桃源山下。
◇飛橋:高橋。
◇石磯:水中積石或水邊突出的巖石、石堆。
◇漁船: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語句。
◇盡日:整天,整日。
◇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理? 解
一座高橋隔著云煙出現(xiàn),詩人在巖石的西畔詢問漁船。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你可知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一邊?
賞? 析
這首七言絕句雖然篇幅短小,但詩人字斟句酌,通過描寫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詩人對漁人的詢問,抒發(fā)一種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