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見
真好喝奶茶店
珍珠奶茶
大杯? ?中杯? ?小杯
16元? ?12元? ? 10元
芝士烏龍
大杯? ?中杯? ?小杯
19元? ?14元? ?12元
楊枝甘露
大杯? ?中杯? ?小杯
25元? ?20元? ?17元
小曼的表姐在奶茶店兼職,她請小曼周末去幫點兒小忙。
周末的奶茶店生意可真好呀!表姐從上班開始就沒停下來過,只見她雙手熟練地在臺面上飛舞,一杯又一杯色澤鮮艷、味道誘人的奶茶就在她手上做好了。
很快,放在臺面上的中號杯子就用完了,表姐讓小曼到倉庫里再取一些空杯子出來。小曼來到倉庫,發(fā)現(xiàn)中號的杯子幾乎堆滿了倉庫,小號和大號的杯子卻要少很多。這讓小曼十分疑惑:為什么三種大小的杯子數(shù)量差這么多呢?
等到表姐下班以后,小曼提出了她的疑問。
表姐沒有立刻回答她,反而笑了笑,指了指奶茶店的價目表,說道:“這個問題我等會兒再給你解答。之前答應請你喝奶茶,你看看想喝什么?”
聽到表姐這么說,小曼只好暫時按捺住好奇心,專心看價目表。她看了一會兒,就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芝士烏龍茶。但在選擇大杯、中杯和小杯的時候,她略微猶豫了一下,最后選擇了中杯。
表姐笑著問道:“你為什么選了中杯呀?”
小曼思考了一下,說道:“大杯價格比中杯的多5元,小杯容量又比中杯的量少。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買中杯性價比最高?!?/p>
表姐對小曼眨了眨眼,說道:“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中號杯子的數(shù)量最多了嗎?”
小曼恍然大悟,說道:“哦,原來是因為大家都愛買中杯呀!”
為什么會有“中杯效應”?
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中杯效應”,是因為人們普遍有“損失厭惡”的心理,即對于同一個事物,失去的痛苦會大于得到的喜悅。拿一杯奶茶來舉例子,相對于中杯的奶茶,大杯奶茶會令消費者感到損失了更多的金錢,而小杯的奶茶又會令消費者感到損失了更多容量?;谶@種“損失厭惡”,消費者就更愿意選擇金錢和容量都相對損失較小的中杯。其實,如果他們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往往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非他們的真實需求,只是為了追求劃算而做出的非理性的選擇。
除了奶茶,“中杯效應”還體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我們在購買產(chǎn)品的時候,商家往往會推出好幾種型號和價格的產(chǎn)品,如我們常見的空調(diào)、冰箱、洗衣機。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最貴或者最便宜的,而是會選擇價格相對適中、中檔配置的產(chǎn)品。
如何避免“中杯效應”?
“中杯效應”會弱化我們的真實需求,形成一種“偽需求”,更容易導致我們在沖動之下購買并不適合自己的產(chǎn)品。因此,在任何的消費中,我們都應該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和能力,保持理性,按照自己真實的需求和能力去購買產(chǎn)品,而不應該為了所謂的性價比和表面上的“劃算”,忘記了自己真實的需求,或者超出自己的能力去購買自己并不需要的產(chǎn)品。我們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用口袋里的錢買最適合自己的產(chǎn)品。
更受青睞的中杯
經(jīng)濟學中有一種原理叫作“中杯效應”,就是在一批選項中,如果出現(xiàn)一個中間的選項,一般人可能就會更青睞它。就好像你選奶茶一樣,在大杯、中杯、小杯三種型號中,中杯看起來最適中,所以你選擇了它。其實小杯、中杯和大杯之間的成本可能只差幾毛錢甚至幾分錢,而他們售賣的差價卻有幾塊錢。
沒想到一杯奶茶里居然還藏著經(jīng)濟學原理呢,我又長知識啦!
知識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學多問,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F(xiàn)在我來考考你,假設一杯中杯芝士烏龍的成本比小杯的高0.5元,對商家來說,中杯的利潤比小杯的利潤高了多少元?
這個……這個好像有點兒難度,我要好好地想一想,改天再告訴你。
本期《小數(shù)旅行記》答案
2. 相同,小數(shù)點。
4. 100倍,10倍。
6. 去掉,10。
8. 384.3元。
10. 7.45。
12. 35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