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時,張桂梅從黑龍江來到云南支邊,后隨丈夫在大理任教。不幸的是,1996年丈夫去世,張桂梅黯然神傷,申請調(diào)到偏遠的華坪縣。工作中,張桂梅發(fā)現(xiàn)這里中學的女生數(shù)量很少。此外,在張桂梅兼任院長的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有相當一部分是被遺棄的健康女嬰。這些經(jīng)歷讓張桂梅萌生了一個想法,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
然而,辦免費高中談何容易,從2002年到2007年,張桂梅總共只籌措到1萬多元,遠遠不夠開辦一所學校所需要的資金。2007年,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文章成為熱點,張桂梅的女子高中夢吸引了更多的筑夢人。2008年9月,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張桂梅終于實現(xiàn)了她的夢想,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落成開學,因為貧窮而不得不輟學的山里女孩,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那張課桌。盡管身患多種疾病,雙手、頸背貼滿止痛膏藥,張桂梅還是堅持每天陪伴在學生身邊,手拿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上課、吃飯、做操。
2011年8月,成績公布,華坪女高首次高考本科上線69名,綜合上線率達到100%。截止到2022年,2000多名山里的女孩從這里走進了大學校園。
張桂梅說,“我們要堅持做高山峽谷里的‘燈盞’,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更多人才。”
◆解讀
她是高原上的一枝梅,是改寫大山女孩命運的“擎燈人”。四十多年一路走來,張桂梅身上,是二十多種病痛的纏繞,身后,是兩千多個女孩子的人生。
華坪,有這樣一個女人,華坪的山水笑了;麗江,有這樣一個老師,麗江的天空亮了;云南,有這樣一個英雄,云南的大地富了。她的手上,膏藥是一個符號;她的臉上,疲憊是一種精神;她的身上,樸素是一份大愛。她讓我們看到一顆無私心靈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
◆適用話題
文化教育 無私奉獻 堅定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