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之所以為年輕人,并不是單看年紀輕,假如是單看年紀輕,我們倒看見有好些年紀輕輕的人,卻已經(jīng)成了老腐敗,老頑固,甚至活的木乃伊——雖然還活著,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幾千年。
反過來我們在歷史上也看見有好些年紀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幾千年,而一直都還像活著的年輕人一樣。所以一個人的年輕不年輕,并不是??瓷砩系哪挲g,而主要的還是看精神上的年齡。便是“年輕精神”充分的,雖老而不死;“年輕精神”喪失的,年雖輕而人已死了。那么,什么是年輕精神的品質(zhì)呢?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張白紙,毫無成見地去接受客觀真理;他如饑似渴地請人指教,虛心坦懷地受人指教;他肯向一切學習,以養(yǎng)成他的智慧。這是年輕精神的第一特征。
第二,是博愛的實踐者。他大公無私,好打抱不平,決不或很少為自己打算,實切實地有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懷抱,而為他人服務(wù)。這是年輕精神的第二特征。
第三,是勇敢的戰(zhàn)士。他不怕任何艱難困苦,他富于彈性,倒下去立刻跳起來,碰傷了舐干血跡,若無其事,他以犧牲自我的意志征服一切。這是年輕精神的第三特征。
這三種年輕精神的特征,每一個年輕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這些特征保持著,并擴大著,那他便永遠年紀輕,就是死了也還年輕;假如他把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紀輕,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僅不年輕,而且老早是一個死鬼了。
就在這樣的認識之下,我們向“年輕精神”飽滿的青年朋友們學習,使自己年輕,使中國年輕。
(選自《郭沫若文集》)
思考練習
1.這篇演說詞標題并不是中心論點,理由是什么?真正的論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提到年輕精神的三個特征,如果讓你安排這三個特征的順序,你同意像文中這樣安排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舉出一位如文中所說的“人已死了”“而一直都還像活著的年輕人一樣”的人物,并簡要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