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 王春雨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00)
體育教學是組成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 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關鍵性舉措[1], 體育教學質量受到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花樣跳繩最初由跳繩發(fā)展而來的, 它是一項將體操、 街舞、 武術等動作與跳繩動作相結合的運動。 花樣跳繩對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它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如: 協調性、 靈敏性, 而且可以加強心肺功能和身體機能。 花樣跳繩套路包含體操元素, 它將體操技巧類動作與跳繩相融合, 以體操自由操中的一些手翻類、 滾翻類及空翻類動作為主。 將花樣跳繩融合進高校體操普修課的教學中, 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體操學習興趣, 豐富體操課堂內容, 而且可以促進體操技術動作的鞏固, 提高教學質量。
在跳繩競賽中, 體操元素是花樣賽的規(guī)定動作元素,用英文字母 “G” 表示, 它是指將一些簡單的體操技巧動作與跳繩充分融合在一起, 在完成體操動作的過程中或者在動作結束時身體跳過繩子。 在我國, 個人花樣成套動作的體操元素完成多以手翻 (側手翻、 腱子小翻、 前手翻、 后手翻)、 滾翻 (前滾翻、 后滾翻) 為主, 高水平運動員也涉及空翻 (前空翻、 后空翻、 側空翻)。 孫許龍指出, 目前國內個人花樣成套動作中使用的體操技巧動作主要以滾翻、手翻為主, 數量一般為三個, 國外大部分以空翻為主, 數量一般大于四個[2]。 高校體操普修課的技術動作多圍繞手翻類和滾翻類動作技術教學, 教學具體內容大同小異。 這與花樣跳繩的動作剛好相符, 花樣跳繩在完成體操動作的基礎上增加一次過繩, 使得體操動作跟跳繩相互配合, 自由操類技巧動作是花樣跳繩和體操的聯系紐帶。
體操與花樣跳繩運動都屬于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群運動, “難、 新、 美、 穩(wěn)” 是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群的制勝因素。 田麥久指出, 此類項群在運動技術發(fā)展方面必須堅持 “多元發(fā)展” 的思路, 加強技術引進, 包括不同文化的相互吸納[3]。 體操和花樣跳繩項目在技術動作節(jié)奏把握, 藝術表現能力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 通過花樣跳繩練習可加強學生對技術動作節(jié)奏的把握能力, 花樣跳繩的多搖元素要求上下肢協調配合, 把握多搖跳正確的節(jié)奏;而體操的滾翻類和手翻類動作對上下肢的協調配合能力和技術動作節(jié)奏的把握能力要求較高。 花樣跳繩項目特征具有表演性和觀賞性, 在花樣跳繩訓練中學生自身的表現能力和對身體姿態(tài)的控制也得到訓練, 這對體操的姿態(tài)美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冉清泉關于運動技能遷移在體操中的運用研究表明, 正確合理地運用運動技能遷移原理不僅有利于鞏固已經確立的動力定型, 而且有助于學生加速學習體操動作結構相類似的新動作[4]。
花樣跳繩種類多樣, 參與人數上靈活多變, 有單人獨立完成的個人花樣跳, 有兩人合作的車輪跳, 也有3-4 人合作的交互跳和10 人相互配合的8 字跳。 花樣跳繩動作的完成需要全身協調配合, 所以對大學生的靈敏、 協調、 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是很好的鍛煉[5]。 袁雪雪通過12 周花樣跳繩訓練對女大學生平衡力和協調力影響的實驗研究發(fā)現,花樣跳繩對女大學生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的改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6]。 花樣跳繩能夠發(fā)展學生速度、 力量、 耐力、 協調和柔韌等基本身體素質, 提高上肢和下肢的反應速度和力量, 促進協調性和敏感性等素質發(fā)展[7]。 體操由于項目的獨特性, 對柔韌素質、 靈敏素質、 力量素質和速度素質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 柔韌素質主要體現在技巧動作的幅度上;靈敏素質主要體現在能夠準確判斷時間和空間位置并且迅速做出動作轉換; 力量素質主要體現在爆發(fā)力, 如動作的迅速發(fā)力; 速度素質主要體現在轉體速度、 蹬伸速度和翻轉速度。 花樣跳繩訓練中得到提升的身體素質與體操項目所需的身體素質相吻合。 因此, 花樣跳繩練習與體操在提升身體素質上具有共同價值。
目前的體育課程改革目標多趨向于增強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豐富課程內容和提高學生興趣, 使學生真正做到樂學。 楊妮提到部分高校在開展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盡可能向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 許多趣味性、 健身性、 教育性以及時代性的體育項目被引入到高校體育課程中[8]。 將花樣跳繩融入高校體操普修課中, 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 提高課堂趣味性, 還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體操技術動作的了解和對體操技術動作的掌握, 有利于學生合作精神和團結意識的形成, 這與現代體育課程改革目標相一致, 能夠培養(yǎng)綜合發(fā)展型人才, 有利于大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體操課堂的準備活動分為三個組成部分: 一般性準備活動, 專門性準備活動和準備活動技術階段[9]。 速度跳繩安排在體操課堂的一般性準備活動進行, 熱身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設定相應的時間 (3 分鐘或5 分鐘) 進行雙腳交替跳或并腳跳, 從而激活肌肉, 提高肌肉彈性和活力, 使身體迅速進入到運動狀態(tài)。 8 字跳對速度和耐力有一定要求, 它不僅可以達到使身體預熱效果, 而且對人體的快肌有激活作用。此外, 還可以通過30 秒單搖跳或雙搖跳激活人體的快肌,預防運動損傷, 達到熱身效果。 用速度跳繩熱身代替?zhèn)鹘y(tǒng)的跑步熱身, 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達到充分熱身的效果,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為體操技術教學做好準備; 另一方面, 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體精神, 塑造大學生良好的個性人格。
個人花樣跳繩可以在課堂基本部分的技巧動作教學后進行, 學生在掌握體操技術動作后, 不僅可進行單一反復的技術動作練習, 還可以將所掌握的技術動作配合跳繩動作完成, 即完成花樣跳繩中的體操動作, 加強對技術動作的理解, 更好地掌握體操技術。 另外, 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個人想象力, 將所掌握的技術動作編排進個人花樣跳繩的成套動作中, 培養(yǎng)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 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技巧動作與花樣跳繩配合進行, 不僅可以加速形成肌肉記憶, 鞏固技術動作, 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技術動作, 而且學生在將體操融入跳繩中, 又可以避免單一的接受性學習,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形成自主探究式學習, 學生將體操元素編排進個人花樣成套動作又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腦能力。
體育課結束部分是指在整節(jié)體育課結束前的5 到8 分鐘,體育課結束部分的教學意味著整堂體育課即將結束, 是一堂課整個高潮的結束, 也是學生身心放松的最后時刻[10]?;犹K中的一些繩操動作可以運用在體操課的結束部分,在音樂的配合下, 編排成套動力性拉伸繩操動作與成套靜力性拉伸繩操動作。 借助繩子的作用, 上下肢的放松方式明顯增多, 肌肉拉伸動作幅度可以適當加大, 肌肉得到更加充分的拉伸放松, 加速乳酸消除, 加快疲勞感消除, 對運動后的肌肉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 在音樂的伴奏下, 大學生從課堂高度集中和緊張的氛圍中逐漸得到放松緩和,心理得到充分放松, 采用繩操拉伸方式進行放松要比傳統(tǒng)拉伸方法更加有效。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 提出, 高等教育階段應該加強推廣傳統(tǒng)體育項目, 培養(yǎng)具有崇高精神追求、 高尚人格修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11]。 跳繩是我國的傳統(tǒng)運動, 花樣跳繩將纏繞、 多搖、 力量、 收放繩等與武術、 街舞、 體操的技術動作融合在一起, 包含很強的民族文化。 花樣跳繩作為一項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已經具有上千年的歷史, 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 是中國體育文化的精髓, 它是古代勞動人民從簡單的娛樂生活中孕育的智慧結晶[12]。“體操” 一詞最早由古希臘提出, 是當時所有運動的總稱,現代的體操是指通過徒手、 手持輕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具有規(guī)范性和藝術性的體育項目[13]。 體操普修課是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 將我國傳統(tǒng)的跳繩項目應用到體操普修課中, 加強學生對傳統(tǒng)運動項目的了解, 促進花樣跳繩運動項目發(fā)展。 將花樣跳繩應用到體操普修課的實質是將兩種傳統(tǒng)體育文化融合的表現。
傳統(tǒng)體操課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解技術動作要領,教師示范動作過程, 學生練習技術動作。 學習過程中由于內容單一乏味, 學生的積極性也會相對下降, 使得學生對體操的興趣下降。 體操教學中大多呈現比較嚴肅的教學氛圍, 體操教學無法向娛樂化、 趣味化方向發(fā)展, 導致多數大學生不喜歡體操教學內容[14]。 將不同形式的花樣跳繩穿插到體操普修課的各個部分, 一方面可以豐富體操普修課的教學內容, 使課堂新穎有趣, 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做到樂與學相結合; 另一方面, 花樣跳繩的學習和編排改變了單一的傳授性教學模式, 增加了探究式學習, 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提高了學生體操基本技術的掌握程度。 花樣跳繩融入到體操課中, 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體育課堂更加新穎有趣、 教學方法更加完善, 學生真正樂在其中, 享受體育的魅力。
體操課融入花樣跳繩, 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只有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讓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與游戲, 逐漸感受到體育鍛煉的魅力, 才能進一步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15]。 花樣跳繩練習時要求上下肢協調用力,跳動過程中手腳一直處于活動狀態(tài), 從運動量方面來說,連續(xù)跳繩10min 與跳舞20min 或慢跑30min 所消耗的身體熱量大致相同,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16]。 花樣跳繩是充滿歡快和激情的, 學生在跳繩過程中可以使自己各方面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消除消極情緒, 使自己保持愉悅的心情, 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另外, 花樣跳繩的編排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動作配合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跳繩可以訓練學生的平衡、 耐力和跳躍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和積極向上的精神[17]。
綜上所述, 花樣跳繩應用于高校體操普修課符合高校體育改革目標, 是 “體育強國” 戰(zhàn)略政策實施的一種體現。由于花樣跳繩與體操自由操的動作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在體操課中融入花樣跳繩符合運動遷移理論的正向遷移, 可以促進體操技術動作的掌握和促進花樣跳繩發(fā)展。 花樣跳繩應用于高校體操普修課不僅可以豐富體操課堂內容, 豐富教學方法, 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