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檐漏斑駁日光,石階濺雨苔黃。雪落舊巷,時光何復匆忙?
——— 題記
我常在巷中穿行。
巷中的景物是我非常熟悉的,厚實的青石階,路旁略微潮濕的水溝,不時從樹蔭下溜過的貓或狗。即使許久未與其重逢,記憶中關于巷的元素也能于心中清晰地綻放。巷的模樣就在心中,但彼此不見不行。就像一對老朋友,分別久了就會想著聚一聚,聊會兒天。
待在巷中的感覺真好。去這里游玩,不需要查攻略,不會有“必打卡”的景點,也不會動不動就被大人拉去拍照留念。只需靜靜地走,靜靜地看。穿行其中,感受樹蔭帶來的陣陣清涼,聆聽草叢中小蟲的鳴叫,感受墻上爬山虎帶來的綠意。忽而興起,拐進另一條小巷。如此,便可以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一整天。這是在巷中才能擁有的隨心所欲。
有的巷是十分熱鬧的。不時有自行車、三輪車或電瓶車響著鈴,“哐當哐當”地穿過。不同年紀的身影在巷中重疊,竟不顯得違和。巷豁達地注視著到來的一切,并將其包容。路邊小孩兒嬉笑著跑過,留下一串急匆匆的腳步。老屋的木門敞開著,我好奇地往里一瞧,屋中十分陰涼,吊在屋頂?shù)娘L扇“吱呀吱呀”地響著,一下又一下地轉(zhuǎn)。風扇下,一位老人倚靠著飯桌,桌上泡著一杯茶,老人的手里抱著一只慵懶的老貓,愜意地向外望著。門外,車和人匆匆地走過。車聲嘈雜,老人悠閑,像看電影一樣,看著門外的人與事隨著時間流過。
巷,只能作短暫的留停。回到車水馬龍的街上,我看著匆匆的行人和飛馳的汽車感嘆,至少還有巷保留著生活最初的模樣。
那么,何不放慢腳步,用心去觸摸那絲絲縷縷的悠然,享受巷的靜謐呢?
教師點評
作者觀察之細膩,描寫之細致與感慨之厚重彼此交融。作者筆下,青石階,水溝,貓狗,自行車、三輪車或電瓶車的鈴聲,老屋,老人……可謂巷中之物,無一不被作者細細揣摩,它們組成一道時光的河流,靜靜地流淌,也讓讀者的心變得安靜起來。結(jié)尾處“用心去觸摸那絲絲縷縷的悠然,享受巷的靜謐”則表達了作者對“慢”生活的一種期盼。
(指導教師:陳治勇)